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良静原创诗作品【齐鲁名山录】

★星光灿烂☆

<p class="ql-block">俗话说山不在高,有名则盛,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青,有树则秀,山不在远近,有庙观则兴。齐鲁大地,潍水之间山川纵横交错,苍海桑田造就出一座座自然大小各异的山体风貌,吸引着游人与文人墨客前来采风赞美。</p> <p class="ql-block">【颂泰山】黄帝封山泰山奇,五岳居中黄河倚。千古帝王登山祭,江山多娇华夏统。(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的传说与由来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开始的,传说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因此泰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泰山也就是他的封地了。随着道教的产生,民间又出现了“泰山神治鬼说”,泰山神便掌握了天下生杀大权。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所以历朝历代多在泰山进行封禅与祭祀。东岳泰山座落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东侧,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城北,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与恒山,高度为五岳第三位,但它却被历代称为“五岳独尊”、“五岳独宗”,在中国名山中独负盛誉,经久不衰,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大结团的象征。据地质学家测定,泰山岩石形成于距今约25亿年前的太古代,经过漫长的升沉变化,在四亿前再次露出海面,在地质学上的“泰山运动”中,逐渐抬高,至3000万年前形成泰山形貌。泰山的出现,比人类――猿人出现早了2700万年,确实称得上历史悠久。奏山地处华北大平原东侧,它东濒大海,南有汶水和淮水,北有黄河,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人烟稠密,经济发达。我国唐代以前的政治中心大都在长安、咸阳、与洛阳,封建统治者们对繁荣发达的齐鲁腹地泰山一带不能不瞩目。泰山被称为“五岳独宗”,不仅它由于雄踞东方,而东方被认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而且也有着特殊治治原因,这就是很多封建帝王曾来泰山封禅,以便借助泰山来巩固提升自己的统治与声望。秦始皇灭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后,看到六国残余势力对他的不利影响,因而东巡“登临泰山,周览东极”,举行封禅活动,加以震慑。所为“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汉武帝刘彻曾7次从长安到泰山封禅,他既想利用封禅组织边境战争,祈求胜利与庆祝胜利,又梦想实现升天成仙、长生不老死的渺茫愿望。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封禅泰山更富于戏剧性,建武30年,有人臣建议他封禅泰山,他坚决拒绝,认为30年来百姓怨气满腹,如果“告成功于天”,是“欺天”的,然而事隔不久,他却一反初衷,匆匆到泰山封禅,因为当时他年事己高,封禅目的在于发生象刘邦死后产生的“诸吕之变”,一类政权继任问题,以强化刘氏的统治。唐高宗李治的封禅受到了皇后武则天的“密赞”,目的是为了“显号”、扬名扩大影响,为她日后登基做好舆论上的准备。在历史上誉毁兼加的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时,正当开元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使他铸躇满志,宣称“朕行此行,皆为苍生而祈福”。李治、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波斯今伊朗、天竺今印度,今阿富汗、倭国今日本、新罗今朝鲜等许多邻邦的使节参加陪祭。封禅大典成了民族团结、邻邦友好的盛会。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北宋长期存在边患,朝内部分官员安逸成性怯战,年轻的他也如此,于是他想利用辽国人的迷信习俗,制造天书、符瑞之说,赵恒东封泰山来影响辽人,宋真宗封禅之后,确实辽人偃旗息鼓,平静了相当长的时期,但不是封禅泰山的威力,而是辽国萧太后死了,国内政治、军事、经济诸多方面遇到了困难,无力南下的缘故。元明两代虽没有亲赴泰山封禅,但均派使祭祀过泰山。清圣祖玄烨于康熙23年10月“次泰安,登泰山,祀东岳”,宣称泰山山脉起源于辽东,为爱新觉罗氏从东北入主中原的依据。高宗弘历乾隆前后11次来泰安,并多次登泰山,创帝王登山历史最高记录,他曾在泰山祈雨,表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泰山与历代文人也有不解之缘,孔子对泰山感情十分深厚的,他“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天下”,给泰山极高的评价,他临终时唱哀歌有“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的句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与司马迁曾为封禅泰山写过撰史文章,东汉张衡在研究科学之余写的诗中也有“我所思兮在泰山”的句子,曹魏杰出诗人曹植自称“我本泰山人”,晋代诗人陆机、南朝的才女谢道韫和山水诗人谢灵运都写过呤咏泰山的诗篇。唐代诗坛上两大诗人李白、杜甫,不仅登泰山“矫首望八荒”,而且都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至于卢照邻写的《登封大铺歌》,韩俞取泰山入诗,张籍咏传说中的泰山老人,刘禹锡的《送东岳张练师》,李得裕歌颂“苍苍几千载”的泰山石,似乎都愿意把自己的情思、志趣、愿望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北宋文学家三苏中的苏辙,在任齐州掌书记期间,曾到过泰山西北谷的灵岩寺,作《灵岩寺》诗。