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战友重聚炮兵学院!

河洛先生

<h3>地点: 原炮兵指挥学院</h3><h3>出镜: 曹清岩及战友</h3><h3>口述: 曹清岩</h3><h3>撰稿: 河洛先生</h3><h3><br></h3><h5><font color="#ed2308"><b>四十年前青春颜,戎装从军入炮院,</b></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大好河山长城外,驾驭军车守江山。</b></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光阴荏苒星斗转,解甲战友白发年,</b></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重返军营宣化城,往事如烟情连绵。</b></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 (曹清岩作于宣化炮兵学院)</b></font></h5> <h3>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2018年8月12日,我们一别42年的8名战友,重新回到当年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炮兵学院。</h3><h3> 站在这曾经被叶剑英元帅誉为“炮兵城”的英雄之地,过去的一切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流过。 <br></h3> <h3> 然而,我们的解放军宣化炮兵学院已合并迁移南京,辉煌了半个世纪的炮兵学院早已人去院空。</h3><h3> 眼前,除了这栋大楼之外,其他大部分设施,都被地方开发商圈为己有,操场、库房已被商品房代替,尚未拆去的营房前杂草丛生。</h3><h3> 看着看着,一种投亲不遇的感觉,连同惋惜之情涌上心头,不觉地眼泪夺眶而出……<br></h3> <h3>  1974年6月,我在巩县小关高中毕业,尚未跨出校门就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锣鼓声,送到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两年知青的蹉跎岁月,我在农村当农民,除了农活,还干过铁匠、泥瓦匠。 <br></h3> <h3>  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同学纷纷回城。我的父母都是基层职工,自然回城晚了许多。1976年2月,我终于等来了参军当兵的机会,又一次带着大红花,在锣鼓声中来到部队。</h3> <h3>  命运是那么的幸运,1976年3月,我被分到解放军宣化炮兵军政干部学校汽车队。这是一个正军级的炮兵指挥学院,来这里上学的都是部队送来的各级军官。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学院开车,为学院领导、学员服务。 就在我到连队的三个月前,有一名16军炮团的连指导员,在这里进修了一年,刚刚离校,他就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br></h3> <h3>  我刚到这里时,这里称为宣化炮兵军政干校,第二年又改为宣化炮兵学院。我在这里不属于学员,属于学院装备部的后勤兵。一开始就学习汽车驾驶,拉装备,运学员,经常往返在炮兵训练基地。<br></h3> <h3>  您看过电视剧《炮神》吗?《炮神》的原型就是我们这个宣化炮兵学院。</h3><h3> 宣化炮兵学院有着光辉的历史,是全军炮兵的高等学府,创立于1944年秋,前身是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 延安炮兵学校,后来解放战争时期移至东北,1955年筹建炮兵学院,1957年正式成立宣化炮兵学院,原副主席陈锡联在这里担任第一任院长。 <br></h3> <h3>  这座威风凛凛的大楼,就是当年炮兵学院的办公大楼,这里培养了200多位将军,两万多名军事家和指挥官。</h3><h3> 4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行8名老战士,各自携带着亲爱的老伴,从四面八方,来到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再次合影,心理仍有说不出的激动。<br></h3> <h3>  这些战友,现在已经纷纷退休,他们分别是: 舞钢市汽车站经理张守县、温州市公交公司郭福祥、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曹清岩、原炮院车队指导员洛阳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张忠范、巩义市建设银行张文进、开封通许县卫生局孔令举、个体车主吴存国、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协段学福。<br></h3> <h3>  当年的车队,青砖红瓦的车库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仍是难忘的记忆。</h3><h3> 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亲密战友,每天围着教练车学开车,学修车。这天,一位连队战友拿着摄像机采访,之前很少照相的战友们抓住机会,留下了四十多年前的车前留影。