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滚 滚 長 江 東 逝 水</h3><h3> 一《三 国 演 义》杼 感</h3><h3> 谢 必 谦</h3><h3><br></h3><h3>图片来源:选自网络</h3> <h3>今年的暑假期里,我重阅了《三国演义》,并在网上作了打卡曰记,语音讲译。现节选重点内容,辑入美篇中,供友们参阅。</h3> <h3> 桃 园 三 结 义</h3><h3> 东汉末年,宦官擅权。张角率黄巾军进取幽卅。幽州太守刘焉张贴榜文招纳贤士。涿郡刘备,字玄德,汉室宗親,年二十八,見榜文长叹。忽后面有人厉声喊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此人名张飞,字翼德,靠卖酒杀猪为生。接着来了一位大汉,身长九尺,胡须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藐堂堂,威风凜凛。他名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次日,三人在桃园里焚香结拜为异姓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共死。当即在桃园痛饮一醉。数曰后同去投军,斩黄巾首领立功,并救了董卓,可是董卓反轻视他们。</h3><h3> 桃园结拜,凝聚了一个"义"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关云长的忠义两全,与岳飞的精忠报国,同样值得后人的钦佩和敬仰的!</h3> <h3> 曹 操 煮 酒 论 英 雄</h3><h3>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特装着在后园种菜,以掩饰自己胸无大志。一天,曹操命张辽来唤刘备到凉亭青梅煮酒,二人对坐,开怀暢饮。</h3><h3> 酒至半酣,忽然天上烏云密布,大雨将至,象天龙闪降于半空中。曹操与刘备凭栏观之,操曰:“你知否龙之变化吆?"备答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你可试指言之。"</h3> <h3> 刘备听之,装着曰:“备肉眼怎能识别英雄?"操曰:"你休得虚掩。"玄德继续曰:“备叼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来未知。”曹操又曰:“既不识面,亦闻其名乎。"玄德只好试问:“袁术可是英雄?操笑曰:":他是冢中枯骨,吾迟早把他擒拿之!”玄德接着列举了几名所谓英雄,曹操都一概否定。刘备则曰:“舍此之外,备实乃不知了。"操便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者也。"玄德问:“谁能当之无愧?"曹操则用手指着刘备,复又指着自己,凛然曰:"当今天下英雄,惟有使君与我耳!"玄德一听,为之一惊!手中的酒杯突然掉落在地。</h3> <h3> 正当此时,天上雷声轰然大作,玄德顺势从容俯身拾起杯箸,曰:"天上这雷一震之威,把我真给吓晕了。"曹操见之,开心一笑,曰:“大丈夫亦怕雷焉?"玄德顺此答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指孔子),安得无畏?"曹操听此一说,心中的疑虑释开了。</h3><h3> 后人有诗赞曰:</h3><h3>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h3><h3>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h3><h3> </h3> <h3>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煮酒论英雄,本是一代梟雄,大志凛然,文豪滿怀的魏丞,当时哪把韬光养晦丶谨小慎微的刘皇叔看在眼里?其气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竟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的真实面目,还有待后人去评说。</h3> <h3> 三 顾 茅 庐 与 隆 中 决 策</h3><h3> 徐庶,字元直,曾更名为单福,为刘备谋士,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 "令关羽占了樊城,曹仁败回许昌。程昱向曹操献计召来徐母,要徐母写信召回儿子归降,遭徐母掷箸拒绝。程昱便模仿徐母笔迹修封假书信骗来徐庶。徐庶疑有诈,但又无可奈何,临行前走马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司马徽也参见刘备,把诸葛亮比作"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h3> <h3> 诸葛亮,字孔明,号称伏龙。居南阳卧龙岗。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玄德求贤心切,一而再,再而三,不听张飞的劝阻,三次往返于卧龙岗,最后第三次终于见到了孔明。孔明被他的真诚实意所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在与刘备的一番交谈中,定下了三分鼎足的隆中决策。后有诗云:</h3><h3>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h3><h3>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h3><h3> 真可谓:运筹惟幄,决胜于千里之外。</h3><h3> 羽扇纶巾,谈笑间,舳舻灰飞烟灭。</h3> <h3> 赤 壁 之 战</h3><h3> 公元208年(建安十四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从江陵沿江东进,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在长江赤壁对峙。开战前,诸葛亮在东吳群英会上舌战群儒,力争孙权联合抗曹,与周瑜不谋而合定下了"火攻"大计。在赤壁交战中,诸葛亮祭东风,周瑜运用离间计、苦肉计丶连环计,成功地打败了曹军。火烧赤壁一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曹操败走华容道,要不是关羽知恩图报义释开道,他差点丢了老命。赤壁一战,形成了魏、蜀丶吳三足鼎立的格局。</h3> <h3> 草 船 借 箭</h3><h3> 周瑜妒能,时刻不忘除掉孔明以解心头之患。