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808080">整理:颛孙霞(三女儿)</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回忆:颛孙友香(已故父亲)</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照片:人物照片老妈提供,其他均为网络</font></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附:宋任穷之子宋京波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颛孙击寇征宿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友香抗敌打灵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华东烽火立战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云南边疆赴军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二十二载铁道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险山峡谷开通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转战基建再贡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忠心革命一老兵</b></p> <h3><b><font color="#333333">前言:</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我的父亲颛孙友香,1930年阴历7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萧县,1944年6月爷爷将年仅14岁还是孩子的父亲送到萧县抗日民主政府独立旅参军,父亲是一位职业军人,也是一位军医,传奇的军旅生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战斗有宿迁、灵璧、永成、萧县、铜山等大小战役20余次,解放战争参加的战斗和战役有涟水、莱芜、孟良崮、济南、鲁西南、洛阳、开封、淮海、渡江、南昌、吉安、广州、三水、南宁、百色、兴义、昆明及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广大地区等大小战役50余次。</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9年、1950年父亲各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在父亲的柜子里各种各样的勋章、奖章、纪念章等,记录着父亲那些年岁月的艰辛和荣光。</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1947年8月父亲刚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是一个热爱党,热爱人民的老革命,他工作勤恳敬业,淡泊名利,正直善良,廉洁奉公。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对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大后你们都要向党组织靠拢,爱党爱人民,为人民服好务。</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5子女,也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其中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更多的时候都在忙于工作,因为父亲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父亲的性格也如军人般严谨和威武,生活规律像稳健的钟表,他总是和我们及下一代讲,战争年代里他们不得不边行军,边浅浅入睡,身上还背着几公斤重的行李等物品。父亲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来源于部队,直到去世前都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父亲晚9点熄灯,早5点起床的作息时间。用父亲的话说,我永远都是那军营里的老兵。</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父亲常给我们和孙辈们讲他的故事,一提起讲抗战故事父亲就精神焕发,滔滔不绝,过去的事情全记在他的脑子里。</font></b><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3><b><font color="#333333">父亲的回忆:</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4年6月至1945年6月父亲在萧县抗日政府独立旅,当时担任县长兼旅长的是许西连,他指挥独立旅先后拔掉、打垮敌人据点10余个(包括赵炮楼、祖楼、黄口等),每个据点有鬼子10—20人,伪军30人,因此受到群众支持和欢迎,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6年父亲调入新四军四师十一旅卫校学习,学校在萧县赵炮楼村,卫校领导有队长王子严,指导员陈岩(女),教员还有林某某,担任英式拉丁文药名教学,旅卫生部协理员贾铁梅兼任政治课。师生们分别住在民房中,院落、树荫当课堂,背包当板凳,双膝是课桌,农民的晒场是操场,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父亲开始了从医的道路。</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日本投降后,人民渴望医治战争创伤,和平建国,改善人民生活,蒋介石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却以“双十谈判”为幌子,背地做好了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准备,1945年11月初,蒋介石调遣了正规军七十个师的兵力,聚集在解放区前沿。</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父亲说原住津浦路的十一旅和十二旅,为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互相换防,我校十一旅换防到皖东北灵匹县高楼村,一户地主的两座大院中,这里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好些,之后不久,十一旅在高楼被扩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张震任司令员,1946年2月2日是春节,大家在高楼过了个欢乐祥和,物资丰富的新年。