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妈妈游开元寺

心灵

<h3>  泉州的夏天潮湿闷热,今年尤其难熬,久盼不来的台风,等了一个夏天不见雨滴,初秋的太阳依然热情似火,室外如同灸烤桑拿。</h3><h3><br></h3><h3> 由于临时无名台风的生成给泉州奔跑的高温野马刹了刹缰绳,连续几天的雨使气温稍微下降,8月26日星期天,趁周末带妈妈来到千年古刹:开元寺。为了这个休息时间,我推掉了N个学术研讨会!</h3><h3><br></h3><h3> 泉州开元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寺内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 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h3><h3><br></h3><h3> </h3><h3> </h3> <h3>   西街是步行街,为了少走路,儿子开车送我们到新华路的开元寺西门。想不到的是,开元寺里没有一方平路,“嘞嘞卡卡”的石头上轮椅颠簸,且几步路便遇台阶上上下下的,着实难走!</h3><h3><br></h3><h3> 对于常人来说走几步路没有什么,之前无数次的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我竟然没有关注这里根本没有轮椅道,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如此不方便!妈妈83岁高龄,2003年曾经游过一次开元寺,十几年过去了,变化最大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了。前年还因“半月板磨损并膝关节腔积液”抽液打针,好歹可以自理,但出门必须轮椅才行。特别是近来查出大病,在第四周期的化疗中,体力和腿力都差了许多。</h3><h3> </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树大了,叶子茂密了,比十几年前葱绿很多”一进大门,开心的妈妈情不自禁的说,看得出妈妈心情不错。</span>当我提出合影的时候,坚强的妈妈用力把拐杖扔出了镜头之外,依然以微笑对待自己的生活!</h3> <h3>这是妈妈走路时我偷拍的,实际上她一天天都躺在床上,乏力不爱动,况且“卡培他滨”联合“阿帕替尼”的“乏力、厌食、色素沉着、白细胞下降、手足综合症”等还是多多少少的出现在她身上、</h3><h3> 妈妈1956年参加工作,前30年一直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后在一事业单位担任领导,思路清晰,做事条理有能力,80岁的时候开始使用微信,是与时俱进的老人。</h3> <h3>由于没有轮椅通道,目测一下西塔的台阶更多,我们直接推轮椅到了东塔,东塔又称“镇国塔”,修建于1300多年前。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建造的双塔,石雕精美栩栩如生。上次妈妈来的时候对这些东西看的仔细,而今次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精气神。</h3> <h3>没走几步就要求在旁边休息一下。坐在开元寺大榕树的石台上,妈妈一直感叹这里真凉快,树冠这么大,太阳晒不透</h3> <h3>坐看人来人往、孩子戏耍。开元寺不要门票好多年了,旅游团队很多,本地居民也喜欢来这里走走,早晨是很好的晨练场所。</h3> <h3>历经千年风雨、地震摇曳,古塔依然风骨林立,有着泉州爱拼敢赢的血脉</h3> <h3>几天连续阴雨绵绵,久存的生灵复活,长出大大的菌落</h3> <h3>尽管重病缠身,给人的依然是微笑,坚强地面对生活!</h3> <h3>  搬着轮椅上上下下台阶,不断遇到好心人上前帮忙。一位妈妈带着5、6岁的孩子游玩,指着我们说:“要尊老爱幼,要孝敬老人”,并身体力行帮忙搀扶,我一路上不停的说“谢谢、谢谢”。这个社会还是充满了善良,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送来爱心,足矣!只叹妈妈老得太快,是时候应该放慢脚步,留出一点时间陪陪父母了。(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