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俄旧影》十 赫鲁晓夫的墓碑

李国华

<h1><b>新俄旧影:我眼中的俄罗斯</b></h1><h3><b>李国华/摄影撰文</b></h3> <h3>赫鲁晓夫的墓碑。1998年3月。</h3> <h3><b>十 赫鲁晓夫的墓碑</b></h3><h3><br></h3><h3><i><font color="#167efb">恕我不能站起来。一一恩内斯特·海明威</font></i></h3> <h3>在莫斯科城的西南方向,有一处新圣女修道院,院内矗立着1524年建造的斯摩棱斯克圣母教堂,那红白相间的钟楼与修道院棕色的围墙,都是莫斯科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这里林木葱郁,景色优美。据说,柴可夫斯基创作芭蕾舞剧《天鹅湖》时,就是在这里一边散步一边构思的。这里藏有大量16世纪的圣像画,内容象征着15世纪末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当年,帕迦尔斯基就是以这里为堡垒,成功抵御了16世纪末的蒙古军队、17世纪的波兰和立陶宛军队的入侵。鲍里斯·戈东诺夫也是在这里被选为沙皇的继位人。 修道院内一般都会有一片墓地,用来安葬辞世的神职人员,新圣女修道院也不例外。1898—1904年,按照建筑师马什科夫的设计,新圣女公墓修起了一道砖墙。1923年苏联建立不久,这里变成国内著名活动家安息的地方。1949年,公墓向南扩建。1970年底,又在西南边继续扩建。</h3><h3><br></h3><h3>今天,公墓总面积扩大到7.5公顷,安葬有26000多名死者,其中包括:中国社会活动家王明(1904—1974),前苏共中央书记赫鲁晓夫(1894—1971),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1932—1999),作家果戈里(1809—1852),契诃夫(1860—1904),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法捷耶夫(1901—1936),等等。</h3><h3> 每天来新圣女公墓参观凭吊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奇特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还有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墓碑,可以说,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雕塑艺术精品。这里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数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墓碑。<br></h3> <h3>那是1998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和小彭等几位舍友一起,慕名来新圣女公墓参观凭吊。就在几天前,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刚刚辞世,也葬在了这里,她的墓前堆满了鲜花。</h3><h3><br></h3><h3>我无目的的在墓地中穿行,无意中发现了赫鲁晓夫的墓碑。3块白色大理石与3块黑色大理石交叉堆砌,最上面是赫鲁晓夫的头像,代表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可谓构思奇特、寓意无穷。关于这座墓碑的设计,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h3> <h3>在大多数人眼里,赫鲁晓夫是个粗犷率性的人。凡是他看不惯的人和事,常常口无遮拦,妄加评论。 <br></h3><h3>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在马涅什展览馆,参观庆祝莫斯科美术家协会成立30周年的美术展览。当时,赫氏对非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非常反感,他用手指着抽象派艺术家、美展负责人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依的作品说:“就是一头驴子用尾巴甩,也能比这画得好”。对方受到如此侮辱,忍无可忍,遂反唇相讥:“您既不是艺术家,又不是评论家,事实上您对美学一窍不通!” <br></h3><h3>赫鲁晓夫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反骂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是臭狗屎,还骂他是同性恋者。 <br></h3><h3>涅依兹韦斯特内依参加过卫国战争,战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学习,同时又受过正规美术专业教育,他的作品在全苏联青年画家中很有影响。听到这样不堪入耳的侮辱,他先礼貌地向站在身旁的苏联文化部长福尔采娃表示歉意,因为她是女人,然后回敬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请您现在给我找一个大姑娘来,我当场向您证实我是怎样一个同性恋者!” 这话真是胆大包天,假如他对斯大林说了这几句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场的克格勃头子脸色发青,立刻恐吓他说,你竟敢如此无礼,莫非想尝尝下坑采铀的滋味?</h3><h3><br></h3><h3>赫鲁晓夫并没有发火,脱口说出了传诵一时的名言:“当我是一名矿工时,我不懂;当我是党的一名低级官员时,我不懂;当我在往上爬的各级阶梯上时,我不懂。但是今天我是部长会议主席,是党的领袖,由此,我现在当然懂得,不是吗?” 话一出口,让周围的人都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这话也只有他能说得出口。 <br></h3><h3>争吵一通后,他对涅依兹韦斯特内依说:“您这个人很有意思,我欣赏您这样的人。不过,您身上既有天使也有魔鬼。如果魔鬼占了上风,我们就会把您打趴下,如果是天使获胜,我们就将尽一切力量来帮助您。” <br></h3><h3>赫鲁晓夫下台后,失去权力的他学会了从常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试图跟知识分子和解,还曾经请被他批判过的人到家中做客,其中三次邀请著名艺术家涅伊兹维斯特内依,然而都被拒绝了。 <br></h3><h3>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因心力衰竭去世。葬礼结束后,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郑重地请求涅依兹韦斯特内依为赫鲁晓夫雕塑墓碑。涅伊兹维斯内问:“为什么找我设计?”赫鲁晓夫的儿子说:“这是家父的遗愿。” <br></h3><h3>赫鲁晓夫逝世3周年时,他的墓碑在新圣母公墓举行了落成典礼,从那时起,这个墓碑一直吸引着公众的目光。 </h3><h3><br></h3><h3>值得一提的是,赫鲁晓夫并没有像大多数过世的苏联领导人一样,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而是选择了名人荟萃的新处女公墓。而且,他的墓前并不冷清,灰色大理石基座上总是摆满了鲜花。 </h3> <h3>离开公墓的时候,在离出口处不远的地方,我还看见了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的墓碑。这位安徽藉的老人,叶落不能归根,一生好不凄凉!他的墓碑上只有寥寥几个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