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西域之行》

王勇利

<h3>本文作者:祥榕禾 封面摄影与设计:杨文寿 插图摄影:王勇利、杨文寿、徐昌祥<br></h3> <p class="ql-block">  多余的话:若有观看此文的人士,敬请别见笑。因凭我这样没有文学基底的人,是不敢搞什么文学题材的记事,充其量只能做个旅游途中的“场记”,采用记流水帐的形式将此次天山行程记录下来,供在茶余饭后闲暇时娱乐。</p><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采取这种方式将与同事同旅游的情景记录下来,那还是第一次。感觉上真的很累,因为有太多太美的景色要描述,照相机和摄像机都无法完整地将大自然的美和西域之行的民风民俗民情反映出来,何况我的文学基底那么差就更难以达到愿望了。实在是有太多的天山行感受要表达,要写到“精采”又不平庸真的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我毕竟不是小说作家和诗人,平时连块“豆腐干”似的文章也没投稿发表过,想借此机会“抖”出一点声音来,那就更不敢有奢望之想了。就权当蛆蛆放个屁,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 西域之行总要留下一些回忆,尽管我们是走“车”观花游览了北疆,但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海浩瀚的大漠,绵延起伏的天山山脉,碧草如茵的草原,险峻雄壮的冰山雪岭,清幽秀美的高山湖泊,高大成行的白桦林,满山遍野的牛羊和骏马……都会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陶醉,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次深刻和难忘的印象,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撑着“场记”下来。无论我采取什么样体裁都很难将新疆游的情景描述出来,游览的景点多了,自然也就不想将它从记忆里给落下,所以最终我还是象管账先生记账那样,不可避免的落入到“流水式”的路程记录。假如有人要问:“什么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嘿嘿,我劝你们别费脑子去想了,因为答案已摆在你眼前,就是这篇现成的《西域之行》便是又长又臭的‘裹脚布’了。 </p><p class="ql-block"> 旅途回榕已一个星期了,出于爱好和兴趣利用晚间将此次行着手于回忆。由于文笔差等原因,难免散记中会出现错字和语句不贯通及段落层次不清,甚至于记忆混乱而狗屁不通,但此记毕竟不是投稿,而是旨在娱乐,还恳请王勇利、杨文寿、齐孝崇及诸位观文者见谅,散记中若有“得罪”和“出格”之处,盼请诸位原宥是幸。乘着“酒兴”未尽,壮着胆子将这篇《西域之行》匆匆的捣鼓“出笼”了,以期望能对旅游感兴趣的同仁起到共同分享西域行的激情和帮助,这就便达到了我的目的了。</p><p class="ql-block"> </p> <h3>(与司机王师傅(中)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前合影)<br></h3> <p class="ql-block"> (在中哈国界碑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粮田,积雪溶化照农庄…….”学生时代就听过这首动人诱心的歌,对新疆早就产生了追寻向往。利用单位组织的此次“功德无量”公休机会,自由结伴组合,动作十分神速,我与王勇利、杨文寿、齐孝崇三个同年代的人,当天合计便于第二天便立马踏上了天山西行取“经”(景)之路。一切都不象是在出远门,好似平常出差那样的相当随意出行了。</p><p class="ql-block"> 一、行路难 贵人相助通西域</p><p class="ql-block"> “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可谓畏惧出远门坐车卧铺之难。当今虽不存有那万里路程步行难,而那“坐车卧铺难”却延长着预不可测的难。卧铺问题解决了,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5日17:22时,我们乘坐1004次福州至重庆北列车于次日(6日)10:24时到达汉口。托看守所同事林毅的福,他的一个姓陈的朋友在武昌做投资生意,中午将我们请到了五星级“亢龙大酒店”餐宴休息,于当日又用车把我们送到车站。同行王勇利通过武昌公安处的关系,顺利的搞到四张卧铺票,我们于17:22时在汉口乘上了T192次汉口至乌鲁木齐列车;值乘此趟列车的是乌鲁木齐乘警支队,王勇利通过乌鲁木齐公安处消防科孙斌科长之关系,车上少不了接待了我们。在列车上同行齐孝崇极力提倡到敦煌一游,大家随之呼应。但“行路难”的问题很麻烦,因为从敦煌到乌鲁木齐还要运行近15个小时的夜间路程,自然卧铺就成了大问题。幸好与我们在一组卧铺有个兰州铁路局运输处姓何的同志,她主动与武威铁路公安处李志坚处长联系,帮我们解决了难题,阿弥陀佛,真是一路遇上贵人了。我们于8日0:30时到达柳园车站下车,这条路段我很熟,因为我曾经在部队换防经过此地无数次,但一直没机会游览莫高窟。柳园至敦煌公路130公里要行驶两个多小时,我们花费100元包部桑塔纳轿车连夜从柳园赶到敦煌,开车司机马斌师傅是个回族人,我们与他又约定好130元再包他的车,拟游敦煌的莫高窟和月牙泉两个景点。到了敦煌已是凌晨三点,我们在敦煌鑫龙宾馆简单的小憩到天亮后,便开始了一天的敦煌游。8日傍晚在敦煌火车站,我们按照兰州路局小何联系好的找到列车长,顺利地解决了卧铺问题,于9日上午10:34分到达了乌鲁木齐。同行杨文寿事先联系好的王炎云师傅(手机13579806915)到站台上来接我们,他驾驶的是一辆三菱V6进口越野车,我们每天以850元的价位包用他的车。在新疆旅游采取这种包车方法还是很方便的,因为游览的景点相距都很远;疆游几乎是坐车和游览的时间为一比一,加之乘坐火车,比例差不多为二比一,即路上行程两天,游玩才一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北疆游览了六天后,又是同事王勇利通过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孙科长的关系,客运段一个副段长专门交待,为我们解决了卧铺和行程两天中的吃饭问题。我们于14日20:03时乘坐T70次列车于16日13:38时到达了北京西站。此次西域行王勇利为我们整个旅游行程立下了赫赫“战功”,嘿嘿,功不可抹,确实打从心里我们很感激他。此次西域之行,从福州到敦煌再到乌鲁木齐,所行的路程4979公里;从乌鲁木齐到北京西,再到福州(Z59次线)行程是5835公里;共行程10814公里(不包括在新疆的汽车路程和到山海关来回876公里)。试想:万里天山行要是没有贵人相助,那西域之行就如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那样,要磨经九九八十一难,不用说那样肯定西行之旅是既艰难,又很辛苦的。</p> <h3> 二、莫高窟 月牙泉边驼铃声 火车出了嘉峪关,一路上就是无边无际的戈壁风情,列车仅在又扁又瘦的河西走廊甘肃境内行程就近二十个小时。至8日凌晨近一点时,我们在柳园站下车后,明显感到寒风阵阵浸骨。夜里翻越祁连山岭,漆黑不见影,让人格外觉得荒凉、冷漠。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地带,翻过当金山就是青海。敦煌南枕祁连、襟带西域,“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而后玉门,控伊西而通漠北。”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一大边关要塞。这座坐落于古代“丝绸之路”咽喉名镇,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沙州”;是沙漠中一块美丽的绿洲,当年客商云集,繁华似锦。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在我们购买的敦煌旅游图中就有记载:“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公元前11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建立了敦煌郡,并设立了阳关、玉门关,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为敦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而使这一数百年以游牧为主的地方,突然间变得神秘、辉煌灿烂,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同时也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中心。” 