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开头就说:</h3><h3>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h3><h3> 边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以一河相隔,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形象的称其为“一脚踏三省”。</h3><h3> 小说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是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为与国内其它以边城为名的地方相区别,媒体常以“边城茶峒”指称该地。这里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h3> <h3>我们从矮寨沿G65高速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茶峒,下高速,迎面看到一块有巨大字样“边城”的牌子。从这里到茶峒景区汽车还得走几分钟。</h3> <h3>在GPS的导航下,汽车走进狭小石板路老街,最后还是问路当地人,绕了几个弯,才找到我们预定的酒店——“阿尔贝格 乡村酒店”。对汽车来说,这里已是死胡同,怪不得路不好找。</h3><h3>在酒店住下,稍加休息后就开始对茶峒的旅游。</h3> <h3></h3><h3>酉水,也有叫“白河”、“茶峒河”、“清水江”等。沈从文对其有这样的描述:</h3><h3>“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的源流,从四川边境而来,从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发时可以直达川属的秀山。但属于湖南境界的,则茶峒为最后一个水码头”。“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br></h3><h3>茶峒景区主要在沿河一带,我们住的酒店靠近河的下游,这篇游记也就以河作为主线,从下游向上记述。</h3> <h3>酉水茶峒段的下游,有一滚水坝,经它的拦截,使茶峒河段常年有水,并可行船。</h3> <h3>靠近滚水坝的岸边,建有有牌楼式大门,可能是过去进入景区买门票的地方。当然现在景区免门票。</h3> <h3>牌楼外不远处的路边,有一个“茶峒药王洞遗址”,见有几个山洞,上盖有天棚保护。</h3> <h3>进入牌楼,在我们入住的“阿尔贝格”酒店前,是一个广场,名“茶峒广场”。</h3> <h3>广场周边有漂亮的新建筑。</h3> <h3>在广场临河一侧,有一长廊及亭阁,这里是观景的极好位置,面对宽阔湛蓝的河水,遥望河中间以“边城”中主人公翠翠的名字命名的“翠翠岛”。</h3> <h3>茶峒有较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经过老街时,曾看到有一专教小孩习字的场所。这里广场靠山一侧,有一“百家书法园”,足见书法在茶峒的影响力,可惜书法园没有开放。</h3> <h3>回过头来看茶峒广场临河的长廊及亭阁。看到左侧半山腰有一小白塔。</h3> <h3>拉近一点看。小说中的小百白塔早已不存,有人说该塔是在原塔址重建,也有人认为小说是虚构的,白塔也不在这个位置。照片左边是翠翠岛。</h3> <h3>但不管怎么说,翠翠岛上的翠翠雕像是面向着小白塔。</h3> <h3>我们没有上岛,没有拍到翠翠雕像的近景,在网上选了一张翠翠与黄狗雕像的照片。</h3> <h3>从茶峒广场向南,跨过一小石桥,便到了小说里所说的“河街”。</h3> <h3>石桥边有一“名联坊”,据传清举人石板塘在游历花垣尖岩山时,惊叹此山独特,即兴写了“尖山似笔倒写蓝天一张纸”,可一时没有想出下联。后世骚人墨客多有应对,多不尽满意。</h3> <h3></h3><h3>沈从文将茶峒沿河的一条街称“河街”(现在叫“沿河街”),在小说中他这样描述:</h3>“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h3>可见,码头、小蓬船、吊脚楼是河街的最大看点。</h3> <h3>一座漂亮古色古香挂满红灯笼的吊脚楼,现在是一个餐馆。角角鱼是茶峒的招牌菜。</h3> <h3>这栋略显陈旧的吊脚楼,现在是一名为“一口吃三省”的餐馆。</h3> <h3>它更大的名气是中央电视台的“远方的家”——“北纬30度”栏目组曾在他的店里拍过景。我们慕名在这家餐馆用晚餐,茶峒有名的“角角鱼”是必点的一道菜,还喝了店家自酿的米酒。