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雪霁山色尽苍茫》, 天热,刷画。假装在冬季,假装去山里。</h3> <h3>《通幽》,因故,一时逛不了园子,画园,也是一种补偿。<br></h3> <h3>《雨色山光》,借景是造园中常见手法,而远借佛塔,又最常见。如瘦西湖借栖灵塔,寄畅园借龙光塔,拙政园借北寺塔,皆是。<br></h3> <h3>看过春天的山,看过夏天的山,看过秋天的山,却没有在冬天看过落满大雪的山。因为没有,所以倒常在心中惦记。因为没有,所以反更渴望。艺术作品,很多时候就是对贫乏现实缺失的补偿,正如金庸的武侠,满足了做英雄梦的男人;正如电视剧中的爱情故事,满足了女人对浪漫的想象。落雪的北方的山村,此刻,在涂鸦里,就是我想象里的模样。<br></h3> <h3>《子在川上曰》<br></h3> <h3>《清音》,园林中,楹联多集句,常见有“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清音二字,透着说不出的江南味道---秀气、灵动和挥不去的书卷气。<br></h3> <h3>《新绿》</h3> <h3>《风吹过》</h3> <h3>《听松》,古人好听松声,入耳如天籁,故园林中多设听松轩、听涛亭、听松风处,最有名者属南宋陶弘景,据载“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br></h3> <h3>《寻梦》,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br></h3> <h3>《相知》,曾请乡贤桑光云先生治一方闲章--印云:“不可言”。是妙不可言,还是俗不可言,则由观者自解了。
<br></h3> <h3>是寻山探景,还是寻声觅流,还是寻一二知音,还是皆而有之,题云,《寻音图》。
</h3><h3><br></h3> <h3>《云来》,“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引古人句,释今日画。<br></h3> <h3>《皖南秋色》,去了趟徽州,总要留下点什么。想象中的徽州,似乎远比现实让我着迷。叶子红了,山还青着,粉墙黛瓦里又上演了多少故事……<br></h3> <h3>涂鸦,有时是平常生活的打岔,有时是烦燥心绪的发泄。以为畅了神,以为远了游,以为心在山水间,以为拥有了诗和远方。虽然,是画饼充饥;虽然,是南柯一梦。<br></h3> <h3>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佳人相伴,泛舟湖中。总结就是一句话,范蠡老儿,活得太明白!<br></h3> <h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诗意<br></h3> <h3>李金宇,扬州职业大学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省美协会员、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中国古典园林的背后》,参著《中国绘画本体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