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2006年初夏随团出访欧洲考察,在德国、丹麦、荷兰、瑞典和芬兰五国随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德国</b></h1><h1> 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h1><h1> 德意志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是德国的重要象征。</h1><p class="ql-block"><br></p> <h3><b>柏林</b></h3><h3> 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国家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全市人口约350万。城市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与世界上许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如洛杉矶、巴黎、伦敦和马德里等。<b><br></b></h3> <h5><b>中央火车站</b></h5><h5> 2006年5月26日,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的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落成剪彩。这座历时10年、耗资130亿欧元建成的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每天将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车站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拥有80多家商店。</h5> <h5><b>勃兰登堡门</b></h5><h3></h3><h5>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莱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莱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h5> <h5><b>柏林大教堂</b></h5><h5> 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h5> <h5><b>柏林墙遗迹</b></h5><h3></h3><h5> 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h5><h5>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h5>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h5> 现在柏林墙原址拥有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和柏林地铁伯恩瑙大街站之间;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不同主题绘画组成的画廊。</h5> <h5><b>街头</b></h5> <h3><b>波茨坦</b></h3><h3> 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西南郊,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的路程。是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召开之地。
波茨坦被易北河、哈弗尔河以及众多湖泊和森林簇拥围绕着,城区一半遍布宾馆、赌场、音乐客和购物中心。附近公园里有喷泉、林荫道、长椅,视线的尽头是宫殿和遗址。<b><br></b></h3> <h5><b>采奇利恩霍夫宫</b></h5><h5> 是一座赭墙红瓦建筑,外形像一座英式乡间别墅。这座德国末代王储的行宫始建于1912年,于1917年竣工,如今已经成为波茨坦会议及二战历史纪念馆。</h5> <h5><b>无忧宫</b></h5><h5> 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h5> <h3><b>汉堡</b></h3><h3> 是德国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同时还是德国北部经济文化大都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h3><h3> 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最大的外贸中心和第二金融中心,也是德国新闻媒介中心,被誉为"德国通往是世界的大门"。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时,都会在汉堡港停泊。</h3><h3> 是德国的工业制造业中心和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区,生产"空中客车"。大多数工业和外贸有关,是德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h3><h3></h3> <h5><b>街景</b></h5> <h3><b>慕尼黑</b></h3><h3> 也称明兴,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分为老城与新城两部分,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h3> <h5><b>步行街</b></h5> <h5><b>宁芬堡</b></h5><h5> 坐落在德国慕尼黑西北郊,是历代王侯的夏宫。建于1664至1728年,主建筑是巴洛克风格,整座宫殿坐西朝东,由一幢幢方形楼房连结成一组建筑物,正面长达600米。</h5> <h5><b>罗滕堡</b></h5><h5><b></b> 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最出名的小镇,有"中世纪明珠"的美称, 始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首次修筑城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作为帝国的自由市,商贸活动非常繁荣,罗滕堡也因此而盛极一时。现在则是德国旅游的热门项目,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浪漫之路、古堡之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h5><h5> 这座小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多次战火的洗礼,然而幸运的是许多古老建筑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让今天的罗滕堡仍然充满了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情调,这也正是如今人们如此喜爱这座小城的原因。</h5> <h3><b>法兰克福</b></h3><h3> 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相区别。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最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
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国际机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机场和航空运输枢纽之一,也是仅次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和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的欧洲第三大机场。