</h3> <h3>街景。街面房子多开设为餐馆、旅馆、专卖土特产的杂货店等,我们在杂货铺前的小摊买了一些农家自己晒制的菜干等。</h3> <h3>当然也有现代的咖啡屋等。</h3> <h3>河街的尽头,是古码头,也是来往茶峒与对河洪安的渡口,即有名的“拉拉渡”渡口。</h3> <h3>渡口石壁上刻着沈从文题写的"边城"二字。</h3> <h3>小说里对拉拉渡有如下描述:</h3><h3>“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h3> <h3>现在行驶的仍然是同样的木渡船,只不过船比过去大了,竹篾缆已被钢缆替代。</h3> <h3>拉拉渡渡船渡河视频</h3> <h3>渡口往上,还可以见到一段老城墙及一个城门。</h3> <h3>这里是个乌篷船的码头,河上有许多这样的船,来回于酉水上下,可坐7-8个人,由船家划船可以送游客到你要去的地方,价格面议。船家见到我们,就来拉生意:向上游划,沿河看两岸风景,到三省交界的地方回返到原地,4个人50元船费。我们同意了,立即上船。</h3> <h3>船家说,船是去年新打的,船舱内很整洁,也宽敞。船家在船头用单浆划船。船平稳前行,我们则饱览两岸风光,相机声咔嚓不停。</h3> <h3>茶洪大桥,在拉拉渡的上游,是连接湖南与重庆的茶(茶峒)洪(洪安)大桥,也是319国道在白水河上一座重要桥梁。茶洪大桥有四墩五拱,墩用青石砌成,拱用水泥钢筋筑成。每个高大的石墩上还筑有四个对称的小拱,小拱拱成大拱,像桥墩上开出的花儿,看上去十分美观。</h3><h3> 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为了阻挡解放军前进,国民党残部将老茶洪大桥烧毁,刘邓大军只好用木筏、船只搭起浮桥过河进川。解放后政府修复大桥桥面,故在民间有一个说法,说该桥是国民党造的桥墩,共产党建的桥面。</h3> <h3>茶洪大桥桥头茶峒一侧。</h3> <h3>茶峒一侧的桥头有一门洞,门上方有“边城楼”三字。</h3> <h3>茶洪桥上方不远处的河岸有一雕塑,上面所刻的字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h3> <h3>据船工说,这里是重庆与贵州的省界。</h3> <h3>一条小沟为界。</h3> <h3>河中有一很小的小岛,仅几块石头而已,稍涨水就会被淹没,当地称其为“乌龟石”,这是真正的一脚踩三省的点:上游是贵州,河东是湖南,河西是重庆。</h3><h3>我们坐的船就此返航,我们要求船工将我们送到河对岸的洪安。</h3> <h3>在洪安的老渡口登岸。</h3><h3><br></h3> <h3>洪安古镇渡口岸上正中央有一红色状如塔楼的革命语录塔,上有毛主席像,墙体四周写满了经典语录,黄色的字迹虽已斑驳但仍能轻易辩认,浓厚的怀旧气息让人恍惚一下回到了那个年代。</h3> <h3>洪安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洪安是入川的第一站。在这里留影是很有意义的。</h3> <h3>洪安古镇位于重庆东南角,距秀山县城47公里,东与湖南茶峒隔河相望,南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山水相连,为渝东南门户。</h3> <h3>洪安老街为石级梯街,步步向上,沿街两旁青砖黑瓦,庭院深深。</h3> <h3>1949年11月,刘邓大军渡河挺进四川,刘邓首长即进驻洪安,驻扎在拉拉渡码头街口处的复兴银行内。</h3> <h3> 第二野战军抵达洪安时,洪安的"四大商号"的建筑,成为二野前委司令部的驻扎地,并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为胜利解放整个大西南作了重要的决策部署,其意义重大深远。现在这里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但没有开放。</h3> <h3>靠洪安的河中,有一个“三不管岛”,岛上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三不管酒店”,由这里进入三不管岛,有一廊桥与岛相连。</h3> <h3>从茶峒隔河看三不管岛酒店,左侧为廊桥。</h3> <h3>三不管岛酒店</h3> <h3>连接洪安与三不管岛的廊桥。</h3> <h3>下面欣赏茶峒几栋漂亮的吊脚楼:</h3> <h3>夜色下,茶峒也显得非常漂亮,灯光照熠下的吊脚楼更别具一番风味。</h3> <h3>美篇《湖南游记》共8集 刊完。</h3><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