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修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h3><h3>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因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兴趣进行斗争。就在这一时期,法国吸收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了法国第一座歌剧院,即皇家歌剧院,它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及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世界公认的十大著名歌剧院,包括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大剧院,巴西的亚马逊剧院,奥地利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意大利的圣卡洛剧院,阿根廷的哥伦布剧院,美国的大都会歌剧院,匈牙利的国家歌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第二种说法是2014年4月,美国发行量名列前茅的日报《今日美国》评选出世界十大歌剧院。包括挪威奥斯陆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德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美国芝加哥市立歌剧院,意大利奥林匹克剧院,中国广州大剧院,巴西亚马逊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两种说法都有巴黎歌剧院)。</h3> <h3>巴黎歌剧院的正门。</h3> <h3>歌剧院建筑师加尼叶的塑像。</h3> <h3>歌剧院外围路边是一排这样的灯柱。路对面不远就是老佛爷百货。</h3> <h3>这个坡道是为了让国王的马车可以直接上去,下车就进入国王专用的包厢。导游就是引导我们从这里进入的。(图片选自网络)</h3> <h3>进入后的第一间厅堂的穹顶。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加尼叶设计的图案,上面有巴黎歌剧院建设的时间1861-1875,还有加尼叶本人的名字(Jean-Louis Charles Gamier),不知你看出来了吗?</h3> <h3>一进歌剧院,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楼梯吸引,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大楼梯上方天花板则描绘着许多寓言故事。</h3> <h3>歌剧院具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底层有一个容量13万立方尺、深六米的地下暗湖,每隔十年剧院就要把那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据说这个湖是当时在修建歌剧院挖掘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当时的建筑师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水抽干,但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坚固,他设计的地下室的墙和地板都是用双层的防水结构。之后,他把最后一层充水,让水把墙的缝隙填满,使之更加坚固。本来只是偶然设计的结构,但是在层层的地下室之下,突然出现水池,竟然为电影拍摄创造出奇异的场景。法国著名的侦探悬念小说家加斯通.勒鲁写下的《歌剧魅影》(后又搬演成电影音乐剧)正是发生在眼前这座金光灿灿的建筑里。</h3> <h3>门口的两尊女神像,分别代表了悲剧和喜剧。</h3> <h3>有人形容巴黎歌剧院是“登峰造极之奢侈美”。</h3> <h3>一只蜥蜴雕塑。</h3> <h3>楼梯转角雕塑。</h3> <h3>这是休息大厅,其富丽堂皇堪与凡尔赛宫大镜廊相媲美,里面装潢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里豪华得像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它艺术氛围十分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理想场所。该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h3> <h3>加尼叶也把自己和夫人设计到了歌剧院这个休息厅内。上图远处尽头头像是他本人,下图是休息厅的另外一边,头像是他夫人。</h3> <h3>里拉竖琴。在歌剧院装饰中随处可见。</h3> <h3>里拉竖琴是一种七弦琴,在古希腊神话中,它是由众神使者、宙斯之子赫尔墨斯把琴弦缠绕在乌龟壳上制成。后来,赫尔墨斯把琴赠给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又把琴赠给他的儿子俄尔甫斯,使他成为一名著名琴师。俄耳甫斯的琴声可使忧伤的人忘忧,使高兴的人更加欢乐,使劳动的人们力量无穷,使奔腾的大河停留,使静止的山峦趋步,使凶顽的猛兽驯服,使沉默的树木与石头开口,只要他一开始弹奏七弦琴,万物都会静静的聆听并为她美妙的琴声所打动。</h3> <h3>歌剧院的设计完全对称,灯柱、楼梯、栏杆都遵循这样这一原则,当时拿破仑三世的情人欧也尼不喜欢这种设计风格,她说:“这既不是希腊风格,也不是路易十六风格,更不是文艺复兴风格,简直就是毫无风格”,加尼叶却说:“尊敬的皇后陛下,你说的对,这些风格都已经过时了,如今是拿破仑三世的世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拿破仑三世的风格”,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以巴洛克风格为基础,加以华丽的装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h3> <h3>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设置有2200个座位。这里的座位是需要预定的,有些座位被人长期购买,专人享用。</h3> <h3>这是包厢,左边是国王或外国贵宾的专用包厢。</h3> <h3>在这里照张相,享受一把贵族的待遇。</h3> <h3>天顶画出自夏加尔的手笔,画上风姿轻盈飘逸的神和人,浮沉在半空中,既有童话的纯真,又有天堂的神秘,中间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达八吨。</h3> <h3>游客要分批有序入内参观。</h3> <h3>剧院有一个图书馆,保存了很多有关剧院的图片、图书、乐谱与资料。</h3> <h3>这幅画反映的是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盛况。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这位君主希望将从意大利传入的带有贵族特色的舞蹈,变成真正的舞台艺术,于是在1661年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该院成为法国第一所以确定舞蹈规则和进行舞蹈教学为目的的机构,1669年路易十四又为皇家音乐学院奠基(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同时组建了欧洲第一支专业舞蹈团。此后逐渐建立起专门的芭蕾舞团。从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也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发源地,许多经典名剧都诞生在这里。19世纪开始衰落,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受到俄国芭蕾的影响,该团开始改革,重又振兴。</h3> <h3>反映演员训练的作品。</h3> <h3>我们这次参观巴黎歌剧院,还有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我们是巴黎歌剧院首次聘用中文讲解员,用中文讲解接待的第一团。真是十分幸运,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团滴人品好。</h3> <h3>巴黎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奧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设计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h3><h3>巴黎凯旋门是欧洲一百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之一。