</h3><h3> 每每想念他们时,我就翻出照片,依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是班长徐文福、战友张守县、孙怀军、张新霞、吴存国、郭福祥。由于天冷,当时我一只胳膊放在战友的肩上,一手插在裤袋里取暖,每一个人都高兴的合不上嘴。<br></h3> <h3>  “开车容易,修车难”。修车技术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在青砖红瓦的车库前,队长王明贵在向我和周建设、孙世龙讲解修车技术。<br></h3> <h3>  修完汽车,我们三个余兴未消,在这老式北京吉普前,又来一个合影。<br></h3> <h3>  原籍山西的周建设是我的铁哥战友。每次我修车时,他都要来帮忙,有时弄的一身油污,他也毫不计较,我们修车、保养、试车都在一起。<br></h3> <h3>  这是我和周建设在车中的情景,那时候,我们家中也没有女朋友,每天无忧无虑,都是这样乐呵呵的。<br></h3> <h3>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掌握了各种汽车的驾驶技术之后,转眼就要转业了。就在我离开部队之前,几位战友恋恋不舍的在车库前,与我合影留念。<br></h3> <h3>  这座苏联式建筑,当年是我们车队的营房。我在这里度过了数年的军人生涯。如今重返故地,我们一行八人,看着凄凉的楼房,感慨万千。</h3><h3> 趁着开发商们还没有扒掉之前,再一次留下自己花甲之年的身影。<br></h3> <h3>  突然,在学院的一边,一辆当年训练学员的坦克,还没来得急运走,这是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战车。</h3><h3> 来吧,让亲爱的坦克见证,大家再一次合个影吧!</h3> <h3>  我们当兵那时候,没有彩色照片,为了让父母看到自己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形象,我和几位战友趁北京出差之机,特意在照相馆,让美工师用涂抹水彩给我们加工一张彩色照片!</h3><h3> 后来复原,就业,结婚,建立家庭。弹指一挥间,我们都老了。</h3> <h3>  从宣化炮院出来之后,我们一行来到山西太原,找到了我们的周建设、赵原平、尹俊清三位战友。</h3><h3> 我们这批战友转业后,当时国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业待兴,汽车人才更是缺乏,由于我们在部队学的开车,所以大多战友都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h3><h3> 周建设后来在省交通厅,一直干到副厅级干部,也算我们这批汽车兵最高官员了!</h3><h3> “哈哈,什么官呀?别忽悠了!”周建设仰天大笑: “一个营房出来的战友,无论干啥,都是终生难忘的铁哥呀!”</h3><h3> 一阵寒暄之后,他仨把我们领到一处名叫“河东之家”的餐厅,周建设语重心长地说 : “战友们,嫂子们,四十年不见,我丝毫没有忘记大家。今天是我们的私宴,也算家宴。我坐东,不是公务招待啊,因此,就在门口,大家合个影吧!”</h3> <h3>  谈话之中,周建设翻出了他珍藏40年的老照片。有一张让我十分激动,那是我们即将转业时同一宿舍的四位战友的合影: 前排周建设和我,后排吴存国和郭福祥。</h3><h3> “啊,我们当时那么年轻吗?”四人惊奇地欣赏着: “我们当年是那么地英俊、潇洒、漂亮!”</h3><h3> “来来来,就按当年 的位置,再照一张,对比一下!”</h3><h3> “OK,茄子!”</h3> <h3>  离开山西,我开始了旅游行程。先后游览了张家口、北京、山海关。</h3><h3> 由于我们带着私家车,基本上都是“在那黑,那里住店;在那饿,那里吃饭。”虽然我们都是工薪族,但儿女们孝顺,都是争着给我们打钱,始终让我们保持囊中阔绰。</h3> <h3>  我们来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大草原,下车之间,我们好像进入了仙境: 广阔的天地一望无边,我禁不住地仰天闭眼,长长地一阵呼吸,就在睁眼的瞬间,那蓝天白云如同贴着我的脸……</h3> <h3>  看着蓝天和草原相连的远方,身临着白色圣洁的蒙古包,夫人们欣喜若狂: 彩裙、舞蹈、媚眼、回眺……。此时此刻,她们忘记了高楼林立下喧嚣的街道;忘记了暮霭沉沉中昏闷的华灯;忘记了每日黎明时摆弄的早餐;忘记了孙子醒来时沏好的温奶……</h3> <h3>  我始终没有明白,如此多娇的草原美景,我们当年在部队开车运输,也经常在此过往,怎么就没有发现,这蓝天白云的美丽呢?</h3><h3> 问战友,同疑惑,人相对,两茫茫。</h3><h3> 其实,任何美丽,当她时刻依附在身边时,你没有美的感觉;当她永远的离开你时,你才知道她是那样美丽,那样的值得珍惜……</h3> <h3>  离开内蒙古大草原,我们返程回到河南开封,在这北宋古都东京汴梁,见到了我们当年汽车连的排长段景兴同志。除了合影聚餐,我们游遍了清明上河园。</h3><h3> 战友重逢的日子,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那相会的情景一直让我回味无穷,挥之不去。灵魂深处依然期待着再次相见!</h3> <h5><font color="#ed2308">作者简介:河洛先生,公考培训师,某省报特约记者。业余爱好:婉约派情感文章写作,MTV及微电影编剧,个人微信号:hlqd919</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