天亮后,我们包用的桑塔纳轿车先将我们拉到距敦煌5公里远的月牙泉游览,门票120元/张。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翠一方的“月泉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我在“月泉阁”楼里抄录了一首诗就反映了月牙泉景:“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确有那“山色水光别有天,沙鸣月缺原无时”的妙造天成景色。从月牙泉门票上的简介可知:“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称药泉,一度讹传渥洼地,清代始称月牙泉。”月牙泉面积13.5亩,平均水深3.2米,从我们眼观预测月牙泉面积长约150米,宽约50米,泉水质甘冽,澄清如镜,绵历古今,水不浊涸。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我们在进入月牙泉前的道路两旁,可见人工挖的两个湖,据导游介绍说是为了充盈保持几百米远的月牙泉水位。尤其是月牙泉与流沙之间仅数十米远,月牙泉虽常遇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是碧波荡漾,而千百年来泉不为流沙而淹没,照旧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地处戈壁茫茫大漠中而泉水不因干旱而枯竭。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是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在月牙泉边耸起的“月泉阁”亭台楼榭和其周围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晴朗的天空,勾画出一幅相当不错的景致;满目荒凉的戈壁沙漠中有此一景,真令每个到此境的人都会神醉情驰。尤其是王、杨两个摄影爱好者一进景区大门,面对眼前的鸣沙山和骆驼群队,便抛下我们满山遍地的追逐数群骆驼屁股取景摄影,嘿嘿,我和齐孝崇拿他俩开玩笑的说,好象狗抢骨头似的很有兴趣,可不知他们是为艺术爱好在“抢骨头”呢?到了这么美的地方,王、杨俩人真是乐不思蜀,他们只顾“抓景”,却无心顾及我们留影,对此我们十分理解,对他俩来说是次机不可失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此我诚心实意地祝愿他们,能在此次旅游中拍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他们已在“警务E站”发稿)。是的,每个游客都被这造化神奇所陶醉,无不惊异赞叹,何况他俩怎能不忘我拍摄呢?对自己我感觉拍摄水平还算过得去,但看了他们的摄影作品,我羞愧的不敢举机拍照了,因为他俩的拍摄技术都是挺拔尖的,拍了不少令我们赞口不绝的好作品,真可算是“大师”。我敢断言:要是他俩参加摄影作品大赛,肯定能登“皇榜”。乘着他们拍摄作品的空儿,我只好到“月泉阁”楼里拍摄捃摭了一些文字资料,也好丰富我的西行散记内容。<br></h3> <h3>  鸣沙山是以沙动成响而得名,在月牙泉和鸣沙山的门票上就有记载:“东汉称沙角山,俗称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人马践坠,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每当起风,沙会逆着山脊向上,自然的堆高山脊;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杨、王在忙于拍摄作品,我便独自顺着如刃的沙山山脊向鸣沙山主峰方向艰难踏去,在沙山山脊上确实不好行走,几乎是每走二十余步就得停下喘着粗气,就如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那样的艰难感觉,好不容易挣扎着登上了骆驼骑乘点的滑沙场山顶;举目远视,山下的一派景色尽收眼底,真可谓是天苍苍,沙茫茫,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远远望去,山体恍如一条横卧着的黄色巨龙,绵延柔软平滑似镜,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见的流沙景观,让人叹为观止。看着那山下数十队响着驼铃声的骆驼群队,使你百感交集,心驰神往,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自然想起在那遥远漫长的几百年间,这儿被骆驼商队踏成了一条横贯亚洲的繁荣的丝绸之路;当年的沙漠古道,已经看不见跋涉者的血滴和人及畜牲的白骨……,而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趣味盎然、络绎不绝之向往的旅游胜地。<br></h3> <h3>  我们几个人在月牙泉和鸣沙山整整游览了半天,感触和收获很多,可以说在同一个旅游景点区内,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那“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时值正午,我们回到了敦煌市区午餐。加司机五个人花费了150元,点了一盘50元的驴肉等四个菜和一盆鱼头豆腐汤,那盘驴肉是当地的特色菜,可我们只尝了几块,几乎是没怎么动就让它“下岗”了。出来旅游对于食宿问题,我历来主张:“吃”—以当地小吃为主,这样即可以反映当地的吃文化特色,又简单便宜省时;美味佳尧到那都可以吃,完全不必要在旅游地去“潇洒”。“宿”—只要环境安全,被褥干净,有卫生间便行;当过兵的人也没那么讲究,超“时空”的享受实际上是种浪费,还是将钱用在门票上多看一些感兴趣的景点才是“游客”。<br></h3> <h3>  午餐后,我们到距敦煌25公里远的莫高窟游览,景点门票160元/张。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敦煌旅游图中记载:“据传第一个开窟者是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他的举动唤起众人的响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历经十六国、西魏、北魏、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上下延续千余年,至今保存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它是全世界现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  莫高窟是因其所在地原为莫高乡而得名,位于鸣沙山东麓。历史悠久的莫高窟以丰富而精美的古代文物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艺术之都”。莫高窟由一排长约1.6公里的洞窟群组成,上下共有55层之多。莫高窟的艺术精华在壁画,其构图之宏伟多变,用色之浓艳繁多,线条之稠密流畅,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从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里知晓,现对一些宋代绘画的原迹,便视为珍宝,那就更不必说唐以前的绘画珍品了;而在敦煌,却完好地保存了从北魏到隋唐那么丰富的壁画和塑像。我们几个人随着导游的讲解对莫高窟有了大概的了解,整个莫高窟约有735个洞窟,目前开放的仅有40个。洞窟内的雕塑几乎都是用木棍作骨架,再在木棍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土涂塑,整形雕刻,最后在泥做成的佛身上彩绘画。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如洛阳龙门石窟那样壮观,龙门石窟是在岩石上凿出的佛身,永久性的暴露在露天的日晒雨淋中。但莫高窟正是不易而保存到现在,才令人叫绝。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我记得加上天水麦积山石窟,应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br></h3> <h3>(“藏经洞”内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在我们随着导游参观洞窟时,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有名的“藏经洞”,为此我特地作了一些资料搜集。