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世间有永恒必定在埃及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br>人可以没有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br>凌晨:在梦中醒来,我仿佛听到你的呼唤。如果你信我,你就会来到这里。它有着太多的传说,也有着太多的纷争。很多人对它心生向往,也有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br><br>并非是个矫情人,却对《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小清新的文艺范儿有几分赞同。更因一部小说对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心生向往。<br><br>开罗:在阿拉伯语中是胜利的意思,这里被称为世界文明之母,是埃及的首都及最大的城市,也是非州及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这里到处是世界奇迹及人类的巅峰艺术:亚力山大灯塔、吉萨金字塔、还是撒哈拉沙漠中的西瓦绿洲。<br>就像喜欢夸大物品价值一样,埃及人夸大了金字塔的永恒:人类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br>在尼罗河西岸,绵延50公里的80余座金字塔,在历经4000多年的风霜雨雪之后还能吓人的也就只剩吉萨高地上的三座金字塔了。海枯难:石烂似乎要容易些呢!<br>从开罗西郊散步就可以到吉萨高地了。胡夫金字塔比想象中的要沧桑许多,那些看似坚强的岩石终究抵挡不了沙漠狂风的长年磨耗,变得色泽黯然,凹凸不平。远观中看起来笔直的线条,近看却犬牙交错,犹如年久弃之不用的锯齿,都说审美要保持距离,具体到金字塔,至少要保持千米以上的距离才行。</h3> <h3>如果让时光逆转到4500年前,胡夫金字塔要比现在光鲜太多,金字塔的表面平整而光滑。晨昏的阳光下,它所反射的光芒肯定常让当时田间劳作的人们惊叹。<br>在古埃及历史中关于胡夫的记载并不多,在位23年中他做了多少好事坏事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很关心自己的陵墓工程,一座金字塔修建了整整20年。<br>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人死后,尸体如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其灵魂便能得以寄托,继而复活成神。<br>胡夫的此种生命哲学正是古埃及人的普遍认知,木乃伊的盛行证明了这一点……<br>绕着胡夫金字塔漫步,很难不有所感慨,在铁器、车轮、滑轮和绞车都尚未被发明的时代,古埃及人竟然将230万块平均重达2.5吨以上的石头从远处运来,并完美的垒砌在146米高的建筑物上,这是何等的智慧啊!<br>在金字塔东面,一位阿拉伯女人正用手帕擦着眼睛,不知是因为阳光过于强烈的刺激,还是因为金字塔让她看到了远古炽热的生命激情和沉默的宏伟意志?<br>骑骆驼🐫照相吧!这是在金字塔旁最常听到的吆喝。包着白头巾的胡夫后代们摸透了旅者们的猎奇心态。他们将骆驼披红挂彩,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削弱旅行者对沙漠宝贝的抵御能力。不得不说骑骆驼看金字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卖点,尤其适合到此一游的客人。<br>来此参观的游客中十有八九不会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兴趣,何况专家们吵来吵去,至今也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的说法。<br>当然,科学家当中还是有严谨的,他们否认了最被普通人认可的斜坡盖塔的可能性。只要对物理有概念的人都明白,斜坡要有多长,斜坡的基础要有多牢固才能让重达几吨甚至几十纯的石头在上面滑动着前进。<br>毋庸置疑,一种原始机械的发明是金字塔得于顺利建造的前提。任何猜想只有具备了可操作性,才能作为推断古人智慧的依据。平衡器一说至少是无数可能性中最接近真实的一个……</h3> <h3>进入胡夫金字塔内,需要再买一次门票。沿着之字形的甬道,时而弯腰低头,时而昂首阔步,这种空间的变化仿佛是一种刻意的韵律,让人对终点有更强烈的向往。沿着斜梯爬到上面,法老胡夫的墓室里,只有一只空荡荡的石棺。千百年来无数好事的人对此有太多的猜疑。被盗?故意的形同虚设?人的想象力有多广阔,答案也就有多缤纷。