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印象贵州遵义 何山

山哥好唱口难开

<h3>  上海游玩结束后,几位同事商议再游一处。大家一致选择去周庄古镇。因为有同事说,在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极美。 没有乘坐高铁,也没有自驾车,更没有用现在流行的“滴滴打车”,而是选择了最原始的出行方式——到客车站乘坐大客车。 从上海乘车,两个多小时,便到了周庄镇车站。从周庄镇车站又花二了十元钱,租一辆车,将我们送到了周庄古镇的大门口。车是不能进古镇的,一行人又只能拖着自己的行李,沿着古镇前的街道走进古镇,此时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虽然几百米的街道两侧装饰一新的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但我们已经无心细细闲逛,只想抵达目的地——在网上已经预定的旅店。唯有不少店铺橱窗中色泽红润,香味扑鼻的万三猪蹄,引得没有吃午餐的我们垂涎欲滴,食欲骤增。小街的尽头是一道巨大的造型古雅的石牌坊。牌坊顶上的石檐下是一块黑色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沈鹏隶体书写的金色“贞丰泽国”四字。两边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右首为“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这是一副藏头联,联首两字“贞丰”是周庄的古名。牌坊的后面,依然有一块匾额,上书“唐风孒遗”,而那副对联我却记不住了,在手机相片中也没有看见。 过了牌坊,检了票,便踏进了周庄古镇了。 进入周庄,入眼的就是三样事物:水、民居、人。 印象之一:水</h3><h3> 水是周庄的特色。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桥梁遍布。水环绕穿插在整个村庄中,连接着每个家庭。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庄人凭借这一方水土,已经在这儿栖居延续了近千年。可以想见,水对周庄的意义。过去,水既灌溉农田也生养了鱼虾,不仅满足了周庄人的生存需要,也让周庄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交通不够发达的悠久岁月里,周庄因为水路四通八达,抢占了交通运输的桥头堡,使得周庄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滋润得与众不同的集镇。元末明初大富豪沈万山的到来就是一个明证。沈万山依靠周庄便利的交通,开展广泛的贸易活动,在遭遇了朝廷多次的压榨之后,依然很快崛起,富可敌国,恐怕没有周庄这天时地利,是不可能的。今天周庄的沈厅、沈万山故居、沈万山水下墓地,就向世人昭示着周庄曾经的辉煌与富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日益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日益凸显。周庄,就在这场中国人的精神巨变中华丽转身。曾经的鱼米之乡,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古镇,一下子变成了旅游胜地,成了誉满全球的“世界最美十大古镇”之一,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一时之间,周庄因为独具江南水乡的魅力,成了人们参观欣赏的对象。过去依靠种植稻米养鱼和水上交通的周庄,成了人间天堂——苏杭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这次到周庄,一见到周庄的水,心中不禁咯噔一下。水依然环绕穿插在周庄的每一处,水上依然行着小船,依然有摇船的女子在唱着吴味极浓的小曲,水里依然能够看见成群的鱼儿在追逐嬉戏,水草依然一丛丛在水底招摇。但是这水,却已经很浑浊,一眼看去,已不是清流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了,充斥着很多悬浮物;水面上,除了树叶等自然物外,时时能见到一些生活垃圾的影子:塑料袋,小瓶子等。最让人不堪的,是随着吹来的风,携着一股升自水中的臭味,让人产生翻江倒海的冲动。 因为太热,我是第二天早上五点过的时候起床提着相机慢慢地游走在周庄的里弄巷子桥头水边的。那时几乎没有游人,周庄的本地人也不多,顺着临河的小街前行,不时选一些角度,拍摄些照片。