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会歇一会,当心患上椎管狭窄症

扬波🎶

<h3>  57岁的老王身体一直很健康,可近两年来,老王逐渐发现走长路后左腿后外侧偶尔会出现麻木,坐下休息后症状又缓解了。开始老王并没有在意,但从去年开始,老王发现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只要平地行走约500米就开始出现从腰骶部、屁股后方、大腿后外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脚背和脚底外侧过电样的疼痛麻木症状。最近一个月,老王的症状越来越重,步行约100米,或者站立约5分钟就出现严重的腿疼腿麻症状。老伴发现了老王的症状,就催老王到医院去看医生,但奇怪的是,老王从家到医院,骑车一个多小时,居然没有一点症状,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老王来到了正骨医院手法正骨科,通过详细的体检,再通过腰椎的过伸和过屈位平片、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等,结合老王的症状,李晓峰副主任最终确诊,老王的症状是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的表现。</h3><h3><br></h3><h3>一</h3><h3>腰椎管狭窄症有哪些症状?</h3><h3>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是病人久站或走路距离过长后出现腿疼、腿麻症状,坐下、蹲下或卧床,症状可消除或缓解,某些病人甚至稍稍弯腰一下就能缓解症状。在一天之中,病人可以表现为上午症状较轻,劳作一天后,下午或者傍晚症状逐渐加重,午睡后,症状可以稍有所缓解。</h3><h3>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可以持续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缓慢加重,出现上述症状之前,站立时间或行走距离逐渐缩短。严重者,病人只能站立不到五分钟,或者行走十来步就会出现症状而不能继续行走。</h3><h3>尽管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但在弯腰时往往不出现症状,这也是老王之所以弯着腰骑车不出现症状的原因。因此不少症状较轻的腰椎管狭窄症中,老年患者一出门就骑自行车或一小三轮车,每天"以车代步";另外,由于上山或者上楼是弯着腰的,而下山或下楼是挺着腰的,因此,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可以非常轻松自如地上山或上楼,而下山或下楼却非常困难;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抱小孩时,易诱发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的症状,而背着小孩走很远的路都可以毫无症状。</h3><h3><br></h3><h3>二</h3><h3>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h3><h3>一般意义上的腰椎管狭窄主要是指腰椎神经根椎管的狭窄,多数发生在下腰椎,也就是腰3至骶1节段。目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腰椎退变后所致的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性腰椎不稳定而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腰椎峡部不连也可出现腰椎滑脱,多见于青壮年,但往往也是到了中老年后,由于腰椎的退变,才引起腰椎神经根椎管的进一步狭窄,从而引起相应神经损害的症状。</h3><h3><br></h3><h3>三</h3><h3>腰椎管狭窄的原因</h3><h3>椎管狭窄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h3><h3>1</h3><h3>发育性腰椎管狭窄</h3><h3>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营养、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狭窄。大部分人开始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到中年以后,由于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损伤,会有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h3><h3><br></h3><h3>2</h3><h3>后天因素导致的椎管狭窄</h3><h3>这个主要是因为脊柱的退化引发的:</h3><h3>(1)间盘突出:当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间盘会占用管腔的位置,从而导致椎管狭窄。</h3><h3>(2)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当脊柱出现退化不稳定时,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受到的应力增高,常常会导致其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那么椎管官腔的空间就会变小,从而导致椎管狭窄。</h3><h3>(3)椎小关节增生:所谓的椎小关节,指的两个椎体之间的关节。正常的椎小关节表面是有软骨的,活动也比较自如。但是当脊柱发生退化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出现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骨质增生。(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经常干活、摩擦会长茧子。)这些增生的骨质占用椎管或椎间孔的位置,从而出现椎管狭窄。</h3><h3>(4)椎体滑脱:当椎体发生错位滑脱时,因为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h3><h3>(5)脊柱外伤: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h3><h3><br></h3><h3>四</h3><h3>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h3><h3>腰椎管狭窄并不等同于腰椎管狭窄症。很多人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管狭窄,但没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是不需治疗的。只有当影像上有腰椎管狭窄,并有相应症状,我们才称之为腰椎管狭窄症,这时候才需要进行治疗。</h3><h3><br></h3><h3>1</h3><h3>卧床休息</h3><h3>急性期,也就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时期,卧床休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h3><h3><br></h3><h3>2</h3><h3>口服药物</h3><h3>(1)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消炎镇痛。</h3><h3>(2)脱水药:也称作消肿药。可以有效的消除神经根的水肿,减轻症状。</h3><h3>(3)营养神经类药:如甲钴胺片等。</h3><h3><br></h3><h3>3</h3><h3>理疗与康复锻炼</h3><h3>物理治疗可以有效消除神经根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康复锻炼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病情的复发。另外使用腰围,防止腰椎的过度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h3><h3></h3><h3>4</h3><h3>硬膜外封闭</h3><h3>这个治疗是一种往腰椎神经根受压部位直接注射止疼、消炎药的一种方式。因为作用比较直接,如果诊断正确,注射精准,效果往往非常好。有很多人打完之后症状会很快缓解或消失。</h3><h3>另外,硬膜外封闭注射,除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外,还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明确我们之前的诊断是否正确。</h3><h3></h3><h3>5</h3><h3>手术治疗</h3><h3>原则是减压、固定、融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