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五十再相聚;看明朝,励精图治生活更美好。

陆万喜

<h3>2018年8月30日,来自各地原江钢八三O员工们及员工家属共约五百人左右,云集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悦来大洒店,举行厂庆50周年联谊活动,也是一场空前的聚会!</h3> <h3>早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初,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鉴于江西位处华东后方战略要地,福州军区和华东局作出了在江西建设能独立装备团以下武器的小三线和为空防海防提供装备的大三线具体部署。<br></h3> <h3>1971年9月1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还曾经风尘仆仆地乘车来到江西钢厂,对这里的工业生产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考察了薄板分厂、丝带分厂、七分厂、一分厂、五分厂及三分厂,几乎转遍了江钢的每个角落。<br></h3> <h3>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一个叫江钢的地方,一个叫良山的地方,一个遥远的小地方……那里有一代人的童年,有一代人的青春,还有一代人的奋斗……<br></h3> <h3>1965年,在离新余以南22公里的大山深处良山镇,一个以生产军工原材料为主的特殊钢铁企业江西钢厂组建成立,由上海冶金局负责包建。因为江西钢厂是“大三线”军工企业,出于隐蔽和保密,“江钢”驻足在新余南面22公里之远的大山深处腹地良山。整个厂区面积很大,一个山头就是一个车间,厂房建筑就掩隐在崇山峻岭之中,每个车间对外都有一个“809”这样的代号。而“江钢”对外的落款是江西南昌810信箱。<br></h3> <h3>江钢”最鼎盛的时候,职工带家属曾经拥有45000人,建有四个主要生活区。一个是八三O,离良山镇北偏东1公里山坑中。一个是沙汾,离良山镇南3.5公里处。一个是西山岭,离良山镇西3公里处。还有一个是周宇,离良山镇西1.5公里处。良山镇,“江钢”人多称谓:周宇。周宇,曾经是新余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被誉为江西的“小上海”。当年在这里,运输货物的车辆是川流不息,外来联系业务的是人来来往往,街上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处熙熙攘攘。而且人人几乎讲的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让人感觉到自己就仿佛置身于上海的某一个小区。<br></h3> <h3>半个世纪前,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老一辈的江钢人从大上海来到江西新余良山,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通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奇迹般的创建了江西钢厂八三O分厂。在那特殊的岁月里,作为共和国命脉的大型工业企业,八三O分厂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br></h3> <h3>许多“江钢”人,在江西钢厂生活了几十年,对“江钢”有着深厚的感情。“江钢”人,对新余这座钢铁城市的崛起,奉献了青春,功不可没……<br></h3> <h3>尽管换了几任厂级领导人,但他们始终带领全厂数千名员工奋战在生产线上,兢兢业业奋力拼搏,打造精品矽钢片并用于军工行业。</h3> <h3>1991年,江西钢厂与新余钢铁厂合并组建了新余钢铁公司,原“江钢”成为了新钢公司的山上片,此次,830分厂也早已更名“薄板厂”。<br></h3> <h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曾经辉煌的江西钢厂自从并入新余钢铁公司之后,因为原先“江钢”的厂区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所属的分厂也大多或停产或搬迁。<br></h3> <h3>如今,很多“江钢”人,巳经在新余市区买了新房,重新安了家。还有大批原来的“江钢”职工和子女,在2000年前后,回到原藉上海、江苏、浙江去了。<br></h3> <h3>今天江钢830厂五十周年厂庆联谊会,参加的500多名老同志及钢二代都沉浸在快乐,激动,幸福,恋恋不舍之中。<br></h3> <h3>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亲人相见,世间最大的真诚莫过于同事之情。<br></h3> <h3>在这短短的聚会里,大家坦诚相见、真心面对,更多的是说说心里话。抛开了种种顾虑,放下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倾情交谈、共诉衷肠、传递真诚!