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西陵川旅游以山水见“长”,人文当“头”,清凉作“魂”,知名全国的品牌景点星罗棋布:王莽岭,锡崖沟,棋子山,欢乐谷……
值全域旅游风生水起的当下,以“奇秀”著称的丈河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地方,作为全晋城市唯一一个“农林文旅康”试点片区,丈河旅游必将如虎添翼。丈河单元之于陵川全域旅游无疑是一只“潜力股”,它正蓄势待发,喷薄欲出。让我们一起走进丈河,去看看它到底“奇”在哪里,“秀”在何方,能有多美?
丈河是一个村,隶属于山西陵川附城镇,距离县城不足50公里,县域境内主要河流——寥东河宛如一条玉带呈S状萦绕全村,此段河床宽仅丈余,故名丈河。处在太行余脉与晋南丘陵衔接地带的丈河地区多崇山峻岭,放眼望去,山峦叠嶂、涧水常流,阡陌四野,松柏遍布。去年刚铺了柏油路面的县道礼(义)夺(火)公路自北向南穿村而过,由此向北沿路而上20来里,便和晋(城)陵(川)一级公路交汇,交通算得上是通达便利。全村200来户人家,人口不足700。民居布局紧凑整齐,方位大多坐北朝南。村北是耸立孤峰的祖师顶,南有绝壁千仞的南崖宫,东是踪迹难觅的盐茶古道,西是瓜果飘香的采摘园区,延伸数里之外便是陵川古八景之一的台南九仙台,以及西瑶泉古人类遗址……长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文物古迹,遍地都有动人传说的地方,奇秀丈河,不美也难。<br></h3> <h3> 丈河区域所属之陵川,战国时期为赵国领地。公元前260年,强大的秦帝国统一利剑直指赵国,并非菜鸟的赵国却不甘心乖乖臣服,于是便在今山西高平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乱祸起,人心惶惶。其时,因丈河离“长平”较近,又靠近中原,更重要的是它藏身山麓,便于遮挡。于是,就有许多赵国贵族乡绅富豪,携带妻儿老小和金钱细软跑到丈河躲避战祸,做起了难民。自此始,历代王公贵胄,官宦人家生于乱世为求一个太平,也陆续迁徙到丈河这个风景优美,安宁祥和的地方。难民当中不乏文人墨客,三教信徒,渐渐地就有了村落,有了丈河,有了现在“儒释道三教并存”的独特人文景观……
千禧年左右撤乡并镇前,丈河村乃是丈河乡政府所在地,统领着丈河片区域上河、底河十来个小村。如今归属于附城,虽说身段低了,但凭着天然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却后劲十足。退伍军人石爱国成为丈河村“一把手”后,丈河的发展步伐更快了一些,先是依靠兴办企业富了乡民,后是依托诸多文物古迹搞得观光旅游是风生水起,近年又建起了生态采摘园区,农家乐等,再加之国家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使得这里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于是,本地的、外地的游客闻风而动,一车又一车,一拨又一拨,呼拉拉直奔丈河而去。丈河的发展,丈河的美,民间有好口碑,官方也给予高度认可,2012年被评为首届晋城市“最美乡村”,2014年又被评为“山西省最美旅游乡村“。<br></h3> <h3> 驱车刚一驶入丈河区域地界,群山间高高一座挺起的孤峰即呈现在眼前。祖师顶庙便建在这耸立的孤峰之巅。说是孤峰,其实为山,名曰雪花山,当地历代百姓皆习惯称之为祖师顶。沿着前两年刚铺设的水泥步道拾阶而上,半个钟点即可到达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川,河流,田野,村落,奇秀丈河全貌尽收眼底。山顶上有一处约二百平方米的平坦之地,名叫盘龙顶,小巧玲珑的祖师爷庙就建在这高高的盘龙顶上。庙里供奉着掌管驱魔,祛灾,送福,增寿的道教大神——真武大帝。正殿中央祭坛上塑有真武大帝手持利剑的神像,神武威严。其上下首还分别塑有神像两尊,一尊男的为昭公,另一尊女的为桃花公主,塑像端重庄严,栩栩如生。从塑像前摆放的石供桌雕刻来看,此庙创始时间应为明天启三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与真武大帝庙遥相呼应的是山顶偏西的奶奶庙。该庙建在高约一米的石台之上,为三间独庙,横梁雕花线条较粗,建筑风格粗狂。庙内祭坛塑有三仙女像,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塑像前石供桌雕刻却十分精致,风格造型与真武大帝塑像前石供桌基本相似。由此看来,此庙始建年限也应该在明天启年间。