接着又从灵岩寺至泰山下,住了三夜,由于年老衰迈,惮于天门“四十里”,始终没有登山,但他的《岳下》诗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元明清三代文人登泰山作诗文者,堪称比肩继踵,张养浩、李东阳、李梦阳、边贡、李攀龙、王世贞、查慎行、施闰章、钱谦益、沈得潜、朱彝尊、哀袁杖等都侧目泰山,从不同角度描绘的风光景物,桐城派中中坚人物姚士的两篇出色的游泰山的散文,―《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堪称泰山散文中的杰作,大量的佳诗丽:句、妙作华文,更使泰山给人以巨大的诱惑力。</p><p class="ql-block">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区红门路45号电话0538-8066077泰山现为国家5A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傲徕山》</p><p class="ql-block"> 泰西傲徕八百高</p><p class="ql-block"> 好似利剑插云霄 </p><p class="ql-block"> 天胜寨前练雄兵</p><p class="ql-block"> 赤眉据守入长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傲俫山峰是泰山西侧的最高峰,海拔800米,因它可以“抗衡岱宗”,故称“傲俫”。它昂首天外,好象一把倚天宝钊,直插云霄,登临山巅,俯观山北的悬刀峰,狮子峰,山南的芙蓉峰等,犹如鼠蹲龟伏,峰间烟云,如银海玉波,令人神思飘洒,置身青天的感觉,这里山花含丹吐白,珍禽啾鸣盈耳,为泰山奇峰之一。正如古诗所说的那样:“竹林曲抱青峰出,月嶂高悬碧涧天。石壁峪中云散去,仙人掌上鹤飞回”。傲徕峰的惹人注目,不仅由于它的奇峰秀丽,也在于这里是历次农民起义的纪念地。山的西面有一山洞,从洞中可以望天,称为“三透天”,俗名玉皇洞。洞南地势平坦,是著名的天胜寨所在地。《岱览》说:“玉皇洞南为天胜寨”,宽阔可容纳千人,井灶憔汲极便。寨前中断浮梁,则人不可渡,西汉未年大起义军的主力军――赤眉军,据此为根据地。抗击过王莽军队。如今天胜寨上仍有当年赤眉军的小寨门、招军岭、张旗石、大小校场及遗址,相传寨下还有跑马场,是起义军砍柴铺草上垫土做成的。后来被敌军发现放火烧了,至今还流传着“千日打鱼一日烧”的谚语。天胜寨东面有扇子崖,以形状折扇而得名,崖前有刘盆子洞,上下悬绝,石门向南。刘盆子生于公元10年,泰山县今泰安附近人,初在赤眉军中牧牛,号牛吏,公元25年,樊崇率领赤眉军进军长安途中,因他姓刘,又是西汉远支皇族,就拥他为皇帝,年号建世。《泰山纪胜》说:“傲徕山阴洞极阔,中有碾硙几榻,可以避世,盆子常窃踞其上”。旧传刘盆子在当皇帝前,曾是天胜寨赤眉军成员是可信的。另外,据明代汪子卿《泰山志》等书记载,东汉桓帝延熹3年160年,10月,农民起义领袖叔孙无忌也曾占据天胜寨起义。傲徕峰西北半山中有个古洞,叫“柳王洞”,相传是春秋战国间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在泰山休整练兵时的地方。《庄子·盗跖》说,柳下跖是柳下惠的弟弟,在新泰莲花山起义。莲花山位于新泰县北境,西连徂徕山和泰山,周围山峦绵亘,正是当年齐鲁边境。柳下跖起义当时影响大,庄子说他,“从卒9000人,横行天下,侵暴诸候”,到处打击反动统治阶级。荀子说他“声名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p> <p class="ql-block">《千佛山》泉城东南千佛山,舜帝耕田又名山。千佛悬崖峭壁上,唯有隋代开皇间。(千佛山原名历山,传说舜帝在此耕过田,故名又“舜耕山”。此山距济南旧城区2.5公里,海拔285米,秀峰连绵,仍如一架翠屏逶迤于泉城加东南面。此山是厚层石灰岩构成,石质致密均匀,利于大面积雕凿,隋代开皇元年581-600年,在山上及附近群山悬崖峭壁上雕凿了许多彿像,因此称千佛山。现为开放公园白天,为国家AAAA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曾在一个春天去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恰逢济南相亲会期间,山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徂徕山》</p><p class="ql-block"> 盘亘奇崛徂徕山</p><p class="ql-block"> 遥遥相望泰山间</p><p class="ql-block"> 雄据三城连两山</p><p class="ql-block"> 竹溪六逸隐居地</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位于泰安城东南15公里处,盘亘奇崛,群峰秀列,与泰山遥遥对峙,面积40余公里,主峰海拔1028米,属泰山山脉,它北依泰山,西靠津浦铁路,东接莲花山,南连峣山,与莱芜、新泰、宁阳三城毗邻,气势雄伟,俨若屏障。徂徕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早在《诗经》中就有“徂徕之松”的名句。唐代李白与孔巢文等当地雅土,却曾隐居在此,诗酒唱喝,被称为“竹溪六逸。”)</p> <p class="ql-block"> 《尼山》</p><p class="ql-block"> 尼山孔子立</p><p class="ql-block"> 清幽圣人出</p><p class="ql-block"> 古木葱茏秀</p><p class="ql-block"> 东濒沂河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易名尼山。它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海拔340余米,东濒沂河,南临尼山水库,古木葱茏,风景清幽。