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全城拥有超过324家银行,经营着德国85%的股票交易,以及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b><br></b></h3> <h5><b>街景</b></h5> <h5><b>步行街</b></h5> <h5><b>火车站</b></h5> <h5><b>证券交易所</b></h5><h5> 亦称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简称法兰克福证交所,是德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规模仅次于伦敦的欧洲第二交易所。</h5><h5></h5> <h1><b>丹麦</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 </b>北欧五国之一,君主立宪制国</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并与之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南部与德国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约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14世纪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的主导下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 并成为联盟的领导者。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便是1219诞生的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span></h1><h1> 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h1><p class="ql-block"><br></p> <h3><b>哥本啥根</b></h3><h3> 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和著名国际大都市。位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制造业城市,全国1/3工厂建在大哥本哈根区。</h3><h3> 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市容美观整洁。丹麦标志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沉思,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i>它</i>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b><br></b></h3> <h5><b>街景</b></h5> <h5><b>克利斯钦堡宫(议会大厦)</b></h5><h5> 原是丹麦最古老的宫堡,兴建年代无从查考,现在的楼房,是1794年遭遇火焚后重建的,是议会的所在地。 </h5> <h5><b>阿美琳懂宫</b></h5><h5> 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h5> <h5><b>菲特列斯堡宫</b></h5><h5>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西边。其建筑群坐落在湖水中的3个小岛上。本是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被国王腓特烈二世看中,用西兰岛南部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罗勒交换,易名为腓特烈斯堡,并将其送给了爱妻苏菲。在城堡中,他盖了一个“皇后长廊”,让苏菲可以足无尘土地走过城堡去教堂祈祷。</h5> <h3><b>赫尔辛格</b></h3><h3> 是丹麦西兰岛东赫尔辛格县的一个城市和海港,又称“埃尔西诺”。滨临厄勒海峡,南距哥本哈根约 39公里,人口4.4万(1982)。是商业和造船中心,有纺织机制造和酿酒业,有渡船通往瑞典的赫尔辛堡。<b><br></b></h3> <h5><b>克隆堡</b></h5><h5><b></b> 地处波罗的海出港口之一、欧尔松海峡最窄出口处,座落于西兰岛北部赫尔辛约市的海边,距</h5><h5 style="text-align: left;">哥本哈根东北约45公里,<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与瑞典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址是一座名为克罗的古堡(意为“隅角”),由于地处丹麦西兰岛的尖端而得名。该堡建于1420年,对防止海盗肆虐,保护海上运输起过重要作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丹麦国王菲德烈二世(1559~1588年)选中了这个高墙深壕,环境优美的古堡,决定用征服的船只过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将它改建为王宫。从1574年到1585年,整整用了11年的时间才全部竣工。宫殿用沙岩石砌成,四周红砖墙环抱,一色的铜屋顶,雄伟壮观。当时为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但菲德烈二世在此只享受了三年,于1588年去世。即位的克里斯钦四世也很喜爱这座古堡,经常在此居住。</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在,克隆堡宫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对公众开放的历史博物馆,主要收藏大量挂毯,其中有些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还有一些名画瓷器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用羊毛和丝线织成的奥拉夫国王肖像挂毯,此毯是“百王像”系列挂毯中的一幅,王国委员会厅中的挂毯也精美绝伦,堪称国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另外,莎士比亚一部不朽作品——《哈姆雷特》就是以克隆堡宫为背景创作的,克隆堡宫也因而闻名遐迩。为此,人们在古堡外院的墙上塑造了一幅莎士比亚的浮雕像,以此作为纪念。</span></h5> <h5> 中午时分,一群游客在堡外空地上自助烧烤。</h5> <h1><b>荷兰</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b><b> </b>由尼德兰、 阿鲁巴、库拉索、荷属</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圣马丁4个构成国组成,是君主立宪制的复合国和以尼德兰本土为核心的主权国家。政府权力仅限于国防、外交、国籍和引渡,除此以外,各构成国皆有完全的自主权和自治权。</h1><h1> 1648年以前先后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的统治,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其独立,于17世纪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1815年成立王国,1848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h1><h1> 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还是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h1><h1> 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对待毒品、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h1> <h3><b>阿姆斯特丹</b></h3><h3> 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人口约110万。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名称表明了该城市的起源:一个位于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即今水坝广场。