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神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我将展览室内的资料进行了拍录:一是说,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是说,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一是说,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观完莫高窟后,我真的很想去玉门关看看,但无奈没时间,因为玉门关距敦煌还有95公里的路程。说起玉门关,就想起在学生时代读过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尤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深绕在我的记忆中,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有些人误将陇海铁路线上的玉门为玉门关,其实是两回事,玉门在敦煌东面,玉门关却在敦煌的西面。在敦煌旅游图中介绍:玉门关建于西汉时期,关城成方形,关城墙体全用黄土胶夯筑而成,故土质坚硬,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咳,真有点遗憾,但旅游就是这样,在我国美丽辽阔的大西北,不仅仅有戈壁荒滩和那苍茫无边的孤烟沙场,而且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这些景点不可能都能观顾到的,但要有你的最佳选择就行了,既然如此我们也只好到敦煌火车站去乘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了。 </h3> <h3>  三、白哈巴 西北疆陲第一哨 在我们游览新疆期间,一般天亮在早上7点,而天黑一般在21点。9日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后,王师傅把我们拉到一家“胡子王扁豆面旗子”店,这是我们第一次到新疆后吃的地方小吃,面旗子用滚烫的羊肉汤浇汁,配上囊饼,味道真叫好。<br></h3> <h3>  查地图册获知,新疆以天山为中轴,分为南疆和北疆两个自然条件明显差异的部分。北疆属温带大陆性半旱半干旱气候,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我们此次旅游活动选在北疆,正好四个人乘坐一部车,加上司机五个人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新疆游。王师傅介绍说,要看风景到北疆,要看民风民俗到南疆;咳,其实我旅游比较着重民风民俗,事到如此也只好随波逐流了。我们旅游目标的第一站是到白哈巴村,这里有西北边陲第一哨,坐车要一个半天时间的路程。途径克拉玛依时,我们看到油田建在一片荒漠戈壁之中,无数的小型采油机(当地人叫“磕头机”)一望无边,象是围棋盘上布满了棋子似的,据说全部由电脑监控。有不少的“磕头机”已经不工作,采油机工地我们看不见一个人,偶有几处还可以看见几个石油工人在钻井架上正在深钻。克拉玛依市规模也不算太大,主要是个石油城,“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是“黑油”的意思。据王师傅说克拉玛依是个富裕繁荣的城市,最普通的石油职工平均月收入也可达到三、五千元。克拉玛依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于1958年建市,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由克拉玛依、白碱滩、乌尔禾和独山子四个行政区组成。 克拉玛依油田是1955年我国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当时的克拉玛依还是一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万古荒原;而现在却在千古沉睡的戈壁荒滩上,成为傲然崛起的石油工业城,是全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基地,为新疆举足轻重的城市。<br></h3> <h3>(在油田里忙着抽油的磕头机) 中午两点,我们在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三坪镇一家维吾尔族人开的饭店吃午餐,食物很简单,大盘鸡拌裤带面皮、羊肉烤包和羊排手抓饭。王师傅说新疆的牛羊肉比内陆的好吃,因为新疆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我们足实的品尝了一回新疆特色的饭菜味道。饭后继续北上,在途经克拉玛依93公里处,我们看到了闻名世界的魔鬼城和野生胡杨及白杨树林。王师傅按照王、杨俩人的要求停车,但我们谁也数不清楚为了拍摄途中不知停了多少次车。听传说“胡杨树”有千年不倒,万年不死的特点,有着这种永垂不朽的生命力,真令我充满惊讶和疑惑。正因如此,我也受到同行者的渲染,在盐碱地里也拍了不少的胡杨树,回来输入电脑一看,真不好意思,我拍出来的几乎是垃圾。由于行程安排,我们拟在返回时进入魔鬼城。坐在汽车上,我们看见217国道公路右侧数十里的戈壁滩上滚起了黑色的风暴,天空正在下着大雨。而公路左侧却是晴空烈日阳光灿烂;王师傅介绍说,在新疆就传有“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气(温)”的说法,这次我们是亲眼目睹领受到了。<br></h3> <h3>(新疆小吃手抓饭)</h3> <h3>  (新疆流行的大盘鸡)<br></h3> <h3>  (这就是我们在布尔津“下榻”的宾馆)<br></h3><h3>  汽车继续在公路上奔驰,拟在晚上下榻布尔津县,从乌鲁木齐到布尔津全程近900公里的路程。听王师傅说,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有330公里,而从布尔津到白哈巴有140公里的路程。途中王师傅为了调节情绪,打开了他的汽车音响,播放着一组新疆歌曲,其中有支歌蛮好听的,我们都喜欢听,虽然唱的维语一句也没听懂,但我曾听过,知道这首歌题目叫《快乐的跳》。天擦黑时,到达了阿勒泰高原城市布尔津,住在县城内的园林宾馆,宿费还可以,两个床位的标间120元。布尔津,哈萨克语意为“欢快的河流”;布尔津县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东部毗邻蒙古国,国界线长218公里。夜晚时,我们到布尔津夜市游逛,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主要是新疆的土特产和当地的服饰鞋帽及小商品。我们几个人在那用20元就可买到一公斤杏仁核干,象葡萄干瓜果等这些水果干货都是很便宜的,可惜我们无法携带;嘿嘿,王勇利还买了一顶西部牛仔帽,为我们后来照相“臭美”还“锦上添花”了呢。</h3> <h3>  在新疆期间,我们感到一些地名之类的词很难记,有些词语刚学会瞬间又忘了,只有带意义的谐音话才能勉强记住,比如我们途经一个“和什托洛盖”的乡名,王师傅告诉大家记住“何时脱了盖”就容易记牢了。但更多学的词句我们几乎全忘了,这也难怪,今年是猪年嘛,脑子笨记忆差也就不足为怪了,哈哈哈……。</h3> <h3>  (克拉玛依碱地里生长的胡杨树)<br></h3><h3>   第二天(10日)早上八点多(七点天亮),我们驱车往哈巴河方向,先游览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的五彩滩,这是前往喀纳斯湖景区的必经之路。五彩滩门票50元/张,这是个神秘又美丽的雅丹地貌景点。摘门票的附属说明记载:“五彩滩依傍着额尔齐斯河段,绿水青山,弯弯河滩,青水潺潺,碧波荡漾,桦林茂盛,景色迷人,……五彩滩河两岸,远眺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天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有悬崖的地形、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在激流河水的冲刷切割与狂风侵蚀下,更显得地貌神奇,色彩艳丽,‘五彩滩’因而得名。”我观后觉得景区不大,50元的门票高了,值的一看的是五彩滩依傍着额尔齐斯河倒是很美的,因为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br></h3> <h3>  (美丽的五彩滩,拍的要比看了美)<br></h3><h3>  我们看完五彩滩后直往哈巴河,从布尔津到哈巴河大概有50公里,大约行一个小时到了哈巴河,在哈巴河县边防大队办理到白哈巴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从布尔津沿着“远征国境线”行程150公里,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白哈巴”目标地行进。