<h3>神树涧指位于陕西靖边与内蒙鄂尔多斯交界的沙漠古旱柳柳林。距靖边县城40公里,距大夏国都统万城20公里,靠近无定河。由靖边县城去往神树涧,大部分路段属于内蒙鄂尔多斯市河南乡,沿途有很多黄土高原沟壑和草原湿地,穿梭于农耕和游牧之间,领略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文化。</h3> <h3>有300多棵古柳,树龄小则数百年,大则上千年,散落在周围20平方公里滩涧地上,“神树涧”也由此得名。</h3> <h3>古旱柳的主干大都劈开着,中间都是空的,能容下好几个人,许多的旁干倒伏在地上,形成一个拱形,头上长满绿枝。有的四下裂开形成开屏状,好象只有树皮在连着,却依旧生长的茂盛。</h3> <h3>这些经历千年的古旱柳,早已看惯春风秋月,悲欢离合,更目睹过战时的残酷厮杀,累累白骨,所以,他们最知道生命的可贵,只要有一线生机,就绽放出生命的绿色和欢欣!</h3> <h3>神树涧古旱柳是雕塑、是化石、是精灵,只有生长在这高原上、大漠中的生灵才有如此的气质与神韵,也只有身经风刀霜剑的生命才是有如此傲视苍生的气魄。</h3> <h3>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则村,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已有近1600年历史。</h3> <h3>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明曰“统万”。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h3> <h3>统万城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为白城子。关于城墙修建最著名的故事充满了血腥:“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这种类似于使用现代“三合土”作为材料的筑墙方式在当时极为先进,由此还衍生出了几种光怪陆离的说法,尤以粘土混合米浆的说法最为著名。</h3><h3>根据现代分析,统万城城土的主要成分为石英、黏土和碳酸钙,其建筑工法必须经过烧制大量石灰;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时,会释放热气,不但温度升高,而且蒸雾弥漫,于是变成了所谓的“蒸土筑城”。 </h3><h3>那么,“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是否真有其事呢?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未在城墙内发现人骨。</h3> <h3>作为统万城遗址中现存最高大的建筑,西南隅墩几乎成为了统万城唯一的标志。</h3> <h3>连接隅墩的南城墙上保留了几个完整的马面。这种墙体上向外突出的高台,其作用是方便在守城时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马面的内部还有仓库,可用来储存粮食和守城器具。</h3><h3>统万城被荒废后,8世纪,这里开始“大风积沙”,9世纪时“堆沙高及城谍”,10世纪时已经“深在沙漠之中”,生态环境的变迁使得地面植物丧失殆尽,并逐渐掩盖这座故城。</h3><h3> 历史,有时候就是,你来我往!</h3> <h3>参观完统万城遗址,坐下来品尝一下陕北沙地的西瓜,5元一个,大概10斤左右,很便宜呀。味道很甜,引得野蜜蜂过来抢食。</h3> <h3>沙地的梨,果实不大,还没成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h3> <h3>由靖边统万城向定边盐湖走,一路都是塞外沙漠和草地。</h3> <h3>蓝天白云草地,和煦的秋风……</h3> <h3>大树底下好乘凉……</h3> <h3>路边的野花……</h3> <h3>驴车……</h3> <h3>定边盐湖群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境内,西与宁夏盐池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连,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区。我们去的是定边盐场堡城北2里处的花马池湖。花马池开湖2000余年,是历史上记载最多,也是定边盐湖群的首席代表。湖盆面积6.78平方公里,水域0.63平方公里,是定边盐湖群中第二大湖。</h3> <h3>花马池湖开采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昌于唐宋,盛于明清。特别是在1940~1943年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为支援边区财政和抗日战争,359旅2000余名指战员在此打盐。曾被毛主席誉为“盐湖是中央第一财政”。</h3> <h3>额吉泉,咸水泉。</h3> <h3>藻类和不同的矿物成分,让这里的盐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犹如大师手上色彩斑斓的调色板,勾勒出一幅神奇的大自然画卷。</h3> <h3>定边荞麦,陕西省定边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h3> <h3>花海、油田、风车、白云、蓝天……夏末满山的红花荞麦映衬着如诗如画的白于山,成为定边南部山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本想趁早再在荞麦花海中徜徉,却不料下起了小雨。</h3> <h3>雨雾中的荞麦花、油菜花相映成辉……</h3> <h3>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就终止,再华丽绚烂也会成为过往,如果想在此刻就停留,那么就会错过更多更好的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