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这样过——克服懈怠 内驱成长 点燃激情

牵着🐌去散步

<h3><font color="#39b54a">&nbsp; 绿意荫凉,蝉鸣蛙唱,星空月光,在这如火的夏日里絮语。阳光那么好,连我们也在夏日里变得丰富起来:那略显笨拙却又工整有力的一张张粉笔字,那略感吃力却富有深情的一阙阙朗读作品,再配上老师们入木三分的点评,构成了夏日里最美的风景。 <br>&nbsp; 有时遇见,就如这般,不在精准,不在透彻,只在心灵上小小的一颤,原来,这就是知音。七月十六,刚培训结束的我在朱国华主任的邀约下加入了上犹小语(带带)群。在这里,我结识了十八位来自犹江不同学校的同仁们。亦师亦友的我们,在夏日絮语里努力成长,收获满满。</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 color="#ff8a00"><font color="#39b54a"><b>一、语文素养之一粉笔字</b><br>&nbsp; 提笔忘忧,落笔心安。当疲惫的神经,在笔尖落成隽秀的字迹,横竖撇捺,就是我们开启静好时光的最佳模式。旧日的时光,大多沉醉在墨香里。可自从有了孩子,心中多了牵绊,极少提笔。偶尔心血来潮,拿起笔书写,手却抖的不行,就放弃了。<br>&nbsp; 刚加入带带群,不明白这个群的意义,轻描淡写地写下了我的第一幅作品“轻烟老树寒鸦”(用时2分钟),洋洋得意地按下了发送键。现在回想起来,那幅作品毫无笔锋,字的粗细也没有注意,如此糟糕的一幅作品,当时的我还沾沾自喜,现在每每想起,颇感汗颜。</font></font></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其实我一直懂得,字得多练,不曾想负了时光,落后至如此地步。伤心之余,我开始在家翻出以前的字帖,选了一本颇得我心的小楷。我一直认为,女子与小楷是一对绝配。连续几天临帖,我尝到了甜头——柔和、美观。正当满足时,问题也跟来了。钟琳老师私下问我,这个“傅”字是不是少了一点。刚躺下的我睡意顿无,立刻爬起查看字帖,发现字帖上确实少了一点。我才意识到,有些书法为了美观,结构笔画会有所变化。作为一位教师,粉笔字就是写给学生看的,那这个“傅”在学生眼里不就成了一个错别字了吗?思及此处,果断弃之,换了一本硬笔字帖。</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一周,两周……日子波澜不惊,我也一如既往。直到那天,我得到了朱老师的评价——“很有力量”“很有体感”,小日子里又多了丝欣喜与期盼。</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nbsp;&nbsp; 力量之外,粉笔却一伤再伤。粉笔不像钢笔那么好把握,力气过猛,特别是需要弯钩时,粉笔就碎在指甲里。很多时候,需要牺牲数根粉笔才能写好一个字。转粉笔,是一门学问。在这条路上,我得用心去摸索力度。写,亦是一个很讲究的字眼。写之前,得选择一个好的角度下笔,待心平气和,方缓缓下笔。 八月初的时候,开始写课本上的古诗。因为习惯了字帖,但又没有专门古诗的字帖,只好靠平时的感觉去写。写着写着,总觉得不太对劲。有的字笔画多,有的字笔画少,偏旁结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太难把握了!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都不知道往哪里摆放才好看,横该何时长?何时短?何时粗?何时细……没了字帖,忽然就失去了方向。苦恼时,朱老师的建议如及时雨随风而至——在百度上果然找到小学古诗硬笔大全。甚好!</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粉笔在磁性黑板上移动,自如地与时光追逐,也带走了夏日的燥热。书写时间,从原来的二分钟到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竟浑然不知。有时一个笔画、一个字,需要几遍,甚至几十遍,在重复中一点一滴地发现缺点,才有书法的感觉。而有些字怎么写都写不好,特别是越简单的字越容易出现瓶颈。每当这时,群里的专业书法老师——舒羽老师总能直击要害,带我出迷谷。她</font><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告诉我:“更”的主要笔画是捺,得将捺写翘些;“层”的尸字头撇出去,云长横不要超过尸字头;“有”的横长一点斜一点,“月”瘦长些……这样专业的话语就像一阵及时雨,滋润我心。</span></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字帖加上舒羽老师的指导,下笔干脆多了。可对着字帖依葫芦画瓢临摹也不是好事。记得我的一幅古诗作品《小池》中“泉眼无声惜细流”的“眼”字,偏旁“目”的最后一笔写成了提,并且左边出头,未封口。发在群里时,朱老师评了五个字——书写不规范。听她这么一说,醍醐灌顶,我才真正体会到,拿起粉笔的那一刻,我并不是一位书法家,而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这样写固然好看,但粉笔并不是写给学生欣赏的,而是一笔一画示范给学生学习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书写规范。好比这个“眼”字,目字旁封口明显不规范。不由想到平时自己板书时,为了节省时间书写潦草,还责怪学生板书都会抄错,原来源头在我这。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以身作则,多注意,多点耐心。</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粉笔字承载着这个暑假里最浓的深情。我们互相指正,互相讨论自己对横竖撇捺的看法。有的时候,牵绊太多——家务,孩子,家庭……脑子里会冒出“要么今天休息一下”“要么明天再写”之类偷懒的想法。可,当看到其他老师一如既往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每天上传自己越来越好的作品时,这种想法让我无地自容;当看到导师们在我们的作品上的圈圈点点,这种想法让我羞愧不已。