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还孩子一个诗意童年 ——朱坑镇暑期全员培训心得

蔡响龙

<h3> 朱坑镇中心小学 蔡响龙</h3><h3>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教育不是诗,但我们老师却可以从规范自身入手,还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h3> <h3> 8月29日上午,全镇100多名教师齐聚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了暑期全员培训。培训会上,兰校长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重点解读了郭宏局长的报告《维护稳定,提升质量,以标准化管理谱写教育新篇章》。郭宏局长的报告共分三大块:强化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凝聚思行共识,做好七抓七促工作(抓安全,促稳定;抓管理,促质量;抓班子,促和谐;抓队伍,促专业;抓活动,促成长;抓课程,促特色;抓党建,促正气);把握工作重点,谋划好教育新篇章。<br></h3> <h3>  紧接着刘俊峰主席,石智勇校长,林金春校长,黄琴园长分别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新学期的要求。培训学习时间虽长,但会场掌声不断,收获满满。培训结束后,我做了两方面反思: <br></h3> <h3>  一、领会精神,规范教学从规范自身做起。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老师平时除了着装整洁外,更应该从言行上给学生榜样,给学生温暖: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一个赞赏的抚摸,都能给孩子带来鼓励,带来愉悦,带来美好。教育教学中,用心经营一些细节,深信每一个寻常的细节,若是经过精心经营,都可以变得浪漫非凡:教室一角放一个花架,花架上摆上几盆鲜花,点缀了教室的一片空间,也点亮了自己的眼眸;学生午读时,教师也顾自读书,在花香和着书香的氛围里,灵魂似乎都浸染了一点香气……<br></h3><h3> 二、创设条件,给孩子一个诗意学习生活。人生最美是相遇,教育就是与美相遇。学校被赋予“象牙塔”之美称,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在这方天地里,发生着多少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相遇都是美的。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考分而忘却了孩子身上更美好的品质——善良、豁达、宽容、进取、自律、勤奋、智慧、健康、情趣……我们要在教学中多增设一些“美好”,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充满诗情画意。</h3><h3> 鼓励阅读,让读书多一些美好沉淀。关于阅读的好处,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做过很好的诠释:“阅读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起点,却能改变一个人的终点。”并鼓励“有掩卷沉思,有拍案叫绝”的深度阅读。在教学中,我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每日读书视频分享,养成读书好习惯;家长进课堂,带领孩子一起遨游书海;参加一米阅读读书闯关大赛,在大赛中激发孩子读书热情……书读多了,孩子们的积淀多了,学习成绩也实现了弯道超车。我将继续与我们的孩子在书海中扬帆远航,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h3><h3> 涉足远行,让旅行多一些美好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有人把“读书”与“行路”关联作了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透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潜质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潜质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每个假期,我都会布置一项孩子特别喜欢的作业——与爸爸妈妈至少出去旅游一次,增长见识。一个学期尽最大可能举行一次亲子活动,让孩子在户外实践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但总觉还不够,今后还需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h3><h3> 精心设计,让教学多一些美好元素。在教学上,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教学的高度。课前多下一些功夫,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懒”付出汗水。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进一些美好元素,如音乐的熏陶,赞赏的目光,甜美的微笑,发表的冲动……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让自己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压力,而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勤做家务,让生活多一些美好享受。生活中除了学习,还应有学习外的休闲娱乐,让紧张的大脑能得到松弛,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玩玩泥巴,捉捉小虫,学会帮爷爷奶奶做做家务……我鼓励孩子在家多做家务,并把做家务的视频在班级群中分享,让孩子在学习之外寻找成功,寻找快乐。</h3><h3> </h3><h3> </h3> <h3>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趋向美好、创造美好的过程。我们老师最大的使命和价值就在于培养美好,还孩子一个诗意童年,这应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任重而道远。<br></h3>

美好

孩子

教学

读书

学习

学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一个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