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延安精神,描绘大美延川,谱写当代中国民族艺术新画卷

马小龙

<h3>传承延安精神,描绘大美延川,谱写当代中国民族艺术新画卷<br></h3> <h3>  戊戌初秋之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中心组织20名画家到延川地区采风写生,分别前往梁家河、文安驿、刘家山村深入生活,感受革命老区的人文精神,体会创作素材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精髓。 画家们所到之处,深感老区人民的热情、淳朴和真诚,同时感受到山村人民热爱画家、尊重艺术的人文情怀。团员们体验到了黄土地的地域美景、区域文化和朴实民风。 按照创作中心的写生计划安排,画家们分组写生,统一思想,遵守纪律,互帮互学,开展对写生作品的研讨品评,提出合理建议<span style="line-height: 1.8;">,促进写生技法不断完善和提高,分享了真诚和友谊。</span></h3><h3> 这次采风写生活动,画家们不但承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还要忍受各类蚊虫等小动物的叮咬之苦,更要承受着恶劣天气的反常变化,起初画家们顶着烈日写生,大汗淋漓地暴晒在太阳底下,有的画家中暑了,但没有叫苦。后来冒着暴雨画画,有的画家感冒了,但仍执着地坚持。有的画家水土不服,几乎虚脱 ,但仍坚持写生到最后 ,这种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位画家,也感动着身边的人。体现了骊山创作中心这支画家团队是一支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能打胜仗的优秀团队。 </h3><h3></h3> <h3>  特别是刘超群和王兴儒两位指导老师,不辞辛苦,每天晚上对大家的写生作品认真点评,从写生意义、目的、技术和方法上认真分析指导,提醒大家在面对自然对象时,从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精神层面多加思考,在实践中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俩位老师对大家真诚、善良及严肃认真的写生态度给予高度的赞扬。宋长生副主任一丝不苟为大家讲评作品,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写生方法,为各位老师写生进行技术指导,赢得大家尊敬。 <br></h3> <h3>  七天时间一晃而过,团队成员收获满满,感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王西京主席,感谢骊山创作中心王建树主任,感谢对陕西美术事业发展默默付出的各位同仁。此次活动让全省各地的画家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汲取大自然恩惠的美景,吸吮红色文化赋予的艺术精髓,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新时代,新面貌的美景。 本次采风写生活动得到陕西飞鹿传媒公司郝总及员工们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在此表达真诚谢意。 <br></h3> <h3>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骊山创作中心组织的这次画家红色之旅采风写生活动,让画家们真正接受了红色传统教育,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了深入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挖掘创作的意志,历练了优秀团队,凝聚了人心,彰显了骊山精神。画家们到处留下了执着的写生身影和精彩瞬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许多感想、感悟、感言。<br></h3> <h3>宋长生写生感言: 陕北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通过深入陕北,扎根人民,我们看到陕北的塬、梁、峁、沟、涧、湾、台、渠无不给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纯朴的民风民俗给画家留下美好的记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走访写生延川梁家河,文安驿,刘家山村等地,提升了思想境界,历练了品性技艺,扩大了艺术视野,挖掘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热情,明确了创作思路,坚定了创作方向。 这次采风写生,画家们发扬不怕吃苦的延安精神,时而头顶炎炎烈日不畏酷暑,时而冒着倾盆大雨,依然执着地写生画画,场面壮观感人。同时也发扬了包容奉献,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骊山精神,锻造了团队作风,凝聚团队意志,宏扬团队正气。启迪了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要不断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用真情书写伟大的时代 ,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谱写中华民族新时代艺术史诗。<br></h3> <h3>宋长生写生作品</h3> <h3>刘超群写生感言:</h3><h3> 这次在延川写生,感受很深,首先感谢省美协骊山创作中心王建树主任给这次机会,再次感谢郝总的热情接待,在梁家河感受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处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在刘家山村感受到郝总家人的热情淳朴的接待,品味了陕北小吃,看到了刘家山村及延水湾的壮美,为之动容,久久不想离去。同时也看到了同学们非常认真的学习态度。也看到了省美协骊山创作中心培养方向的正确性。为我骊山创作中心感到骄傲。<br></h3> <h3>刘超群写生作品</h3> <h3>王兴儒写生感言:</h3><h3> 走进延川,看到当年的知青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家乡蓝田当年也住过的一些知青,其地域和环境如此的相同,生活劳动是一样的艰辛,但有一点我们体验得非常深刻,那就是山区人的勤劳挚扑、热情真诚。