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国——“塞黑”(巴尔干游记 5 )

阳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塞尔维亚共和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塞尔维亚原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邻海国家,地处巴尔干半岛中部,是前南斯拉夫的核心部分,随着南斯拉夫在1992年的解体和2006年黑山的独立而变成了内陆国,与黑山拥有21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欧、中欧、东欧,以及近东和中东之间的天然桥梁和交叉路口。</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h3><h3> 贝尔格莱德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及水陆交通要道,被称为“巴尔干之钥”。目前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前这里曾是斯拉夫人掌控巴尔干半岛的权力中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贝尔格莱德市区有轨公交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贝尔格莱德卡莱梅格丹城堡</h3><h3> 曾是古罗马人修建的一个军营,城堡的主人多次更换——古罗马、土耳其、奥地利……数百年来成为国家被奴役,多个民族互相争斗杀戮的舞台及重要的军事据点。目前作为人民为民族解放不屈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贝尔格莱德市标志性的游览景点与休闲场所。</h3><h3><br></h3><h3><br></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站在城堡顶端可以清晰眺望到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处河水颜色深浅有别,互不交融。</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卡莱梅格丹城堡制高点上的“胜利者”纪念碑塑像</h3><h3> 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10周年而建,是贝尔格莱德著名的地标建筑及象征。</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堡院内展示着一战和二战时期兵器</h3><h3><br></h3><h3><br></h3> <h3>  城堡公园内由“一拉罐”堆积起来的英文字母,也许意在提示游客注重环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h3><h3> 位于贝尔格莱德市城南区,此博物馆的旁边是前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陵墓及“花房”。</h3> <h3>  前南斯拉夫在中东欧剧变大潮冲击下于1991年后各奔东西,成为六个独立的弱小国家。对前总统铁托的尊崇被民族分裂和政治分化瓦解。如今纪念馆不再有礼仪兵守卫,此处由“圣地”变为普普通通又疏于打理的景点,大众可免费参观。<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托戎装背手沉思的雕像</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铁托纪念室内陈列着各种前南斯拉夫时期的图片、服饰、办公用品及外国政要赠送的礼品。</h3> <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遗址</h3>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的空袭,造成贝尔格莱德的巨大损失,包括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在内的众多建筑物被毁。<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子雕像在贝尔格莱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诺维萨德市(老城区)</h3><h3> 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历史上多受奥匈帝国统治,建筑风格也受其影响。此城文化气息浓厚,19世纪曾获得了塞尔维亚雅典的美称,被誉为塞尔维亚文化之都。</h3> <h3>  黄昏时刻,老城区内正在举办民间的文化活动,在这里45分钟的游览时间,我大约用掉了30分钟,为的是等待她们的“演出”开始,以至于耽搁了参观老城区其它景观的时间……应该是与当地百姓围观在此时间最久的游客。</h3> <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诺维萨德市内公交</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彼德瓦拉丁城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13世纪1692年,竣工于1786 年,历经94 年。是前南斯拉夫人民为了抵抗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的侵犯兴建的古城堡,虽几经改朝换代,因它建在多瑙河和巴奇卡运河交汇处一块40米高的火山岩石上而坚不可摧,如今是诺维萨德市地标性建筑。也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h3><h3><br></h3> <h3><br></h3> <h3>  站在彼德瓦拉丁城堡钟楼的平台上可以远眺多瑙河全景和城市风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山共和国</h3><h3> 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的东岸,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其首都波德戈里察停留时间短暂,一顿晚餐和一宿住宿便离开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市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区虽小,但感觉整洁、安静、空气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山塔拉河谷大桥</h3><h3> 中国人所熟悉的前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电影《桥》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建于1937年至1940年间,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大桥全长365米,主桥拱114米,桥距塔拉河河面172米,有5个拱。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世界桥梁界的骄傲。二战”时期(1942年),为切断德军的运输通道及退路,以铁托为首的游游击队奉反法西斯最高司令部命令由建设此座桥梁的工程师亲自出马,炸毁了自己的杰作;1946年战后恢复原有交通基础设施,塔拉河谷大桥得以重建,至今在为民所用。</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前南斯拉夫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墓碑树立桥头,有人说:雕像是电影《桥》中游击队长“老虎”的原型?!