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创新园区、社工平台如何建立与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固化的思维逻辑如何突破,平台角色如何得到更好的适应,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8月28日,龙岗社会创新中心开展题为“社会治理经理人培养计划第四期—打破社工思维”培训,龙岗区政法委社会建设指导科科长曹昊云出席本次培训。<br></h3> <h3> 本次培训特邀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出站博士后,管理学博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筹资与增值委员会委员,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特聘专家顾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智库专家,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专家顾问褚蓥老师,老师幽默有趣的授课方式结合具体案例,向学员说明了人情社会下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逻辑。<br></h3> <h3> 培训伊始,讲师从社工常见逻辑方式、遇到的现实困境着手,以入驻司法局的社工为例,司法社工在服务点承担了行政及专业工作,一方面带来了可观回报,政府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社工承担的行政工作越来越多,淡化了专业工作的服务,究其原因,是司法社工的定位偏移引起的,从这个关系里,只靠一方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共同探索一条顺畅的合作之路。<br></h3> <h3> 运作一个培育基地的基本逻辑,对于服务点购买单位,需要有效的归附,对于下属单位,需要有效的恩威并施,讲师列举多个实例说明如何有效选组织、如何让组织变得安定、如何让组织感到暖心,如何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部分论点引发学员热议,如学员们提出“如何让平台小baby成长为利益相关方的亲儿子”“与利益相关方关系已经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改进”“当代人情社会下,社工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该如何突破”等问题。<br></h3> <h3> 曹昊云科长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说道:“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情社会、熟人关系不可避免,有了这层关系之后,就有了搭建的桥梁,但这层关系不是最后的保障,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积极向上的态度、踏实肯干的行为,如没有实力支持,再稳固的关系也无法成为长久的保障”<br></h3> <h3> 社会治理经理人培养计划致力于培育和提升创新园区、社工平台在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创新服务的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摒弃固化的社工思维逻辑,发掘与利益相关方的契合点,与利益相关方打造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利于本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利于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更好的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造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