祖师顶乃一孤峰,造型奇特险峻,孤峰北面千仞绝壁如刀削斧劈,南面阳坡松柏苍翠且坡势陡峭,未铺步道前想要上山游玩,是相当的不易,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传说当年修建诸庙所需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均为山羊驮运,祖宗们的虔诚和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美丽的风景,动人的传说,奇秀的建筑,适宜的气候,使得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趋之若婺,在此赏景饮酒,吟诗作赋,题字作画,诸庙墙壁随处可见风流佳作。名气最大,流传甚广的当数真武大帝庙西厢房墙壁上的一首七绝,诗云:“十八年间到此游,唯惜黎民万种愁。只因事乱劳君驾,太平官封万户侯。”诗末署“清乾隆御笔”五字。是否爱新觉罗·弘历真迹先不说,单从诗的气势及用词来看,似乎出自乾隆皇帝本人,但遍阅县志及史上却均无此记载,依我看,十有八九是肚子里有些干货的好事者拿皇帝的名气“搞事情”,而从中得到些什么。不过,这也反证了丈河风景的奇、特、险、峻并非浪得虚名,要不,怎会有人敢拿“我大清至高无上皇帝陛上”来作噱头呢!<br></h3> <h3> 丈河村北面是高高耸立的孤峰祖师顶,南面隔着一条路一条河便是巍延连绵的崇山峻岭。南崖宫所在山峰如同村北的祖师顶基本一样,南坡是茂密的松柏林海,正北对着丈河村的一面是刀削斧劈般、高约百丈的悬崖绝壁。距离崖顶五分之四处崖面突然凹进去一块,于是南崖宫就趁势生生的镶嵌了进去。阳光照耀下,整面悬崖为褐青色,其间点缀着点点绿色,那是从崖壁石缝中顽强生长出来的松柏树,或是其它灌木。崖顶树木茂密,林海中高高竖起的两座移动通信塔直插云宵,使得大山沟里的纯朴乡民不出山门就能实现与外面世界的完美交流。目光稍稍东移,便有那数十架挺立在山头与蓝天白云间的风车在一圈圈一圈圈地慢慢悠悠地转着。远眺绝壁南崖宫,犹如一位大家潜心制作的一幅精美绝伦之山水壁画呈现给你的视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定会使你内心深处平生出无限感慨。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身体紧贴着悬崖峭壁,一步一攀登,约半个钟点,便可到达素有“太行小悬空”美誉的南崖宫。想当年蛇行小径布满荆棘,各色长虫时常出没,近乎垂直攀沿的行进路线,吓退了多少跃跃欲试的好奇者,也因如此,却又吸引来无数临危不惧的探险者。
“一把手”石爱国前两年筹措钱款组织力量对南崖宫进行过修缮,也建了步道。尽管如此,探访起来仍旧显得有些吃力,碍于地势,步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步道也增加了铁制栏杆,但走在上面仍感觉头晕目眩,腿肚打颤。南崖宫和恒山悬空寺类似,也是以梁柱插石缝支撑,背倚绝壁,下临深谷,真心叹服当初修建者是何等的用心,多么的不易。南崖宫分上下两层,下层有数个罗汉塑像成排站立;上层为送子奶奶庙,供奉着观音菩萨,塑像栩栩如生,长眉妙目,数百年来静静地俯瞰着丈河两岸,庇佑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庙后墙角有个天然的溶洞,人称“龙王洞”,传说曾有探险者进洞探险,走到5华里处便匆匆返回,未敢继续深入,究竟溶洞有多大有多深至今仍然是个谜。史书记载,南崖宫始建于天启二年,清嘉庆八年重修。和村北祖师顶真武大帝庙一样,修建南崖宫所需砖瓦用料也是靠山羊驮运而至、人工绳吊木料完成。真乃:巧夺天工南崖宫,堪称太行小悬空。
南崖宫的修建,有一个悲壮感人的桥段。当时牵头集资修建南崖宫的人名叫李国臣,是丈河的社首,类似于今天的村长。工程完工后,有好事者散布一些闲言碎语,说社首这个那个的。而李国臣是个正直刚烈而又极其要面子的人,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舒服,自尊受到了大大的伤害。为了自证清白,他选择了以死相博,一咬牙一跺脚,纵身一跃跳下百丈悬崖。可公道自在人心,老天也是有眼,以性命换清白的李社首跳下那么老高的悬崖绝壁,居然保全了性命,仅仅摔坏了一条腿而已,当然也证得了清白。清嘉庆九年,即1804年,李国臣养好腿伤后举家南迁河南焦作九里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令他伤心的家乡。207年后,也就是2011年,社首李国臣的后人,《焦作日报》副刊部记者李相宜携家带口,跋山涉水北上丈河寻根问祖。一家老小站在南崖宫上,双手抚摸宫体护栏,感慨万千,望着南崖宫下对岸不曾熟悉的故乡和满眼的蓝天白云,清山绿水,200多年的心结一下子释放的无影无踪<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