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过皖南的古徽州六县,到过黄山、九华之后,似乎牯牛降的诱惑变得越来越大。公元2018年8月17、18日上海暴风雨,我一查牯牛降天气是小雨,我马上安排行程出发。牯牛降的营销推广采用了攀比策略,直接以黄山为比较对象,自称"西黄山",很有诱惑力,所以我这些年心里一直有去一次的冲动,去攀爬一下号称皖地三座高峰之一的牯牛降。牯牛降的顶峰叫"牯牛大岗",比肩于黄山莲花峰和也曾去过的清凉峰。但是,究竟怎么去法,功略上有多种途径,我也无法取舍。在我准备出行之前,好友金霞已经去过牯牛降,她走的是旅游路线,到过牯牛降、仙源山、秋浦河飘流,并在仙源山(1400)大山村住了一晚,看到了云雾和日出。那不是我的计划行程,我想去的是"牯牛大岗"。由于在搁船尖有过一次误入险境的经历,我决定先在当地住下,找到向导后,再去攀爬牯牛大岗,于是通过金霞加上住宿处老板老吴的微信,按照他提供的线路,我于8月17日从上海出发了。当天,江南沿海地区狂风暴雨,高铁也误点了,我到达住宿地一一石台县大演乡新火村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这儿的小雨停了。</h3> <h3>一、迷茫的牯牛降。 我是8月18日了解了去牯牛大岗的情况,决定19日一早出发去攀登牯牛大岗的。向导老吴,一位和我同龄、曾数十次登上五指峰、牯牛大岗的新火村民,在早上7点用摩托车载我到牯牛降景区的入口,可是我们被拦下了,说是景区封闭,严禁入内。</h3> <h3>由于乡里乡亲的,大家都认识。保安格外放行,允许在门口的涧口溪水处看一会儿就出来。老吴和我同肖属猴,猴性的人顽皮,他说我们走一条小路,让保安老乡找不到。于是,我走进了原始森林的小径,当地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条路。</h3> <h3>老吴虽然年龄不小,却身轻步㨗,如猿入林。我由于供血能力问题,上山只能缓行。老吴和我象孙悟空唐僧同行一般,边行走边聊天。</h3> <h3>爬升高度约400米,我决定不再往上了,理由有三条:1、一是走这条原始森林中的小道,今天来不及登上牯牛大岗,按照我的爬山速度计算,至少要15个小时,到6点左右,天完全暗了,容易摔伤。2、老吴告诉我山里有豹子、野猪、蛇,但是没有遇上过,我感觉很危险。3、保安找不到我们,如报告景区或政府管理部门,出动人员来搜寻我们,闹出动静不好。搁船尖那次,动静比较大,我知道后果。</h3> <h3>我们回到牯牛降景区入口部分,看到了鹰岩、赤脚岗、南都小长城诸山。</h3> <h3>在桥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五指峰一一快到牯牛大岗的五个相连的山峰,牯牛大岗就躲在五指峰后面。</h3> <h3>这深壑中的水,来自于仙源山,汇合牯牛降诸溪之水,成为画意秋浦河上游。</h3> <h3>这个地方叫"王母池",是当地人认为有点神奇的地方。我在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天书的数字一一"6",您看出吗?</h3> <h3>很神的山溪,水面居然不染一点尘埃和碎叶。</h3> <h3>几乎透明</h3> <h3>清溪灈足是我的一个特别仪式,每到水特别干净的景区我都会做这个规定动作。</h3> <h3>脱下速干衣也搓了一把。保安气喘吁吁找到了我们,说:为了他的饭碗,请离开未开放的牯牛降景区。</h3> <h3>心有不甘,我请老吴带我到可以远眺牯牛大岗的山。老吴说:到牯牛大岗还可以走奇峰村,但是今天来不及来回了。今天就到横山去远眺一下吧。</h3> <h3>横山是一个极小的自然村落,有田园山居的景色,但是比较穷,女孩外嫁,男青年外出打工,也有入赘女方的,老吴的女婿就是。</h3> <h3>又看到五指峰。</h3> <h3>满目青山清风吟</h3> <h3>在下山的一个角度,终于看到了牯牛大岗。看山,远小近大,图中小得象一个小刺一样的便是牯牛大岗。 顶峰很遥远,远到似乎无法到达的地步。我对牯牛降的向往轻轻地飘落在归途上,今秋还是来年冰雪消融后的初春,还是山花烂漫,山顶杜鹃盛开的时节再去牯牛大岗?我不知道,心掉落在去牯牛大岗的山道上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它寻找回来。</h3> <h3>孤独的秋浦河。 牯牛大岗的山脚下的景点作为牯牛降在推广,准确地讲,它是龙门景区。真正的牯牛降景区还在开发,就是我们无法进入的范围。 龙门景区的主要景观有严氏古林、远山、石阵、汹涌的山水。</h3> <h3>最重要景点一一"四叠瀑",打卡之处。</h3> <h3>山色</h3> <h3>老人家总是厚爱我,居然不下雨。</h3> <h3>田园风光</h3> <h3>山峦叠翠</h3> <h3>石阵</h3> <h3>山上滚下,棱角仍然分明,堆积在一起,形成石阵</h3> <h3>如同迷宫</h3> <h3>当地人在战争期间,在这儿避战祸。</h3> <h3>仙源山和牯牛降群山之中的山水汇集起来,形成奔涌的溪流,向着远方的长江。</h3> <h3>水撞山岩起白浪</h3> <h3>波静潭深泛碧天</h3> <h3>众人喧闹,我却独行。</h3> <h3>飘荡的秋浦。 出了龙门景区,地势渐缓,山水宁静流过两岸茂密的森林的大演,可能这段叫公信河吧,其景如画,住宿店主老吴说:看秋浦河就看这一段。</h3> <h3>秋浦河过了七里,到了石台县城,似乎变乏味了。但是,刻意地去找,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入画的景头的。</h3> <h3>秋浦河到了矶滩,又是一个可诗可画的地方,可惜搭建的建筑破坏了这个画面。据说这儿夜景很美。</h3> <h3>到了池州,曾经欢腾秋浦河静静地汇入长江,秋浦随我独行也终于走到天际尽头,何时再来秋浦岸上踏歌独行呢?白哥来过五次,我却不知道我的下次在何时再随秋浦寻找我湮失的心境。</h3> <h3>无人白石村。 据说这是一个摄影基地,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清沏见底的山水,原生态的参天大树,未完全拆光的旧屋,还有摄影人最钟爱的色彩梯田一一可惜盛夏没有此景。一个小小的山村,不用半小时就走遍了,但是我恍然若失,人影极少,没有交流,这个犹如世外之地是不是身居喧嚣大城市的我能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白呢?南山不是,那里已经成了部分沽名钓誉待价而沽的地方,这儿是不是呢?我踽踽独行,先离开了这个人烟清淡的山里小村。</h3> <h3>归期。 20日早上,我独自站在村口,将离开我认为有些缺陷之美的牯牛降,告别了门口有如画秋浦的新火村,开始了歌谣秋浦之旅程。</h3> <h3>回眸山村,阳光初升,云雾绕山。</h3> <h3>远山知我离去,展颜微笑</h3> <h3>住宿处的老吴送我到大路边,身后是他的店名。</h3> <h3>挑出此行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回望,我似乎遗落很多东西在这个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