刚出哈巴河城三十多公里,我们的车被两个戴着袖标扎着腰带的军人拦下,原来我们要通过的地带正在进行实战军事演习,广阔的平地使我们能远观到大炮阵地上的硝烟,耳边传来了几声隆隆炮声,想到炮火就在眼前感觉真有点刺激。大概近二十分钟时间演习结束,两个军人对我们行以军礼致意我们的车可以通过“封锁线”了。从哈巴河县到白哈巴区间要经过一段108公里乡间公路,这条山路十分难走,平均时速20公里。道路歪七拐八,路面坑坑洼洼,一路上车子跌跌撞撞的缓慢颠簸地爬行,人在车里左右晃荡,象似在荡秋千。好不容易 “荡”到铁热克提乡,我们在乡公安边防检查站购买60元/张的门票后,方能通过了一个简易狭窄的小木桥往前继续行驶。阿弥陀佛,终于挺过来熬到了白哈巴,实践证明了我们几个人不愧是“钢铁战士”,因为我们的骨架都没被这108公里的“远征国境线”路颠散架。 白哈巴是个村,在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沿途有铁列克提哈萨克牧群,也有自然风光,无疑同行者们拍摄了有千百张风光景作品。车直接开到了白哈巴边防站大门前,在这里每人要交纳40元钱才能通过边检到第一哨卡,在我们出示了警察证件后,得到了边防站值勤人员的特许,免费将车辆开到了界碑前。<br></h3> <h3>  在湛蓝天色下,远望着“西部第一哨”之美誉的楼宇,有种天人合一不胜美哉的感觉。车沿着村子前一段小道山路行驶后到了西北第一哨卡前,这个哨卡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设立在两国的国境线边上,更不象我曾经到过云南瑞丽“中国71”界碑那样,一座房屋的一半在中国,另一半在缅甸而混融在一起,而是设在离边境线约有十几分钟车程的白哈巴村子里。边境哨卡暸望楼是村里最高的建筑物,在岗哨上就可以望见全村和对面的哈萨克斯坦国。中哈界碑就筑在一个山峰上的长方形水泥平台,平台下面可以看到一大片茂密的白桦林,白桦林旁边就是在静静流淌的中哈界河。 在标有“中国5 ⑴ 1997”的界碑后,是一道铁丝网,网后是界河;一条界河将国境线分开,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国;仔细远望对面的山头有根旗杆,但没有悬挂哈国旗,在旁边有所房屋。那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嘿嘿,就象葛优的头一毛不沾,一看就知道是个很穷的国家。<br></h3> <h3>  (中国西北第一哨卡和中哈边境国界碑)<br></h3><h3>  从中国地图上可直观,白哈巴的位置处于雄鸡的尾巴顶尖上,难怪称为“西北第一哨”。白哈巴村子里有很多人家提供食宿,基本上都是整根原木搭建的木屋,也有帐篷,木屋的保暖性好一点,我们住在村头一家私人接待客栈。条件不太好,四人一间240元不带卫生间,而且连门内插销也没有,晚上睡觉无法关门,是不是说明这里的治安状况还不错?这里的住宿条件几乎都是这样,那是无法讲究的,有个“窝”能遮风避寒就行了。大家放下行李就观赏风景,王、杨俩人去拍摄作品去了,齐与王师傅在“砍大山”,我便到村子里转悠欣赏拍摄民风民俗等山村景色。白哈巴有著名的白桦林,界河和白哈巴落日;夕阳之下, 村舍和山影连成一片,炊烟从村落屋顶上袅袅飘荡,乡路上牧民骑着马赶着牛羊回归村落,小小的村庄沉浸在寂静的暮色之中,令人震惊的美似乎在画中,我们抓住了这独有的特色拍照了一些风景作品。 白哈巴村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被称为“西北第一村”,既然哨卡是第一哨,当然相应就有第一村了,耳闻这美称我还真些醉倒塞外的感觉呢。村民由图瓦族人和哈萨克族人共同组成,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是淳朴、善良、豪爽、好客的, 至今仍保留着朴素的部落文化和生活方式。据说他们使用的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种,所有住房建筑均用松木垒砌筑成, 房屋是清一色的尖顶木楞屋,墙体和顶棚用整根原木垒砌、拼接而成,顶部再用木板支撑成三角形的尖顶,可防雨防雪,以保证住房的安全,是典型的欧式村寨。木屋外面用细木材围成栅栏,分割开人和牧群的生活区域。村落里,家家户户屋内都好像是工艺品陈列馆,从炕上铺着的花毡和墙上挂着刺绣的帐幔壁毯,都显得是那样的别致特色漂亮,出于希奇我借机进屋留影,也算到当地牧民家去家访民风民俗过了。<br></h3> <h3>  (可爱的白哈巴小村民,看他们的表情多自然)<br></h3><h3>  哈巴河每年九月时都会爆发出夺目灿烂的美, 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金秋色。来早了只能看见满视野的绿;来晚了只剩下满目萧条的黄。听说我们早来一个多星期,可惜,否则我们可以大大的眼饱金秋风光了。听人说这一带风景如同北欧风光,北欧我们都没去过,不知道北欧风光是咋样的,但拍出来的风景照确有那漂亮的北欧气息,嘿嘿,这样说来,我们不用出国门也算到过“北欧”了——值。<br></h3> <h3>(白哈巴牧场,对面的山就是哈萨克斯坦国的领土)</h3> <h3>  (这就是新疆的沙枣你见过吗?)<br></h3><h3>  半夜一点许我到屋外去方便,天很冷,真是被冻的上下牙齿直打颤。夜幕下抬头望天却惊讶住了,天空是那样的蓝色明亮,如钻石般的星星缀满了疆陲夜空,璀璨的光泽使夜空不再黑暗,银河如玉带划过天空,所有的星座都像盛会一样出现了,这里的星星特别的美,比在福建看到的星星还大,好似这里离天特别近,真有仿佛伸手可摘星的感觉,打颤的牙齿此时也被“定格”在那不动了。回到屋里很想唤起同伴们观赏那依然闪烁的星晨,不一会王、杨、齐同行者因受我起床的“干扰”,也相继到屋外方便,他们和我一样也都被这美丽的北疆夜空所吸引,王勇利还专门拿出照相机对空拍摄星星呢……。<br></h3> <h3>  (喀纳斯河滔滔流淌的河水)<br></h3><h3>  四、喀纳斯 魂牵梦绕难忘返 当地有句俗话:不到喀什不算到南疆,不到喀纳斯就不算到过北疆,说明在新疆这“两喀”是具有典型的南北疆代表性的。 11日一早我们便驱车前往喀纳斯,从白哈巴到喀纳斯有31公里的路程,进入喀纳斯地带每人交纳喀纳斯景区门票费150元/张。王师傅将我们拉到了一家蒙古族特色的私人客栈,我们随即到景区旅游车乘坐点,购票40元/张坐旅游专线车到“观鱼亭”景点游览。在“观鱼亭”门票上记载:“当你攀登2498能级台阶,站在海拔2030米的哈纳开特山顶峰,向北眺望,那高耸的群峰,白皑皑的现代冰川寒光闪烁。暖季的早晨,可观赏到‘佛光’反射奇景和雨后彩虹景观。向南远望,那宽阔的河谷,任那喀纳斯河滔滔流淌,半山腰下,浩瀚的原始森林,布满了山坡谷地。”喀纳斯被称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纯洁的净土,那就是喀纳斯,她美丽、富饶而神秘”。我们从山腰的旅游乘车点下车向山顶攀登,边上边欣赏美丽诱人的风光景色。远处是阿尔泰山友谊雪峰,巨大的冰川和融雪蜿蜒成最美的河流就是喀纳斯河,在连绵起伏的阿勒泰山脚下静静地流淌。喀纳斯河最美的河段叫月亮湾,从哈纳开特山顶往下看,形如弯月的河湾将两岸白桦林分割“错落”成许多块状景色。<br></h3> <h3>(喀纳斯河的月亮湾景区)</h3> <h3>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br></h3><h3>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喀纳斯坐落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地区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惟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深的高山湖泊,被誉为“阿尔泰山旅游明珠”。站在哈纳开特山顶的亭子里俯视喀纳斯湖和山下景色,湖上的游船如部汽车那般大,那就不用说观鱼了,故而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叫“观鱼亭”?应该是“观湖亭”才是,不知道其中有什么来历。 我们从铁桥起沿着喀纳斯河边8公里长的木板路溯流而上到漂流码头,在喀纳斯河两旁的山坡上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云杉、冷杉、白杨、白桦以及珍贵的新疆五针松。我觉得沿河游览比上山的景色更美,即有那平视河流,仰视大山那种人在画中游,不知不觉已在诗中的感觉了。而登“观鱼亭”是俯视向下,站在高处揽景的视觉感受。