就在我握着相机选择位置的时候,一些画面也随着闪进眼帘:拿着拖把在河里洗的老人,拖把一伸进水里,便迅速在水面蔓延开一大片浑浊,如此反复,直到把家里的地拖结束;端着盆在河边浣洗衣服的人,当双手拎着衣服向水面一溏,一片洗涤剂产生的泡泡便漂浮开来,顺着水流的方面荡漾开来;早起的汉子,赤着身子,拎着帕子,站在河边的石阶上,在水中淌好帕子后便开始擦背洗脸……我心中想,这也许就是这儿人们的生活习惯吧,但这水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水了啊! 在周庄,最多的店面是餐馆和开成旅店的民居。餐馆垃圾的回收,是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行走在河边的时候,就见到好几条木船上工人正在回收装满用过的碗筷和垃圾的塑料箱。因为正是夏天,放了一夜的垃圾正散发出一阵恶臭。从旁边经过时,臭味窜来,令人作呕。还有一些装垃圾的袋子破了,工人在搬运时,从破处淌出恶臭的污水,滴在石河沿上和水里,留下一道道乌黑的浊痕…… 印象之二:民居 到周庄要看的,第二就是民居了。在被河道分割开来的陆地上,满布着具有江南特色的民居。白墙黑瓦,廊坊牙檐,除塔式建筑,一般民居高不过三层。只要一打开电脑,就能够搜出周庄民居的照片:河道波光粼粼,小石桥或弧或平,岸边杨柳依依,或者其他一些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绿荫笼罩,不时再有墙上探出一簇簇蔷薇,开着红的白的黄的花,在别致的构图与光影里,让人陶醉其中浮想联翩。绝大多数旅游周庄的人,就是奔着这独有江南风情蹁跹而至的。随行的两位女同事,就随行的两位女同事,就蹦蹦跳跳地穿行于小街里弄,寻找最美的角度,拍下心仪的照片。我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捧着相机在清晨、黄昏、夜晚,在河畔、街边、桥上,用相机捕捉了周庄一些最美的瞬间。着实得到了不少不错的照片。 在被我摄入取景框的周围,亲眼目睹一些景象。 行走不便的路面。刚从车上下来,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子,走过了周庄门口几百米新建的宽阔街面,就真正进入周庄。要走到我们订下的民居旅馆,还需要走一段路。这段民居旁临河的路应该是周庄原始的道路了,除了用条石砌成的河岸,路面全是用细小的鹅卵石(也不全是鹅卵石)铺成的。这样的路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远道而来疲惫的游客而言,在盛夏的骄阳下,沉重的行李箱不能提着,只好拖着,在鹅卵石的路面上不停颠簸,让手差点控制不住,等到旅店时,手掌各关节也是被震得生生地疼。脚底也被鹅卵石的灼热烤得不忍着地。安顿好后,走进周庄深处,周庄里临河的小街大多都是青石板铺就,已被天南海北的游人的足底摩挲得平整而光亮。但一走进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小巷里弄,不少地方脚下的路又不好走起来,不是在建工地的堆放泥沙石材,就有庄民们堆放物品,甚至有篱笆的枝丫伸到路上,有时只能侧着身走…… 到周庄,大多数游客都是要感受周庄人们生活的原生态:日常起居、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等。但周庄民居给我一个非常明显的印象,就是陈旧。除了因为开发新建的建筑和临街的房屋看起来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江南的民居风格和周庄建筑特色外,很多隐藏在表面之后的建筑却并非如此。有的屋瓦疏隔断漏,有的屋檐脱落残损,有的墙面剥落倾斜,有的窗穿门斜。虽然给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可以感受到周庄的悠久历史。但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艰难与不易。 特别是那些在不经意间进入视野的杂草丛生的院落或者小巷深处,绝不会让人联想到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隐者。 还有一点不能理解的是,周庄作为中国水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而且位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一个人杰地灵地方的旁近,除了在沈厅、沈万山故居、万山水冢这些地方加到了一些代表着地方文化的匾额、对联、书画等,几处为数不多的现当代名家的题字和屈指可数的民间艺人坊外,其他的文化符号就是每家人的对联了。这些对联,大多是春联,不仅书写功底极其一般,内容俗套陈旧,而且张贴得也不整齐,又经过半年的日晒雨淋,更是色变纸裂,向来人昭示着一种浅薄和无奈。 