从12世纪晚期一个小渔村起步,依靠发展贸易业在荷兰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金融和钻石中心。19和20世纪,该城扩展,许多新的街坊与近郊住宅区形成。现为欧洲第四大航空港(前三大分别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
拥有很多旅游景点,包括历史悠久的运河网、荷兰国家博物馆、凡高博物馆、安妮之家、红灯区以及许多大麻咖啡馆。每年有大约420万游客来此观光。作为当前荷兰第一大城市,城市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b><br></b></h3> <h5><b>市中心</b></h5> <h5><b>扎达姆风车村</b></h5><h5> 是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和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北方15公里。古老的建筑生动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真实的房子,古老的造船厂,制作木鞋的表演,还有风车,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桑河区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它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现在5座风车中有三座向游人开放。在桑河上泛舟游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这些美丽的风车。风车村内的博物馆包括木鞋制造厂、白蜡制造厂、面包房、奶酪和乳制品作坊以及100多年的杂货店。</h5> <h3><b>鹿特丹</b></h3><h3> 是荷兰第二大城市,包括郊区人口共102万。位于荷兰的南荷兰省。</h3><h3><b></b></h3><h3> 城市名字来自于在市中心的小河鹿特河和荷兰词(坝)。长期是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世纪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2010年为世界第10。</h3> <h5><b>鹿特丹港</b></h5><h5> 欧洲第一大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吃水最深处达22 米,可停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h5><h3><b></b></h3><h3></h3><h5> 港区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务管理由鹿特丹港务局负责,各类公司承租港区基础设施发展业务。 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达3.2亿吨,创最高记录。年进港轮船3万多艘,驶往欧洲各国的内河船只12万多艘。有世界最先进的ECT集装箱码头,年运输量达640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四位。就业人口7万余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4%,货运量占全国的78%,总产值达120亿荷盾,约占荷国民生产总值的2.5%。</h5><h5>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高度重视港口开发和海运业发展,并建成了现代化的海港和良好的物流服务网络。</h5><h5> 鹿特丹港区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h5><h5>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码头装卸公司敏锐地发现到集装箱在世界上的发展潜力,并进行了巨大投资。鹿特丹港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码头上各种集装箱井井有条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装卸216万标准箱,超过了纽约港的190万箱。</h5><h5> 由于运价低等原因,鹿特丹驳船集装箱运输得到了迅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驳船将集装箱由鹿特丹运至莱茵河沿岸各集装箱码头。20坦纪90年代以来,鹿待丹开始实施新的扩能计划,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0万箱,确保欧洲最大集装箱运输中心的地位。</h5> <h3><b>海牙</b></h3><h3><h5> 位于荷兰海牙,全称是(联合国)国际审判法院,简称是国际审判法院或(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任期9年,可连选连任;设书记官处。工作语言为英语与法语。法院成员不得从事任何其他职业性工作。</h5></h3> <h1><b>瑞典</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b><b> </b>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北欧五</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国之一, 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边为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h1><h1> 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自1611年至1718年期间,曾晋身欧洲列强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是一个永久中立国。</h1><h1> 由于气候寒冷,农业比重较小。工业发达而且种类繁多,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按人口比例计算,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h1><h1> 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拥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为54%。瑞典风景名胜主要有诺贝尔纪念馆和瑞典王宫。</h1> <h3><b>斯德哥尔摩</b></h3><h3> 是瑞典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瑞典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瑞典国家政府、国会以及皇室的官方宫殿都所在地,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尔摩市区为大斯德哥尔摩的一部分。