尼山上的主要建筑为尼山孔庙,此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据《史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因此孔子取名“丘”,字仲尼。尼山建庙,就是因为这里是孔子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龙门山》</p><p class="ql-block"> 双峰对立龙门山</p><p class="ql-block"> 飞流直下泉水流</p><p class="ql-block"> 景色秀丽洞幽深</p><p class="ql-block"> 诗仙诗圣结伴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石门山,原名龙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12.5公里处,因两山对峙如石门,故又名石门山。石门山主峰是胜涵峰,海拔406米,峰顶原有泉,飞流直下,若素高悬,山腰绿树苍藤掩映着一座寺院,名玉泉寺,寺因山得名,习称石门寺。寺前山路左侧原有孔尚任手书《秋水亭记》碑,现己毁损,穿南天门右转有钟楼、大殿等建筑。石门山,涧泉纵横,洞壑幽深,景色秀丽,一向为游览胜地。早在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就曾结伴游过这里,“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足迹踏遍石门山。杜甫为此写下了“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的诗句。当他们分别时,又在石门登台临池,漫步山林之间,并设宴话别,李白为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鲁城东石门送杜二甫》诗。)</p> <p class="ql-block"> 《峄山》</p><p class="ql-block"> 怪石万叁络如丝</p><p class="ql-block"> 春秋建都文公在</p><p class="ql-block"> 奇峰峭壁洞相通</p><p class="ql-block"> 邹鲁秀灵文士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峄山位于邹城东南12公里处,因“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峄山。春秋时期,邾文公在峄山之阳建立邾国国,因又名邹峄山。此山属龙峄山系,方圆10余公里,海拔555米,五华峰为极顶,由麓至顶有4公里多,山上奇峰峭拔,洞壑幽深,迂回相连一通,苍松劲柏傲立,清泉淙淙回流,山中“亭台庵观,碑篆题咏,不可胜记”,尚有“岱南奇观”和“邹鲁秀灵”的称誉。自古以来,峄山就是游览胜地,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名士接踵而来,或搅胜采风,或祭神或题咏。孔子、孟子、秦始皇、刘邦、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董其昌、郑板桥、袁枚等,都曾在此留下过游踪,诗文墨迹至今犹存。)</p> <p class="ql-block"> 《浮来山》</p><p class="ql-block"> 莒国故城有浮来</p><p class="ql-block"> 三面险峻东方路</p><p class="ql-block"> 定林寺中天下最</p><p class="ql-block"> 古树参天数千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浮来山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莒国故城西北部,是一座秀丽的山峰,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0余米,山的西面、北面、南面险峻,形成一道屏障,东面坡缓路平,车辆可由此入山。浮来山上长满了松、柏、柳、槐等各种树木,郁郁苍苍。山坳北面有一座刹,名“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现寺是清同治13年,1874年修建的。寺依山势而建,分前、中、后三个院落,面积为5406平方米,主建筑有大佛殿、校经楼与三教堂。都是青砖灰瓦,丹梁红柱,古朴雅致。大佛殿前,有一株号称“天下第一树”的古银杏树,高24.7米,最大腰国是15.7米。此树传为商代遗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高龄了,现仍苍劲挺拔,主枝若虬龙凌空,周逸旁出,秀叶贞翠,繁荫覆盖面积一亩多,使古老的禅院充满了静雅清幽的气氛。史载,公元前715年9月,鲁隐公跟莒子盟于浮来,就是在这银杏树下。)</p> <p class="ql-block"> 《梁山》</p><p class="ql-block"> 危岩耸立四方水</p><p class="ql-block"> 梁山成名汉景间</p><p class="ql-block"> 虎头雄据四峰首</p><p class="ql-block"> 水浒英雄聚义厅</p> <p class="ql-block">(梁山,原名寿良山,简称良山,据《史记》载,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被封在梁治所雕阳,今河南商丘,曾“北猎良山”,死后并且葬于良山,后因改称梁山。梁山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头、青龙山等四个主峰和一些余脉组成。虎头峰是梁山的最高峰,海拔197米,四周危岩壁立,当年水浒英雄的大本营粱山寨与聚义厅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荆棘山》</p><p class="ql-block"> 荆棘丛生怪石嶙</p><p class="ql-block"> 云梯独路山上来</p><p class="ql-block"> 水泊英雄起义地</p><p class="ql-block"> 三教合一北方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棘梁山在梁山北20公里处,是一座荆棘丛生、怪石嶙峋的山头,最高海拔105米,名棘梁山。