河边看景绝妙之处在于喀纳斯河水色清澈深绿,山、水、石和树的自然结合,美丽的景色真是人间仙境,叫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根据书中资料: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友谊峰终年积雪海拔4374米,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湖面最宽处约2600米,湖水最深处188米,湖水面积约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犹如一个长长的豆荚蜿蜒流淌在长约25公里的喀纳斯峡谷里。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淌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成一个湖泊,湖的中部有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龙,龙尾高高翘起静卧在湖心。离卧龙湾不远处是月亮湾,湾道呈S形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日照的不同时间可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据导游指点河中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再由月亮湾往前行就到了神仙湾,宽阔的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和落叶松;河水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耀眼,好似撒下一片珍珠,就犹如仙界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①“湖怪”之迷:早闻传说喀纳斯湖里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等畜牲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而失踪。“湖怪”常在天黎明前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是什么样谁也没有见过。②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北岸,有条一米多高,二千多米长的枯木长堤。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呢,仍然是一个迷。③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处,远望湖水呈一片乳白色而酷似牛奶得名,白湖水注入喀纳斯湖,使北部湖水也呈一片乳白。白湖的形成又是一迷。④图瓦人来历之迷:相传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时曾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神秘地失踪了。现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在森林里搭建木屋,以放牧狩猎为生,衣着兽皮抵御严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和争斗,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先祖,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大森林中,被称做“林中百姓”。据说,现在喀纳斯生活的图瓦人约有1400多人,其中有700多人居住在喀纳斯湖畔的喀纳斯乡,其余人生活在禾木喀纳斯和阿尔泰的深山老林中。 对迷我还是颇感兴趣的,在我们顺河走到漂流处午餐时,卖食物的大姐讲起了“湖怪”,嘿,有故事了。然而她却对我们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湖怪”,都是当地人编出来的假迷,目的是骗游客的。咳!听后真扫兴。回到王师傅拉我们到的那家蒙古族特色的私人客栈,我们向王师傅提议改变旅程计划到布尔津食宿。因为一是喀纳斯为了保持“净土”不让游客居住,二是居住条件太差,几乎是混杂通铺又没卫生间,三是食宿消费比白哈巴还要贵一倍。包车就是方便,“说走咱就走啊,风风火火闯九洲”,朝着布尔津方向顺路依次停车,游览欣赏了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和鸭泽湖等景点。每个景点都被赋予了一个神奇的传说,使我们一次次的身处仙境,留恋那绝美景色。 汽车途经喀纳斯的门户贾登峪山谷,听王师傅说,贾登峪主要是游客生活居住区,因为游客是不能住在喀纳斯景区内的,夜暮降临时连车带人都会被“清场”到贾登峪。 从喀纳斯到布尔津全程280公里,我们离开了“人类最后一块净土”后,于傍晚又回到了布尔津,住在条件尚可的回民私人客栈。 </h3> <h3>(在魔鬼城里,可惜没有看见魔鬼长得是什么样)<br></h3><h3> 五、魔鬼城 飞沙走石狂啸舞 12日早上,我们从布尔津往乌鲁木齐行进,全程890公里,途经目标往克拉玛依市的乌尔禾魔鬼城,这是素有鬼斧神工之称的“大自然博物馆”。顺着217国道返回去魔鬼城的途中,我们观看了江格尔敖包。敖包是一种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更是红透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看到的江格尔敖包和其他敖包是一样的,在无际的草原上,用大小石块或土块堆成圆锥形祭坛,坛上插有柳枝谓神树,神树上绑着五颜六色的彩布或彩纸作为神幡。巨大的石堆祭坛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敖包在蒙古牧人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象征着山神,牧人外出远行遇敖包必下马参拜,祈祷平安并随手拣石添上。蒙古族牧人多选择明显雄伟且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建立敖包的。敖包均有名称,其名大部分以所在之山名或地名定。我们在天山行时常看到一些草地和山坡上,也有用石块堆成象酿酒坛大小的石堆,有的石堆上也插有一根木棍(条),那可不是什么敖包,而是牧民放牧作为记忆用的标志。<br></h3> <h3>  (布尔津至克拉玛依途中的“江格尔敖包”全景)<br></h3><h3>  江格尔敖包是纪念民族英雄江格尔的,我用照相机拍摄了江格尔敖包旁的资料,现摘录一段供参阅:“很早以前,在世上有很多大小强弱国家。江格尔父亲乌琼阿拉达尔汗是一个小国的可汗。因为没有与其他国家联盟,所以他的国家显得人单力薄,屡屡被强国打败,最后留下了孤单的江格尔。父亲被杀后,江格尔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并与洪格尔、阿拉潭策吉一同建立了富庶的宝木巴圣地,江格尔任首领,并建立了强大的勇士队伍。与其周围欲侵占宝木巴圣地的大大小小的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战斗,保护了宝木巴圣地,为渴望和平的大众建立了理想的王国。” “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距克拉玛依市一百公里。门票30元/张,门票上显目的标有:“中国最美的雅丹‘世界魔鬼城’,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进入魔鬼城时,天气很热,正是烈日当头。魔鬼城属雅丹地貌,其独特的风蚀地貌形成纵横交错形状怪异的奇岩怪石,那些垛堞分明的地貌,有的象狼豺虎豹,有的象牛马羊犬,俨然象一座动物古城堡;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出没的地方。据说每当夜晚大风吹过之时,其会发出凝冽恐怖之声响,犹如魔鬼的吼叫,时而狂风骤起飞沙走石狂啸舞,黄沙扑面遮天,沉寂的古堡里发出凄厉的吼声,如鬼哭狼嚎让人感到恐怖胆寒;时而沉寂无声,如《聊斋》中的孤坟鬼影般的一片死寂,因此得名“魔鬼城”。但我们乘着王师傅的车开进“城”中才知,是座寸草不生,鸟兽绝迹的“空城”。“零距离”的接触感觉却截然不同,除了沧桑寂静外,并不感到“可怕;“城”里这些奇形怪状的土丘犹如“堡”群林立,仿佛是一座城市废墟。我们经观察后回想得知,其实“魔鬼城”四周百十里戈壁旷野,地带又处于四季多风的风口,气流在“城”中的怪石山间回旋穿梭,难怪每当风起时便形成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时的发出如狼嗥虎啸的鬼哭尖号声。假如是在月光惨淡的夜晚,要是只身一人处于荒凉的“魔鬼城”里,加之狂风啸舞鬼哭狼嚎的恐怖声,还真的让人透心冰寒脊梁骨发怵,胆破心衰,嘿嘿,那情形就更为恐怖了。