</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1946年7、8月间,苏中战役开始时,蒋介石把战火引向苏北,部队转移到洪泽湖畔,医院工作人员吃、住在水上2个多月,到46年秋、冬期间从苏北随军北上,歼敌五万余人。</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为满足华东战场卫勤保障的需要,于1947年2月在山东、东营组建第九军医院,院部设有医务、药材、管理、供给4个科和政治处,下辖一个手术队和三个医疗队,每个队设有三个医疗室(等于现在野战医院),莱芜战役5个兄弟医院共收容12343名伤员,我九院收容伤员3000余人,我室在20日至23日收容500余人,战胜许多困难,胜利完成营救任务。</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7年5月13日,华东野战军发起孟良崮战役,5月15日发起总攻,于5月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敌74师师长张灵莆被击毙,歼灭敌人3.2万余人,我院于山东泗水展开,收容伤员2100余人,我室收容350余人。</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1947年7月17日至30日,我院住山东博山原泉参加南麻花战役,配属2个担架团,600付担架,一个民兵团,收容了3300多名伤员,我室收容600多名,由于敌情变化迅速,我们连夜将伤病员转移到胶济路北恒台县城,展开继续治疗。</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7年11月我九院二队,4、6室,接送豫、皖、苏地区伤病员700余人到河南淮阴、泰康、西华三角地带,该地区寄留人员化妆成老百姓,以隐蔽的方式对伤员进行治疗,交通闭塞,物资供应极度困难,数百里路一片荒凉,不见牛和羊。</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洛阳战役,1948年3月11日攻打,14日攻克,全歼国民党青年军206师,我九院奉命开赴洛阳孟津县收容伤员1000余名。</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豫东战役,1948年夏季,我九院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第九医院,战役第一阶段攻打开封,歼敌4万余人,我院在伏牛山收容近千名伤员,经2个多月的治疗,大部康复归队。</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战役结束后8月,我华东第九野战医院在河南临汝县又被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五野战医院,五院从临汝出发开赴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参加淮海战役的营救工作。</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48年10月6日发起的淮海战役,历时66天,解放军参战兵力66余万人,国民党投入兵力80余万人,参加战役的我人民解放军以伤亡13.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在此战役中,我五院收容伤员1万余人,我四室在编80人,收容伤员1200余人,在卫勤保障中是昼夜不停,废寝忘食,贡献出一名白衣战士的力量。</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1949年4月24日,随二野四兵团从安庆望江境内,突破长江天险,直捣江西鹰潭,而后部队转向西进解放南昌,我八院随部队到温家镇,6月1日陆续接收解放南昌的伤员,我所收容500人。7月底八院向吉安方向前进,8月4日到达吉安休整,在此期间中央军委命令决定:二野四兵团进军云南,8月下旬部队向广东方向前进,我所到广东曲江收容伤员300余人,而后将全部伤员转交十院。我们继续南下到广州三水展开收容,将收容的伤员全部转移到广州医院。又赴开平接收西广战役伤员,护送伤员乘船沿西江而上,1950年元旦随部队到达广西梧州,春节到达贵县,伤员大都痊愈出院,医院继续前进,途经广西南宁、百色、田林县,从广西南部到黔南山区进入贵州境内,黔南、八度、册亨、安龙、遵义到达云南的罗平、师宗。1950年4月23日进入目的地~~昆明,进入昆明后,医院又进行了编制,我所改建为云南军区野战医院第一分院,接收国民党第三十八陆军医院,医院有伤员1400余人,这些伤员自己谋生,半年后经批准返乡。</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1952年5月我在昆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学校学习,1954年3月到重庆与第三军医学校合并,经过历时四年的学习,于1956年毕业🎓。</font></b><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这是父亲曾经用过的公文包和听诊器,保留的完整无缺</b></h3> <h3><b><font color="#333333"><font>1956年</font>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铁道兵,当时铁道兵指挥部机关住福建南平市,我分在铁道兵九师卫生连(按苏联编制师医院设卫生连)该师住辽宁大连旅顺,主要担任旅顺口基地国防工程,任务完成后于1957年3月迁往内蒙临河地区,修建包兰铁路。1958年又移往江西景德镇市,修建南京至戈阳铁路。1959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为保东三省交通顺利,我九师又迁回辽宁省,辽阳市至1964年,在此期间修建了辽、本铁路,本溪至田师府铁路,吉林至蛟河铁路,通化至白河铁路以及辽宁建平国防工程,嫩江总后农场建设等。。。</font></b><br></h3> <h3><b><font color="#333333">1980年3月调入基建工程兵,参加建设火力发电厂,其中包括内蒙赤峰电厂、通辽电厂、吉林电厂、长春电力、四平电力、辽阳电厂、鞍山电厂。</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参加了水利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吉林市水利发电厂、迁西潘家口水利发电工程(引滦入津工程)。