自宋代来,历代在此设巡检司,又名司里山,相传,这是水浒英雄晁盖开始起义的根据地。此山处处悬崖峭壁,只有西南一条道可攀登,这条石径名叫“云梯”,原有石砌盘,路,现在只可见断续的残迹。云梯左侧有一座青砖绿瓦的旧关帝庙,关帝庙向上,有个山洞,称仙人洞,传说李逵在这里把守。云梯尽处,山路转平,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叫做“漫海滩”,据说这里是晁盖、三阮兄弟修建的第一座聚义厅遗址。他们在此坚起造反大旗,招四方英雄聚会。附近有一块向南突出、半截悬空的巨石,名“探海石”,可见当年此山四周水波浩淼、芦苇丛生的景象,这块探海石就是起义军北上的码头。此山虽然面积不大,但从南北朝以来,这里就成为了中国北方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山的中央有一块奇特的巨石,高3.3丈,南北宽5丈,东西长10丈,巨石中间有道宽4尺的石峡,走进石峡可仰望“一线天”的奇观,这块石称千佛石,石壁上雕刻差遣三尊巨大佛象,高12米,北大佛两侧全是大小不同石龛与佛象,有470余尊,北魏、隋唐、宋代各代都有,形容生动,丰富多彩。千佛石附近有明清两代四座石碑,据碑文记载,古代这山上有大佛殿、文昌阁、碧霞行宫、娘娘殿等,说明当年庙宇很多,客观上为农民起义军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营房与据点,现在山上还有一座破旧的庙宇,门额上书“文昌阁”三字。)</p> <p class="ql-block"> 《昆嵛山》</p><p class="ql-block"> 半岛腹地有名山</p><p class="ql-block"> 横跨三县东夷间</p><p class="ql-block"> 瀑布飞流鸟儿鸣</p><p class="ql-block"> 洞壑幽深草木丰</p> <p class="ql-block">(昆嵛山位于山东省半岛的烟台市境内,它为其境内众山之首。它跨越文登、牟平、乳山三县,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是全市境内最高的山峰,山间瀑布飞鸣,草木丰茂,洞壑深幽,隋唐以来,建有许多道观僧寺。</p> <p class="ql-block"> 《牙山》</p><p class="ql-block"> 牙山八百栖霞县</p><p class="ql-block"> 艾崮两山裾相联</p><p class="ql-block"> 东临昆嵛遥相望</p><p class="ql-block"> 三牙锯齿插云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牙山位于胶东半岛的栖霞县境内,海拔约800米,它东面的昆嵛山遥相对峙,同境内的艾、崮山袂裾相联,地势居中险要,牙山主峰有三:大牙、二牙、三牙,象三个锯齿,直插云空,因此又称锯齿牙山。牙山三峰山屹立,各有神韵,大牙居中,山势峥嵘,多奇洞怪石。接近峰顶处,有“撅子石”一块,其大如屋,雄踞于通往山尖的小路,有“一夫当关,万二人莫开”之险;三牙居左,形如春蚕挺立。山上有山,林深木茂,景色十分灵秀;二牙山“山势平缓浑厚”,呈馒头形,后坡陡峭如刀削,,凶险异常。腰间有一深涧,常有雄鹰栖止,据说有一次,一只巨鹰叼起一只肥羊,正欲飞去,牧羊人扯住羊腿,为与争持,竟被连羊带人衔入洞中。大牙、二牙之间有一隘口,口下有条小路,是出名的大风口,别处风和日丽,这里却狂风怒号,松涛震耳,置身其间,大有天倾地裂之感。牙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由于它的宏伟浑奇的山势和迷人的风光,主要的还因为它与清初胶东著名农民起义领袖于七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于七名乐吾,字孟熹,行七,人称七哥,栖霞唐家泊村人,他是明未的武举人,力大无比。他使用的大刀,据说重120多斤,单手舞耍,犹如玩竹,清兵入关,劫掠杀戳,在这种情况下,于七率领农民于公元1648年清顺5年揭竿而起,树起义军大旗,他以牙山为根据地,发动人民反击抗清,并与其他义军联系,建立了牙山、昆嵛山、招虎山、岠嵎山、鳌山五个重要据点。一时声威大震,义军一度攻下宁海州今牟平县,活捉清朝知州刘文琪,并开仓放粮,赈济穷苦百姓,1661年顺治18年,复率旧部攻福山城。清朝惊恐万状,便调9省兵马,派出三大元帅一兵部朗中图喇,靖东将军齐什哈与山东总督祖泽溥,对义军开始了血腥镇压。清兵究竟屠杀了多少胶东百姓,无人知晓,据说清兵过处,血流成河,尸骨如山,牙山脚下的接官亭村,当年叫“血灌亭亭”,就是由此得名的。《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出于义愤,曾在其《公孙九娘》与《野狗》的两篇文中作过深刻的揭露。在清兵三路合围下,各路义军虽顽强抵抗,但仍因众寡不敌,连连失利。1662年2月,于七被迫率部上了牙山,旋即被清兵团团包围,义军凭借牙山天险,合力扼守,誓死不降与清兵激烈搏斗,多次打退清兵攻山。清兵无奈,把牙山严密封锁起来,义军粮尽水绝,终于在1662年2月失败了,于七乘夜只身出走。关于于七的下落,史料没有记载,传说很多,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于七到崂山华严寺当了和尚,在住持僧慈沾法师的帮助下用沸水烫毁面部的方法躲过清兵的追捕得己脱险,据说于七在这里活到113岁才离开人世,葬在崂山。)</p> <p class="ql-block">【颂崂山】黄海之滨有仙山,崂山道士长生丹。秦皇巡游登巨峰,望海惊叹自然间。(崂山,古代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崂山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现为5A级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华楼山》</p><p class="ql-block"> 山巅有石华楼峰</p><p class="ql-block"> 石墙青瓦华楼宫</p><p class="ql-block"> 刘士隐修神仙名</p><p class="ql-block"> 聚仙台上饮琼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楼山位于崂山区北部,海拔350米,北临崂山水库,西南为|石门山,东南与葛场山遥遥相对,因山巅有石似楼而得名,又叫“华楼峰”。