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是人的感官体验,是直觉的心理感受,对美的认识,不是能用语言说清楚的,是形象思维的结果。</h3> <h3>Willem Haenraets 荷兰画家,1940年生,曾就学于马斯特里赫特美术学院,安特卫普国立艺术学院。</h3><h3>他的作品主要是水彩画和油画。画风简洁,色彩明快,主题鲜活,富于想象,景物多朦胧,被赋予一种梦幻的美。</h3> <h3>我对他的认识,是从墙上的一张画开始的。淡雅素洁的风格吸引了我,看到它,心情能够平复,情绪能够沉静。所以它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的朋友。</h3><h3>可惜,这不是画家的原作,是一件复制品。</h3> <h3>绘画属于美术,是美的文化载体。</h3><h3>画家陈丹青在他视频节目“局部”中说:我没上过高中、大学,大都会博物馆就是我的大学,38年了,我还没有毕业。</h3><h3>可见看画,就是审美,就是体验,就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h3> <h3>Willem Haenreats 的作品</h3> <h3>喜欢不喜欢,是一种直觉。你第一眼看上的,多半是最适合你的,买东西如此,看画也如此。</h3><h3>直觉包含着很多背景,特别是你的审美取向,有可能还包含着你的基因,你家族的代代相传而不见文字的东西。当然也包含着你的学识,你的文化底蕴,你内心向往的不言而喻的东西。只不过直觉产生时,你不会注意这些罢了。</h3> <h3>作者很少画颜色复杂的花,他大都只用一两种色彩画一种花,而且是素雅清淡的花,有时稍作点缀。</h3> <h3>在遇到比较复杂场景的时候,他总能把握住一种主色调,并且能抓住其中他最想表现的东西,吸引你的眼球。在各种视觉效果中,他更在乎你的总体印象。</h3><h3><br></h3> <h3>他的创作没有什么宏大的题材,他的题材是生活,是陪伴我们的花草和动物,是养育我们的乡村和城镇,是我们周围的人。他的画浸没着亲切和可爱,幻化出简单而朴素的美。</h3> <h3>和对静物的处理不同,他对大场景的描绘,似乎喜欢五彩斑斓,用多种鲜艳的色彩,表达一种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印象。</h3> <h3>美女和骏马,美和力量的绝配,是多少青少年心中的偶像。难得他画出了美女和骏马之间的感情和依赖,又似乎描绘出女孩子的一种期盼: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h3> <h3>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你喜欢一幅画,一件作品,一本书,一套衣服,一组家具,没什么理由可讲,喜欢就是了!这就是感性,感性无理由,不像理性那么让人累,感性很直观很通达,也很自由很强大!</h3><h3>我们尊重感性,就是尊重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由!</h3> <h3>我原来以为,写实的画作,容易看懂,抽象的画作,难懂。所以看抽象派或者其它现代派作品时,往往停留很长时间。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虽然有战争背景,也要看很久,去追寻作者的意图和情绪。</h3><h3>陈丹青的“局部”,引导我怎样看画。这才知道看任何一幅画,画家都要看很久,画里各个部份蕴藏的内涵,不是简单一读就懂的,更不用说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了。</h3> <h3>大众的是娱乐,小众的是艺术,这话说得对,但有点绝对。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的取向是会改变的。正如印象派刚出现时,颇受指责和非议,被说成是未完成的作品,但是不到一百年,印象派大受追捧、趋之若鹜。梵高在世时被认为有精神病,一张画也卖不出去,而现在的他,却以天价画作被世界认同。</h3> <h3>说实在的,这些画中,我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但我能看出来,她们很放松,很自在,很优雅。也许没有人能看懂她们,但是谁都知道她们当时的生活状态,她们是幸福的,如果有痛,也是痛并快乐着。</h3> <h3>爱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他描绘的爱,不是赤裸裸的性爱,而是活脱脱的情爱,阳光明媚的爱,互相依恋的爱,真切浪漫的爱。</h3> <h3>还有母子亲情,姐妹亲情,也不乏孩童嘻戏,闺蜜无间,偶尔还有男女邀舞,情人邂逅。</h3><h3>他的作品,更接近于装饰画。作为画工技巧,也许画界不以为然。但他毕竟是创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受到粉丝们的热捧。</h3> <h3>他的画面,总有模糊处理,或者干脆留白。这似乎形成了他的画风,明快的色调,朦胧的光线,主次有别的画面,浮现出梦幻般的情景。</h3> <h3>这是模特在走秀,自我感觉良好,旁若无人。</h3> <h3>这是一张动感十足,有力度的作品。劲舞后面也许还有故事?</h3> <h3>信息时代的优点之一,是你能通过大量的浏览,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留下痕迹。而大数据也会定位你,你也能由此发现自己所属的群体。</h3><h3>从多方面看,我属于小众群体,不是说我不喜欢大众的东西,而是在我的选择中经常有被众人忽略了的,只有少数人欣赏的东西,这组作品也许同样如此。</h3><h3>小众的人往往孤芳自赏,却不孤陋寡闻。群里不时有人发声,安于小众,并以小众为自豪,可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态吧?</h3><h3>在艺术上,小众在现实中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但也不乏审美观念超前,在后世重新被肯定而火起来。</h3><h3>结果其实并不重要,自己喜欢,能投入其中,得到美的感受,这才是重要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