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山西省平定县历史悠久,据《平定县志》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聚居;有行政建制是在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名上艾县。最新研究发现,在《后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在秦(前221——前207)置郡县时,太原郡下辖的21个县中,其中就有了上艾县。这样就又推前了半个多世纪。而上艾县便是北魏登国元年(386)更名的石艾县,到唐天宝元年(741)更名广阳县,再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广阳县为平定县。<br></h3> <h3>第一,平定古县到底叫什么?宁艾(ài)村的艾(ài)字到底咋样读呢?
(一)关于“艾”字。
《现代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是:
◎ 艾 ài〈名〉
(1)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例: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例: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例: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9) 姓(春秋时齐国大夫,齐景公宠臣,封地在艾,山东,故姓。)
词性变化
◎ 艾 ài〈形〉
(1) 老 [old]
例: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jiā,公猪)?《左传·定公十四年》。
(2) 又如:艾孀(老寡妇);艾孀(老公猪)。
(3)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例: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后汉书·冯鲂传》。
◎ 艾 ài〈动〉
(1) 终止,断绝。
例:夜如何其?夜未艾。《诗·小雅·庭燎》;一旦运穷福艾。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如:艾命(舍弃生命;艾艾(说话结结巴巴。形容口吃的样子);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3) 另见 yì〈动〉
① 通“刈”。刈割,斩除。
例:一年不艾,而百姓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② 又如:艾命(舍生;捐躯)。
③ 通“乂”。治理;安定。
例:或肃或艾。《诗·小雅·小旻》;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汉书》。
④ 又如:艾安,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原文是:“至于今诸夏艾安”。意思是:民生安定,宇内承平。(宇内承平,四夷皆服天下安定,各国臣服)
那么,在这里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我就想到了咱们宁艾这个名字。它是“艾安”,我们是“宁艾”。它的意思是民生安定,宇内承平;我们的“宁艾”呢?不能解释为宇内和平安定,民生幸福吉祥吗?
《说文解字》(汉·许慎)有这样的解释:古多借为乂(yì)字,治也。
也就是说,在古代艾与乂大部分是用艾字,是治理的意思。
而在《康熙字典》中,也有这样的解释:又与乂通,治也。
例:《汉·郊祀志》天下艾安。
这里又出现一个“艾安”,也是秦汉时期的,看来这个词在当时运用是很广泛的。
由于我手中的资料有限,没有更多的论据提出,我就以上为据谈谈我的看法。<br></h3> <h3>(二)一个地名与宣扬统治和人民意愿是相结合的。
我们传统的地名命名方法除了考虑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的地理特点外,就是人文。这就包括宣扬统治和人民意愿的意思。而且都名出有据。比方平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赵匡胤下河东平定了天下,为了体现统治者的一统天下的功绩和人民期盼安定的愿望取名“平定”,而“平定”这个词又出自《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五国庶定”,即为太平安定之意。
这样古代的上艾、石艾的“艾”,按当时国家的定名,有可能是读“yì”,因为只有读“yì”,才能跟国家治理有关。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因此,它必定体现强大的帝国统治,取名也一定有治理的含义在里边,这就正合了“通乂。治理;安定。”的意思。
所以,我认为这个字读“ài”的意思,跟哪一个都挂不上勾。<br></h3> <h3>(三)为什么现在读为“ài”呢?
首先没有一本典籍告诉我们准确的读音是“ài”,而延续下来的地名只有我们现在的宁艾。所以,我们定“上艾”“石艾”的音为“ài”,很可能与宁艾有关。而宁艾的读音准确吗?
我觉得读音为艾,是方言或误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方平定县城里50岁以上的人对我们很熟悉的几个地名的叫法(括号中为方言):十字街(十四街),狮脑山(次脑山),市里医院(四零医院)等。还有南坳(南窑),我的村潺泉(床川),朱峪(朱肉)。顺便说这个“峪”字,它的意思是“山谷(多用于地名)”。我们方言都读它为“you”,正确的读音是“yu”,用这个字做地名的,目前平定县全县310个行政村就有32个,占到了10%以上。还有巨城镇的移穰(读yirang)村,咱们读“yizhang”移,泛指移植。移,禾相倚移也。(《说文解字》)穰,庄稼丰熟。这是一个祈求五谷丰登的村名,非常吉祥。但是我们没有这样读,甚至有人不这样写,而生造几个字。还有巨城镇的偏埌、槐树埌、前埌几个村,有时候写作“壤”,有时候写作“埌”。“埌”的读音是làng,有两个意思,一是坟墓,这听起来不好,是个名词。二是广,旷远,是个形容词。这个意思不错。
“壤”的读音是rǎng,除了土壤以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同“穰”。这个意思多好?而村里非得改为“埌”,为了简单好写。
这类情况举不胜举。
所以,我认为这个“艾”字,读“yì”是很有可能的。
这样,我们的古县应该叫上艾yì,石艾yì才对。宁艾也应该叫宁艾yì。<br></h3> <h3>第二,宁艾周边地名与古县的关系。
宁艾、新城一带是古县治所在地是无疑的。至于它的准确位置我觉得不很重要。乾隆庚戌年涌云楼藏版《平定州志·建置志·城池》载:张佩芳曰“上艾古城在今宁艾”。
1992年版《平定县志》载:“……,城址在今县城南20公里的张庄镇新城村。”
我这里不能说张佩芳在前就是他对,毕竟他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距离古县那时候也2000余年,但是他没有说根据出自哪个典籍;我更不能说《平定县志》是错的,因为毕竟在现代编修过程中,资料的搜集还是比古代先进的。
我的观点是,至少新城有个新字。那么旧城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我不多论述。我主要想说的是宁艾周边的这些有趣的地名,可以带我们领略很多历史的东西。
向西新村、新城、西城,可以看出这里显然就是个古老之地。
向南上、下马郡头。马郡头这个地名很特殊。郡,在没有实行郡县制的时候,是比县小的行政单位。这样看来,我们的古县是不是比我们现在确定的秦代更早呢?
另一方面,从这条西南走向的线路来看,刚好又是通过鸦洼村过去,进入昔阳,然后直接穿越,进入唐朝的广阳县。那么,这条线路把宁艾放在中间,我们再看一下向东北。
向东北官道沟、上下马坊、立壁、大石门、小口头、石门口,然后进入古道青玉峡,过柏井寨,进入现在打造的秦皇驿道。古道文化研究我现在没有多少资料,不多论述。说一下这几个地名。官道,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道;上下马坊,是古代官家骑马通过歇脚的地方,所以我们都称大道为马路;而立壁、大石门、小口头、石门口就是古县的天然屏障,字面意思非常明显。
沿着这条古老的官道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很多古县的民风民俗,历史传承。有待于我们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的研究就成果。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很多依据有个人推论,望批评指正。<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