华楼山前面有一座石墙青瓦的建筑名叫华楼宫,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创建人是道士云岩子,刘志坚,元博州人,年青时为永昌王府管鹰坊,倜傥而有才干,受王永昌王委派,处理各种事物,有刘使臣之称。后来,他到华楼山结庐修行,传说有一天他背涧打坐坠落深涧,竟然未伤,于是名嗓一时,被认为神仙,当地达官绅士,善男信女,为他集资建宫,取名华楼,明清以来,几次重修,现保存尚好。宫背依高岩,面临夕阳涧,地势高旷,有老君、玉帝、关帝三殿,院内有古银杏树两株,乔干虬枝,绿树繁荫。宫外有石阶可通山下,两边青松夹道,翠竹婆娑,环境十分清幽。华楼宫东面有一石台,峭立空际,远看去俨然一幢高楼,四壁陡峭,险不可攀,人称聚仙台。传说有位仙女曾在峰巅梳妆打扮,所以也叫梳妆楼。又因它巍然屹立,形同华表,又叫华表峰。聚仙台因山势奇特,气势雄伟,人们曾誉它“崂山第一奇峰”,著名的“华楼叠石”脏景,就是指此峰。华楼宫后面有一巨石,上题“碧落岩”,下面有一泓清泉,名金液泉,是取道家“炼金为液”之义,饮之确如玉液琼浆,异常甘美,是崂山名泉之一。宫东坡有两处人工石洞,名七真洞和五祖洞,原为全真教,“北七真”与“南五祖”塑像,现无存了。宫后有一座青翠秀丽的山峰,若锦立空,石上有明“金陵三俊”之一山东提学陈沂题的“翠屏岩”三字。翠屏岩下面,有一个椭圆形天然石洞,洞壁光洁,为它处少见,名玉皇洞,洞前有一处平坦地带,传说当年玉皇殿旧址。翠屏岩西有一平坦石台,上有大字楷书题刻“仙岩”。岩上有“天液泉”,泉虽不大,却长年有水,为华楼山一大名胜。泉西面山坡上有直径约2米的天然石坑,,这就是著名的玉女盆,传说月明之夜,天上玉帝女儿常来此盆沐浴。离玉女盆不远,有一大石崮名烟崮,也叫凌烟崮,虽不高,但极险峻,需踏石壁上的开凿的脚窝,攀岩而上。崮上有废圮砖丘一座,宫中道人称,“老师傅坟”,另有人工开凿的小洞与十几处天然石坑,石坑如盘,如碗如匙,形状各异,怡象一套餐具。崮下有一石洞,是刘志坚埋骨处。华楼宫对面山峰是南天门,原有名诗人碑“胜览”现在己佚,峰上巨石磊迭,树老草瘦,东、西、南三面峭壑幽深,立身山巅,视野开阔,东望九水与巨峰一带,众山逶迤起伏,苦龙舞山原,西眺石门等山,郡峰排空,象戟戈森立,如彩霞紫雾,云烟变幻,真是气象万千,古碑称“胜览”,可谓恰切其分。</p><p class="ql-block">景区电话0532-87058206)</p> <p class="ql-block">【颂蒙山】风光秀丽蒙山间,泰山雄伟在此见。黄山秀美华山险,龟蒙顶上白云悠。(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内第二高峰山。蒙山最早是因六十四卦中蒙卦而得名的,蒙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内现为5A级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卧象山,在九仙山西北,本为九仙山的一部分,清初,李澄中、张侗、张衍、丁豸佳等文人名士常此山呤诗论文,所到之处即刻石记名,此后遂自成一派,山上有奇秀的杰门、珑塔峰,有气势宏伟的霜潭,俗称白龙潭,清代康熙年间张侗编著的《卧象山志》四卷,刻行于世。)</p> <p class="ql-block">(九仙山位于五莲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海拔601米,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留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山上观音峰顶有一石龛,俗呼“老母阁”,著名山洞有桃林、凤凰、永帘三处,山上奇石多似以象形为名,如水龟、石鳅、石窖等。)</p> <p class="ql-block">(五莲山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西与九仙山隔壑并峙,海拔为515米,其山上有5朵莲花峰,山名源于此,有名的峰、涧、石、泉与殿、阁、楼、台遗址93处,宋代熙宁间苏轼任知密州,曾有诗赞五莲、九仙二山,云:“奇秀不减雁荡”。)</p> <p class="ql-block">(马耳山位于诸城城东北部,海拔706米,面积44平方公里,山南北走向,似一匹伏卧的白马,马头朝北,马尾向南,山顶竖着一双尖尖的耳朵,因而得名马耳山。就在“马尾”的后面与“马腿”的东面,各有一座山,“马尾”后面山,山头像人的鼻子,叫阎王爷鼻子山,“马腿”东边山,山腰立着三块摞起的石头,像站着个老人,叫石人山,三山在一起,马耳山最高。宋代苏轼任知密州,曾留有“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逐埋没有双尖”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卢山,原名故山,相传因秦朝博士卢敖隐遁此而改名,位于诸城城东南13公里处,海拔383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卢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3年赵周宾题写的“卢山洞”三个大字,洞中有许多宋人刻词,中央有卢敖像,洞侧有“圣灯岩”,山巅有“饮酒台”,山后有蘑菇石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游泰和山】瀑布直流千尺余,好似银河水在流。碧水荡漾山竟秀,世间美景泰和山。(泰和山,青州市西南与淄博市地区临界的一座名山,蛤蟆峰高856米,山中水源丰富,高山瀑布,终年水流,风光宜人,是夏季理想中的避暑清凉之地。泰和山位于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庙子镇内现为四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炎炎的夏季游历过青州的泰和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青云山】山内青山楼内楼,民族歌舞永不休。舂风吹得游人笑,楼台亭阁是乐园。