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7月27日,我们回到母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纪念我们老三届毕业50周年。</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春雨润物 明德育才 感恩母校培育桃李满园 英才辈出</h3><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泽流及远 千里思源 祝愿母校发扬传统炫昌 永铸辉煌</h3> <h3>各路人马繁忙地准备。</h3><h3>看:刘彬、李丽鸿、刘玉成、安淑华、范山珊、丛德斌、于泳、王家喻……那忙碌的身影。</h3><h3><br></h3> <h3>1.4班彭淑华在指导签到</h3> <h3>签下自己的名字</h3> <h3>母校给准备了纪念袋</h3> <h3>回忆录《我和我的一中》一到手,就迫不及待——先睹为快呀!</h3> <h3>1.4班贾平,刚发完纪念品,操场就这么热闹了!</h3> <h3>3.2班班任付鹏祥老师,像八十多岁的样子吗?</h3> <h3>邹老师,您真的八十八了?!</h3> <h3>见亲人,想亲人</h3> <h3>跟王琛文老师合一张</h3> <h3>真诚的话语,
坦诚的胸怀。
在这里,
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2017。
在这里,
我们一起闯进了2018。
50年的相思,使我们相聚。
50年的风雨,使我们相念。
50年的磨砺,使我们相伴。
50年的磨难,使我们相连。
50年的历史,沟沟坎坎。
50年的峥嵘,充满波澜。
我们多想,在一起重现芳华。
我们多想,重返母校校园。
在这里,
将实现我们50年的思念。
在这里,
将重现我们50的夙愿。
在这里,
我们找到了失联的同学。
在这里,
我们听到了想家的颤音。
在这里,
我们听到了越洋思乡的哭声。
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一时蒙住的模样。
在这里,
我们听到了乡音的呼唤。
在这里,我们又喊起他(她)的绰号。
在这里,
听到了千里之外的笑声。
在这里,
有生活的感叹。
在这里,有互相的鼓励。
在这里,
有亲切的心语。
在这里,
声声呼唤的是真情。
在这里,
声声呼唤着思乡。
在这里,
声声呼唤的是关爱。
在这里,
声声呼唤的是回归。
回来吧,我的同学。
我们期待50年的拥抱。
回来吧,我的同学。
我们等待50年的握手。
我们联络员做到了,
466人就是见证。
</h3><h3> </h3><h3> ——在50筹备组有感(1.8 董秀芝)<br></h3> <h3>哈青战友见面,格外亲。</h3> <h3>2.4班闫明军,收获满满,见到了这么多好哥们儿!</h3> <h3>你好!</h3> <h3>老哥们儿重逢</h3> <h3>当年的两位田径运动员,在互留微信。</h3> <h3>各路摄影师:3.6班于泳、师大朱老师、2.5班卢贵在紧张工作。</h3> <h3>高举班牌</h3> <h3>2.5班陈秉彦,搀扶邹容英老师登上主席台</h3> <p class="ql-block">刘彬把报道宛凌迅摄影集的《哈尔滨日报》和《生活报》,交到主持人手中。</p> <h3>在主席台就坐的有:
范山珊(现任一中校友会负责人)
贾宏图(老三届同学代表)
王琛文老师(二年六班班任)
付鹏祥老师(三年二班班任)
邹容英老师(人事干事)
李凤臣(现任一中副校长)</h3> <h3>主持人、1.4班李伟英宣布大会开始:</h3><h3><br></h3><h3> 今天,我们哈一中老三届的师生相聚在母校,我们非常激动!</h3><div> 离校五十载无问西东</div><div> 回眸半世纪再忆芳华</div><div> 当年的青年,已到古稀;我们的老师,已到耄耋之年。五十年久别重逢,欢聚母校,此时此刻,怎能不令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div><div> 我们回来了!</div><div> 我们今天在母校相遇,有的同学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云南,甚至国外赶了回来,就是为了这一刻!</div><div> ……</div><h3> 母校张开了热情的臂膀,欢迎我们回家!</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中副校长李凤臣讲话: </font></h3><h3> <br></h3><h3> 欢迎你们回家团聚! <br></h3><h3><font color="#010101">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已经走过了106年的辉煌历史。106年栉风沐雨,岁月如歌、桃李芬芳。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中的成长壮大,一中的卓越成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奉献和心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各位老教师、老同学,你们是一中的元老、功勋,是一中长盛不衰的深厚基石。