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的皱褶中,散落星星点点的坝子,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中。鹤庆,即是其中耀眼的一颗。<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高原水乡,人勤心慧</font></b><br></h3> <h3> 大地阡陌纵横,村庄星罗棋布,坝子水乡泽国,民居白墙青瓦,天空蓝天白云……梦里依稀似江南,高原水乡赛江南。<br></h3> <h3>夏天,草木葳蕤,群山如黛,听得见花开的声音,按不住庄稼的生长;爬得上艳丽的彩虹,停不住翻腾的白云;扯得下流动的彩霞,抓不住高飞的候鸟。<br></h3> <h3> 傍晚,在草海湿地行走,夕阳西下,倦鸟归巢,余晖染红了天空,为山水树木镀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色,微风习习,湖光潋滟。<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源远流长,缤纷风情</font></b><br></h3> <h3> 鹤庆,是以汉族、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多数人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明朝的移民,来自“南京柳树湾”的地方。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如鹤庆钟鼓楼的楹联的横批,北面是“民安物阜”,南面是“文通武达”,是滇西的“文献名邦”。<br></h3> <h3> 农历6月25日,是白族地区的“火把节。夜幕降临,静谧的村庄突然响起密集的爆竹声,焰火腾空而起,倒映在水中,民众的欢庆开始了。<br></h3> <h3> 惊起白鹭满天飞</h3> <h3> 火把节的第二天,碰上了鹤庆的“耍海节”。这个源于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畅游长江的纪念日,经时代变迁,演变成今天的“大理.鹤庆耍海节”,时间变成了每年八月初,从单纯的游玩活动扩展为文艺展演、民众娱乐、旅游观光、物资交易等活动。<br></h3> <h3> 划船的是草海边板桥的村民。这些勤劳的妇女,平时有的在田间地头劳作,除水稻等农作物外,还种植重楼等名贵中药材;有的活跃在丽江、大理、昆明,乃至西藏、青海……的金、银、铜器旅游品商店,亦农亦商。盛大的节日,她们又回到家乡,在当地村委会的安排下,为游客撑船服务。<br></h3> <h3> 神态安详的老年人</h3> <h3>青春年华的青年人</h3> <h3> <font color="#ed2308"><b>泉潭之乡,百变龙潭</b></font><br></h3> <h3> 鹤庆号称“泉潭之乡”,据说有大小108个龙潭。几乎所有的龙潭都分布在山脚,有地下暗河水涌出,水质清冽,终年不竭,是鹤庆的重要水源。<br></h3> <h3>汩汩泉水涌出,终年不断。</h3> <h3> 黄龙潭背靠螺髻山,面朝县城,以水清、柳魅、路曲、山翠而闻名;更让摄影师流连忘返的是黄龙潭一年四季梦幻莫测的天光云影。
夏季的清晨,黄龙潭,高天流云飞逝,地面薄雾升腾,时晴时雨,变幻无穷。<br></h3> <h3> 夏天的云,来得快,去得疾,用古人的诗句更能表达这种意境:“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br></h3> <h3> 黑龙潭,位于新华村北侧。</h3> <h3> 大龙潭,位于鹤庆坝子北端。</h3> <h3> 龙潭边的少年。</h3> <h3> 这些汩汩涌泉,汇成了大大小小的龙潭,龙潭流出的水,润泽了鹤庆坝子,并流入漾弓江,最终汇入金沙江,成为长江一朵小小的浪花。</h3><h3> 鹤庆,质朴的山水,质朴的人,一个值得留下来启发灵感的地方,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一个让摄影师抓狂的地方。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h3><h3>谢谢观赏!</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