(青云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安丘市郊处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曾先后三次游历过此处,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黄花溪】黄花溪中鱼儿欢,水帘洞中清凉天。夏暑炎热何去处?泰和山中你做仙。(黄花溪皇姑顶海拔为814米,黄花溪由来可能因峡谷两侧多生长为黄色植物,溪水中鱼类丰富而得名吧?黄花溪位于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泰和山中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诗人作家亓良静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游历过此处,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云门山】云门山上风光美,福寿双全天下最。登山石梯耸云端,游人不绝情侣间。攀高望远白云悠,山色竞秀似桃园。古今文人多少诗,青春逍遥古城游。(云门山,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塍空而出,经云门洞冉冉升天,云门山因此得名。云门山位于山东省潍坊青州市玲珑山南路廷伸段现为4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先后两次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p> <h3>  【玲珑山】 青州玲珑景色美,古今名人慕名来。郑公太守通天洞,白驹题名天下扬。(玲珑山距离青州西南十六公里处,海拔567米,嵯峨的石峰林凸起在浑圆的山顶上,远望去看,犹如一座雄踞山巅的古代城堡。它好似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天地之间,珑珑剔透的怪石,形态各异的洞穴遍布山体,峻峰锐起,耸拔突兀,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因此得名玲珑山。山上有通天洞、串心洞、仙宝洞、观音洞、天降石、飞来石、玉皇峰、凌霞关、卡天门等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h3> <h3>【驼山】驼岭千寻青州地,形似驼骆云门望。</h3><h3>双峰对峙绵延里,石窟造像四海扬。(驼山距青州5公里处,与云门山东西相望,因山形似驼,故称“驼山”此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西南,坐落在瀑布涧西岸,北衔楼喽山一脉,南接南陀山、东望云门山和山体巨佛、西方遥望玲珑山,主峰海拔408米,为青州八大景之一。明朝正德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的乐平人乔宇书写的“驼山”两个大字,镌刻在山前的石壁上,至今仍赫赫在目,在国内亨有盛誉,驼山现为国家地质公园。)</h3> <p class="ql-block">【颂沂山】百里漫行沂山间,千古东镇小泰山。祭祀文化源黄帝,汉武御临泰山祠。登峰造极望苍海,千里峰峦山连山。玉皇顶上观日月,白云悠悠天地间。(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史记》载,黄帝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其山。沂山的由来最早见于《尚书-贡贡》中,淮沂其义,蒙羽其艺。证明了沂山是大禹施展治山理水宏图的场所之一,沂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沂山镇内现为5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曾三次游历过沂山,并呤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  《摘药山》 </p><p class="ql-block">群山环抱第一峰</p><p class="ql-block">顶上长城由来风</p><p class="ql-block">鸟语花香望月来</p><p class="ql-block">道祖隐居此山中</p><p class="ql-block">(摘药山:海拔495.1米,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境内西南,石埠子镇西南,为安丘市境内最高峰,山的西北坡侧一硕大山洞,传说为老子炼丹处,名为“老子洞。”摘药山:传说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曾在此山采过药,故名“摘药山”,因老子曾在此山采药制丹并隐居的传说,又名“老子爷山”,因山上长满柘树,又名“柘山”,因形容山高望月近观,又叫摘月山。摘药山四周山峰绵延数十里,林深树密,鸟语花香,流水溪溪,主峰山势险峻,因与四周丘陵落差大,孤峰挺秀,与北面几十里的城顶山遥相呼应,更显得此山其高,山上有“齐长城”与“老子庙”等遗迹。摘药山是古代齐鲁两国的边境要塞,齐长城从太平山经摘药山向北城顶山而去,可见此山为地理位置重要,相传唐代名将郭子仪征剿叛逆安禄山时,也在此安营扎寨,当年白莲教头领唐赛儿所:属一个队伍在攻打安丘城前,曾在此驻扎,清代大平天国运动中,大平军北伐军攻打天津时,也曾在此歇马休整。摘药山不但是古代道家圣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生态环境优美,民间人文底蕴丰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代代相传下去。) </p> <p class="ql-block">【游城顶山】四镇交接城顶山,蜿蜒长城齐鲁间。山中书院鸟语声,唯有公冶隐居生。青云寺中香火盛,佛法无边善是岸。圣贤手植雌雄树,银杏树下红尘中。(城顶山海拔446米,因山顶上有齐长城而得名,城顶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安丘市柳河峪村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曾先后三次游历过安丘的城顶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仰天山】林海茫茫仰天山,鸟语花香似桃源。