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淘金路——怀特霍斯

米瑞蓉

<h3>  加拿大无疑是夏季最好的度假圣地,有广袤的疆土,少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世界上第二大的土地面积上,只生活着三千多万人口。当然也有着较为宽松的签证政策,这几年已经成为国人旅游的最佳选择,也是国内学生游学的首选,国内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约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夏令营,这些年总能看到些朋友带着自己孩子,在当地租上一套公寓住宅,一个月的夏令营或是自驾游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后会专门讲讲中国朋友如何做到自由行、自驾游,以及孩子如何自己申报参加加拿大的夏令营。</h3> <h3>  怀特霍斯,加拿大育空地区(省)的首府,育空地区面积48.2443万平方公里,恰好和四川省面积一样大。育空地区的人口仅为35874人,其中70%的人在怀特霍斯居住,也就是说这个省会城市只有两万五千多人在这里居住,当我们进入这个城市正好是下午六点,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也感觉不到荒凉。我们接连走了两家酒店都以客满,因为夏季对于高纬度地区的怀特霍斯也是难得的度假季节。上一集介绍到这个加拿大西部大省只有三万人时,有网友留言戏称还没有我们一个小区人多,但对于我来讲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种感觉,这里人均拥有自然植被的面积大到无法想象。</h3> <h3>大白船:克朗代号(S.S.Klondike),停靠在育空河上的一道风景线,虽没有泰坦尼特号那样伟岸,但在上世纪初也曾经繁忙地穿梭于怀特霍斯和道森之间。早在1898年怀特霍斯的淘金热就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梦想者,这里一度有数以万计的人聚集。</h3> <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如今,以不再有了淘金者,但克朗代号已经成为白马市地标性历史文物永远的留在这条河上。</span></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7px;">克朗代号(S.S.Klondike)船也成为了到达怀特霍斯的游客们必去的景点。</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7px;"> </span> <h3>  怀特霍斯又名白马市,得名源于育空河上游状若白马咆哮奔腾的激流。育空河,是地球上最北的河,也是育空地区和阿拉斯加一条主要的河流,长达3700公里,最后注入白令海。</h3> <h3>  在白船上陈列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条河上昔日的辉煌。19世纪末,育空地区发现了金矿而闻名一时,成千上万的人为黄金诱惑的梦想来到这里,掀起了一股淘金热的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淘金活动日趋衰退,人潮退去,只剩下因挖掘黄金而留下的连绵不绝、堆积如山的砾石和令人追忆感叹的唏嘘。</h3> <h3>  船员的餐厅里仿佛还弥漫着浓烈的酒香。三十年代的杂志凝固了那段曾经的辉煌。</h3> <h3>  在那时,船舱的第二层,贵族们享受着上等的服务,夫人们坐在船舱里享受着英式午茶,浏览着河岸两边的原始森林。而普通的淘金者只能坐在船舱下面不见天日的内舱里休息。</h3> <h3>  “秋夜 , 当狼群追踪食物走近山谷的时候,透过凄冷的月色,可以看到它在狼群的最前面奔跑,像个骄傲的领袖 。而它放开喉咙高歌一曲,则成就了一支原始世界的雄浑的歌,振荡在整个山谷 。 ”这是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在他 的小说 《 野 性 的 呼 唤 》中的描写 ,而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这段流域。</h3> <h3>  如今,宽阔的育空河上已经架起了桥梁,到达道森城也不再是乘坐克朗代号,平淡的生活早已拂去了往日的淘金梦想。</h3> <h3>  面对美景如画,何不来上一段无声的舞曲,让柔情流淌……</h3> <h3>  这是一家加油站也是一家餐厅,它也是一家小超市,因为在这个和四川一样大小的省份,而且只有三万多人口的省份,一切功能都要以人员最大的利用为目的。于是,这个三合一的小店也就这里的特点,这里的小温馨就是鲜花随处可见。</h3> <h3>  只是真的人太少太少,即便有人前来加油,也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下一站是否能在夜色降临前到达可能是未知的,所以赶路变得更加重要些。</h3> <h3>  这里是Watson lake, 我无法界定它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小镇,因为它太小了。但无论它是大还是小,丝毫不影响它的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有一个著名的地标——<font color="#ed2308"><b>路牌林</b></font>,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会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他们会留下自己的车牌或是自己做上一个标牌。<br></h3> <h3>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为了尽快的把二战需要的物质运到亚洲战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通一条从美国通过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战备路。因为加拿大西北部人烟稀少,为了尽快修好这条道路,美国不得不直接把部队开到这里修路。一个大兵思念家乡,他在这里立个一个牌子指向家乡方向,牌子上写着自己家的城市、街道、门牌。</h3> <h3>  于是,美国士兵们纷纷效仿,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家乡的门牌号,后来道路修好了,战士们索性将汽车的车牌钉在树上留下算是个纪念。</h3> <h3>  从此之后人们延续了这个习惯,路过这里时都会留下些什么,算是一个记忆的延续。听说在十多年前,加拿大政府又把这位美国大兵请回到这里,一是纪念他们曾经的为育空、为二战所做的一切,二是把这个路牌林作为一个城市符号,一张城市名片。于是后来越来越多……</h3> <h3>  在这里,五年前第一次路过留下的木制路牌上的三个汉字“米瑞蓉”还依稀可见。</h3> <h3>  五年后,再钉上一个新的路牌。 </h3> <h3>  在这里还看见另一个来自成都的路牌——张舒,秦旭。当天我在微博上发出寻找这两位朋友的召集令,当天就转发了几万次。没想到第二天奇迹真的出现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这两位成都的朋友联系到了我,他们去年在穿越北极圈之旅的路途中来到这里,看到了我五年前留下的路牌,于是在后面也留下了他们的纪念标牌,没想到我们居然在网路上互相取得了联系。<br></h3> <h3>  在这里,什么样的路牌都有,有些让人浮想联翩。</h3> <h3>  极速前进的路上遇到羚羊家族,减速让道的只可能是人类,因为在这里,我们总是少数。</h3> <h3>  不屑的眼光告诉你:这是我们的天地,你们不过是过客而已。</h3> <h3>在疾驰的车上拍风景。</h3> <h3>  这些帽子可不是卖的,这是另一个给你留下纪念的地方,小店的顶棚上密密麻麻的钉满了各种帽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五年前我们也曾留下一顶,可惜已经无法找寻了。</h3> <h3>  路边遇到些动物已经不再稀奇,它们总是从容的无视你的好奇。</h3> <h3>  这仿佛是一个平和的世界,没有谁害怕谁似的,但真要让你下车,怕也是要脚发抖吧?</h3> <h3>  路在脚下,山在远方。明天将进入加拿大阿尔贝塔省,这里有美丽的班夫国家森林公园,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