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老厦门之白鹿洞寺3(“高山仰止”话鹿洞)

胡捷

<p>位于旧时前往白鹿洞山门必经古道旁的一块巨岩上(见下图中标注“1”的巨岩朝北侧)</p> <h3>刻有一方醒目大气的楷书摩崖石刻“高山仰止”(见下图)<br></h3> <p>随着之前该寺旧山门外的弘法楼项目的建设,入寺古道被整体开挖铲除,寺庙新山门朝向的布局定位,导致这方石刻“默默地自闭”于白鹿洞寺右侧一隅。近年来有心探寻之人过此,将其重新带入公众的视线。(见下图中标注“1”的巨岩朝北侧)。</p> <p>如今这方石刻无法享受到寺内其它石刻所拥有的“描红”待遇,正与其右侧的一方石刻“小兄弟”(见下图右侧,后续的美篇文章将会进一步品读)一起备受该寺弘法楼建设项目的施工水泥零星滴附而略有“破相”(“高山仰止”的“高”字一隅还被嵌入钢筋),不胜唏嘘[撇嘴]......</p> <p>此石刻右直题“光绪癸卯年八月谷旦”(见下图1右侧),即题写时间为光绪癸卯年(1903年),八月谷旦即为农历八月的某个良辰吉日。左直署“龙溪林维源书”(见下图2左下侧),即题刻作者为林维源(见下图3),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关于此人的大名,相信如果是闽南厦漳地区的文史读者们,一定不会陌生。这里我仅提四个关健词,如台北“板桥林家”、龙海角美“林氏义庄”、鼓浪屿“林氏府”的主人、鼓浪屿“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之父”,其余关于此人的详细信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百度”进一步深入了解......</p> <p>上周阅读了厦门文史大咖彭一万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文史文章《台湾爱国“政商”林维源》,于文中有幸找到了一段关于林维源于1903年捐资修缮白鹿洞并留下墨宝题刻之要点</p><p>注:下图1中所提应为“白鹿含烟”而非“白鹿合烟”,“白鹿含烟”为厦门小八景之一,所在地即为白鹿洞;下图2之诗的作者林尔嘉(字菽庄)乃林维源之子也,此诗名为《白鹿洞》而非《白鹿含烟》,作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收录于《林菽庄先生诗稿》一书中</p> <p>此项修缮功德义举填补了白鹿洞古时历次重建修缮史的一个重要历史点!此方石刻不同于该寺内另外三幅“详细叙事式”的石刻直白地道出“重修”字眼,也不同于该寺住持僧逊修所书五言绝句一诗而点出“募修”字眼,更没有那一方洋洋洒洒记录“捐建”功德的石碑那么“标新立异”。(见以下五图及文字说明)</p> <p>下图石刻上落款的重修完工时间为1704年的清康熙四十三年</p> <h3>下图石刻上落款的募修完工时间为1759年的清乾隆己卯年<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图石碑上落款的捐建时间为1763年的清乾隆癸未年</h3> <h3>下图石刻上落款的重修完工时间为1824年的清道光甲申年(此方石刻的落款人名已模糊不清。作者为何人?存疑待考)<br></h3> <h3>下图石刻上落款的重修完工时间为1917年的民国六年</h3> <h3>从彭老所写的这篇文史文章记录下的林维源曾经捐资修缮白鹿洞寺(以下两图为拍摄于民国初年的该寺珍贵历史影像,这些珍贵历史影像也真实记录下了林维源捐资修缮该寺后的寺院新貌)的义举记载,进一步侧面体现了此方石刻乃是该寺见诸于勒石方式的“寺庙重修史”的又一方珍贵历史石刻文物——1903年白鹿洞寺重新修缮的工程顺利完工,当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晴朗好日子,林维源挥毫泼墨,写下了“高山仰止”这大气的四字好字,并让石匠勒石于旧时山门古道旁巨石的醒目一隅......<br></h3> <p>常言道,后人研究前人所题摩崖石刻,不单单是鉴赏其人的书法功底造诣,还得进一步参透作者题此墨笔时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当时某个历史背景的直抒胸臆,可能是于地于物的触景生情,还有更多林林种种的可能......“高山仰止”四字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意为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再次翻读《厦门佛教志》中关于白鹿洞寺的历史一段文字记载(见下图1),细看厦门白鹿洞的名称来源,想必宋代理学名家朱熹(见下图2)应是林维源手书此四字时心中默默敬仰的“高德之人”吧[微笑]......</p> <h3>文末顺代:此回品读,借用厦门知名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先生之“视觉厦门”的白鹿洞四张珍贵历史影像[抱拳]之前听闻一位厦门石刻研究老师告之此方石刻乃林维源留于厦门的唯一一方石刻墨宝遗迹(是否准确还需待考),并又是一方难得珍贵的“涉台历史文物”💪位于白鹿洞寺祖堂后侧岩壁上方,目前尚有留存一幅成书于1917年的募捐题刻,名为《重建白鹿洞寺朱子楼记》(见以上“重修系列石刻”中题刻时间为民国六年的那一幅石刻),石刻上的募捐名录中有林尔嘉的名字。白鹿洞寺历经清末民初的两次重修,“板桥林家”的林氏父子当之无愧为“浓墨重彩”的贡献者[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