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勇闯怒江丙察察,说走就走到西藏的察隅后,下一个目的地是传说中不太可能到达的墨脱。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地处世界最长最深最壮观最险峻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h3><h3>有人这样说过,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说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但来到墨脱的奇妙之处或意义所在,也就是在这征服通往及抵达墨脱的险途之中。多少人都到过西藏,但只有少数勇敢者才能到过西藏的墨脱!它所有的美丽、壮观、惊险、刺激及所有吸引人的一切,只有到过墨脱,你才会真正了解和体会!这里是一个真正属于旅行者的“天堂”!<br></h3> <h3>墨脱县是西藏林芝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最高海拔7000多米,平均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115米,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h3> <h3>墨脱县属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也是西藏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br></h3> <h3>墨脱它四面环山,形似莲花。这里的地形可以“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几天”的民谣来形容。墨脱县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br></h3> <h3>墨脱,在藏区意为“隐秘的莲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墨脱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宗教信徒朝圣的“莲花宝地”,到处是莽莽林海,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h3><h3>安妮宝贝的小说《莲花》对墨脱有详尽的描述。</h3><h3>白马岗(白玛岗)是珞隅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区域,是墨脱县或珞隅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概念。<br></h3><h3>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今墨脱镇一带,发现这里的地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部低,四周群山耸立,墨脱即藏语花朵),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意思是殊胜地。<br></h3> <h3>说到墨脱,必须说到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就是这条线把美丽、富饶的墨脱及山南地区共九万平方公里土地,划给了印度实际控制了!这是我们国家至今不能割舍的痛!一、旧说法: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后个阶段由英方代表威廉·亨利·麦克马洪(Sir Henry McMahon)命名的,其依据英国探险家为英属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中国的边界,表示单方面的侵占欲望。英国政府迟迟未敢公布,1936年非法的麦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藏南地区段:侵占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包括门隅、珞隅和察隅)。噶厦地方政府和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没承认过。<br></h3><h3>二、新发现:麦克马洪线是1935年起伪造的: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麦克马洪线”。麦线的降生是1936年首次公开提及此词,由一批英国和英属印度政府官员采用编造历史、销毁证据、出版伪书等不光彩手段伪造出来的,1938年伪装成旧书,孰料仍有两册真书劫后余生,真相昭然。</h3> <h3>从此图可见,现在中方实际控制的墨脱仅是原版图中的一小部分。此两地图为网上下载。</h3> <h3>在某种意义上,墨脱在藏民心中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h3><h3>墨脱的门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h3><h3>雅鲁藏布江经过墨脱之后就流到了印度,在印度,这条河流叫做布拉马普特拉,最终流向了恒河。<br></h3><h3>西藏著名的大藏经《甘珠尔》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里可以不种庄稼而有吃不完的粮食,可以不养牲畜而有喝不尽的牛奶,山上布满古树,花朵大得人可以睡在花心里,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仰桑河的水确实比较甜美)这个名称及其传说导致了上珞隅东部的民族史的巨大变化。12世纪,噶举派开创了指向白马岗腹地的大型朝圣活动。3个世纪之后,有“荒野之王”称号的大成就者、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也曾到珞瑜地区传教。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委任门巴族喇嘛洛卓嘉措回门隅、珞瑜地区宏扬黄教,并被任命为该地区最高首领。 约一个世纪之后,门巴族由于无法忍受农奴制下沉重的赋税和劳役,逐渐离开了家乡朱隅(今不丹王国)和门隅,向着群山深处的墨脱进发。这里尚且是一片无需赋税和乌拉差役的乐土,在所谓白马岗“河中流淌的都是牛奶,树上所结都是糌粑”的传说激励下,门巴人踏上了深入白马岗腹心的道路。他们吟诵着“真正的白马岗就象袖子一样宽大,白马岗的男男女女都是英雄”的民歌,逶迤而来。</h3><h3>到这里转经的香客,很早以来就没有断过。他们把这里的山脊认为是糌粑山,仰桑河誉为牛奶河,迷信到这里转一次经即可升入天堂。过去信佛教的藏族人民,把能来这里转一次经,视作一生中的美好幸福之事。