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盛夏的凉城,迎来了父亲78位丰镇高中同学的欢聚。打开美篇,看着七十古来稀的父辈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甚是欣慰。当看到笔者王琦叔叔写的“17班的冯日新同学虽然身患脑梗,行动不便,但依然坚持会见恩师”时,我突然泪如泉涌[流泪]相比于其他同学,父亲的身体确实差了些。也正是如此,父亲才没能全程陪同,很是遗憾。这也让我又想起去年父亲内大同学的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齐聚呼和浩特,当我把父亲送到聚会地点,看着曾经的各路精英依然神采奕奕、身体康健时,我也是不由鼻头酸酸,感慨万千。
在我心里,父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曾经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特别是垂联“帆扬岱海边陲一湖清,翠涌群峰塞外两山秀”更是名扬千里。父亲敦厚,凡事不计较,不钻营,良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我,让我成为一个自立、坚强、能吃苦、不谄媚的人。
父亲年轻的时候,为了写一篇文章,成宿不睡。那个时候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到晚上、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就没完没了的写?白天精神充沛的时候干嘛去了?而到我参加了工作、也干起了和父亲几近相同的职业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白天也在忙着应付着各类的人、事。只有夜深人静,无人打扰,才可以任思绪飞扬……
不知道从哪年起,父亲忽然走不动了,我们常人走十分钟的路程,父亲得艰难的走半个小时甚至更长。记得那年去云岗,父亲执意要走完全程。去的时候还好,等返回的时候已经腿上无力,并一直打颤。我便将自己的整个身子让父亲靠着,硬撑着把父亲缠扶下山,中途还歇了好几歇。那个时候忽然觉得,父亲真的需要我们陪在身边了。
可由于一直以来工作繁忙,还是没能尽到做女儿的孝心。直到去年冬天,我身心忽然无比轻松,也有了陪伴父母的时间,为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唠唠嗑。慢慢体会,其实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也不奢华,你官当再大,不及给他们亲手做顿可口的饭菜;你钱挣再多,不及陪他们尽享天伦。
忽然也信了: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br></h3> <h3>2017年国庆节带父母在狼牙山</h3> <h3>父亲拄着拐杖参观古北水镇。说是参观,其实是一心一意低头走路</h3> <h3>古北水镇,给爸妈合个影</h3> <h3>想什么呢?又要作诗啦😄</h3> <h3>内蒙古大学同学聚会,共话友情</h3> <h3>携夫人女儿参加聚会。父亲已经成了我们的连身器儿</h3> <h3>年轻时候的父亲</h3> <h3>在天津之眼旁边,留个纪念</h3> <h3>难得和父母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