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英雄 珍爱和平 ——《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

女子女子和跟屁虫儿

<h3>  暑假里,我和孩子共读了沈阳市教委的推荐书目——《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这是一本讲述沈阳抗战的故事集,书中收集了抗战第一枪等13个故事,每篇故事都饱含家国情怀,尽显民族品格,更兼世界友爱。 </h3><h3> </h3> <h3>  这是一段我们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56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完成了最后一批战犯的审判,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落下了终场的帷幕;1935年,唱响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最早发源于沈阳及周边地区;1945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被捕,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傀儡政权被彻底瓦解。沈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十四年抗战中,诸多重大节点事件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座沈阳城里,去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热爱家乡的表现,更是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国难”“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体现。 </h3><h3><br></h3> <h3>  当我通读全书,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进行的疯狂侵略;当我了解“七宗大罪”每一宗罪行都饱含了中国人民的血泪,我的心在滴血,愤怒无法言状!当我看到为了把侵略者逐出自己的家园,我们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致死地而后生,我的心在流泪。 掩卷而思,我不禁追问:人的生命何其宝贵,是什么精神让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烽火硝烟中义无反顾?那血肉之躯,又是以什么精神去抵挡敌人的威逼利诱、种种酷刑而毫不畏惧?!也许,这散落在书中的只言片语就是答案—— ‘’敌人侵吾国土,攻吾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无法维持……‘’ ——王铁汉将军 "抗击日寇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我们以英勇的斗争才能完成它!‘’——抗战宣言 ‘’……我们是东北人流亡的学校,我们不能单纯学习课本,我们要担负起'抗日''回家'的任务……" ——东北大学校史专家王国钧 "……我不怕死,我为抗日死,值了,不会让我的后人抬不起头来。" ——义勇军特工张凤岐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起码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此重要考验之际,绝不能做逃兵。" "我在为真理作证,我要对历史负责……" ——我国结核病学奠基人刘仲明 真是可敬啊!这些志士们虽生逢乱世,却都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意识。是他们用行动践行着"誓为民族先,慷慨赴国殇"的慷慨誓言。 </h3> <h3>  忆往昔,看今朝,如果没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国难不会除,国耻不能雪。作为一名沈阳人,不仅仅要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古人类文明的新乐遗址,有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文化遗存,有近代工业繁荣,更应该牢记70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牢记沈阳共和国长子的风骨与担当,敬畏英雄,珍爱和平,牢记国耻,振兴家乡。<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