印象之三:人 来到周庄当晚观看了专门向游客展示周庄生活的文艺演出。在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自己恬不知耻在心里想到:我愿成为周庄的女婿。因为在表演中,欣赏到了足以代表江南女儿的美:唇红齿白,明眸善睐,温婉清丽,婀娜多姿。那种美丽,是我无数次在唐诗宋词的清辞丽句中想象出来了的,一下子呈现在眼前,怎不叫人怦然心动? 然而在周庄行走的时间里,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周庄人。 7月26日,天刚亮,我提着相机,没有惊动同住的同事,自己悄悄地行走在周庄的水边巷里。那时,旅行的人们几乎还没有出门,小街上稀疏的人基本都是本地居民。第一个让我震动的是一个老人。当我顺着临河的小街往“南湖秋月”走去,不断搜寻可以摄入相机的景致时,正当我举起相机准备拍摄一幅画面,在我前面的小街上朝阳洒落时房屋的阴影里,一个缓缓前行的身影进入了我视线,我放下相机,等待身影的消失(我喜欢拍摄非常宁静画面)。身影越来越清晰了:是一个老妇,七十岁左右,佝偻的腰身,上身穿一件有些旧了的白色T恤,下身穿一条宽松的大花裤子,脚上一双布鞋。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走近时,脸上深深的褶皱和一双神采暗淡双眼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当我从万山水冢那里出来往回走,正低头看相机里刚刚拍的照片,在桥头转角处突然身前闪出一个黑影,我想是自己走路没看挡住了别人的去路,赶紧往旁边一闪,让出道来。站在旁边等那人过去,谁知我闪到旁边,黑影也跟着闪到我的面前,好不吃惊。赶紧一抬头,原来是面前站着一位老人,正用眼睛盯着我,嘴里说着好像是问我吃早餐没有意思的话,同时用手指着旁边的一家小馆子,原来是站在路边揽客的。我摇了摇头,表达出自己现在不想吃早餐的意思。准备绕开老人继续前行。可就在我刚绕开两步要走,老人也随着我脚步移动到我的面前,还在固执地招徕我到他的店里吃早餐。我还是拒绝了,因为早上五点过就出来的我,在周庄行走了一大圈,虽然此时已经七点过,到吃早餐的时候,然而因天气太热,我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从头发根里渗出的汗水也已将整个头部像刚从水里提出一样,汗流满面。只想回到住处,赶紧换身衣服。那时,心里隐约升起了一丝不快。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同住的同事也如我出去行走一圈回来,坐在床上生气。我凑过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他去吃早餐,在一家馆子里已经点好了早餐正要吃,这时,有一个游客也迈步走进了这家馆子,然而他进来却没有吃早餐的意思。而是捡了一根板凳坐下,想歇歇脚。小店老板走过去问他想吃点什么,他说,什么也不吃,就是坐坐休息。店老板面带愠色地说,对不起,如果不吃早餐,请不要坐在我们店里。游客尴尬地起身,落荒而逃。看着看着游客离开的背影,店老板说,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这时,坐在屋角的一张桌子旁边的一个小孩也学着店老板的口气学了一句,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小孩是店老板的儿子。同事看到这一幕,非常生气,碗里的早餐才吃了几口,扔下筷子忿然离去。<br></h3><div>&nbsp;</div><h3> 说到这里,我的《周庄印象》也基本结束。在回程的车上,我们租的是一辆周庄本地人的车,师傅是一个和善的年轻人,直接把我们送回上海。在车上,我们尝试着把我们周庄此行的感受告诉师傅。师傅一脸无奈地说,其实我们说到的情况已经有很多游客反映过了,在数次的周庄旅游发展会议上他们也向主管部门和政府反馈过游客的意见,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要保留周庄的原生态,游客来周庄就是欣赏周庄的独特之处。</h3><h3> 我、我们,就是游客,可我们最想说的就是:当我们走在绍兴,走在乌镇,走在同里古镇时,却没有这种迫切想离开的愿望。</h3><h3> 周庄作为全球最美十大古镇,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应该是自豪的,幸福的,诗意的。而原生态,并不是人们的生活一层不变啊?</h3><div>&nbsp;</div><div>&nbsp;</div><h3> 2018年8月29日</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