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啾啾

眼观向阳天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眼观向阳天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协会会员</p> <h3>  在莫小翠的金色池塘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出好戏,鸟儿轮流表演。</h3><h3> 节目开始了,请仔细观赏......</h3> <h3>  2018年9月2日至11月摄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nbsp;摄影:刘 勇</h3> <h3>  东方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体长18-19厘米,体重22-29克。体型略大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上体呈橄榄褐色。下体乳黄色。第1枚初级飞羽长度不超过初级覆羽。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h3> <h3>  主要栖息于湖畔、河边、水塘、芦苇沼泽等水域或水域附近的植物丛和芦苇与草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频繁的在草茎或灌丛枝间跳跃、攀缘。以甲虫、金花虫、鳞翅目幼虫以及蚂蚁、豆娘和水生昆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br></h3> <h3>鸟禅师</h3> <h3>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朝鲜、日本,越冬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南半岛。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br></h3> <h3>  栗苇鳽:栗苇鳽(学名:Ixobrychus cinnamomeus)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30-38厘米。外形和紫背苇鳽相似。雄鸟上体从头顶至尾包括两翅飞羽和覆羽全为同一的栗红色,下体淡红褐色,喉至胸有一褐色纵线,胸侧缀有黑白两色斑点,野外特征极为明显,容易辨认。雌鸟头顶暗栗红色,背面暗红褐色,杂有白色斑点,腹面土黄色,从颈至胸有数条黑褐色纵纹。栖息于芦苇沼泽、水塘、溪流和水稻田中。夜行性,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也常活动和觅食,但在隐蔽阴暗的地方,食性主要为小鱼、蛙、泥鳅和水生昆虫。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h3> <h3>池鹭B52战斗机来了......</h3> <h3>  池鹭(学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分相类似。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每窝产卵3-6枚。分布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br></h3> <h3>翠鸟</h3> <h3>捕食技能惊人 视频中,前一秒还静力在花苞上的翠鸟,下一秒便如离弦箭一般,贴着水面疾飞射入水中。水花四溅之间,一条小鱼已经轻松落入喙中。看过视频,网友们纷纷感叹,没想到翠鸟高颜值之下,竟还隐藏了这样的独门绝杀技。<br></h3> <h3>水中鱼,鸟儿食</h3> <h3>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很长时间能一动不动,等待鱼虾游过,立刻能以迅猛的姿势直扑水中,用嘴捕食。有时,还能看到它飞翔在距离水面5至7米的空中,俯头注视水面,伺机出动。翠鸟的种类非常多,在我国大约分布着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这3种,其中,普通翠鸟最为常见。这种鸟不属于迁徙性的鸟类,是一种留鸟。<br></h3> <h3>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br></h3> <h3>  翠鸟生活的地方,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必须河流清澈和水质健康,翠鸟最爱吃的食物就是小鱼,它偶尔也吃小蜥蜴、小青蛙。普通翠鸟的雌雄非常容易分辨,喙青蓝色的是雄鸟,红色的是雌鸟。<br></h3> <h3>“翠鸟不仅颜值高,它们对家庭更是负有超强的责任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观测时可以多留意:翠鸟捕到小鱼后,如果鱼头朝向它自己,那是它准备要吃的食物;如果鱼尾朝向喙的方向,说明它的窝就在附近,这是为了回窝后反刍给自己的宝宝或爱人。”<br></h3> <h3>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br></h3> <h3>  灰胸山鹪莺(学名:Prinia hodgsonii)又叫做灰胸鹪莺,属雀形目扇尾莺科鹪莺属,是一种体型略小(12厘米)的灰褐色鹪莺。具略长的凸形尾。</h3> <h3>  红尾伯劳: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劳科(Laniidae)鸟类,约64种,体型中等,掠食性;尤指:伯劳亚科(Laniinae)伯劳属(Lanius)25种鸟类(真伯劳)。能用喙啄死大型昆虫、蜥蜴、鼠和小鸟。会将捕获的饵物穿挂在荆刺上,正如人类将肉挂在肉钩上,故又名屠夫鸟。真伯劳独居,鸣声刺耳,灰或灰褐色,常有黑色或白色斑纹。大灰伯劳(L. excubitor)分布最广。 俗称胡不拉,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先端具钩和缺刻,略似鹰嘴。翅短圆,通常呈凸尾状。脚强健,趾有利钩。性凶猛,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等各种昆虫以及其他活动物。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常栖于树顶,到地面捕食,捕取后复返回树枝;常将猎获物挂在带刺的树上,在树刺的帮助下,将其杀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称其为屠夫鸟。巢呈杯状,置于有棘的树木或灌丛间。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杂斑。它们大多数为我国的候鸟。</h3> <h3>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白鹭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amp;quot;V&amp;quot;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白鹤 白鹭鸶 白鸟 舂锄 极小白鹭 鹭鸶 丝琴 小白鹭 雪客 一杯鹭。<br></h3> <h3>  图片为中国摄影家艺术协会会员、江西画报社特约记者眼观向阳天下所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