<br>花岗岩洁白的美在墓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难怪法老们建金字塔都要千里迢迢到阿斯旺挖掘石材。或许:只有进入金字塔内,才明白建造的难处,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垒砌。事先得预留甬道和墓室。通往墓室的甬道釆用的是悬臂式构造,从下到上精确地维持26度角,在计量工具还不完备的年代不知古埃及人是怎么做到的?关于这座金字塔还有许多神乎其神的技术含量,比如其他的4条棱线都极为准确的面向东西南北。看来,只有天知道了。<br>欣赏胡夫金字塔,最好是坐在一块沙丘上,抛开这个谜那个谜,什么都别想,等着日落,等着人散,等着星辰升起,等着惊世骇俗的美充盈在心间。<br>岁月己远,关于金字塔的种种猜想都似是而非,唯有那遗世独立的美值得铭记。</h3> <h3>站于吉萨高地上眺望开罗城有很不错的视野。远处的尼罗河若隐若现。可惜我的手机捕捉不到遥远的河韵,就像我对尼罗河的泛滥和它留下的肥沃所养育的古埃及文明总有一层无法穿透的隔膜。想想历史的变迁真的很快!<br>古埃及时期,开罗只是首都孟菲斯通往尼罗河的一个通道,沿途只有几个村庄散落在空旷的谷地里,而如今开罗已是非州第一大城,埃及六分之一的人口都在这里谋生。<br>转头一看,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哈夫拉金字塔和门考拉金字塔也一样耀眼,这错落有致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其大小应验了一句老话:一代不如一代。<br>我觉得哈夫拉金字塔的整体建筑似乎保存得更为完好一些,且不说金字塔上部仍然留存的平整的原貌,它东面的祭祀神庙依然挺立粗壮的粱柱也给人的想象留下了标识。当然,最让人惊叹的要数祭祀神庙上方的狮身人面像了。<br>高21米,长57米的狮身人面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雕塑之一,其知名度并不在金字塔之下。关于它的传说和猜测,就像影视名星的绯闻一样不绝于耳。唯一的区别是明星的绯闻是一时的生活调料。而时狮身人面像的猜测却层出不穷,每一代人都希望给岀独到的解释。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狮身人面像的本体是法老哈夫拉,他是自己金字塔的守护神,4000多年的自然风化和人为毁损,昔日头戴皇冠的英俊法老,严然已成了一个沧桑的神秘老者。一座丢了皇冠、长须甚至鼻子的头像,同时也丢了原本刚毅自信的笑容,只留下自讽意味的神情每天迎送着太阳的东升和西沉。<br>在狮身人面像千古如斯的凝视中,城池易位、江山改色,古埃及与现代埃及除了尼罗河依稀可辨,其他早己经断代。古埃及多神的信仰体系已经荡然无存,伊斯兰教已经统辖了法老的子孙和他们的精神世界。<br>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在古埃及是不可思议的。太多的古埃及墓葬壁画展示着一夫一妻的恩爱,至死依然相牵的手感动过众多旅者的眼晴和我的心。</h3> <h3>自从古埃及于公元前30年沦落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那绵延三四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就己断代了。此后甚至整个埃及没有人读得懂象形文字,更别说解读文明的精髓了。<br>要不是1822年一个法国学者商博良从罗塞塔碑上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今天的埃及人恐怕对自己的祖先不会致以如此崇高的敬意……<br>从祭祀神庙的梁柱中间走过,那些阶梯彷佛将我引向神庙的墙头,这样我可以站在高处,与狮身人面像隔着一条沟壑对望。天空飘动着洁白的云彩,阳光也因此飘移不定。我喜欢在这样的光影中拍摄,捕捉每个角度时刻变幻着色彩。<br>光影中的狮身人面像也变幻着不同的表情,如果他的眼睛并没有因为自然风化而视力衰退,那么他应该看过西方人曾经在金字塔中肆无忌惮的盗掘,而他的埃及子孙后代不仅没有保护祖先的珍贵遗物,且受雇于这些盗墓者做帮手,那种令人崩溃的悲痛,或许唯神可以消受?<br>狮子🦁️曾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然而,面对悠远的岁月,这种力量早已衰竭,就像这古埃及文明一样沦落为被保护的对象。<br>为什么人类总是面临一种世间珍奇的离去才动了侧隐之心呢!</h3> <h3>从开罗到卢克索不过是一场梦的距离,几个小时的路程在黑暗中穿过西撒哈拉的边缘,醒来时已在卢克索的晨光里。仿佛奔波了一夜就是为了赶到卢克索来迎接太阳的升起。<br>阳光仿佛来源于卡纳克神庙中鹤立鸡群的方尖碑,光线爬过高大的塔门,先是染红多柱厅盛开的莲花大圆柱.