是啊,谁不被生活所困呢?属于我们的风景,不想再错过,我们互相鞭策,一个字一个字地进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时光变得缓缓的,每一刻都有值得我们去期待的美与好。虽然有些字还没有完全顿悟,比如“风”“客”;虽然有时收笔太粗让顿笔显得累赘倾斜;虽然粉笔的运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我们都相信,在绿光追寻的路上,我们挥洒汗水,滴水穿石,总会迎来新绿。 往后,将岁月赠与书法相融。<br></font></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二、语文素养之二朗读</b></span><br></h3><h3><font color="#39b54a">&nbsp;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身教”,即恰到好处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乃至语文素养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课堂中,极少范读,就连平时说话都不怎么注意普通话是否规范,有时为了搞笑还特意说得不标准,有时说话快还吐字不清楚。朗读,实在是拿不出手,怕尝试。我的声音,比较中性,上课的时候,嗓门够大。可在“为你诵读”这个软件传出来的声音,撇开普通话不说,第一次认真倾听自己的声音,真是太温柔。刚开始读的几篇作品,朱老师对我的点评都有一个“飘”字。我曾私下问过钟琳老师:“飘”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她说“就是挨不到地的感觉”。我想,是不是读的太轻了。之后的几天,还是没有找到问题所在。只是在后面的朗读中,尽量把字咬清晰,好好把握气息,一步一个脚印来。</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nbsp; 朗读,对文本的解读也非常重要,声音传递出来的应该是文本的理解,情感的共鸣。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我喜欢读一些深情的文章,一开始选择的是关于“故乡”方面的诗,听导师们读的声情并茂,生动传神,就跃跃欲试。几次读下来,结果不尽人意。不知道是否因自己没有丰富的阅历,情感沉不下去,飘在面上。</font><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nbsp; <font color="#39b54a">朗读的技巧固然重要,但离开了感情,就成了无源之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读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在朗读《小花朵的梦》这首诗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小花朵的快乐。试读时我边读边想象小花朵的梦,好像星星就在自己眼前。一次又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篇朗读我得到了钟名慧老师的评价:仿佛置身在繁花似锦的花园,意境很美,但得注意“吹”是翘舌音。惊喜之余,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情前未能扫清文字障碍。所以,给女儿读故事的时候,特别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这方面。在朗读《疯子和傻子》时,找出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单独拿出来读一读。读顺后,仔细品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br>&nbsp; 当然,还有缺一不可的一步——听范读。洗衣服时、洗澡时,听着范读,听听导师的停顿,重音,速度……当女儿睡着的时候,世界安静了,就在房间里,听着,读着;读着,听着……试着尝试自己最怕的儿童诗文——《找春天》《挑妈妈》《小壁虎借尾巴》……没想到却比想象中更好。果然,只要肯尝试,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font><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  &nbsp; <font color="#39b54a">聆听,是一个世界温暖着另一个世界。群里的两位专业老师的点评,更是温暖着我的心。每一篇朗读,钟名慧老师都认真指读每一个的读音;每一篇朗读,赖丽莉老师都会私发语音范读,一字一句指导。一开始,怕读错平舌音和翘舌音,却忽略了前鼻音和后鼻音。有时,自己也感受不到前后鼻音的变化。秋意渐起的那几天,十分害怕读,怕再次犯错。老师们的倾囊相授,重拾我的勇气。</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往后,岁月又赠与朗读相交。</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这个夏日,有过羡慕,有过放弃。幸好,最后都化为了坚持。感恩“带带”,让我在岁月里与粉笔字、朗读的相交相融,收获了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美好的希冀去根植,一定是“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只要我们不惧艰辛去耕耘,一定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 (作者单位:上犹县油石中心小学)</span></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