一天,周瑜特邀孔明商议军机大事,提出要诸葛亮10天之内造好IO万支箭,诸葛亮痛快答应,还向周瑜承诺只需三天。周瑜高兴地要他立下军令状。</h3><h3> 诸葛亮向鲁肃要了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做了青布幔子和草把子。并叮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第一、第二天不见孔明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孔明邀鲁肃一起上了船。二十条船向曹营水寨进发,河面上雾气漫漫。东吴兵雷鼓和呐喊声不断,曹操以为东吳要开战了,又怕中埋伏,只吩咐一万余名弓弩手放箭。孔明接着又命船掉转身来让船继续受箭,使船两边都布满了箭。天渐亮,孔明令东吳兵大声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顺利回到南岸。当曹操知道上当时,已晚矣。鲁肃见了周瑜后,如实廪告。周瑜听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也。"</h3> <h3> 三 气 周 瑜</h3><h3> 一气周瑜:</h3><h3> 周瑜想了个主意与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才可以再去取南郡。当周瑜第一次去攻时就失利受伤。他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军。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领地。这样,诸葛亮既没有违约,又夺得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在马下。</h3><h3> 二气周瑜:</h3><h3> 刘备夫人死后,孙权按周瑜出的主意,假装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把刘备引来东吳,然后将其杀害。谁知吳国大(孙权母亲〉倒还真把其妹许配给刘备。周瑜无奈,便又想把刘备与诸葛亮丶关羽等人长期隔离,用色情迷惑刘备,使其丧失雄心斗志。但又给诸葛亮安排刘备的锦囊妙计破了计划,刘备安然无恙回到了荆州。并使周瑜中了埋伏,蜀兵大喊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再次吐血。</h3><h3> 三气周瑜:</h3><h3> 刘备向东吳借取了荆襄九郡,壮大了自己的地盘。东吳怕养虎为患,对自已构成威协,便三番五次要刘备归还荆卅。刘备听取诸葛亮的计谋,回复说以攻取西川后再归还,但又迟迟不攻取蜀地,使得周瑜不赖烦,心急如焚。周瑜想出一个借口,说借道于荆卅帮助刘备攻打西川。诸葛亮看破了此用意,结果周瑜的将士被围剿,周瑜气急之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终年三十六岁,临死前连声叹呼:"既生瑜,何生亮?”</h3> <h3> 落 凤 坡 庞 统 遇 难</h3><h3> 三国时期,庞统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在东吳未受到孙权重用,鲁肃和诸葛亮各写了一封推举信给刘备。开始刘备也是以藐取人,委任他一个小小耒阳县令,直至诸葛亮回来问及,刘备才意识自己看错了人,乃重新委任他为付军师中郎将。</h3><h3> 他力谏刘备进取西蜀,为辅佐刘备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攻雒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是取西川的最大功臣。</h3><h3>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在落凤坡遇难,描述如下: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边逼窄,树木从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便勒住马头问:"此地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遂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据后人评说,他是代刘备而死。在西进蜀中,刘备兴所谓"仁义“之师,以"初入他国,恩信未著"而拒谏于庞统。庞统直言不讳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意思是,既要进取别人的领地,就不要谈论仁义之师。结果,他骑上刘备的白马,进入刘备决定走的错误路线,果然中了埋伏,而以死来促成刘备痛下决心攻打益州。</h3><h3> 自宋代起,后人在落凤坡修建了靖候祠,俗称庞统祠,墓祠周围葱柏如翠,是人们游览的名胜地。</h3> <h3> 关 云 长 大 意 失 荆 州</h3><h3> 孙权见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便密书于曹操,要曹军配合攻打樊城。一面派吕蒙偷袭荆州。陆逊给吕蒙献上一计,要吕蒙装病辞职,打消关羽的戒备。果然,关羽把重兵调往樊城抵御曹军的进攻,荆卅空虚。吕蒙带水兵佯装商贩,骗过江边蜀兵防哨,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关羽进退无路,败走麦城,被吕蒙捉住。关羽拒降,被孙权所杀。</h3><h3> 诗云: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关云长。</h3><h3>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辉!</h3><h3>读后点评:大意失荆州,关羽在历史上背了一个黑锅。难道刘备和诸葛亮就没有战略上的错误吗?这个责任应由刘备和诸葛亮来负。荆州,从地理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魏丶吳虎视耽耽,有巨大的军事纷争,让关羽孤军镇守,能承担得起吗?刘备在进取西川途中,不听庞统劝谏,致使庞统在落凤坡为他落难,又调诸葛亮帮他夺汉中,这是抓了芝麻丢西瓜的猴子心态。而诸葛亮早在隆中定下联吳抗曹的决策,却在此时违背初衷,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诸葛亮尚来计谋谨密,为什么却忽视这战略思维?一旦失了荆州,就等于失去蜀国半壁江山,即使后来夺了汉中,也是亡羊补牢,为后来西蜀的没落留下了大隐患,留下了失败的伏笔!