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随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h3> <h3>红磨坊位于巴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离我们前面参观过的圣心教堂不远。</h3><h3>红磨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之一。由于艺术活动活跃,蒙马特高地街区那弯弯曲曲的卵石坡路的两侧,小咖啡馆,小酒吧生意兴隆,后来这些小咖啡馆,小酒吧来了一些舞女,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的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当时英国人称这种舞蹈为“康康舞”,认为她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但是康康舞在蒙马特高地很受欢迎。每年狂欢节,舞者走上街头大跳特跳,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观看。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h3> <h3>社会学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时指出,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现实中生活中丑闻充斥,金融财团明争暗斗,劳资矛盾加剧。人们厌倦了民族主义者的大话空话,整个民族感到极度的空虚。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标之前,法国人感到苦闷、彷徨。然而忧郁不是高卢人的特点,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h3> <h3>而今,红磨坊已成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是法国娱乐业中一家效益良好的企业。</h3> <h3>红磨坊有40名女演员,20名男演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除法国本地外,还有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女演员必须受过芭蕾舞训练,身高起码应达1米72,年龄在16-25岁之间,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灿烂,大腿要修长,鼻子要俏皮,演员起薪2500欧元,资深演员可达5000。他们付出很多,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演出两场。如果说它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点的话,那就是舞者的装饰大致不变,上身裸露,披挂着华丽的羽绒服装或金属片。为庆祝二战胜利后编排的一套节目“狂热恰恰舞”,至今仍是保留节目。</h3> <h3>演出结束后,我们发现演员中有一个黑人,为此,当地的司机兼导游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红磨坊公开向全世界招聘演员,一位黑人打报名电话报名,当说明身份后,电话里人回答:“我们是红磨坊,我们的演员不能是黑人的”。第二天,这位黑人请来几位律师,当面又打了这个电话,对方依然回答了这句话。证据做实了,这位黑人把红磨坊告上了法庭。法国在法律上是严禁种族歧视的(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种族歧视的现象),法庭判罚红磨坊100万并责令其在招聘员工时不得种族歧视,否则取缔其开业权。从那以后,演员中就有了黑人,但仅限一名。</h3> <h3>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两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后经扩建逐步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h3><h3>1789年10月6号,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h3> <h3>凡尔赛宫大门前合影。</h3> <h3>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事。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凯邀请去他新建的府邸,位于巴黎南郊的沃勒子爵古城堡花园赴宴。富凯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凯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在富凯下狱的第二个月就开始扩建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凯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自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廷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摈弃了巴洛克式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h3> <h3>门上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和皇冠。</h3> <h3>这是凡尔赛宫最大的宫殿(海格力斯厅),也是国王接见厅,墙壁上的壁画《利未家的宴会》。是威尼斯共和国赠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该画是画家保罗.委罗内塞的作品,表现的是基督参加税吏利未的豪华宴会的情景,构图极为雄伟,但是却因在此画中表现了侏儒小丑、醉汉、犬、猴等,而被宗教法庭认为亵渎神圣,后在画家抗辩之下才未遭迫客。</h3> <h3>名作前自拍</h3> <h3>海格力斯厅天花板上的壁画。弗郎索瓦.勒穆瓦纳所做的穹顶画《海格力斯的颂歌》,这副绘画力图表现“美德让人类超越了自身”,这幅480平方米的壁画几乎是勒穆瓦纳一个人完成的,耗时三年,是欧洲最大的天花板画之一。</h3><h3>壁画描述的是,在奥林匹亚山上,宙斯牵着女儿希比的手,迎接英雄海格力斯。战胜了无数妖魔鬼怪的海格力斯屹立在战车上,被众神包围,接受宙斯的祝福,并由凡人成为大力神。所有这些都暗示了路易十四的功勋足以与英雄的海格力斯媲美,在这幅宏大而充满寓意的作品中,共有142个人物,基本上包括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由于画面过大,图片是两幅照片的接片,中间有少部分未能拍出来)</h3> <h3>皇家专用教堂。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等皇亲国戚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h3> <h3>阿波罗厅(太阳神厅)。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路易十四以太阳王自称,因此他的御座厅取名太阳神厅,其他房间的命名则都来自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h3> <h3>狄安娜厅(月神厅)中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罗伦佐.贝尔尼尼雕刻的路易十四胸像。胸像两边两个古代半身像是马扎然主教留给路易十四的藏品。</h3> <h3>狄安娜厅穹顶上的油画。中间是法国画家布兰查德的著名画作《狄安娜引导航海和狩猎》,四周是亚历山大大帝故事油画。</h3> <h3>维纳斯厅(金星厅)中路易十四的大理石全身雕像。</h3> <h3>路易十五的皇后玛丽.莱津斯卡。</h3> <h3>路易十四长孙、出生在凡尔赛宫的小路易。这是亚森特.里戈1704年的作品。</h3> <h3>战争厅。路易十四骑马踏敌浮雕。</h3> <h3>镜厅,又称镜廊,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有敞廊改建而成。