<br></h3> <h3>  六、大巴扎 盛世太平歌舞起 “逃离”魔鬼城途经克拉玛依后到达乌鲁木齐,我们在乌市武警总医院对面的“荆楚宾馆”下榻,130元的标间住宿条件很不错。王师傅回家去了,我们几个人却放下行囊直赴大巴扎,晚上到“大巴扎乐园”吃自助晚餐看民族歌舞表演。“国际大巴扎”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一个巴扎,巴扎维语是集市的意思。没到乌鲁木齐我从有关资料中就知道那里有个大巴扎,这次也是慕名而去的。 四个人打的到了大巴扎,一下车我就被这具有浓郁气势,又最为代表性的伊斯兰穆斯林建筑群风格给陶醉了,我很喜欢领略这样的人文风情和文化精髓之民族风格的游览。从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标志上记载可知:大巴扎于2003年6月建立在乌鲁木齐市著名的民族特色商业街二道桥,占地4万平方米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浓缩了新疆1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地域,为民族特色街二道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有了“不到二道桥,就等于没有来新疆;不逛国际大巴扎,难识新疆真面目”的美谈。就好比去北京没登长城,去福建没爬武夷山一样,正因为如此,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及海内外游客。我特地将大巴扎最高观光塔的介绍拍摄下来,上面记载:“观光塔神秘之塔,这是目前‘新疆第一高塔’,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塔;2003年6月份,即将竣工的塔顶上方天空连续两天惊现神秘七彩光环,引得路人纷纷观望,各大媒体也都争相报道了这一绅耆景象。有人说这是埋在塔底地基的四颗夜明珠发出的耀眼光环,有人说这是新疆国际大巴扎大放异彩的吉祥兆头,还有人说这是神灵的庇佑……到底是什么呢?”又是个神奇的故事。 到了新疆,除了游览神奇而迷人的景观之外,如果不去国际大巴扎欣赏高水准的民俗风情的新疆歌舞,那肯定也是人生一大遗憾。为了实现心愿,我们四个人购买了198元/张的“国际大巴扎欢乐广场自助餐券”门票,坐在前台第三排桌(23桌A),吃着新疆特色的自助小吃,边看着精彩的民族歌舞节目。 <br></h3> <h3>(在大巴扎观看正宗精彩的新疆歌舞表演)<br></h3><h3>  大巴扎歌舞演出是在“新疆之窗”的八千平方米大的大巴扎美食广场举行,这里有八十米高的新疆第一观光塔;大巴扎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在大巴扎歌舞宴会上,我们以自助餐形式依个人喜好随意取食,有烤全羊、烤肉、拌面、抓饭、烤包子、骨头汤等西域特色美食和多样水果都可尽兴品尝。但我们几乎没吃什么,因为我们的座位在前台,食物集中在最后排尾部,加之人多懒的去拥挤,再说此时我们都没有那在“百万军中”“探囊取物”的本领,也就算草草颠了一下肚子,将精力放在观看节目和拍照上。我们估计演出广场大概能容纳七、八百观众,当场为他们的收入算了一笔帐,每人按200多元的消费,每晚就有十多万元的进账,至于在大巴扎和附近购物、观览、餐饮等,这么多的游客和这么大的场所,那就更可观了;所以应该风趣地说, “大巴扎”应该是“大把抓(钱)”。我们边吃边欣赏新疆独特惊险的达瓦孜高空杂技和动人心魄的新疆民族系列歌舞,演出整整两个小时。舞台上一群穿着民族服装、脚登黑色马靴的小伙子们,粗犷而不失优美的舞姿,强烈地表现出了维吾尔民族剽悍的气质,令人陶醉竟至于忘了桌上的美酒佳肴。流连于舞台上的姑娘们,犹如冰雕粉塑,个个长的是天生丽质美貌。那种婀娜多姿及优美柔和的舞蹈流露出新时尚的风情,给予我们一种特有的视觉冲击和品位感受;难怪有人说,“人看人”是乌鲁木齐的一道景观。 夜深了,迷人的国际大巴扎之夜,真让我们舍不得离去。尽管我们游心未尽但也无奈的打的回宾馆,但乌鲁木齐市有规定,为了出租车司机的安全,夜间超过22点驾驶室旁是不能乘坐成人男子的,我们只好分乘两部的士“打道回府”。<br></h3> <h3>  (大巴扎市场有很多这样新疆穆斯林经典手工艺品卖场)<br></h3> <h3>  七、吐鲁番 葡萄沟下坎儿井</h3><h3> 13日早餐后,我们目标朝中国最低地和瓜果之乡的吐鲁番奔去。吐鲁番是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乌鲁木齐市距吐鲁番183公里。我们途经达坂城风力发电站时可观看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及十里盐湖区。说起达坂城风力发电站,使我想起在今年2月份时,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吐鲁番火车被横风刮倒的事来,当时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一列客车,在刚刚驶出吐鲁番站不久,在吐鲁番境内遭遇特大沙尘暴,车窗就被飞沙打碎,列车有两节车厢被狂风吹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在途经那地方时,经王师傅指点我们远观了横风掀倒火车的出事地点;听王师傅说,这一地带被当地人称为“百里风区,十里风口”,这里的风都能把火车这样的庞然大物刮倒,何况对风能发电那还不是“雕虫小技”,绝对大大的有力有利。<br></h3> <h3>(参观吐鲁番著名的水利工程坎儿井)</h3> <h3>  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使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当地人对吐鲁番的形象描述:“最热、最低、最旱、最甜”,准确地概括了吐鲁番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吐鲁番成了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极高气温达49.6℃,而地表温度超过70℃,所以当地有形容“沙窝里能烤熟鸡蛋,石板上能烙熟大饼”的比喻。在我们家访时就看到家家户户的床都放在屋外来避暑,因此人们把吐鲁番称为“火洲”也是恰如其分的。但盆地中常刮大风,所以昼夜温差较大,一旦夜幕降临,气温也凉爽下来,因而早晚和中午俨然是两个季节,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点写实。</h3><h3>在到葡萄沟的一路上,我们可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交河故城”(门票40元/张)和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古城”(门票40元/张);可参观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工程的中国特殊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门票40元/张);以及《西游记》中传说的八百里熊熊大火的火焰山(门票40元/张)。对上述景点可根据个人喜爱兴趣选择,如我们因时间关系就没有去火焰山等景点。<br></h3> <h3>  到了坎儿井景区,杨先生和王先生先到坎儿井乐园游览,我和齐先生先后到了当地两个维吾尔族家的家访点去游览,这两家很有特色,室外的葡萄架下搭成了宽大类似床的台子,“床”上和室外墙上铺挂地毯,来客时即可上坐,晚上又可当床卧眠。墙上绘画着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花边线条,有的地方还悬挂着维族特色的画和手工艺品。主人很客气的让我们参观,并可以吃着葡萄架上的葡萄。尤其我们无意间发现其中一家有口井,出于好奇我们观看了这水井特别有“趣迷”,约有十米深的水井下是条暗沟,清澈的水如激流似的从井下淌过,这就是“坎儿井”的神秘和惊奇。 当时我对坎儿井的怎么建造,真有些百思不解:这“地下运河”是如何建成的?据说,新疆的坎儿井大约有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是因为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而地势低于海平面,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经戈壁滩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据杨先生观“坎儿井乐园”后了解到的“迷”而知,坎儿井在建造时,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几十米打一眼竖井将地下水汇聚,再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这确实让我感到惊讶,就凭古代人民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便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这水利工程之浩大,而且避免了戈壁滩上的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真让世人叹为观止。 