</h3> <h3> 七 擒 孟 获</h3><h3> 三国后期,蜀国占据了西川大片地盘,诸葛亮在北伐汉中前,为了平定南蛮骚扰,点兵南征。与南蛮首战,就擒住了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说胜负是兵家常事。孔明即刻放了他。孔明为了争取人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放了他七次,称七擒七纵。当第七次打算释放时,孟获终于归顺了。连蜀营大将都想不通孔明为什么这样对待孟获?孔明解释说: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令人心服。光靠武力征服是不能持久的,终有后患。</h3><h3> 从此例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既懂军事,又精通政治的治世能臣。从此孔明不再担扰南蛮政务,而专心去攻克魏国了。</h3> <h3> 失 街 亭 与 空 城 计</h3><h3>司马懿军逼祁山,诸葛亮不知派谁去守街亭才妥,马谡自告奋勇,但诸葛亮不太放心。而马谡苦苦相求,并立军令状。诸葛亮才拔给他两万人马,派王平为副将。马谡到达街亭后,向王平提出在山上扎营,王平认为在平地为好。但马谡不听王平劝告,坚持要在山上安营扎寨。只给王平五千人马。司马懿到了阵地后,看出了破绽,知道马谡犯了兵家大忌。他让魏兵把山上团团围住,断了山上的粮和水。山上的蜀兵一冲下来就放箭挡回。山上的蜀兵耐不住饥饿和囗喝,纷纷投降。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才想起刘备临终前叮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孔明后悔不已,挥泪斩了马谡。</h3><h3> 诸葛亮由于街亭失守,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被迫撤军。司马懿亲率15万大军朝西城方向扑来,追兵将至,孔明把各路军务布置完毕后,还剩两千多残兵和老百姓来不及转移了,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打开城门,独自一人上了城楼,点燃香,安然坐下弹着琴。司马懿来到城下,听了许久的琴声,怕又上孔明的当。他想,诸葛亮一尚来谨慎细心,决不会这么冒失一人坐在城楼待毙。忽然,他神色骤变,不好,定有埋伏!他紧急下令:后队变前锋,前锋变后队,赶紧往后撤!他连忙调转马头往回跑,比兔子还跑得快。诸葛亮长吁了一口气,擦了把冷汗,笑着走下了城楼,算是躲过了一次劫难!</h3> <h3> 司 马 懿 忍 辱 受 衣</h3><h3>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司马懿在上方谷大败,失去渭南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乃只得屯兵于五丈原。屡次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诸葛亮用妇人丧冠素服修一封书信,用盒子装着送到魏营,信中写道:"今遣人送巾帼素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怒火,强装笑脸,没有将妇人素服“早与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赏来使。司马懿传令三军,不得出战迎敌。司马懿这个"忍"和"受",也真够沉得住气!</h3> <h3> 秋 风 萧 瑟 五 丈 原</h3><h3> 诸葛亮用妇人素服侮辱司马懿,司马懿仍不为之所动,忍辱负重而受之不出。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殒落。孔明遂将生平所学易经兵法传授于姜维,做了身后事的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位之人。那天夜晚,秋风鸣号,天愁地惨,一代豪杰,治世能臣,寝终了,享年五十四岁。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h3> <h3> 曹 植 七 步 成 诗</h3><h3> 曹植自小很聪明,很有才华,深受曹操的宠爱,使曹丕一直深为嫉妒。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他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权,便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逼四弟曹熊上吊。只剩曹植,也要找个借口,把他抓来,命其在大殿上走七步作一首诗,诗中不能带"兄弟"二字,如作不成则杀之。曹植不加思索就脱口唸道:</h3><h3>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h3><h3>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h3><h3>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h3><h3> 此诗译起来是:煮豆烧的是豆秸,豆子在锅里哀哭。咱们本是同根所生,你煎我熬我,何必这么狠毒?何必兄弟相残?曹丕听后,羞愧万分。加上母亲也在哀求,终未下得了手,只好把曹植贬为安乡侯。</h3><h3> 此节故事,赞扬了曹植才思敏捷,也揭露了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可悲。我们中华民族同根同祖,更要和睦相处,应相互支持和帮助!</h3> <h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之后,西晋统一。</h3><h3> 让杨慎的《临江仙》作为结束语吧:</h3><h3>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一返不再回头。有多少英雄豪杰,象翻飞的浪花般悄然而逝。是与非,成与败,何必太认真?它都象过眼烟云飘去,只有青山,依然屹立,黃昏和夕阳不会停留,阳光每天总是东升和西落!</h3><h3> 白髮苍苍的渔翁泊船于江面上,樵夫也坐在江岸上,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观看了太多的人情冷暖。难得相聚在一起呵,暢饮一壸濁酒罢,笑谈古今人间世事!(谢必谦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