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h3><h3> 我: 牛肉小饭好吃吗?</h3><h3> 卖饭人:你是哪里的?</h3><h3> 我: 山西。</h3><h3> 卖饭人:那就好吃。</h3><h3> ——确实好吃,还不贵。</h3><h3> 四人还尝了一碗糊粕,味道也很好。</h3> <h3> 饭后,前往张掖七彩丹霞景区。</h3> <h3> 丹霞地貌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br></h3> <h3> 刚入景区,山的颜色就有了红、白、灰、黑~</h3> <h3> 加上蓝天、白云、绿草——按捺不住要和美景融在一起。</h3> <h3> 抬头仰望,先行到达的人已高高在上。<br></h3> <h3> 你站在山顶看风景,</h3><h3> 看风景的人在山底看你。。</h3> <h3> 大扇贝,亿万年前大海中的精灵,历经大自然的锤炼孕育成眼前这些巨大的“扇贝”,它由红、灰白、灰黄色条纹相间排列的砂岩岩丘群构成。奇特的造型为彩色丘陵增添了几分生趣,亦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拔地而起,为民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h3> <h3> 七彩飞霞——这是一片典型的单斜山地质层,形成至今约有6000万年,主要由薄层状泥岩、砂质岩及页岩组成。红、黄、紫、绿、白、灰等色彩层次分明,气势恢宏。<br></h3><h3> 七彩飞霞要在太阳的映照下才可看出它的缤纷、艳丽。我们去的时间点不对,近前看,七彩隐约可见;拍出照片看,与别处的山就没有什么大不同了。</h3> <h3> 赤壁长城</h3> <h3> 小布达拉宫</h3><h3> 我们拍不出宣传画里的效果。</h3> <h3> 神龟问天。</h3><h3> 我也想问天:同为天下山川,同为天下子民,为何您只眷顾这里的山与人——把调色板打翻在这里,让他们拥有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丹霞地貌?</h3><h3><br></h3> <h3> 单斜山——原来呈水平的岩层经地壳运动挤压褶皱后,朝一个方向产生倾斜而形成的山丘,称为单斜山。</h3> <h3> 大美面前,文字很苍白。<br></h3> <h3> 丹霞的美不仅在于它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它的群峰林立、山石参差、疏密相生、组合有序,以及它连绵起伏形成的各样褶皱和极致的线条,都会让你惊叹这里的鬼斧神工,为自己能看到雄、险、奇、幽、美的景致而倍感幸运和满足。</h3> <h3> 依依不舍离开七彩丹霞景区,我们驱车前往嘉峪关。</h3><h3> 之前说起嘉峪关,以为它只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一个交通要冲。来到这里,才知嘉峪关还是一个地级市,人口近25万。</h3><h3> 进了嘉峪关市,先去看朋友推荐的东湖公园。东湖公园是嘉峪关城建历史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公园绿意盎然,还建有56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在茫茫戈壁之中,开发出这样一个市民休闲公园,真是十分难得。</h3> <h3> 我背后的高建筑物是气象塔,也是观光塔,可俯瞰整个嘉峪关。<br></h3> <h3> 这里,可以唤醒人们的童心。。</h3> <h3> 东湖出来是下午四点多,问了当地人,说去看嘉峪关的时间还够,我们立即前往。</h3><h3> 嘉峪关景区有两处可以免费参观:黑山岩画和嘉峪关长城博物馆。</h3> <h3>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画幅大小不一,宽0.3—3米,高0.2—2.5米,一般高出地面0.5—5米。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众多的羊、牛、鹿、狗、驼、鸟、鸡、鱼等动物形象。</h3> <h3> 为了唤醒沉睡千年的艺术瑰宝,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复制了黑山岩画展示在嘉峪关景区,以弘扬原始岩画的魅力。</h3> <h3> 长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嘉峪关为依托、文物为展品、中国长城中的河西长城段为展示重点,深入发掘长城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全面揭示了长城所代表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h3><h3><br></h3> <h3> 参观了两个免费区,我们买票进入嘉峪关。其实,这样表述是错误的,买票真正进的是嘉峪关的关城。百度这样说: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为自己之前的一知半解、错误理解汗颜!<br></h3> <h3> 我们从西门进嘉峪关关城。</h3> <h3> 门前先留影</h3><h3> 这样的气概可以做个好士兵,围巾要去掉。</h3> <h3> 天下雄关碑
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br></h3> <h3> 内城
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br></h3> <h3> 入了城,导游说可以和城里的“士兵”随便合影。</h3><h3> 比左右二位还有精气神。围巾…</h3> <h3>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h3> <h3> 柔远门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h3> <h3> 光化门</h3><h3> 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的“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br></h3> <h3> 角楼和敌楼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br></h3> <h3> 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br></h3> <h3> 东门洞的石板路</h3> <h3> 东门之外是茫茫戈壁滩。</h3> <h3> 参观完,需返回关西门出城。</h3> <h3> 内城墙下留影</h3> <h3> 关城的东、南、北都是土筑围墙,连接长城。</h3> <h3> 关城参观,被导游“灌”了满满一脑子的嘉峪关文化。迷迷瞪瞪出了城门,一个感觉:都似懂非懂。说到这儿,就要牵扯出另一个话题:后续的记录。</h3><h3> 后续记录的初衷是不想忘却走过的看过的。记,就要有记录真实的、客观的,而不能凭主观臆想、似是而非地胡编乱造。于是后续的过程,查百度、参考前人的资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课,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是我喜欢旅游的原因之一。</h3><h3> 想学习是真的,学过了就忘记更是真真的。呜呼!</h3> <h3> 当晚住嘉峪关。穿了好几条街,拐了好几个弯,到嘉峪关夜市吃的晚饭。嘉峪关的烧烤不可错过,可惜忘记拍片留念,记忆里有,现在回想,还口舌生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