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轶事—运动篇(空小六五届六一班)第一集

昌盛葆蕾

<h3><b><i><u><font color="#ed2308">童年轶事五十二:</font></u></i><font color="#1564fa">《打乒乓球的故事》之一:</font>受同学嘱托,让我说说在空小打乒乓球的事,从哪儿说起呢?想想,还是从两次同二班的朱建平交手说起吧。前面说过,我打乒乓球还是同学夏明洲硬拉上来的,后来兴趣越来越浓,也许还有点悟性,球越打越好,终于被班里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当时分甲乙组,高年级是甲组,我们中年级是乙组,不知不觉我竟打入决赛,与朱建平对垒。朱建平个子小身段灵活,是有名的“快板”(高进茂老师语),即在进攻时球拍与球接触的一刹那,比别人快半拍,加上手腕的抖动,球速快而有力,就凭这两下,很多选手不适应,我也糊里糊涂败下阵来,一喜一忧,喜的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了亚军,忧的是班级的荣誉沒了。转眼到了第二年,又是学校组织乒赛,不巧的是进入第二轮就碰上了“老怨家”朱建平,更不幸的是周一学校看电影后,我不知为什么头让本班的鲍崇族给打破了,缠着绷带,象是“从前线回来的人”,高老师好象失去了信心,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不管怎样吧,我头脑中只有一个想法一拼了。比赛中我抓住朱建平身材较矮小的特点,釆用大角度击球,拼命调动他,终于将他击败并淘汰,当时在旁边围观的同学一阵欢呼,我却看到了朱建平那双含泪的眼睛,拿上球桌边的衣服就跑了。扫清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我顺利拿到冠军,颇为惊喜的是,那次比赛我们班取得空前的好成绩,前五名中我们班占了三名,记忆里好像有蒋安连、王荣生。高老师脸上也有了光亮。(王京胜) 现在记忆深刻的是和京胜,安连一起在后勤的石头台上打乒乓[乒乓] !(王荣生)</b><br></h3><h3><b><i><font color="#ed2308"><u><br></u></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u>童年轶事五十五:</u></font></i>大概四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当时一起参加的同班女同学还有谁?指导老师是哪位?每周训练几次?这些都想不起来了。但是,在球队怎么练球?这倒记得一些:一般是指导老师教给我们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技巧,然后以熟悉和掌握这些打法为目的,我们跟老师、或同学之间边打边练。在我印象里,练球很有意思,让我很投入,尤其是星期六下午,经常练到很晚才回家。</b><br></h3><h3><b>我还记得练习发“上旋球” “下旋球”的事儿。老师教了发球要领以后特别提醒我们:手腕转动有力、角度恰当,发出的球才“旋”,所以平时要注意锻炼手腕。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些技巧,比如:发上旋球就要准备“抽球”(叫作“发球抢攻”),发下旋球就要准备“搓球”……不过,我把老师“平时要锻炼手腕”的提醒当成了耳旁风,只记住了“上旋球:抽”、“下旋球:搓”。然而,一旦上了球台,我发上旋球也好下旋球也好,常常一下子就被对方抽、挡过来,反而搞得自己措手不及。究其原因,还是手腕的力度和角度不好,以致发出的球不“旋”,拿不住对方。到底是“没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 在空小乒乓球队的经历就是一种磨练,既磨练技艺,更磨练意志,为我这一生去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练,奠定了一个基础。(王梅)</b><br></h3><h3><b><i><u><font color="#ed2308"><br></font></u></i></b></h3><h3><b><i><u><font color="#ed2308">童年轶事五十七:</font></u></i><font color="#1564fa">《打乒乓球的故事》之二(上):</font>在全国-浪高过一浪的乒乓球热中,学校重新组建了校乒乓球队,这次领队是体育老师冯天成,男队教练是高进茂,高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但打乒乓球学校老师竟没有打得过他的,象邰老师架子很猛,抽起球来几乎要扑到台面上,仍然不是他的对手。我和朱建平都被选进校队,成为一条战壕的战友。所谓校队基本是一致对外的,极少“打内战”,有三次“抗战”给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在江汉工人文化宫打的,是江汉区小学的男女单打比赛。我们去晚了,只见露天场地上插满红旗和彩𣄃,操场中间用80公分左右高的木板,隔成十几个乒乓球场地,当时已经被乒乒乓乓的击球声所充斥。通过抽签我就上场了,也搞不清对手是谁,经过一阵激战,我意外地败下阵来,也许是不适应露天比赛,也许是不适应周围的噪音,反正是输了。下来后有好几个外校老师围过来,问我叫什么名字,鼓励我安慰我,我脑袋嗡嗡的,眼睛酸酸的,狠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由于时间久远,有记忆不准或遗漏的人和事,敬请见谅)(王京胜)</b><br></h3><h3><b><u><i><font color="#ed2308"><br></font></i></u></b></h3><h3><b><u><i><font color="#ed2308">童年轶事五十八:</font></i></u><font color="#1564fa">《打乒乓球的故事》之二(中):</font>第二次是江汉区小学的团体锦标赛,我们的校队经过刻苦训练也成熟多了。当时打团体赛通常釆用五打三胜制,各队选三名选手,一号和二号选手各打两场,三号选手只打一场。小组赛中,我们分别击败了西马路小学和球场街小学,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釆用淘汰制,好像是在民意路小学进行,结果我们输了。