这次骊山创作培训中心画家走进基层,深入生活,体验写生,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素材的收集,技艺的提高,更让我们收获的是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它会激励我们永远向上的精神意志。<br></h3> <h3>王兴儒写生作品</h3> <h3>朱峰写生感言:</h3><h3>《延川写生顺口溜》 茫茫高原绿装现,烈烈黄土金光泛。同道一行十九位,新朋老友喜颜欢。九曲十八山湾路,郝总相迎刘家山。天然妙藏写生地,结缘八方醉墨仙。山风摇醒沟边树,热浪蒸熟壑里田。徒步曲尽羊肠道,秃笔磨成画中颜。归来满目青红枣,不由高歌满口甜。<br></h3> <h3>朱峰写生作品</h3> <h3>赵国民写生感言:</h3><h3> 这是我第二次到陕北进行红色之旅写生,第一次在志丹,这次来延川,无论在那里除了最直观的受到了红色革命教育之外,更感受到了陕北老百姓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我来到延川刘家山村写生基地的当天,恰逢是我的生日,除了获得各位画友老师们的热情祝福之外,郝总家人还亲手给我做了一碗长寿面,外加一个荷包蛋,我深深地再一次感受到了骊山创作中心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这是我一生过的最有意义的生日! 能向各位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实在难得,所以不想浪费多余时间,一心扑在写生上,实际在五天的写生时间里,我一共写生了十八张,另给郝总画了一张四尺大画。陕北的山川地貌与我们陕南截然不同,在写生中要细观察,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陕北地理特征和共性,才能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笔墨语言和掌握的绘画基础,就会准确地表现和描绘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 这次写生感受良多,一是学习了各位老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二是煅练了我观察写生对象的方法,三是提高了我的笔墨技巧和写生速度,四是听取了王教授和刘教授及宋老师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 最后非常感谢王西京主席和王建树主任为我们建立起这么好的美术团队,并给予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也祝愿各位写生老师多出精品。 欢迎各位老师到陕南来写生,到旬阳来交流!<br></h3> <h3>赵国民写生作品</h3> <h3>&nbsp;张建辉写生感言:</h3><h3> 这次来到延川县刘家山村进行写生,呈现在眼前的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这里植物繁密,生机勃勃,新鲜的景物,使我心潮澎湃,情动意随,大笔书写,非常痛快!与画家老师可以一起切磋和讨论,互相推动,不仅挖掘了自己的绘画潜能,同时也增强了画友们之间的友谊!</h3> <h3>张建辉写生作品</h3> <h3>卫秋花写生感言: &nbsp;</h3><h3>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几天写生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写生和老师点评,提高了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能力,提高了我写生与创作的能力,也增加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 </h3> <h3>卫秋花写生作品</h3> <h3>张亚南写生感言:</h3><h3> 一个星期的写生,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每日的行程安排,紧凑而合理,白天认真观察写生,晚上组织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和学院派的刘教授一一精彩点评,针对学员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剖析,并指出解决方案和科学方法,宋主任概括总结,具体形象,精彩到位,堪称点睛之语。我从开始的无处下笔,到合理构图,并流畅生动的表现花卉,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认真指导。<br></h3> <h3>张亚南写生作品</h3> <h3>代勇感言:</h3><h3> 这次来到延安写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国画写生的重要性,在和大家交流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无论是构图,技法,还是色彩的运用都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老师们对每幅作品的细心点评,让我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经历了这次写生活动,在以后的创作中要扬长避短,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br></h3> 代勇写生作品<h3><br></h3> <h3>马长春写生感言:</h3><h3> 此次写生,目睹了老区的山山水水。领吾了红色根据地的风情。感受了老区人民和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艰苦奋斗,勇敢卓越革命精神。从而为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br></h3> <h3>马长春写生作品</h3> <h3>马小龙写生感言: 大自然是真正的艺术家! 陶醉在大自然当中,在大自然与个人意识中进行思考,是我这次写生的最大感受。有机会认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万分荣幸,不仅仅是绘画上对我的帮助和启发,更重要的是给我精神层面的升华,艺术前辈们的孜孜不倦和对绘画的赤诚热爱,给我绘画之路树立了风向标,坚定了信念。亲身经历了在王西京主席领导下,王建树院长倡导的骊山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陕西美术人对学术精益求精、大集体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用手中的画笔表现美丽的刘家山村景色,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值得我探索、学习。