长76米,高2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西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h3><h3>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美等国在镜廊里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h3> <h3>抬头观景。</h3> <h3>国王寝宫。一个女孩儿在听讲解器讲解。 </h3> <h3>牛眼厅。厅内悬挂的油画《路易十四及其王族全家》</h3> <h3>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荫中女神雕像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像风姿多彩,美不胜收。</h3> <h3>这是后花园平面图,我们只浏览了一小部分。</h3> <h3>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1661年由勒诺特尔规划设计。花园内有花圃、草坪、树林、雕像、水池等,全园以“轴线式”进行布局设计,讲究严格的格局对称和几何图案感,并将建筑统筹到全园的景观布局之中。花园现感面积有为100公顷,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法国人骄傲地认为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园之一。(图片选自网络)</h3> <h3>海神喷泉。在凡尔赛宫宫殿的正后方,有两个对称的花岗岩镶边的水池,水池周围各有象征法国河流的四尊卧式雕像和八尊美女儿童雕像,均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反映出法国王室的崇高恢宏。</h3> <h3>拉冬娜喷泉。喷泉顶端是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下面每一层都有许多金色的蛤蟆。传说中拉冬娜是宙斯的情人,为宙斯生下阿波罗后,被宙斯的原配赫拉逼害而四处流浪,拉冬娜向农夫们乞讨时遭到农夫的拒绝,宙斯得知后大怒,把这些农夫全都变成了蛤蟆。</h3> <h3>阿波罗之车喷泉。池中为阿波罗驾驭马车的镀金铝质雕像。</h3><h3>很不巧,我们来的这天,几个喷泉都没有喷水。我们未能看到喷泉喷水的壮观景象。</h3> <h3>“绿毯”散步道</h3> <h3>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后因波旁王朝复辟又经过几次反复,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从安放雨果骨灰开始,再度改成国家名人祠墓,并保持至今。有展现个人虔诚之心的庙宇,最终成为承载整个法兰西民族精神的圣地。</h3> <h3>先贤祠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建的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等。</h3> <h3>18世纪时,国王路易十五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针对人们的规劝,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场重病,危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护神圣.热内维耶瓦保佑,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加雄伟的教堂供奉他,以感谢上帝。真的出现了奇迹,他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她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终于没有万寿无疆,而滔天的洪水也终于澎湃而来,1790年教堂竣工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杀头,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吉纳维夫的骨灰也被抛进了塞纳河。幸运的是,这座还没有成为教堂的教堂没有被狂热的革命群众捣毁,革命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决定把它改做纪念堂,安葬伏尔泰、卢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贤伟人,以鼓舞民众,集聚民气。欧洲的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让他还俗,就可以把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变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圣地,于是就有了现代所见的先贤祠。</h3> <h3>先贤寺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7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色,先贤祠内安葬有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艾米尔.左拉、马赛兰.贝托洛、让.饶勒斯、帕劳茨、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截至2018年6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只有11位政治家。</h3> <h3>大穹顶下是1851年第一次证明了地球自转的著名的傅科摆。物理学家傅科利用从穹顶上悬下的摆锤完成了实验。今天它还不停的在摆着。</h3> <h3>傅科摆实验示意图。</h3> <h3>人们在观看傅科摆。</h3> <h3>群雕《国民公会》,自由女神脚下的一行小字写着“不自由毋宁死”。左边是国民公会会员,戴着假发,穿着剪裁合体的法国绅士服装,弓步向前,手臂伸展呼唤革命。右边的军人们敲着战鼓,出征去抵抗封建反法联盟对法国大革命的干涉。</h3> <h3>《演说家和政论家》雕塑。</h3> <h3>百科全书派和狄德罗纪念碑。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了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图片选自团友)</h3> <h3>先贤祠四周墙壁上有许多油画。这幅是《圣.热内维耶瓦之死》</h3> <h3>地下墓室。“入住”先贤祠本身就是无上光荣的事情,条件自然十分严苛,“候选人”需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现在在先贤祠的地下墓室长眠的都是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伟人,他们的棺木上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而是篆刻生前的传奇经历,但是他们都值得世人的敬仰。</h3> <h3>伏尔泰。在地下墓群中,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最中心,也是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们两人观点不同,总是争吵不休,堪称“死对头”,死后棺木却被相对而放,似乎隐喻他们可以继续争论。两人都被尊为大革命的精神先驱。</h3><h3>伏尔泰棺木上篆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伏尔泰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泰斗,主张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3> <h3>卢梭。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它的自然法则理论。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他是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但人们记住他的主要还是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h3> <h3>居里夫妇</h3> <h3>维克多.雨果</h3> <h3>“2018行摄法意瑞(共十四篇)”全篇完。</h3><h3> </h3><h3> (全篇文字有部分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