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以晚辈的名义,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王琛文老师讲话:</h3><h3><br></h3><h3> “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h3><div><br></div><div> 在我任课的时候,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老师,也是青春年华。</div><div> 今天再聚首,你们都已迈入了古稀之年;老师,也就变成了耄耋老人。</div><div><br></div><div> 老三届是什么?</div><div> 老三届,是共和国的集装箱,承载着共和国所有的天灾人祸;</div><div> 老三届,是共和国的苦瓜,饱尝了共和国所有的苦与涩;</div><div> 老三届,是共和国特邀的终身演员,扮演了共和国所有的悲喜剧角色。</div><div> (掌声起!)</div><div> 老三届,是古今中外稀有的人群,经历了一切苦难。</div><div> 苦难,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财富。在座同学们的经历,就证实了这一点。你们用敢于担当的作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div><div><br></div><div> 母校,永远是家,</div><div> 母校,是永远的根。</div><div> 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想到,我是哈尔滨第一中学的毕业生!</div> <h3>老三届同学代表、3.1班贾宏图讲话:</h3><h3><br></h3><h3> 每当从兆麟街走过,情不自禁向母校瞭望。</h3><h3> 今天走进母校大门,<span style="font-size: 17px;">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像游子回到了故乡。</span></h3><div> 这眼前的大操场印满了我们青春的足迹,</div><div> 那背后米黄色的大楼曾是我们的天堂。</div><div><br></div><h3> 还记得,<span style="font-size: 17px;">50多年前,</span></h3><div> 我们是怎样走进哈尔滨一中的大门?</div><h3> 还记得,<span style="font-size: 17px;">当年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的样子?</span></h3><div> 那时的我们是那样的年轻,</div><h3> 年轻得风华正茂,<span style="font-size: 17px;">年轻得壮怀激烈!</span></h3><h3><br></h3><h3> 母校给我们的传统,<span style="font-size: 17px;">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母亲给我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的基因。</span></h3><div> 我们铭记校史上的光荣,</div><div> 我们继承母校光荣传统。</div><div> 勇敢前行,踏实敬业,</div><div> 努力贡献社会,勤劳为民服务。</div><div><br></div><div> 半个世纪的岁月多么漫长!</div><div> 在欢聚的时刻,</div><div> 谁能说得清楚这50年的苦辣酸甜,</div><div> 谁能说得明白这50年的喜怒哀乐?</div><h3> 50年的风风雨雨,<span style="font-size: 17px;">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0年的世态炎凉,</span></h3><h3> 我们领略了,<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们饱尝了。 </span></h3><div><br></div><h3> 成功和失败接踵而来,<span style="font-size: 17px;">光荣与屈辱相伴而行。</span></h3><h3> 我们在风雨中奔跑,<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们在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泞中挣扎。</span></h3><h3> 我们曾为失败而狂笑,<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们曾为胜利而流泪。</span></h3><div> 我们苦苦地寻找已经失去的机遇,</div><div> 我们痴痴地追寻已经过去的春天。<br></div><div><br></div><h3> 我们很少抱怨,<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们不肯沉沦。