从购买的吐鲁番葡萄沟门票上(门票60元/张)可知,驰名中外的戈壁绿洲吐鲁番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公里处的火焰山峡谷中。葡萄沟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处约2公里,现有葡萄田60多公顷。北部是低丘戈壁,南面是开阔富饶的绿洲。沟内有来自天山的一渠清水流淌,从沟边到两岸山坡上,尽是葱绿碧翠、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这里葡萄藤蔓交织,浓荫蔽日,泉水淙淙,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伸手可及。火焰山下暑日连天,酷暑难耐,而葡萄沟里却是凉风习习,清爽宜人。<br></h3> <h3>  (葡萄沟里的葡萄真是又多,又大又甜呀)<br></h3><h3>  我们走进葡萄沟漫步在绿色的长廊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这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举目四望到处是葡萄,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我们到了这里真是心旷神怡,精神饱满,一点也没感觉到旅游中的疲劳。在通往景点路的两旁摊位摆满了葡萄干和瓜果等,当地人很热情的招呼游客免费试尝葡萄干,要是在商品摊从头到尾的品尝瓜果后,肚子也该尝饱了,估计还可以省下一顿饭钱呢,哈哈,如你有机会去葡萄沟时不妨试试?这里的人确实能歌善舞,在葡萄沟清泉池旁和葡萄架下,为游客设席洗尘,欢歌起舞,但那是有偿服务的哦,要是赶上了也可以免费站在旁边欣赏到那醉人的歌舞。 当我们来到了葡萄沟一处最佳景点,山上的潺潺流水从石崖上流淌到崖壁上书有“葡萄沟”三个白色隶书体字的水池里。水池边的石头上坐着三个穿着红、绿色彩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姑娘,她们手弹着冬不拉,摆动各种优美姿势,以十元钱的价格陪同游客拍照。我们拍照后继续在葡萄长廊里漫步,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当走到葡萄沟的北部,看见有一块竖立的大理石上,是曾任人大委员长彭真书写的“葡萄沟”落款碑。在石碑旁坐着一位103岁的维吾尔族老汉和一位维吾尔族少女,也是分别以10元钱的价格陪同游客拍照。我们看到这一老一少确能代表维吾尔族人的形象,所以每人付20元与他(她)们分别进行了合影。王、杨俩人就此机会拍摄很多的人物特写照,事后欣赏他们拍摄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已达到了专业的水准。我记下了维吾尔族老人叫卡德尔.先木西,1904年11月出生于新疆四大长寿地之一葡萄沟;而那位18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叫玛丽娅,是在老人的重孙女。<br></h3> <h3>(103岁的维吾尔族老汉精神好的很)</h3> <h3>(18岁的维吾尔族姑娘玛丽亚长得真漂亮)</h3> <h3>(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徐老汉心儿也醉了)</h3> <h3>  (在维吾尔族古丽巴哈家中做客)<br></h3><h3>  为了体验一下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我们有意思将晚餐选在一户维吾尔族古丽巴哈家中(葡萄沟61号,离正门北上2.5公里,联系电话:0995-8614508,13899312869),这是一个家访点。热情的主人见我们到来,赶紧在院子的葡萄架上摘下几串马奶子葡萄洗净装盘,还切了一个哈密瓜摆上“床”上的矮桌上,大家脱了鞋上“床”开始了一番甜蜜的“咪西”, 香甜可口的新鲜葡萄和哈密瓜甚是诱人。这里维吾尔族人家家院子里的葡萄架都能遮天蔽日,几处架子上挂满了葡萄。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以主人的身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跟他“拉呱”才知道,他的父亲到哈密去了,他的母亲正在为我们准备晚餐。我问了他的姓名得知他叫艾克拜尔.胡吉,他的父亲叫胡吉.艾合买提.艾力,他的母亲叫古丽巴哈。我问他维吾尔族人的姓名是怎么排列的?他告诉我,比如他父亲姓名胡吉.艾合买提.艾力,前面胡吉是他父亲姓,后面的艾力是他爷爷的姓,中间艾合买提是他父亲的名……,我被搞懵了,怎么他的父亲和爷爷的姓不一样?算了,我也不问了,反正问了也是老糊涂,就难得糊涂吧。 我们几个坐在“床”上,慢慢品味维吾尔族家常饭菜,兴致十分盎然。能歌善舞是维吾尔族人的特长,本想叫艾克拜尔和他的13岁的妹妹阿依古丽表演一下新疆舞,由于他的母亲和奶奶急于到葡萄沟外的亲戚家做客,我们也就不好有“奢望”要求了,只好与艾克拜尔兄妹俩合影留念,王、杨俩人为了拍摄些人物题材,还叫他的妹妹阿依古丽着维服,摆动几个舞蹈动作拍摄了不少的人物特写呢。<br></h3> <h3>  (赶驴车的维吾尔族老汉)<br></h3><h3>  我们随处可见在葡萄沟的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在那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是些晾葡萄干的晾房。那晾房多系平顶长方形的土木结构的小房子,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我注意到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猜想大概是为了减少阳光的射入,便于葡萄干的晾制。因为吐鲁番的葡萄,完全是凭借干燥和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可以保存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而成佳品。<br></h3> <h3>  (吐鲁番晾葡萄干的晾房)<br></h3><h3>  晚上我们住在吐鲁番市区最热闹的广场边的宾馆,吐鲁番夜景很漂亮,广场喷水池被各色彩灯衬托起格外的美,有着民族特色装扮的夜景,又一次给我们留下了流年忘返的思绪,加之紧靠喷水池的大排档市场,摆满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各式食物,让人看了都垂涎三尺,整个广场显得十分热闹非凡……,我们也累了,也不再观顾夜景便回房间休息了。<br></h3> <h3>  (吐鲁番美丽的夜景)<br></h3><h3>  14日早,我们从吐鲁番往乌鲁木齐回返,在途经达坂城时大家提议到达坂城看看。对达坂城的熟知,我还是通过“西部歌王”王洛宾写的那首歌:“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哪,西瓜呀大又甜,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呀,两个眼睛真漂亮……”而知的。反正是包车方便,我们带着“那里的姑娘到底是怎么个漂亮”的疑问,开进了达坂城。我们先是观看了“达坂城古镇”遗址外观,后进入新区达坂城。一到达坂城我们就傻眼了,整个达坂城不大,犹如南方一个比小镇还小,又比一般村庄还大的居住区,道路两旁的建筑很一般,真的没什么好看的。那里的姑娘一点也不漂亮,正象我们在“五彩滩”游玩时,当地一个司机“告诫”我们:“你们没必要去达坂城,那里的姑娘不象王洛宾写的那样漂亮,其实很丑,你们要是看到了达坂城的姑娘,我保证你们一辈子不想再看女人”。哈哈哈,其实也不至于象他说的丑的那么玄乎可怕,我们连“魔鬼城”的鬼都不怕了,难道还怕看“达坂城的姑娘”吗?!出来游玩就是开心耍笑逗乐,我们也知道那个司机是在形容而已。你看:我们乘王勇利在品尝酸奶酪时,“偷”拍的那个达坂城的“姑娘”就没有那么难看嘛。<br></h3> <h3>  (品尝达坂城姑娘的酸奶酪)<br></h3><h3>  在返回乌鲁木齐的途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峰,已是多次看到这个海拔5445米常年覆盖皑皑白雪的山峰了。