<br></h3> <h3>2015年8月13日离开察隅后,我和河北的黄老师姐妹共3人继续乘坐张师傅的车往林芝方向前进,张师傅说,墨脱虽然难进,可他还是有能力保证让我们安全到达墨脱。墨脱的神秘、闯过丙察察的兴奋以及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念想,让我们三个人一致同意再去闯墨脱!</h3><h3>上海的袁老师因要赶雪顿节,13号早晨就从察隅乘长途班车赶往拉萨去了。真心佩服袁老师的执着与勇气!</h3> <h3>途中的道路比丙察察段稍宽了些,但仍可看到汹涌的江水两岸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很久以前,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僳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br></h3> <h3>藤蔑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住连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今天,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溜索已成为当地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溜的惊险。 过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眩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h3><h3>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h3> <h3>即便是马路,也随时会有不速之客挡道,你必须随时停车,让不可能遵守交通规则的众客人悠然自得地通过后,才能继续往前。</h3> <h3>因没有地图线路,也没导航,我现在只能按途中照片纪录时间给出我们的行程点流水:08121655(月月日日时时分分,下同)桑久边防检查站→08121708空档村(宿)→08130747罗马桃花村→08130951古玉乡派出所→08131130德姆拉山→08131222来古村,来古冰川→08131433平安村→08131818在318国道3888公里牌处→08131832见到林芝界牌→08131852米堆冰川(宿)→08140838云端绿海→08140933进入墨脱界→08141632达国大桥→08141719莲花阁→08141721墨脱门洛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08141937德兴藤桥→宿墨脱→08150742亚东便民警务站→08150908果果塘大湾→原始森林→08151307盘山路→08151316墨脱再见牌→08151309嘎隆拉隧道→08151326瀑布→08151355远眺南迦巴瓦峰→08151415波密。</h3> <h3>从桑久乡出发,经过空档村,就到了罗马桃花村,此村在察隅县古玉乡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桃林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终年碧绿苍翠,涧有流水,清澈见底;林间鸟雀欢噪,既静僻又幽雅,不失为一处难得的大自然乐园。</h3> <h3>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认为,这方山水一定是得到神的特别眷顾,这里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无论你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她超凡脱俗的清丽和博大所震摄,一定会被她风情万种的韵致所迷醉。</h3> <h3>继续往前,就来到了古玉乡,它位于西藏察隅县北部然察公路沿线,东临左贡县,南临竹瓦根镇,西临上察隅镇,北临八宿县,是察隅县北部进出察隅必经之地。境内平均海拔3500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3480米。然(乌)察(隅)公路在此过境。<br></h3> <h3>进出藏区的人员,经常会遇到查询。</h3> <h3>从古玉乡出来,路况就大大改善,是双向两车道平整的沥青路面了。<br></h3> <h3>继续行驶两小时左右,就到了德姆拉山口。</h3><h3>德姆拉山海拔逾4900米,它也是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高原东部的一座屏障,高耸山体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暖气流,同时阻止了西藏高原寒流南下,使山南面的察隅处于亚热带气候,成为西藏江南、鱼米之乡。<br></h3> <h3>德姆拉其貌不扬,也不大险峻,因此没有南迦巴瓦山那样出名;加上察隅县确实地处边陲一隅,去的人不多,德姆拉也就鲜为人知了。可是它依然神圣,主峰冰晶玉洁,少雪的山头则裸露着暗红色土壤和黝黑岩石,厚重坚强、沉实无华,忠诚地守护着藏东南这片福地。<br></h3> <h3>德拉姆山口藏民庄严的经幡。</h3> <h3>德姆拉面向湛蓝的苍穹,胸怀广阔、坦坦荡荡,无私地展示着固有的性格。世上许多事物,无论人们是否知晓,都存在着。有的容易被发现,有的则“养在深山人未识"。<br></h3> <h3>站在德姆拉山口,感到自己在雄伟壮丽的大山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能匆匆而来,又只能匆匆而去!唯有大山才能不管世事沧桑永远挺立在自然!</h3> <h3>来古村</h3><h3>西藏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在青藏高原东南伯舒拉岭的腹部,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的然乌湖就在它身边,这条因冰川而出名的来古村距川藏公路只有20多公里,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6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是我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br></h3> <h3>进入来古村,你感觉所有的雪山是拔地而起并且是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在此观赏冰川,会有身处南极的错觉,冰川在你眼前断裂,泛着蓝色幽光的浮冰漂在乳白色的湖上,而被冰碛带相隔的邻湖却清澈湛蓝。