</font></b></h3><h3><b><font color="#333333">1981年我打前战,来到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云南乐平,贵州兴义,广西隆林横跨三省,三地的南盘江,在隆林天生桥汇合处修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首先打通三省,三地的公路,这里三面环山,工程很难进展,我们克服不利因素,开通了公路,保证了水电工程后续工作的进展。</font></b></h3><h3><br></h3><h3><br></h3> <h3><b><font color="#333333">1982年全军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从此这两个兵种在我军序列中永远消失。</font></b><br></h3><h3><b><font color="#333333">以上这些父亲都记忆深刻,常讲给我们及后代听的~他的真实故事。</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编后语:父亲就是这样走南闯北度过了自己的半生,忙碌了半生的父亲于1983年离休,住进了总政白石桥老干部管理局第二干休所,父亲离休后也是积极参加干休所的活动,还上了老年大学,经常参加所里组织的麻将、门球比赛,每次都是抱着战利品凯旋回家😄。特别是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期间,所里组织他们唱红歌,父亲那个积极的劲头,真像回到了青年时代,有时我们开玩笑说,老爸你又年轻了多少岁,父亲却笑笑说我永远是军营里的一个老兵!</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父亲老年大学笔记</font></b></h3> <h3><b><font color="#333333">参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font></b></h3>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2016年下半年,86岁的父亲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为了不给所里,不给工作的儿女们增添麻烦,自己就这样坚持扛着,而耽误了病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b></p><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2017年6月1日不得不住进医院,检查结果鼻腔麟癌,医生说由于年岁大了,不能做手术也不能化疗,只能放疗,需要做33次,老人能不能坚持做完还是问号,经过协商最后决定做放疗。</b></p><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做了18次放疗,父亲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厉害,高烧不退,各种感染,父亲都坚强的扛着,医生看着父亲做完放疗的后遗症,都不忍心在叫父亲做剩下的15次了,父亲以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历经近4个月,于2017年9月13日出院,回家后父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又开始了新的生活。</b></p><p><br></p><p><br></p> <p><b>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3月父亲连续几天低烧,在家人的劝说下,再次住进医院,父亲及家人心里知道,这次住院预示着什么,癌症的转移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使得父亲身体状况极度下降。</b></p> <p><b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父亲3月12日住院前,我在3月10日为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潸然泪下</b></p> <p><b>治疗期间病情加重的父亲,已经无法用语言和肢体表达,但他却记得4月10日是女儿的生日😭😭</b></p><p><b>兄弟姐妹们近7个月二百多天的日夜守候,没有留住疼我们、爱我们的父亲,但父亲的谆谆教诲却永留我们心中。。。</b></p><p><br></p> <p><b>时间定格在2018年5月1日13点05分,又一个抗战老兵——我的父亲(享年88岁)走完了他从军74年的人生光辉历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b></p> <h3><b>按照父亲生前的遗愿,追悼会从简,没有邀请过多的人参加,办的简单而严肃</b></h3> <h3><b>笑容可鞠,平易近人的父亲😢</b></h3> <h3><b><font color="#333333">相濡以沫60载的妈妈敬献花圈</font></b></h3> <h3><b>干休所及新四军四师分会敬献的花圈</b></h3> <h3><b>干休所领导带队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b></h3> <h3><b>父亲住院期间,有个心愿回家看看,但可恶的病魔连这一小小的愿望都未叫父亲实现,追悼会后父亲回到了他盼望已久的家</b></h3> <h3><font color="#333333"><b>父亲在家呆了一周,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父亲安葬在九公山铁军纪念园,九公山是父亲自己挑选的地方,他说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北京唯一的新四军纪念园,这里有他的战友,因此而不会孤单。</b></font></h3><h3><font color="#333333"><b>是的父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b><b>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放心我们会常来这里看您和战友的,亲爱的父亲您在这里安息吧!</b></font></h3> <h3><b>为父亲送灵,老爸这里是您的天堂,希望您在这里安好</b></h3> <h3><b>老爸,我们来看您啦</b></h3> <h3><b><font color="#333333">九公山铁军纪念园的《新四军将士名录》墙, 镌刻了300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的姓名,父亲是千千万万新四军的代表之一,名字也被镌刻其中,载入新四军光辉史册。</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33333">抗战老兵们永垂不朽!</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