</span></h3><div> 你给我三寸天地,</div><h3> 我就种下一粒种子,<span style="font-size: 17px;">让</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它长成参天大树。</span></h3><div> 你给我一个舞台,</div><div> 我要演出一幕惊天动地的大戏。<br></div><div><br></div><h3> 现在,<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们可以郑重地对母校说,</span></h3><div> 我们兑现了自己年轻时的誓言。</div><div> 我们骄傲,</div><div> 我们的身躯化作砖石</div><div> 筑成了共和国辉煌的大厦。</div><div> <br></div><div> 无论多老,我们都有一个家。</div><div> 母校就是我们精神的家园,</div><div> 母校就是我们的乡愁。</div><h3> 关心母校,支持母校,<span style="font-size: 17px;">传承母校的光荣传统,</span></h3><div> 是我们终生的信念!</div><div><br></div><div> </div><h3> 啊!亲爱的朋友们,<span style="font-size: 17px;">愿我们最后举起杯,</span></h3><h3> 挺胸膛、笑扬眉,<span style="font-size: 17px;">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荣属于我们老三届的这一辈!</span></h3><h3> 光荣属于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的一辈又一辈!</h3> <h3><font color="#010101">筹备组代表、2.6班滕茂德讲话: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里,我们渡过了最宝贵的高中生活,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一中的素质教育,使我们受用终生。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母校的教诲,老师的恩泽,我们永生难忘。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同学们,岁月只能带走我们的容颜,带不走老三届同学的特殊情感。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情谊永远年轻!</font></h3> <h3>向母校敬献锦旗</h3><div><br></div><div>新初一宗奇、薛新立敬献新初一锦旗</div><h3>1.4班金熙君、1.4班彭淑华敬献六八届锦旗</h3><h3>2.2班耿 军、2.4班孟 伟敬献六七届锦旗</h3><h3>3.7班赵烈先、3.8班张婉萍敬献六六届锦旗</h3><h3>2.1班史敬洲、1.8班丛德斌敬献老三届锦旗</h3> <h3>新初一:</h3><h3>”师生情无价 相聚也有缘”</h3><div><br></div><div>六八届:</div><h3>”昔日我们以一中为骄傲 </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今朝一中因我们而自豪”</span></h3><h3>(1.4班 贾平 题)</h3><h3><br></h3><div>六七届:</div><h3>“人间七十载 <span style="font-size: 17px;">母校半世情”</span></h3><h3>(2.5班 李丽鸿 题)</h3><div><br></div><div>六六届:</div><h3>“大爱哺育老三届 <span style="font-size: 17px;">深情感恩哈一中”</span></h3><h3>(3.7班 张忠伦 题) </h3><div><br></div><div>老三届:</div><h3>”离校五十载无问西东 <span style="font-size: 17px;">回眸半世纪再忆芳华”</span></h3><h3>(3.2班 刘彬 题)</h3> <h3>附:锦旗贺词征集及得票数</h3><h3><br></h3><h3>同学们:
去年,跟一中校史馆通气,打算在今年7.28向母校献三面锦旗,一个学年一面。
锦旗贺词的内容,请大家集思广益。
现已征集到30条,供大家参考、筛选,并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再献佳句。
1、师生情无价 相聚也有缘
2、授业一丝不苟 解惑无微不至
3、名师精心指导 培育一代新人
4、今日莘莘学子 明日祖国栋梁
5、苦难童年岁月苦 老师妈妈哺育甜
6、几年岁月几多乐 一声教诲一生情
7、关爱桃李学子 美德扬彻五洲
8、遍栽桃李树 广育栋梁材
9、桃李满天下 雨露润春华
10、春晖遍泽桃李树 硕果满挂琼瑶枝
11、春雨润物,明德育才
泽流及远,千里思源。
12、一流的教学使人终身受益
慈母的关怀让我永生难忘
13、离校五十载无问西东
回眸半世纪再忆芳华
14、昔日我们以一中为骄傲
今朝一中以我们而自豪