</h3><h3><br></h3><br>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nbsp;</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nbsp;</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nbsp;</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 ……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纪念二战时期的铁血奋战,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于1969年拍摄完成电影《桥》,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在中国风靡一时,到处传唱。如今,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希望这座桥不仅是血雨腥风的历史见证,更能成为世界和平与友谊的象征。</h3><h3><br></h3> <h3>  在往黑山路途中,虽说山路崎岖,但遇见诸多这样的摩托车手,摩托车霸气!车手也老当益壮,神采奕奕,看来生命在于不断的挑战自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黑湖</h3><h3> 湖水清澈,群山环抱,自然风光旖旎……1980年被联合国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导游说他曾来过7、8次了,可以绕湖一周,我也相信了,因为此湖没有一眼望不到边的那种浩翰,周边都是黑松林,绿草地。之后就是游客独自行动3小时(巴尔干行程中自由活动景点时间最长的一次)。那天,不知中了什么“邪”?我在湖边草地上行走到不足三分之一路程,约1小时左右,就再也找不到拍照的感觉,体力不支,就独自返回停车场集合点了,坐等同团旅友归来,那时离集合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h3><h3> 集合时间到了,一对夫妻告之此湖不可能绕湖一周,我们在半途返回时迷路了,“攀岩爬壁”才回来的……此时担心起另一对还没按时返回的旅友了,这荒山野岭的,别陷到沼泽地当中?!……遇上他们夫妻年轻、身体棒,尽管迷路,独自担惊受怕,还是平安归队了。对此,感觉导游对游客交待游黑湖的安全注意事项不明,险些酿成事故。</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黑湖公园里遛狗的游客</h3> <h3>  离开黑山共和国,我们团队早晨8:30时乘大巴车即往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行驶,全程的盘山路,狭窄且弯道多,中午又被导游临时告之自行解决午餐。途中休息点小卖店也没有想吃的可买,回到车上看到用阿尔巴尔尼亚币买的巧克力,吃了四颗,算是补充能量了。这样马不停蹄的赶路,幸亏全程遇上驾车技术娴熟的优秀司机师傅,历经9小时车程终于抵达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行程上写 “扎布处亚克或周边小镇→167km萨拉热窝(波黑)” 感谢旅行社让我扎实的见识了一回167km的路程是如何行驶9个小时的?!平均每小时行驶18.6km?!看来想到一个曾经战火纷飞,历经磨难的城市,我们也得先行精神和体力上准备才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黑首都——萨拉热窝</h3><h3> 萨拉热窝位于河谷与山脉之中,从车窗外观此城市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深山里的“热窝”。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正是这里。</h3><h3><br></h3><h3><br></h3> <h3>萨拉热窝城市规模较小,道路狭窄……</h3> <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区内公交车站及正在候车的居民</h3> <h3>  萨拉热窝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老城区内有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不同宗教建筑及居民在此混居,暂时相安无事。</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穆斯林居民在清真寺的路边喝“圣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萨拉热窝市——拉丁桥标志</h3><h3> 坐落于山谷中的萨拉热窝,米利亚兹卡河穿城而过,数座桥横跨河上,最有名的就是这座拉丁桥。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就发生在这座拉丁桥上。塞尔维亚的年轻人普林西普,成功刺杀了曾统治整个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原本是一场在欧洲常见的暗杀事件,起初,人们并没有对此感到有什么异常,但在事后的一个多星期,欧洲列强居然把它炒作成一场沸沸扬扬的“七月外交危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进而引爆了一场为期四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h3><h3><br></h3> <h3><br></h3> <h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萨拉热窝又惨遭德军蹂躏,1941年4月,德军对萨拉热窝狂轰滥炸,破坏了城内包括清真寺、教堂等诸多建筑及对平民百姓的屠杀。</h3><h3> 继二战之后, 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又在此地爆发《波黑战争》,整个萨拉热窝如同人间地狱,这是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的围困战,持续了3年8个月。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伴随大规模的种族屠杀,造成这座城市历史上最大的创伤。</h3><h3> 接连不断的战争给萨拉热窝带来的重创和灾难……正如电影片中所说:“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萨拉热窝一次次在战火中重生!<br></h3><h3><br></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萨拉热窝最古老的铜匠街</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铺中悬挂的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萨拉热窝的老城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的许多实地场景,在这里展现。<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看到商家店铺的这些五彩缤纷的灯饰,感觉在土耳其、埃及的商铺似曾相识,应该是伊斯兰教的特色。</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萨拉热窝市区有轨公交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萨拉热窝市政厅大楼</h3> <h3>  在萨拉热窝老城区自由活动时间是1小时,巧遇身着民族服饰的巡游队伍……到离开市区也没弄明白是何事如此鼓乐齐鸣?!</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波黑莫斯尔塔古城及古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莫斯塔尔古城与古桥一并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