峰峦峭壁翠柏中,奇花异草满山间。.摩云崮上白云飘,佛光崖前福无边。望月亭中胸怀志,文昌阁中读书声。(仰天山,青州市西南部的一座名山,山上古迹众多,佛光崖闻名天下,山上有溶洞,幽深曲弯,好似迷官,引人好奇。位于青州城西南46公里处的仰天山,主峰海拔834米,古有人有“仰天高挂秋月圆”,的诗句盛赞山中美景,仰天山由此得名,仰天山位于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庙子镇内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夏季炎炎时节游历过青州的仰天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鲁山】沂源鲁山好壮观,山势险峻游人叹。峰峦怪石竟秀色,云海变幻无穷间。梁王泉水万物生,溶洞迷宫令人转。登山云梯回音壁,牛朗织女曲又起。(鲁山,齐鲁大地上的一座名山,神奇而美丽,也是古代民间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传说中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高度为1108.3米,鲁山的由来可能因此山地处鲁中腹地的一座名山而得名吧?鲁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望峰路160号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曾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游历过沂源县境内的鲁山,并呤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大泽山】齐鲁东部有奇山,名胜古迹天下传。峰峦叠嶂清泉涌,林壑幽深百鸟鸣。秦皇巡游求长生,武帝过后道家兴。今日大泽更加美,万亩葡萄香又甜。(大泽山,又名九青山,属胶东名山之一,据志书记载,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以此名也。主峰北峰顶高度737米,</p><p class="ql-block">是鲁东部的一座奇山,许多道教观与佛教庙寺建于山中,道兴佛扬,历史悠久。大泽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内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夏秋交替的季节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天上王城怀古】沂蒙山间第一崮,千古王城纪王传。三面峭壁让人寒,四季清泉永不断。生息繁衍建王城,雄据宝地八年功。练兵习武战鼓声,纪王祭天复国梦。(天上王城的纪王崮海拔高度577.2米,在沂水县内,称天下第一崮,易守难攻。传说当年纪国都被齐国攻陷后,纪王带余部南下占据此崮山,练兵兴武,图东山之起,复国之地。因此得名。天上王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杨家洼村处现为4A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先后两次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五龙山怀古】五峰昂首好壮观,古木参天五龙山。百丈崖下千尺潭,铁索浮桥飞鸟寒。登上长城战鼓声,钟声敲响英雄篇,留山屯兵倚五龙,北伐南燕宋国兴。(五龙山又名唐王山、(汤旺山),山系由麒麟峰、南天门山、雄鹰峰、兵营山、唐王山组成,主峰“南天门”海拔496米。安丘市西南部的一座名山,因五座山峰南高北低,像昂首腾飞的似龙而得名。五龙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安丘吾山镇驻地东南三公里处),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春夏之交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p> <h3>五龙山麒麟峰</h3> <h3>五龙山上的鹰嘴石</h3> <p class="ql-block"> 《嵩山》 </p><p class="ql-block"> 嵩山主峰九龙顶</p><p class="ql-block"> 山势巍峨植被丰</p><p class="ql-block"> 胜比花果山美称</p><p class="ql-block"> 风光秀丽闻齐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嵩山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主峰九龙顶海拔760米,此山以植被丰茂,山势巍峨险峻,自然风光秀丽闻名,且有花果山之美称。景区电话0536-3633166)</p> <p class="ql-block">【游石门坊】北海西南有青山,石门对立山连山。秋风九月红叶时,胜似香山红满天。(石门坊,亦称石门房,又名石门山,海拔526米,山势曲折南向,两峰对峙如门,故名。石门坊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西南12公里处,此山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唐天宝年间摩崖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山群峰环翠,壁立千仞,红叶黄栌遍布山岗峡谷,每值深秋,漫山红遍,丛栌间柏,泼红嵌黛,真是“不是香山胜香山”,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时节先后两次游历过此山,并呤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 《海浮山》</p><p class="ql-block"> 椭圆山形海浮山</p><p class="ql-block"> 殿阁高耸气势观</p><p class="ql-block"> 盛泉老龙湾在北</p><p class="ql-block"> 清幽水竹美不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浮山在山东省临朐县城南12.5公里处,最高海拔215.9米,此山东南西北长1.5公里,东北西南宽1.1公里呈椭圆形,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山巅有浮来庙,碧云祠,殿阁高耸,气势壮观,。