15、高天厚地,堪叹师生恩不尽
英男才女,可惜母校情难酬
16、办一流名校 育百年英才
17、遍栽桃李树 广育栋梁材
18、春晖遍泽桃李树 硕果满挂琼瑶枝
19、往日一中称“黄埔军校”
今日一中要“再创辉煌”
20、大爱哺育老三届 深情感恩哈一中
21、感恩母校培育桃李满园,英才辈出
祝愿母校发扬传统炫昌,永铸辉煌
22、老三届心怀忧国忧民
一中人眷恋公平正义
23、百年树人铸名校 赢得未来桃李笑
24、人间七十载 母校半世情
25、上下求索兴国梦一世情缘
前赴后继铸忠诚一中魂魄
26、教书育人不忘初心 姹紫嫣红情满一中
27、百年树人福泽天下 永世恩师缘系一中
28、人生七十载 校友半世情
29、龙江黑土,世纪师生情不断
老三届人,回报母校恩难酬
30、三载寒窗,挥手泪沾巾,似浮云野鹤度春秋
半世情缘,古稀再聚首,存仙骨神韵唱眷州<br></h3><h3><br></h3><h3><br></h3><h3> 在不公布作者的前提下,在《老三届》群内投票。得票前4名:
号码——得票——作者——拟使用者
14——11票——1.4贾 平——高一
24——13票——2.5李丽鸿——高二
20——33票——3.7张忠伦——高三
13——30票——3.2刘 彬——老三届
<br></h3> <h3>3.8班陈春江敬献作品</h3> <h3>3.6班秦友全代庞继远敬献作品</h3> <h3>3.1班贾宏图敬献作品</h3> <h3>新初一田玲琪和1.5班玄乙萍敬献《白桦林里哈青人》。</h3><h3>这本回忆录里有她俩的作品。</h3> <h3>1.4班宛凌迅和1.3班潘嵩毅敬献摄影集</h3> <h3>3.6班杨国增和1.7班陈金玉敬献书法作品</h3> <h3>把回忆录《我和我的一中》和纪念章,敬献给各位老师和一中现任领导。</h3> <h3>《希望沙龙》合唱团高唱一中校歌《希望》</h3><h3>指挥:2.6班赵黛芬</h3> <h3>拍下这美好瞬间</h3> <h3>走进《校史馆》,重温母校历史</h3> <h3>找找当年的教室</h3> <h3>1.4班</h3> <h3>1.5班</h3> <h3>2.3班</h3> <h3>2.5班</h3> <h3>2.6班</h3> <h3>2.7班</h3> <h3>3.4班</h3> <h3>3.6班</h3> <h3>3.8班数学科代表陈春江,居然出了道数学题难为大家。</h3><div>这有啥难的?</div><div>∵ X+Y=Z</div><h3>∴ X²+2XY+Y²=(X+Y)²=Z²</h3> <h3>1.5班照了好几张合影</h3> <h3>3.4班也留下不少合影。</h3><h3>刘兰英,从美国赶来,还带来了可爱的外孙女。</h3> <h3>时隔一年,我们又来到《大都会》</h3><h3>想一想,那天你们班在哪一桌?</h3> <h3>会场一</h3> <h3>会场二</h3> <h3>3.8班</h3> <h3>主持人1.8班董秀芝致辞:</h3><h3><br></h3><h3>曾记否,二十四个教室传出的朗朗读书声;</h3><div>曾记否,学校正厅张贴的各科金榜题名;</div><div>曾记否,小南楼传来古诗、书法等特色讲座;</div><div>曾记否,在松花江游龙戏水的体育课;</div><div>曾记否,体育队的严格训练;</div><div>曾记否,夏、秋两季师生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div><div>曾记否,师生为“望哈分校”添砖加瓦;</div><div>曾记否 ,校园里回荡的每周一歌;</div><div>曾记否,“哈尔滨之夏”中学生专场,一中大合唱的满堂喝彩;</div><div>曾记否,下乡时,我们浓浓的手足情。</div><h3>一幕幕,一页页,那是校园里如火的芳华,那是校园里青春的华章。</h3> <h3>齐唱,一中校歌《希望》
指挥:2.6班赵黛芬<br></h3> <h3>独唱《天边的骆驼》,1.7班张志良</h3> <h3>独唱《曲蔓蒂》,2.3班玄兆甲</h3> <h3>二重唱《真像一对亲兄弟》,3.6班盛晓昆、1.3班李景新</h3> <h3>朝鲜舞《喜乐》,3.6班 顾冰一</h3> <h3>独唱《骆驼草》,2.5班李伯祥,伴奏:2.5班陈秉彦</h3> <h3>二重唱《雁南飞》,3.2班王景琴、2.6班赵黛芬<br></h3> <h3>舞蹈《卓玛》,新初一15班薛新立</h3> <h3>独唱《格桑美朵》,3.5班刘兆鹏</h3> <h3>独唱《黄鹤楼》,2.1班邵福林</h3> <h3>国际标准舞《华尔兹》,3.7班赵烈先、3.5班刘兆鹏夫妇</h3> <h3>3.6班于泳和新初一16班关恩伦,在紧张地录制</h3> <h3>独唱《我爱你,塞北的雪》,1.4班穆文华;伴奏:2.5班 陈秉彦</h3> <h3>独唱《我爱你中国》,2.8班吕秉勋</h3> <h3>舞蹈《芳华》,新初一田玲琪</h3> <h3>这几位新初一的小同学,当年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去了哈青。</h3><h3><br></h3><h3>田玲琪、宗奇、薛新立</h3> <h3>张信章校长来到同学中间</h3> <h3>高一学年</h3> <h3>高二学年</h3> <h3>高三学年</h3> <h3>美好回忆,留给岁月</h3> <h3>技术支持:</h3><h3>1.4班 彭淑华 / 1.4班 贾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