<br></h3> <h3>弹指一挥间。昔日的青年如今已两鬓斑白。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和生活的坎坷,50年如梭的岁月,把我们推到了坦然处之的年岁。<br></h3> <h3>席间大家聚在一起,留下了难忘的一刻,老同事相见格外亲切。<br></h3> <h3>在经历百转千回之后,走着走着,同行者不觉间就已青丝换白发。而某些地方、某段路程,在生活的波澜起伏里,竟成为人们无法释怀的心结。<br></h3> <h3>这一次短暂的相聚让我们记住2018年8月30日!记住我们的这次相聚,让我们像珍爱健康一样来珍惜我们的同事友情!<br></h3> <h3>聚会的日期是彭茜提出的,1968年的建厂日,830分厂,8.30这一天聚会,建厂日、厂名、聚会日期,三者融为一体意义非凡,组委会采纳了,为彭茜点个大大的赞!</h3> <h3>组委会席时忠滴水未沾的在忙着核对人数等。</h3> <h3>今天八三O人还有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上海相聚,尽管是己满头白发,相隔十几至二十多年没见过,回忆起当年在一起工作、生活,还是那样的熟悉,亲切……<br></h3> <h3>台上各类,萨克斯,口琴,笛子独奏等节目精彩纷呈。</h3> <h3>张一文,陈爱玉夫妇双人舞舞姿优美,吸引台下众人眼球</h3> <h3>男声女声独唱风采不减当年</h3> <h3>俩小朋友甜美可爱的容貌及老小优美的舞姿,给联谊会增添了精彩。</h3> <h3>原检验站的同事们</h3> <h3>支内到江钢八三O现年龄最大的老前辈们!祝老人家们幸福!安康!长寿!</h3> <h3>精整成间退火组工作的同事留影合照,尽管我在退火组干了三年左右,但是我进八三O厂的第一个工种,也是当年年纪最小的员工,往事历历在目师傅们曾经手把手教我学艺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带我学徒的师傅章爱祥,因远居北京未能参加聚会!</h3> <h3>后二代虽然也已刚步入老年,但依然活充满活力。</h3> <h3>从大上海跟随父辈们支内到江钢八三O的后二代,多年未见叙述儿时情怀并合影留念。</h3> <h3>老前辈们多年未见今日相聚在一起脸上都乐开了花,真诚地祝福他们身体健康、晚年生活美满幸福、天天笑口常开。</h3> <h3>三位八十多岁高龄老人见面相互问候时都笑的合不拢嘴。</h3> <h3>水泵房同事合影</h3> <h3>和陈桂玲在机关共事多年,俺俩的孩儿一般大并都有第三代了。</h3> <h3>机修车间的同仁们一起合影留念</h3> <h3>祝福。知心的话说不完,相聚总是短暂的,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生活。<br></h3> <h3>五十年的沧桑已成为过去, 直到下午2多点钟,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们紧紧相拥,互相祝福,并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愿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希望快乐、幸福、健康,永远伴随着我们!<br></h3> <h3>大聚会后,与会者的感言转发。</h3> <h3>感谢。这次盛会能成功举办,感谢所有参与的江钢830人,尤其是蒋长根,席时忠,陆根龙,刘守权,孙宝盛,侯俊伟等人的积极筹备,更离不开有些在外地居住克服种种困难,不怕旅途辛劳,前来参加这场盛会的老同志,体现了浓浓的朋友同事情。<br></h3> <h3>贺八三O聚会 半个世纪半世人, 天地无痕人有痕。 最是无情岁月人, 青絲白发良山魂。 半世风雨半世晴, 山色空濛水色深。 举杯共邀盛世酒, 苦辣甘甜话人生。<br></h3><h3> 陈德芳</h3> <h3>吳敬忠的海外来帖让人动容,其“在830经历对每一个830的人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尤为深刻,在此遥祝他人生如意,永葆健康!陈德芳的诗最有意境的是“半个世纪半世人,青丝白发良山魂。”岁月无情,我们这一辈把人生最宝貴的青春年华,默默地奉献给了偏僻的良山,而今时代前进了,我们老去了,难得有机会重聚,当年朝气蓬勃的“小青年”大多已白发苍鬓,握过手,对上话,“哦,你是……”怎不令人感概万分?尽管如此,相比业已远行的孔令熙,沙志洪,张锡林,陶瑞宝等为830奉献一生的老一辈和已达百位数不幸夭折的830“小青年”,我们还是很幸运的。在此,谨向这次大聚会筹备组的各位致敬,是他们安排了聚会开始时先全体站立,免冠为“先行者”默哀!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也不会忘了他们!<br></h3><h3> 周明发</h3> <h3>最后,请观赏一段祝福的短视频,真诚地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美满!来年快乐再相聚!拜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