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忆点滴(三)

老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中屹立着圣洁的珠穆朗玛</p><p class="ql-block">虔诚的信仰染红了天边云霞</p><p class="ql-block">念珠滚动脑海不停念呀念呀</p><p class="ql-block">远方为我凌空飞舞吉祥哈达</p><p class="ql-block">心驰神往辉煌壮丽的布达拉</p><p class="ql-block">朝圣的脚步执着奔向藏家</p><p class="ql-block">麻尼经轮手上不停转呀转呀</p><p class="ql-block">一条神奇天路铺到我的脚下</p><p class="ql-block">我要去拉萨, 我要去拉萨……</p><p class="ql-block"> 来西藏的人没有不到拉萨的,到拉萨的必到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八廓街。</p><p class="ql-block"><br></p> <h3>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在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布官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 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它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br></h3><h3>五月二十六日清晨的拉萨还有些许凉意,布达拉宫在朝阳的照耀下更显的庄严肃穆。</h3> <p class="ql-block">拉萨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令人心醉,令人窒息,令人惊叹。</p> <h3>外国友人在广场拍照留念。</h3> <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p> <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多钟围绕布达宫转圈祈祷的藏民已是川流不息了,他们手上或握着经简,或捻着佛珠,或面朝布达拉宫双手合十,表情庄严而虔诚,口中念动真言。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宫殿,是无数人寻梦的地方,都希望在这里找到心灵的纯净。</p> <p class="ql-block">  虽然转宫祈祷的人流如潮,但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平和。</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虽没有布达拉宫居高临下的雄伟气势,但它处于城区中心,与著名的八廓街相连,实际上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一千三百多年的藏传佛教圣殿,传颂着多少动人的故事,点燃着千年不灭的香火,承受着信徒世世代代的礼拜。</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前每天不知有多少信徒到这里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大昭寺周围和八廓街上,你定会被那些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感动,他们怀着坚定执着的信念绕街不断地顺时针转圈,或在街上匍匐前行,一跪三拜,有的甚至在千里之外的家门,不畏艰难险阻用身体丈量着大地一直跪拜到圣地,从白发苍苍的长者到满脸稚气的小童无不如此。他们的脸上如此平和,平和得就象西藏的蓝天,一尘不染,置身其中,无不为之动容,此时此地,无论你是否信佛,你的心灵也会得到洗涤。</p> <h3>在街头憩息的藏民。</h3> <p class="ql-block">  拉萨游女漫如云,琼结佳人独秀群,我向此中求伴侣,最先属意便为君。——仓央嘉措</p><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庄严与浪漫同在,一对情侣在拍结婚照。</p> <h3>和尚也是发烧友。</h3> <h3>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h3>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不再像白天那般气势雄伟,光晕笼罩下,宛如轻纱背后柔美的面庞,带着一丝羞赧,透出几分妩媚。</p> <p class="ql-block">  罗布林卡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p><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七日早上我们参观了罗布林卡。</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八日我们离开了拉萨向格尔木出发,走109国道,也就是青藏公路主要路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路况虽没有318国道险峻,但气候变化复杂, 四季不明,时晴时雨时雪,一天可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从拉萨到格尔木1154.4公里,经当雄 — 那曲 — 安多 —雁石坪—五道梁— 可可西里保护站— 昆仑山 垭口—纳赤台— 格尔木 。按原计划经当雄时进入纳木错游览,可惜当时正下着雨,只有继续往前走,没看到纳木错的真容,是这次进藏的又一遗憾。</p> <p class="ql-block">  经过念青唐古拉山,只见雪花飘飘,白茫茫一片,真是十里不同天。从拉萨沿国道109出发142公里,就到达了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念青唐古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玛积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海拔4640米,主峰海拔7162米。</p> <p class="ql-block">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山脉之间,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八日下午7:16,将要到达安多县,计划在这里过夜,海拔4800,又冷又缺氧,确有点难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十九日早上从安多县出发,计划晚上到格尔木休息。全程684.1公里,由于青藏公路很多地方都限速60,加上时常停车拍照,估计行程要十多个小时。</p> <h3>中午11:05到了唐古拉山口,这是我们这次西行经过海拔最高的地方。