后投射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可以预见一会儿阳光将移到排列整齐的狮身公羊头像上,那是:阿蒙.瑞的化身之一,每只狮身公羊像下都站立着一个小小的法老,接受着神的庇佑。<br>卡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巨大,且不说塔门高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厅中的134根圆柱子,高度竞然有22米,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据说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也不知它是怎么从阿斯旺的山体上分离出来,又如何在卡纳克神庙树立起来的。<br>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境界,古埃及人做到了塔不惊人誓不休,庙不惊人誓不休。<br>卡纳克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壮丽,更因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的设计,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br>新王朝的每一代法老都要为卡纳克神庙添砖加瓦,每一届法老都唯恐拍神灵马屁不积极。尽管现在所残存的遗迹达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但在东南西北的神道上,依然可以辨清不同时期建筑的脉络。<br>沿着东西中轴线,可以直达圣坛,古时候只有祭司和法老才能进入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那些神像只剩下半身了,而上半身要么不是在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就是在开罗的博物馆了。<br>当对诸神的敬畏和信仰在埃及衰落,这些石刻是圣物就成了废物。直到人们发现原来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巨大最雄伟的神殿外,还可以用它来研究古埃及历史,更可以用它来赚取外汇等等,修复工程才开始缓慢地进行着。<br>只是那些扎着头巾,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工人似乎有点心不在焉,他们以热切的眼神等侯着游客来与他们合影,以赚取小费。当一个左手拿着扫帚右手拎着垃圾袋的工人笑容可掬的向人群走来时,你马上就能知道他面容上的深情意味着什么?曾经的圣地每天上演的就是这种滑稽的剧情……<br>卡纳克神庙最让人迷醉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这是石刻的吏记。连环画似的告诉你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br>在卡纳克神庙盘桓半天依然觉得是走马观花。世上有许多景点是用来观赏的,卡纳克神庙却是用来阅读的。当我万般不舍地回望着它伟岸的身影,突然明白了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它盖得如此夸张,因为容易自负的人类只有感到自身渺小时,才可能敬畏神灵……</h3> <h3>如果你想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度,那么去最古老的阿拉伯老城区走走,那些灯光昏暗的小巷、形形色色的人们,走街串巷的惊喜能让人收获更多。这里小巷陈旧、脏乱、喧嚣,即使到了夜晚,依然人声鼎沸。伊斯兰教堂、住家、修车店、理发店、皮匠铺、作坊、工厂、餐厅,这里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几乎看不到游客,只有土生土长的埃及人。在这里与当地人偶尔交流几句、互相交换一个笑脸,这种hun围能让人感觉无形中融入了他们。带着对埃及的好奇与好感游走于街巷之中,与阿拉伯人体味同样的夜色。这个城市在用她最真实的一面,抹去留在我心中曾经神秘、优雅的面容,但我并无失望感,只是思虑难停。唯用手中的镜头来留下这一段难忘的时光。<br>当然:任何光影都勾勒不了的历史遗痕。唯用指尖去抚摸描绘,用眼睛倾慕拜服,用心去铭刻、去念想、去思怀……<br>开罗、阿斯旺、卢克索,我走在埃及的过去,也走在埃及的现在……<br><br>2018.9.1午后菲………凡<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