城市名称直译过来为木头岛,建于13世纪,1436年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城市环境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h3><h3>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和金融中心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瑞典主要银行的总部都在这里。</h3><h3> 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b><br></b></h3> <h5><b>市政厅</b></h5> <h5><b>街景</b></h5> <h5>老城步行街</h5> <h5><b>皇后岛皇宫</b></h5><h5> 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以西15公里的梅拉伦湖畔,是瑞典的首个世界遗产。这里有三座古老建筑,皇宫、中国宫和宫廷剧院。这里的皇宫是1661年始建,经瑞典著名建筑大师大辛泰和他的儿子小辛泰两任续建,是具有法国凡尔赛宫和俄罗斯夏宫风格特点的王宫,被称为“瑞典的凡尔赛宫”。如今的皇宫一部分是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室成员的住所,另一部分对外开放。皇后岛上的皇宫建筑群里还有一座中国式宫殿---中国宫。皇宫的前面是美丽的梅拉伦湖水面,后面是大片的法式皇家园林,庭院里的喷泉、雕塑、花圃、树篱点缀其间,皇宫、中国宫和皇家剧院这些宫殿建筑群被绿色花园和湖水所包围。</h5> <h3><b>哥德堡</b></h3><h3> 瑞典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斯德哥尔摩,位于斯德哥尔摩西部的海岸线上,是瑞典著名的旅游城市。
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座落于卡特加特海峡,约塔运河畔,瑞典的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瑞典最大的河流——约塔河的出海口,与丹麦北端隔海相望,是瑞典西南部海岸著名港口城市。哥德堡港终年不受冻,成为瑞典和西欧通航的主要港埠。因为哥德堡地处哥本哈根、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有45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是北欧的咽喉要道,在它方圆300公里以内是北欧三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欧的工业中心。<b><br></b></h3> <h5><b>哥德堡港</b></h5><h3><h5> 瑞典进出大西洋最近的港口,位于瑞典西南沿海约塔河口南北两岸和河口以北的海峡沿岸,与斯德哥尔摩之间有一条运河相连,濒临卡特加特海峡的东北侧,与丹麦的腓特烈港隔峡相望,相距仅50海浬,是瑞典的最大港口。自18世纪初,随着瑞典海运业的发展和繁荣而逐渐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也是瑞典西部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有造船、炼油、汽车、机械、木材加工及食品等,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和炼油厂。港口距机场约30公里。</h5></h3> <h5><b>游艇码头</b></h5> <h5><b>街景</b></h5> <h3><b>赫尔辛堡</b></h3><h3> 瑞典西南沿海的港市,临厄勒海峡最窄处,近丹麦的西兰岛。水陆交通要冲,人口10.3万。<b><br></b></h3> <h5><b>街景</b></h5> <h5><b>游轮码头</b></h5> <h5>赫尔辛堡赴芬兰赫尔辛基的游轮上</h5> <h1><b>芬兰</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 "><b></b><b> </b> 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h1><h1>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h1><h1> 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h1><h1>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h1> <h3><b>赫尔辛基</b></h3><h3> 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芬兰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
在大海的衬托下,无论夏日海碧天蓝,还是冬季流冰遍浮,这座港口城市总是显得美丽洁净,被世人赞美为“波罗的海的女儿”。在赫尔辛基的海港市场上,有一尊名叫“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h3><h3> 赫与辛基也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50%的进口货物通过这里进入芬兰。这座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都市还建有全国最大的航空港,40多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大城市。</h3><h3> 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不仅是机器制造和船舶工业的中心,也是印刷和服装工业的中心。</h3><h3> :市内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于街间巷尾,既有芬兰过去的辉煌传统,又讲究现代生活的品味。整个城市新旧混合得体,处处流露着大都会的魅力与北欧式的优雅,城内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博物馆数不胜数。简约主义风格配合各种活泼独到的创意,融合成各种别致的家具、时装、玻璃及陶瓷器具,令全球刮目相看,争相奉为经典,曾被选为2000年欧洲9个文化城市之一。 <b><br></b></h3> <h5><b>赫尔辛基大教堂</b></h5><h5> 又称白教堂,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建于1852年,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淡绿色的圆顶,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冬日大雪覆盖了教堂前的广场,暖暖的灯光亮起,整个教堂一片圣洁。</h5> <h5><b>鸟斯别斯基大教堂</b></h5><h5> 教堂设计巧妙,具有浓郁的莫斯科建筑风格。内部极为朴素,绘画都是由俄国画家完成的,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h5> <h5><b>西贝柳斯公园</b></h5><h5> 位于登贝里奥基欧教堂西北约1.5 公里处,是为了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而建,公园内鲜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西贝柳斯纪念碑是以铁管组合成超现实意象表现的造型,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h5> <h5><b>岩石教堂</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b><b> </b>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 建于1969年,是斯欧</h5><h5 style="text-align: left;">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