这实在是个令人陶醉的地方,静坐在幽旷绝尘的古冰碛上,掬一捧粹冷柔滑的湖水,沐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下,吸着清香微熏的空气,观赏着恬静且有雪山倒映的湖面,感觉天地悠悠自己已非在人间。</h3> <h3>来古冰川一名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来古村,藏语意为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来古冰川是西藏已知的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是美西冰川(死亡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白色海螺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六大冰川的统称。<br></h3> <h3>许多游人走川藏线路过然乌湖,浮光掠影一番已称其为“西天瑶池”了。其实,然乌湖只是帕隆藏布江上游堰塞所形成的湖泊,顺着然乌湖往源头寻去,那里有察隅沟裂谷中最奇丽的景色———来古冰川和然乌湖群。</h3> <h3>然乌湖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h3> <h3>山谷中不时出现一个个绿色田野环绕的村庄,好似一个个幽静的世外桃源。村庄的房屋均为木板结构,一道道栅栏将绿色的田野分割成不同的几何状,田野中不时出现一颗颗苍劲的大树,这就是藏东地区特有的野桃树。每当4月,当粉红的桃花盛开之时,在白茫茫的雪山映衬下,更显出一种苍劲之美。</h3> <h3>来到了平安村。</h3> <h3>来到318国道川藏公路3888公里处。</h3> <h3>前往米堆冰川。</h3> <h3>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离318国道8公里,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冰洁如玉。冰川下端针阔叶混交林地,郁郁森林四季常青,与山顶皑皑白雪形成鲜明对比,景色奇特。</h3> <h3>云端绿海</h3><h3>过了这道牌坊,海拔高度从4000多公尺急剧下降到1000公尺左右,在短短几个小时中,我们充分领略了高原寒带到热带雨林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与气候变化。</h3> <h3>达国大桥</h3> <h3>墨脱较有名的德兴藤网桥,已经橫跨雅鲁藏布江300多年了。人们行走其上,桥随人的重力与风力,左右大幅度摇摆,对胆量极具挑战性。<br></h3> <h3>墨脱的门巴、珞巴族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峻之间,雅鲁藏布江大峽谷沿江两岸,数十条支流水流湍急,大多数架有藤网桥或溜索。</h3><h3>藤网桥很奇特,无桥墩,无木板,无一颗铁釘!整桥用的是白藤,却可以承重2000多公斤。</h3> <h3>取代藤网桥的现代索桥。</h3> <h3>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又名莲花阁,馆内设地理位置、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及交通、狩猎、服饰及手工艺品6个展区,详细地展示了门巴族与珞巴族的民族风情。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墨脱县城最高处的地标性建筑,本身也颇具门珞民族特色,是鸟瞰县城的理想观景点和最佳拍摄点。<br></h3> <h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果果塘大拐湾。</h3><h3>雅鲁藏布江在果果塘这里盘了一个大弯,当地也叫蛇形弯。一般拐湾都是以90度,或者小于90度,但是这个拐弯却是大于180度!峡谷的水流非常的湍急,奔腾的水声震耳欲聋。</h3> <h3>南迦巴瓦峰</h3><h3>位于墨脱县西北,海拔7782米,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山峰,《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将其喻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观景的最佳时机。因其独特的山体特征与秀美的景观特色,于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山峰”。<br></h3><h3>此图取自网络。</h3> <h3>此图取自网络。</h3> <h3>南迦巴瓦峰高度列世界山峰高度第15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h3><h3>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br></h3> <h3>林芝亚东警务站,又一次被查验身份。</h3> <h3>雅江云雾</h3> <h3>墨脱常年云雾缭绕,俗语中有“山顶在云间”的说法,所以雅江云雾也成为了墨脱的一大特色景观,第一次来到墨脱的人,往往会被周边山顶上如哈达般环绕墨脱的云雾所吸引,惊讶于自然的神奇与墨脱的圣地景象。而在无雨的清晨或雨后的傍晚,云雾会更加浓郁,遮天蔽日,犹如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h3> <h3>在雪山环绕下,竟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亚热带植物,还有宽叶子的大芭蕉树······。<br></h3> <h3>穿过连绵几十公里的原始森林。</h3> <h3></h3><h3>再见了,墨脱!</h3><h3>从此所行便都是坦途!!</h3> <h3>沿新建成的扎墨公路前往波密。</h3> <h3>地质奇特的墨脱,北边被雪山一年封冰达八九个月,中部和南部的谷地则呈现亚热带湿热气候。横卧中部的嘎隆拉山脉,成为墨脱公路的“季节大门”。 每年10月底大雪封冰的时候,墨脱南部的世界就与群山以北“隔断”了。“‘拉’就是垭口的意思”。嘎隆拉隧道的建成,便可穿越冰川封冻。</h3> <h3>嘎隆拉隧道贯通后,扎墨公路缩短了25公里,由于避开了终年积雪的嘎隆拉垭口路段,扎墨公路的通行能力由过去的每年3~4个月,延长至9个月,波密到墨脱间行车时间由过去的8小时以上,提高到可以在4小时内走完(风调雨顺的前提下)。</h3> <h3>2015年8月15日下午安全、顺利到达波密。</h3> <h3>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欣赏与点赞!</h3><h3>美篇中所有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本人手机拍摄。</h3><h3>部分文字取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