</h3><h3>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望得远。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游客路过唐古拉山口都有明显的高原反应。</h3><h3>站在唐古拉山口,望着盖在头顶上的蓝天,眼前延绵起伏的雪山以及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忽然感觉天堂离我们并不远,有点飘离尘世的感觉。往前走就是青海界域了,回想起前几天站在金沙江大桥头,将要跨入西藏境界时的那种兴奋,而马上就要离开西藏了,真有点依依不舍。拉萨,再见了!西藏,再见了!<br></h3> <p class="ql-block">  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可可西里山脉跨越青海与西藏。在青藏高原的中部——西藏羌塘至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上下,有一块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这里便是羌塘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p><p class="ql-block"> “无人区”在西藏-新疆-青海之交,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无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7日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不但意味着中国又多了一处世界遗产。通过申遗,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这次申遗成功,对于可可西里的保护其实是一个开端,也对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保护带来了更大责任。</p> <h3>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于1992年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部工委 ),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br></h3><h3>这位藏族干部的死,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年轻人追随他的脚步,走上环保道路;藏羚羊和可可西里也由此成为关注热点,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他用他的牺牲,换来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的开启。<br></h3> <p class="ql-block">  可可西里是我们这次行程的兴奋点,大家都期望能看到大批藏翎羊迁徙的壮观场面或更多珍稀动物的真身,很遗憾,只看到零星的一些藏羚羊和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  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估算:20世纪初,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超过100万只,而到1990年代中期,只有约7万只。“沙图什”贸易是藏羚羊日益减少的关键原因。“沙图什”意为“毛绒之王”,指藏羚羊的绒毛,由它制成的披肩代表着稀有和奢华。偷猎者驾驶吉普车追踪藏羚羊,在夜间包围它们,用灯光照射使羚羊视觉消失。</p><p class="ql-block"> 可可西里已有接近10年没有响起盗猎的枪声,“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数量,从1万多只恢复到10万多只。</p> <h3>藏野驴</h3> <h3>夕阳下的昆仑山。</h3> <h3>在青藏公路上,经常会看见奔驰在青藏铁路上的火车。</h3> <h3>月夜下的雪山格外迷人。</h3><h3>晚上十一点多钟才到格尔木。</h3> <h3>5月30日,因昨天大家都较疲劳,今天九点才起床,吃完早餐驱车去察尔汗盐湖。<br></h3><h3>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达20多亿吨,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有著名的万丈盐桥。<br></h3> <p class="ql-block"> 5月31日。今天下了一天的雨,雨虽不大,但灰蒙蒙一片,影响了出游的心情。早上去茶卡盐湖走走。</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 天气不佳,没能目睹“天空之镜”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提到草原,首先想到的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但是青海省的6个草原景色美过呼伦贝尔,</p><p class="ql-block"> 如我们所看到的金银滩草原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说起金银滩草原,你可能没有那么熟悉,但是说起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你肯定是耳熟能详的。正是在这个广阔美丽的草原,王洛宾先生遇见了卓玛姑娘,并且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的海晏县境内。它西临青海湖,南接海晏县,其中一条小河穿流其间,将整个草原分为金滩和银滩,所以它的名字也由此缘来。七、八月的金银滩草原最美的,鲜花如星星般散落在碧草如茵的大草原上,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竞相开放,点缀着片土地,一望无尽,一片生机盎然,令人心生愉悦。</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来早了。</p> <h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h3> <h3>黄昏时的青海湖畔。</h3> <p class="ql-block">  旅行收获的不仅是美景、美图,更重要的是旅途中那份难以言表的感受,那份值得珍藏在心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行走川藏、青藏,所见所闻只是凤毛麟角,还未能真正体会到西藏的魅力,但足以使自已的心灵得到洗涤。著名摄影家杨延康,在拍摄了十年西藏之后,把这里誉为是心灵归宿的地方。他所指的就是西藏独特的人文风情。这里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地区。这里的人民纯粹、淳朴、善良。这里是全世界佛教徒的圣地,心灵的牧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