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麦子

Tina(田昭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次难忘的经历—挑麦子&nbsp;&nbsp; </b></h1><h3><br></h3><h1> 在上山下乡插队蒙阴县联城公社红旗庄的那段“战天斗地”的日子里,我差不多各种农活都干过。刚下乡时,在冰冻三尺的寒冬,早晨天还黑乎乎的,就被上工的哨声吹醒,扛着镐头与当地社员一起刨地,十几岁的女孩子哪有力气啊,一镐头下去,只能在冻了冰的黄土地上砸出个白印,然后再一镐一镐地刨,直到把一块块冻土刨下来为止,这是力气活;还有更累的,队里的男劳力推着满满的一独轮车“猪粪”,我们女劳力在前面拉着绳子,齐心协力地将这车“肥料”拉上一个个山坡坡时,早已累得喘不过气来,力气在到达目的地时耗费殆尽,人也精疲力竭地瘫软在地上。</h1><h1><br></h1><h1> 这些活儿虽然很累,但是和我至今记忆犹深的一次挑麦子的经历比起来就算不上什么了。 </h1><h1><br></h1><h1> 大概是插队第一年的夏天,收完麦子后,队里除了留小部分劳力在场院打场(人工小麦脱粒),大部分男女劳力都被派到麦地往场院挑麦子。我第一次挑麦子是去村东临近沙沟峪的一块麦地,离大红旗庄我所在的四队场院大约三四里地。到了地里,将收割的小麦先捆成捆,然后用带钩的扁担(两端带铁钩挑水用的扁担)将麦捆挑回四队的场院。麦捆有大有小,男劳力壮劳力自然得挑大捆的麦子,女劳力挑小捆(记不清多重了)的。同队的社员王孝存帮我把麦子捆好,将扁担两头的钩子绕一圈后钩住麦捆(如果不绕,钩子太长,麦捆就会拖在地上)发到我的肩膀上。</h1><h1><br></h1><h1> 不像那些社员可以左右肩膀轮换交替着挑担子,而我只能用右肩膀挑东西,左肩膀不能负重。才挑了一小半的路程,扁担就压得我的右肩膀火辣辣地疼痛难忍,越发感到担子沉重,这时脚步也蹒跚起来,好像走不动了。我觉得实在坚持不了了,真想把担子放下休息一会儿,缓解一下右肩的痛感和疲惫。可是担子一旦放下,再挑起时,如果身边没有人帮助,我必须蹲在地上挺身发力才能把担子挑起,凭我自己的那把子力气,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时离着场院还有一多半的路程,同队的社员早都大步流星地挑着担子走得好远,远的周围看不见一个人影,我有些失望和沮丧。唉,看来谁也帮不了我了。</h1><h1><br></h1><h1>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撂挑子,把担子放下,我空身走回场院去搬救兵,请求队长派人把我撂在半路的麦捆挑回来;另一条就是咬紧牙关硬挺着坚持自己挑回来。毫无疑问,我只能选择第二种,我也必须选择第二种。</h1><h1><br></h1><h1> 下定决心后,我愣是咬着牙,头顶炎炎烈日,脚底下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地一气儿将麦子挑到了场院。一进场院,我把担子撂到了麦堆上,顾不上擦去满脸的汗水,摸着被压得又红又肿几近麻木的肩膀,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这件事我后来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过自己,我怎么就能坚持下来了呢?那段路只有我自己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那就是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h1><h1><br></h1><h1> 通过这次经历,后来我感悟到,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时,不要退后,不要畏缩,不要屈服,勇敢面对,心中要有一股劲,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战胜困难。胜利的曙光往往出现在你坚持到最后的努力之中。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