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文字:在雨中 诵读:在雨中</h3> <h3><br></h3><h3> 古往今来,沙漠给人的印象,意味着荒无人烟,生灵灭绝,常常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去过沙漠的人却又说,那是一个渺无人烟却又热闹非凡的“城市”。当晴空万里、微风吹拂时,人们在城堡漫步,耳边能听到一阵阵从远处飘来的美妙乐曲。仿佛千万只风铃在随风摇动。又宛如千万根琴弦在轻弹,可是旋风一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那美妙的乐曲顿时变成了各种怪叫和尖笑。接着狂风骤起、黑云压顶、鬼哭狼嚎、四处迷离……一切都被笼罩在朦朦昏暗中,这便是“魔鬼城”的景象。</h3><h3><br></h3> <h3> </h3><h3> 而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茫茫沙漠之中,有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那里有一个月牙状的泉湖,名叫“月牙泉”。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平均深度为四米左右。据记载,清朝时泉上可以跑大船,还有人在上面钓鱼。泉水甘甜清澈,泉底深不可测,人不可冒然进入池水。</h3><h3><br></h3><h3> </h3> <h3> 在鸣沙山陡峭的沙海中,月牙泉像一个酣睡的孩子,静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怀里;又像一面镜子,乳白色的云朵在与天空对映的泉水中缓缓游动,五彩斑斓的水草漂浮不定。若非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难以置信,在这漫卷黄沙中还有如此神泉,在这满目荒凉中还有如此碧水!</h3><h3> 古有“沙井”之称的月牙泉涟漪萦回,四周被黄沙环抱。月牙泉面积不大,粗略估计不过一个足球场大小。沙漠与神泉风雨同舟数千年,的确是一处绝美的景观。</h3><h3> </h3> <h3> 当地民谚云:“月牙泉有三宝,鸣沙山的五色沙,泉中产的铁背鱼和七星草。”月牙泉四周长着浓密而茂盛的芦苇和茅草,泉南边是高低不平的沙坡台。相传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途经敦煌时,无边无际的沙漠缺水少食,就快支撑不住时。观世音菩萨见此情景,从玉净瓶里倒下一滴金水,茫茫沙漠里瞬间出现一汪月牙似的清泉。唐三藏喝水后,立刻转危为安。当地人说,泉里的七星草和铁背鱼,可医治疑难杂症,故此泉又有“药泉”之称。</h3><h3> </h3> <h3> </h3><h3><br></h3><h3> 当然,传说只不过寄托人们的希望与幻想罢了。月牙泉在荒漠中千年未干干涸,着实是个迷。 </h3><h3> 正当我陶醉惊叹之时,朋友告诉我一个残酷的事实:月牙泉里的自然泉水,其实早就干涸。如今,月牙泉里的泉水是通过地下管道定期把其他水源灌入进来的。我们所能见到的月牙泉,面积也远远不及以前,最大水深由10米左右降至2米。回去后查阅资料证实,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人口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以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生态渐趋恶化,林木死亡、绿洲萎缩,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水位告急不再成月牙形。只能多次耗巨资引进其他水源人工输入。</h3><h3><br></h3><h3> </h3> <h3> </h3><h3><br></h3><h3> 千百年来,大自然给予了人类一切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孕育人类和万物生灵的可爱母亲。可同时,人类没有限制的需求已经严重的破坏了大自然的生存条件。我们应该尽早改变自己曾经把需求放在第一位的错误想法,正视自然界也需要休养生息。尽量节省大自然的支出,节约我们可以开发的一切宝贵资源,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继续居住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做出努力。</h3><h3><br></h3><h3> </h3> <h3> </h3><h3><br></h3><h3>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泓静水,可以照见人的心灵;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莹莹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h3><h3> 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捉摸不透;又像从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么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多少年来,月牙泉让每一个游客心驰神往,不胜醉意。</h3><h3> 月牙泉啊,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你是一只灵动的眼,放射青春光华。你是鸣沙山唤来的神、戈壁供奉的仙,你是蓝天的镜子、沙漠的眼,你是生长在北国的一团液态火焰。你用那潋滟清波,洗涤着我身心的疲惫,解说着人间的酸甜苦辣;你用那飞扬的轻风,轻轻抚平人类的脚印,记录着大地的春夏秋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