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疃镇村名探究

中臣疃俊亭

<h3> 陈疃镇村名探究 陈疃镇的许多村的村名与该村住户姓氏有关,毋容置疑。如:杨家山子村,杨姓人家俱多。惠家庄村、惠家官庄村,惠姓人家俱多。许家洼村,许姓人家俱多。曹家官庄村,曹姓人家俱多。 还有一些村是以地理名称、方位或特有标志而取名的。如:七里沟子村居住在长约七里的一条沟的顶端而取名。石旺沟村因村前有一条沟,且沟内石头很多,故取名。南山村原属鲍疃居民,因在鲍疃之南且靠着大山,故建村时称为鲍疃南山,后直接称作南山。城顶前村因村后有顶,名曰城顶,村子住在城顶的前面,故名城顶前。河东村因地处陈疃河的东边,所以叫河东。石灰窑村因建村时就有烧石灰的窑子,故称石灰窑。堰村因地处石寨河边,被河水冲积的沙土似堤堰一样,故称堰村。堰东岭村因在堰村以东的岭上而取其名 。 三个石墩因取村名时在东西石墩中有一个大石墩子,一个在石墩子东,一个在石墩西,因此分别称作东石墩,西石墩。中石墩建村较晚,因处在东西两个石墩之中,故取中石墩之名。东西尚沟,原本上沟。由于许氏始祖迁照后居此人丁兴旺,生活富足,发达起来,便对沟产生了崇敬之情,故将"上″改为"尚″。东西五个陈疃村,上下两个蔡庄村,东中西三个石墩村,东西两个尚沟村,南北两个鲍疃村,这14个村子均是以方位打头的,不难理解。<br></h3> <h3>  但在陈疃镇有19个村,村名疑似按居住者姓氏取名,但这些村子中却无此姓氏人家居住。这些村子分别是:陈疃(东陈疃村和西陈疃四个村)、沈疃三个村、北疃村、南鲍疃村、北鲍疃村、毛家庄村、高家官庄村、李家大沟村、卞家庄村、上蔡庄村、下蔡庄村、滕家庄子村、姜疃村。 那么,这些村子为何无此姓氏人家居住呢?容我们慢慢探究。“疃”: 《现代汉语词典》诠释为:“村庄,屯(多用于地名)。”陈疃,陈姓之村庄吗?否。陈疃现有东陈疃、西陈疃(四个村,因修日照水库而分),其实,陈疃原名应为“臣疃”,且先有:中臣疃(现名:城顶前)再有西臣疃,而后有东臣疃。 据考,无论是东陈疃、西陈疃,还是城顶前,其居民多为许姓。据《海曲许氏谱系》可考,许氏乃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江苏省海洲县东海乡许家大村迁入。当时迁入者为兄弟三人,长住现陈疃镇的东尚沟村,次住日照城南的许家园,三先住江苏赣榆,后也来照。长自始祖至五世又分为三支,五世之长仍住尚沟,五世之次去五莲许家庄,五世之三去五莲许家店,住尚沟的长至六世又分三支,长仍住尚沟,六世之二迁“墙圹子”(现东陈疃),六世之三到“中臣疃(现城顶前)创业”立村。(许氏六世祖许三公之墓碑碑文有明确记载。此碑现存城顶前村大院内)。臣,《现代汉语词典》诠释为:“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许氏六世祖许三公立村创业之初,是想让其村人做忠于君国的臣民。但由于他们不识字,误将“忠”与“中”混用,故创业之地叫“中臣疃”(现城顶前)后来许三公后人繁衍甚快,将其子孙分到中臣疃以西居住,故称西臣疃。原住“墙圹子”(现东陈疃)的老二后裔看到既有中臣疃,西臣疃,自己正好又住“中臣疃”之东,且感觉原地名不雅,遂把“墙圹子”改为东臣疃。中臣疃因周围有:沈疃、东、西臣疃、南、北鲍疃、姜疃、北疃等村。中臣疃周边村之歹人看到该村富足,便时常前来抢夺财物。村民认为,中臣疃之“中”与“争”谐音,是导致招贼之祸源。既然后有城顶,村子又在城顶的前面,还不如将村名改为城顶前可不再招贼之争,故城顶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br></h3> <h3>  至于东臣疃、西臣疃之臣字为何换成现在用的“陈”字,据考,原因是明朝中期,臣疃许氏置办的山场在鲍疃的村南,因发生纠纷,双方打官司到县衙,臣疃许氏找人写的状纸,写状纸的非当地人,把口述中的臣疃写成了“陈”,出在了官方文件中,此后,便开始沿用了“陈”字。 沈疃村村名的自解是:“元朝至元年间沈姓在此建村,取名沈疃。”但沈疃三个村却无“沈”姓人氏居住。 南鲍疃村名的自解是:“元末明初有鲍姓人家建村,以姓氏取名鲍疃” ,后来又建北鲍疃村,始按方位称南鲍疃。 北鲍疃村的村名自解是: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鲍姓居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鲍疃,并分为两村,此村在北,故称之为北鲍疃,今无此姓。 姜疃村村名之说法是:“姜”姓人先来立村,但村内确无“姜”姓人家居住。 北疃,该村人对村名自解为“北疃村居处位于傅疃河上游盆地中心地带,故名曰北疃村。”这样解释未免有些牵强。倒不如说“居傅疃河以北,故名北疃”。另根据沈疃村、姜疃村、南鲍疃村、北鲍疃村几个村的村名由来可理解为“北”姓人先来立村,也符合当地村庄起源之说,但也是缺乏证据的。<br></h3><h3> </h3> <h3>  毛家庄村虽无“毛”姓人居住,但该村村外却有“毛家林(坟)”、有地名“毛家岭”,可见“毛”姓人建村毋庸置疑。 高家官庄村如今虽无“高”姓人居住,但据老人说,解放前曾有“高”姓人住过,后来迁走。 李家大沟村因地处灵樵山(大山)与小米垛山两座山所夹的大沟,此沟旧社会为李姓人家所有,故名李家大沟。 卞家庄村的村名自解是:“据考证,明洪武年间由江苏东海迁到这里,当时有姓卞的在村居住,所以起名为“卞家庄”,后来姓卞的迁走。” 滕家庄子村的村名考究是:“滕家庄子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638--1398),由滕姓人最早居此而得名”。但很久以来,已无“滕”姓人居住。 上蔡庄村的村名考究是:“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蔡姓迁此居住建村,故名蔡庄,泰昌元年村东建立下蔡庄,该村始以所处地势,改名上蔡庄。” 下蔡庄村的村名考究是:“据考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建村,因西邻上蔡庄,且所处地势低落,故名下蔡庄。” 但上下两个蔡庄却也是没有姓“蔡”的人家。<br></h3><h3> </h3> <h3>  以上这些村子,但从村名看,是以“xx”姓氏而取其名的,可这些村中为何却很久以来就没有这些姓氏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