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王伟民老师,50年代生人,美术科班出身,近十年来的摄影作品多次参展、发表和获奖。他用敏锐的艺术触觉,用变幻的镜头语言,去诠释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在光影里给人以艺术的感悟。</h3><h3>(为充分体现王伟民老师的水平,照片均选自其网络公开发表的作品)</h3> <h3>1839年,法国化学家与艺术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将真实表达的全新技术带给世界。之后,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受到照相技术中光影表达的启发,在其绘画中用画笔表现当时照相术不能描绘的光影变化。从美术到摄影,从摄影到美术,艺术的表现更趋多元化了。</h3> <h3>从技术层面剖析构图与美术的关系,涉及到三个方面:</h3><h3><ul><li>取景构图(如何从复杂环境中选取要表达的景物)</li><li>多重曝光(摄影后的再创作)</li><li>后期PS作图(现代摄影作品必须的流程)<br></li></ul></h3> <h3>
一·摄影中与美术有关的基本常识:
<ul><li>构图注意点线面的组合、黑白关系、疏密关系、大小关系</li><li>色彩关系:饱和度要适中,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褐等,当强调其中一种色彩,那么另一种色彩必须降低。(就是避免乾隆审美风)<br></li></ul></h3> <h3>具体构图策略:</h3><h3><ul><li>字母象形构图:S和Z形、C形、H形、L形、T形、U形</li><li>主体小,背景大的构图:背景要简单空旷,运用黑白色,冷暖色,虚实等进行对比,突出主体</li><li>大小色块对比:色彩要单纯,黑白色、对比色各自不干扰。注意大与小面积的分配</li><li>简洁的单一元素</li><li>对角构图:切忌对角相同和等分</li><li>发射形构图</li><li>剪影:外形虚实对比变化,引发对情景的回味</li><li>借用前景:前景色彩要黑色或灰色,要单调,不能杂乱</li><li>满幅构图:主体位于黄金分割线或1/3处,切忌正中</li><li>三点组合:主体为三点时,保持两近一远,产生平衡感</li><li>主体位置是色彩光影最深处或是最淡处<br></li><li>要注意透视线,避免造成死角</li><li>要注意对角的变化,用云彩、雾气、树木、光影、建筑,来淡化死角</li></ul>以上构图技巧,需要有意识地运用到拍照取景中,注意构图背后的肢体语言,才会提高成功概率。</h3><h3>综合上述技巧,找寻新意,十年寒窗,苦练基本功。</h3><h3>王伟民老师运用大量照片来说明上述构图技巧,遗憾的是,手机拍摄大屏幕,照片里的照片失去了魅力,故而未配图,否则更会有感性认识。</h3> <h3>二·多重曝光,再度创作的艺术手法</h3><h3><ul><li>一张实景和一张色彩局部相叠,增加色彩冲击力,丰富结构和线条<br></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局部树影相叠<br></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门相叠</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白云的局部相叠
三次曝光</li><li>主体应该放在均匀的单色里,比如黑色。切忌叠加白色,任何色彩的主体叠加白色,就会显示白色
</li><li>一张实景和玻璃雨点叠加(如图)</li><li>形式与内容息息相关</li><li>打破原形,呈现新意;打破次要,保持主体</li><li>一张实景和绘画相叠,呈现绘画感。背景是颜色均衡的深色,突出明亮的主体</li></ul></h3> <h3>多次曝光的现代观念:<br></h3><h3><ul><li>全景塑像和局部曲线相叠</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左右晃动影像相叠</li><li>一张单色剪影和整体雕塑相叠</li><li>全景塑像和局部曲线相叠</li><li>竖直的人和横向的马相叠</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聚光的墙面相叠</li><li>一张实景和一张前后虚实变化相叠</li><li>相同物体不同距离相叠</li></ul></h3> <h3>PS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关注点:</h3><h3><ul><li>视点的水平位置</li><li>相同的透视角度(透视点)</li><li>相配的色彩关系</li><li>同方向的光影</li></ul></h3> <h3>《风暴将至》</h3><h3>作者在希腊与同行即将登船,突然发现启动的轮船卷起波浪和水雾,渲染风雨欲来前的紧张,马上拍下这一幕。2013年上海“活力”艺术摄影大赛中获得专业组金奖。</h3> <h3>《菲斯--干年皮染坊》</h3><h3>摄于尼泊尔。拍摄后不久,现代化的皮革化学染色工艺取代了千年流传的技法。一段历史最后的影像,也是千年的定格,弥足珍贵。四张组照于2012年入选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并获得评委推荐奖。
</h3> <h3>《非洲奥莫河部落》 </h3><h3>在当地拍摄时,年轻人很娴熟地对摄影师说:photo money!然后会像士兵一样笔直站立,目不斜视。为了抓拍,作者先假装拍摄天空,然后突然下移镜头,才有了年轻人和巨大的树根的合影。2014年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获得团体会展创新奖。
</h3> <h3>《宣泄灵感的画面》
9张组照于2011年4月在专业杂志《上海摄影》上发表,介绍了中国西北部生活状况。<br></h3> <h3>《镜中圣境》</h3><h3>这张照片是最让我震撼的。作者在路途上偶然拍摄,近景是一队艰难行进中的底层劳动者,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衣衫褴褛地走在求生的路上。远处,是高种姓的一列队伍在送葬途中,衣着光鲜,却是为了一个逝去的灵魂。生与死、贫与富的强烈冲突,让人回味无穷。
9组照于2016年1月在专业杂志《上海摄影》上发表,介绍文明古国印度的生活与信仰。<br></h3> <h3>记录生命的壮美,这是摄影与美术的共同焦点。一场视觉盛宴,感谢王伟民老师的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