在博格达雪峰下就是海拔二千米的天池,从旅游资料获知,这里的池水碧清、雪峰倒映、松林茂密、犹如置身于仙境,传为昔日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车进了乌鲁木齐我们再次到二道桥大巴扎游玩白天的风光,领略了当地的人文奇观和采购了一些物品。离晚上乘坐T70次到北京的开车时间还早,我们和司机到了乌苏路18号一家“胖仔鱼庄”店里就餐。要离开新疆了,我们和司机一起喝点当地葡萄汁和石榴汁酒,这餐饭足足吃了二、三个小时……。<br></h3> <h3>  傍晚我们登上了乌鲁木齐去北京西的列车,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新疆,对此次西域之旅同行者们都慷慨万千,似想时光倒流将回忆定格在天山。随着列车的启动和那百听不厌而又优美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的歌声,我们从心里悄声地对车窗外“呐喊”:霍西(再见)!新疆。<br></h3> <h3>  (天山牧场好风光)<br></h3><h3>  八、山海关 虎踞龙盘吞海湾 15日早,在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途中,我对同行同事说在列车前进方向左侧可以看到嘉峪关,当然我们四个人用照相机都拍下了远处可见的嘉峪关城楼。嘉峪关我去过,那是1973年9月我在部队时参加兰州军区空军雷达兵处,在酒泉举办为时一个月的干部教导队学习结束时到嘉峪关的,迄今回首已是35年的了。“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最窄处。嘉峪关是戈壁滩上的一座城关,在我尚存的印象中是那样的偏僻和凄凉;到了嘉峪关,有种凝重苍凉悲怆和压抑的感觉油然而至,至今还感到那里的天空云层低垂和茫茫戈壁滩一望无际。 嘉峪关因当地嘉峪山而得名,它是万里长城全线段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隘,素称“天下雄关”、“长城主宰”。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比山海关早筑九年,因而有“先有嘉峪关,后筑山海关”,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之说。正因为如此,勾起了我要到山海关一游的思念。对山海关我已垂涎已滴35年了,当年到嘉峪关时就有想到山海关的欲望,想把长城的起点和终点两个关隘游览完整,此次机遇让我可在北京转车时游览山海关了;嘿嘿,男子汉大丈夫要敢走四方,主意既定就要“奋不顾身”的前往。16日下午,T70次车到北京西后,我匆忙告别了同行同事,只身一人到北京站,乘坐K27次到丹东的列车于22:36时到达山海关站,硬座票65元,行程438公里,运行5个小时。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我们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社会上有种流传: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对此我也曾认同,但此行山海关让我眼界开明,应该倒过来说:“西起嘉峪关,东止山海关”,道理很简单,因嘉峪关比山海关早筑九年,那为什么社会上会有这样的流传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山海关“老龙头”的缘故。 山海关位于我国东北部渤海湾内,隶属于秦皇岛市北部的一个城区。北倚绵延起伏、峰峦叠翠的燕山山麓,南临波涛汹涌、碧波万顷的渤海湾之滨,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山海关这座依山临海雄伟的历史名关城楼,耸立在万里长城东部地势险要,素有京都锁钥之称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从导游和资料介绍:山海关建城符合“通川之道,要害之处”的古代城市规划原则。该处正处于海陆咽喉要冲,在历史上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在山海关的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当年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三十万民众劳工,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对此孙中山先生曾评价说:“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在山海关,导游会主动到宾馆来寻单个旅游的散客,我与一个姓刘的小伙子谈定,17日一天租用他的桑塔那轿车(冀C 7659)30元,实在是便宜。当天的旅游安排是:上午游角山半天,待下山时与他电话联系来接我,下午带我到“山海关城楼”和“王家大院”后到“老龙头”,然后从老龙头返回时,电话再与其联系接我回宾馆,这样就不会影响他在我游览期间运营拉客了。 角山属五佛山森林公园内,五佛山森林公园门票150元/张,包括了坐电瓶车和所有的缆车在内。从门票上的简介可知:“五佛山森林公园公园面积48.8平方公里,区域内山清水秀、森林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1.3%。山、石、水、植被、动物、气候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景点和民间传说故事众多,五佛文化区内依山雕刻工艺的五方大佛,每尊高81米,其雕刻工艺及群体壮观气势均堪称世界第一。”一进公园就直观到长寿山的美丽风采,爬过玄阳洞下山坐电瓶车到五佛山,我从观景中知晓,五佛山是山海关景区内最精华的风景点,除有两个佛像是同在一座山头外,其他四个佛像都是各占一个山头,景区内的五佛像正在修建,头像全已雕好,正在雕凿佛身。一些广东来的游客见到五佛头像便纳头就拜,恩,看得出来是些虔诚的佛家弟子。从山顶游览下山后再乘电瓶车返回途中时换乘缆车,共要坐三段缆车,分别是长寿山至角山索道长1740米,角山至燕塞湖索道长2080米,角山至角山脚下索道长833米,合计缆车线路长4653米。从缆车里朝下揽景是十分壮观的,当缆车经过山头时,俯视众山在脚下,有种独占鳌头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感觉。但缆车经过有“北方桂林”之称的燕塞湖时,鸟瞰湖面又有那“八仙过海”般的飘飘欲仙,神旷心怡之感,在缆车上俯视山岭和燕塞湖,<br></h3> <h3>(火车行驶中抓拍的嘉峪关城楼)</h3> <h3>  (山海关老龙头入水的场景)<br></h3><h3>  18日早,游览完山海关后,我乘坐通化开来的K430次车于中午到达北京站,乘坐地铁到军事博物馆周围转悠,北京游览多次了,此时出门已半个月了,所以归心似箭的早早到了北京西站,乘坐了Z59次列车于19日回到了福州。 </h3><h3> 这次西域之行,确实游览了不少的“第一”:如月牙泉的“天下沙漠第一泉”、白哈巴的“西北第一哨”和“西北第一村”、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王家大院”的“万里长城第一家”、山海关角山的“万里长城第一山”、大巴扎“新疆第一高塔”……。我们此行尽与“第一”有缘了,“第一”多了,也就没有第一了,但不在同一类种的第一就是“第一”了;对此次西行游览的“第一”已让我们常常勾心回想,因为在我们此次西域行的几个人心中,已深深铭刻烙下了这些“第一”。同样在开篇的“多余的话”中“对我来说,采取这种方式将与同事同旅游的情景记录下来,那还是第一次”的“第一”;既然也是个第一(次),那还恳望观文者对此文给予宽容和谅解,以慰我惶惶不安之心。<br></h3><h3> 西域行已数日了,每一次出游后我都时常回忆旅游时的情景,都有着不同感触;无论是走出当地的生活围城游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还是寻访民俗风景感受来自各地的风土人情……旅游就象我梦想的源头,牵去我的心飞向那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和各地的民俗民情、体会旅游生活的乐趣……。 </h3><h3> </h3><h3> 2007年9月25日<br></h3> <p class="ql-block">  王勇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2020年度“美篇摄影优秀作品联展”中被评为百位优秀摄影师。学习摄影心得: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大家来一道分享我的快乐和对人生的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