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印象

陈莉莉【高级成衣定制】

<h3></h3><h3>  兰州,简称“兰”,是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文摘自百度百科)<br></h3><h3></h3> <h3></h3><h3></h3><h3>  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在甘肃兰州市白塔山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行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这座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此文摘自网络)<br></h3><h3></h3><h3></h3> <h3>现在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经历过500年水中岸上的风风雨雨,</span>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h3> <h3>  1907年,共花费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工程虽由德国商行泰来洋行承修,保固三十年。但物资运输和施工全由我国承担,各地人民以骆驼,大轱辘车,远涉千里,东自天津等地运输架桥材料,终于在黄河上架起第一座铁桥,现名“中山桥”。<br></h3> <h3>  过去黄河上没有桥的地方,要过河只能乘坐羊皮筏子~一种由几只整张羊皮充气后制成的渡河器具,无底板、无船帮、无船头(尾)。渡河时要顺水斜漂抵达对岸,河水湍急时常常令人畏惧,艄公会要求乘客禁言。现在各处有桥,羊皮筏子已经退出市场,仅有的一些供游客体验漂流,过去没有的救生衣是现代基本的安全保障。</h3> <h3>“黄河母亲”雕塑。</h3> <h3>  <br></h3> <h3>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br></h3> <h3>  砖雕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雕饰,它是模仿石雕而来,但比石雕更经济,省工,因而也较多被采用,特别是在民居建筑中,砖雕多用于大门门楼,山墙墀头,照壁等处,表现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在雕刻手法上,也与木、石雕饰相类,有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砖雕既有石雕的刚毅质感,又有木雕的精致柔润与平滑,呈现出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格<br></h3> <h3>  <br></h3><h3> 河州砖雕(临夏砖雕),是甘肃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这是临夏砖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呼外应,浑然一体,有极强的立体感。2006年5月20日临夏砖雕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  <br></h3> <h3>  明清是砖雕发展的高峰,匠师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砖上可以透雕9个层面。<br></h3> <h3>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是穆斯林客商所建,俗有“客寺”之称。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史载重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年间曾有扩建。清真寺气势雄浑,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 原寺在“文革”中被拆毁,现在的清真大寺是1986年开始重建的。该寺还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经学学者,每年有百余名国外穆斯林也来到这里参观礼拜。<br></h3> <h3>  非穆斯林不得入殿,入殿礼拜的要求公告在殿外醒目位置,大家遵守才能保证众人在殿内礼拜时安静肃穆。</h3> <h3>  葫芦,音同“福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奉作吉祥物,而在兰州说起葫芦,是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情结。<br></h3> <h3>  刻葫芦和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兰州三宝。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br></h3> <h3> 兰州刻葫芦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亚腰葫芦,高不过尺,形态玲珑;一种是鸡蛋葫芦,大的似鸡蛋,小的如算珠,小巧精致;还有一种是疙瘩葫芦,大如人拳,表皮生有不规则的瘤突,颇具古拙意趣。鸡蛋葫芦是兰州特有的品种,最具代表性。<br></h3> <h3>  “疙瘩葫芦”是兰州老百姓对一种身上长满“疙瘩”的葫芦的通俗称呼。据研究这种疙瘩葫芦是南瓜属,并不是“葫芦” ,其实是“中国南瓜”;玩葫芦的一般都是在几年前才知道这个新鲜玩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