<br></h3> <h3>马小龙写生作品</h3> <h3>袁野写生感言 : 我载着美好心情,乘坐前往陕北的列车一路欣赏黄土高坡梯田,窑洞的美景,不知不覚就到了目的地梁家河。初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原始的大自然敦厚和朴实,体验到万物的复苏,这里是一个写生好地方,这里没有都市热闹的灯火,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而有着大山的山路十八弯的独特一面。我们今天要到的就是延川刘家山村写生基地,带队的是我们骊山宋班长和刘教授,他们给学员们讲了这里乡土风情和人文趣事我们二十位学友住的是古老陕北大窑洞,吃的当地米团团等。 老师说今天开始写生,感悟自然创作灵感,在老师讲解下我们明白了要在一张纸上的表现性,不仅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感性的升华,在写生中大家一起谈感受,讲技法,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时间过得真快,一周就结束了想起我们一起吃大枣,住窑洞,品尝着大山的甘甜。别了延川。<br></h3> <h3>袁野写生作品</h3> <h3>蔡乾旭写生感言:</h3><h3> 这次写生与往不同、我们参观了习主席下乡的故居梁家河,来到延川刘家山村观看了延水湾,深深的体会到陕北风光地域与秦岭和岭南大不相同,陕北树木稀少梯田复杂,各异窑洞时露时隐,山势雄伟苍茫,起伏连绵,大气磅礴,尽收眼底。用以往的表现手法很难表现出来,又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尝试。在王西京主席和王建树院长关怀下,宋长生主任不怕辛苦带我们来到陕北体验生活,画陕北以大自然为师,愿我们骊山团队在王院长的带领下再创辉煌。<br></h3> <h3>蔡乾旭写生作品</h3> <h3>王亚强写生感言:</h3><h3> 很高兴本次陕北写生又能够跟各位老师一起去体验革命圣地,人文风情,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大家参观游览了梁家河,文安驿,最后来到美丽的延川刘家山村写生。在这里,白天同每位老师一起写生,晚上由刘教授,王老师,宋班长给大家讲评作品,指导纠正画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新的进步和提高,既锻炼了大家的构图笔法,又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自己写生经历,同时向自己人生更高目标迈进。 <br></h3> <h3>王亚强写生作品</h3> <h3>马雅玲写生感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延川刘家山村的写生生活,使我深深感悟到延川台原地貌及人文生活的特点,从中刻画出革命圣地自然的美,引导我的绘画之路走向更深更远。<br></h3> <h3>马雅玲写生作品</h3> <h3>代立勋写生感言: &nbsp;</h3><h3> 在省美协王主席,骊山创作中心王院长的关怀和安排下,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画家一行20人在宋长生副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陕北延川骊山创作中心创作写生基地,开始为期一周的写生活动。写生期间各位老师相互帮助和学习交流,使我不但增强了写生技能,更加深了写生情趣。宋班长,刘教授和王老师每晚进行的交流和讲座,更是对大家的写生学习和创作的又一次提升。在紧张和幸福的感觉中,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进行写生。七天的写生活动结束了,我怀着依惜和留恋的心情告别壮美的延川,告别秀丽的刘家山村,告别朝夕相处的各位老师们。感谢省美协骊山创作中心组织的这次写生,感谢各位老师们的帮助,期待我们再次相聚!<br></h3> <h3>代立勋写生作品</h3> <h3>冯玉芳写生感言:</h3><h3> 来到了陕北高原,感受到了它的深厚无比,层层的黄土地,点缀在高坡上的棵棵枣树,还有黄土地特有的窑洞,它沧桑、浑厚、稳重、深沉,都在诉说着黄土地深处的文化情结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感谢骊山培训中心组织的这次写生活动,让我对陕北地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不但获得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 <br></h3> <h3>冯玉芳写生作品</h3> <h3>丁香婷写生感言:</h3><h3> 为期一周的写生结束了,疲劳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同行,难忘的延川县刘家山村的一草一木,山里人的淳朴善良让人难忘,在这里强烈的吸引着我的画画冲动,使笔下的作品随情感涌动,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凝聚力得到了锻造。团结,友爱,奉献,精艺,图强,勤勉的骊山精神又一次得到了发扬。此次写生,不仅搜集了素材和锻炼了写生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感谢骊山创作中心又一次给大家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br></h3> <h3>丁香婷写生作品</h3> <h3>韩英写生感言:</h3><h3> 虽生长在陕北这块古老深沉且又沧桑的土地,但从来没有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刻画过它的美,表达过对他的热爱,这次和省内各位画家老师们一起来到骊山创作中心延川写生基地写生,感触很深,感谢创作中心创造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宋主任的精心组织,忘不了郝总一家人的热情,感谢王老师刘老师的指导,感谢各位画家老师的热心帮助,这次写生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中国画里线条的重要性,构图,笔墨的应用以及如何用笔墨描绘不同的地貌特点,也收获了友谊,那一个个难忘的画面,会刻在我的记忆中 愿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老师们能够多多的指导,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发扬骊山精神,一起奋进,为我们的骊山创作中心创造辉煌。<br></h3> <h3>韩英写生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