盛泉老龙湾像珍珠般镶嵌在此山北沿,水竹清幽,美不胜收,此山东临冶源水库,山光十色,风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颂峡山】峡山好风光,蓝天白云悠。祥光满山间,登山五福至。(峡山最高海拔171.1米,山下东南处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峡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内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游历过此山,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浮烟山】浮烟出游初九时,登高望远重阳曰。山青水秀香火盛,白云悠悠忆故人。(浮烟山为泰沂山脉尾部,呈东北走向,南北长3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海拔161.5米。浮烟山名字的由来因云气雾升,烟雾缭绕悬浮于山上,山之中、山之坡,故因此而名浮烟山。莺都胜地浮烟山是潍坊市区唯一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它与符山水依临,自然景色秀美,名胜众多,是山东省著名的风景区。它地处潍坊市区西南部,东距潍坊机场6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优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争盛会就在这里召开,每年吸引着国内外数10万游人宾客前来参赛游览观光。浮烟山景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内现为3A级风景区),当代作家诗人亓良静经常游历此山,并呤诗抒情,也许他的家就在此山周边不远。</p> <p class="ql-block">【明宗山】潍城西南有一山,北接符山西望水。当年明宗歇息地,至今庙宇遗迹在。(明宗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南14公里处,现望留街办内。此山海拔最高159米,石灰岩组成,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此山名由来己久,据《潍县县稿》云:“明宗山在县治西南二十八里大玄家庄西北,即《齐乘之蒙姑山,山有后唐明宗皇帝庙》。”山以(明宗皇帝李嗣源)得名。据传,五代(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出巡,曾在此山歇息。后当地村民为纪念明宗皇帝,于山上建一座明宗庙,山逐渐称为明宗山。明宗山与符山并矗立,引人注目。古人阎循观在《程符十咏》中云:“双峰相对落,东走如角力,气怒屡攫拏,势穷千回仄,思一游其中,咫尺风雨黑”。据此可知两山崎岖,悬崖陡峭,历游其景,颇费气力。时距千载,山上明宗庙已毁,只有遗迹可见。但明宗山南麓己村庄密集,绿树成荫,剌槐林立。春夏来临,树木茂盛,槐花飘香,山坡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呈现一片山村景象。)|,当代诗人作家亓良静经常游历过此山,并吟抒情,也许他家在此山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游方山】春光灿烂无限好,潍水采风方山间。古庙悠久寿山地,灵秀圣地藏宝中。(方山是昌乐县境内第一名山,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其山横亘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故名也。方山主峰海拔318米,山上有方山庙等。方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内),作家诗人亓良静与好友们在一个春天里游历过此山,并吟诗抒情。</p> <p class="ql-block">【游首阳山】北海西南有孤山,昌潍平川尊为先。夷祠文化首阳山,孤峰夕照映眼前。(首阳山又名孤山或二圣山,主峰海拔266.2米,面积2.9平方公里。孤山不仅高耸挺拔,风貌秀丽,有“孤峰夕照”,“龙洞云开”,“山神庙”,夷齐祠”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据《昌乐县续志山川》载,城东南十里外孤山,特起一峰,壁立千仞,为邑东保障,城脉盖由此焉。此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街道内),当代作家诗人的家乡离此山不足十几里路程,所以他童年经常到此山游玩,近几年又一次游历此山,并写下此诗抒情。</p> <h3>本文章作者亓良静!网名星光灿烂!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七十年代生人,奎文区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海岱诗社会员、春晓书院编辑、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诗人)、山东省老干部诗词学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现代诗人作家、现苏宁企业工作,作者爱好广泛。他的文学作品常发于大众网、百度、今曰头条、山东手机报、诗远方与美篇平台等媒体!作者追求的理想是,我欲游历天下美,五岳风光尽眼前。红尘自古人都老,留下浪漫在人间。作者的格言是,在这个世上最振奋人心的事,不是拥有最多的财富与美女陪伴妻妾成郡,而是身怀祟高的精神与头顶那灿烂的的光环!作者微信号:15053694488,联系电话1317674935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