对手是苗家码头小学,他们的一号选手是一位横拍削球手,长的很象我们班的三运同学,球削的又低又飘,常常削在台面以内,时不时还来个防守反击,而且人也异常沉着(可能防守型选手大都这样),连续抽七八板都很难将其打死。朱建平一上来就输给他,我虽然第二场险胜他们的一名快攻手,挽回点希望,但笫四场仍然输给他。(说到这儿,多少要怪高教练了。他是攻球手,平时很少有对付削球手,特别是高水平削球选手的训练)。后来好像听说苗家码头小学正是那届比赛的冠军,这样一想输也值了!(王京胜)</b><br></h3><h3><b><u><i><font color="#ed2308"><br></font></i></u></b></h3><h3><b><u><i><font color="#ed2308">童年轶事五十九:</font></i></u><font color="#1564fa">《打乒乓球的故事》之二(下):</font>六年级的时候,外语学校进入我们的校园。也许是为了建立“共荣圈”,他们提出要跟我们进行乒乓球友谊比赛,比赛场地就设在已被他们“占领”的南边教学楼。比赛釆取九打五胜制(双方各出3人各打三场,先胜五场方即胜),这是一种考验综合实力的赛制。要知道小学初中阶段,高-个年级就有明显差距。我们还是应战了,当时朱建平好象已不在空小了,具体哪两个和我一起出场也记不清了,而对方出场的仅记得有刘明坚、伍献国(后来知道分别是市长和付市长的儿子),最有意思的是伍献国,上来之后先耸耸肩晃晃脑,还拿着球拍挥舞几下,大有一口吞下我们的架势,颇象《大闹天空》动画片里面的“巨灵神”。当然我们也沒客气,运用灵活的战术,没费多大功夫就把他们击败了,从而嬴得“抗战”的最后一次胜利。写到这里,我倒真想知道与我并肩取胜的战友,是谁?(王京胜)</b><br></h3><h3><b><font color="#ed2308"><u><i><br></i></u></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u><i>童年轶事六十一:</i></u></font><font color="#1564fa">《打乒乓球的故事》之三</font>一一1.(奖品):在学校得了冠亚军自然要奖励一下,一般来说是在“六一节”,那时学校通常要进行检阅,运动队员还要走在班级队伍前面,通过主席台时还要摆出击球的架势,主席台上有李校长、金政委等校领导,甚至还有空后的领导。奖品挺寒惨,就是一个乒乓球,还是盾牌而不是当时有名的红双囍。回去把玩,发现还不太圆。不过这已经不错了,比当时球瘪了用开水烫,球破了用胶水粘,甚至用胶布粘要强多了。2、(撅门):荣生提到我们在空后大院石台子上打球的事情,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撅门的亊。当时空后小礼堂后台厅里有张乒乓球台,球网甚至球拍一应俱全,让我们垂涎三尺,但前后门总锁着。终于有一天荣生说他能打开门,但具体办法他不说,我们跟着他到了后门,只见他面朝我们,身体紧贴后门,口中念到“开门呀”,屁股一撅门就开了,嗨!终于有了正规球台,我们欣喜若狂。从那之后,我们多次用他的“招数”打开门,每次都念念有词,每次都撅屁股。3、(怪味):六年级时,有一天去球室练球,高老师领来一个女生,中等个短发,脸略显圆,她进攻时动作标准,左右开弓,而且会当时很时髦的下蹲式发球,一打听,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滑坡路小学的,刚被外语学校录取。高老师叫我们男队球员跟她练练,取取经。轮到我打时,球室中逐渐弥漫出一股怪味,开始以为是走廊上的厕所漂过来的,后来越来越浓,有点让人受不了了,捡球时安连问我闻到沒有,我说闻到了。又打了十几个回合,我一转身发现原来观战的人都跑了,只剩下高进茂老师,终于我也无法恋战,找个理由躲了出去。不知后来过了多久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狐臭”,难怪世界上要签订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公约呢!哈哈!(王京胜)</b><br></h3><h3><b><font color="#ed2308"><u><i><br></i></u></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u><i>童年轶事六十五:</i></u></font><font color="#1564fa">“无师自通弧圈球”</font> 记得我的乒乓球是从后勤方楼葡萄架前的一个长条石凳开始的。好象是三年级时,我,京胜,荣生几人一到星期天就凑到一起,在石方凳中间摆两竖起来的砖头当球网,当时的球拍还没有胶,是光板球拍,打的方式主要是推挡,五球三胜,谁输谁下。由于球在球板和石凳之间属硬碰硬的接触弹跳,所以损坏最快,好在我们家很支持我打球,一开始一个球一个球自己去友好商场买,后来就是妈妈去商场一买就买一打(12个)。我的第一个球拍记得也是爸爸妈妈带我去友好商场买的,那是一个一面有胶(无海棉),一面光板的球拍。这在当时可能就是比较好的球拍了吧。现在想起来,当时选择石凳打乒乓球主要是人太小,力量也小,而石凳子的高度正好适合我们练球。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力量都增加了,特别是球技大家都提高了很多,小小石凳己经不能满足大家进一步提高球技了,才逐渐放弃了在石凳子上的练球活动,改到正规球台上去练球了。(待续)(蒋安连)</b><br></h3><h3><b>记忆深刻,石台子大概长2米5左右,宽60--70公分,高50--60公分。我们练球,时常有路过的叔叔驻足观望,个别的上来交手,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只好微笑着挥挥手离开!(王荣生)<br></b></h3><h3><b><i><u><font color="#ed2308"><br></font></u></i></b></h3><h3><b><i><u><font color="#ed2308">童年轶事六十六:</font></u></i>至于京胜讲的几场比赛我只记得他得冠军的那场比赛,头上缠着纱布,纱布还掉了块下来,满头大汗跟我说,我一扳抽过去纱布就松开了,把眼睛挡住了,透过纱布看见对方竟然将球接了过来,来不及多想,连忙抽身退步第二板又抽过去,终于打死,拿回一分。讲的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其它几场比赛都没我,因小学我不是校乒乓球队的,是班队的。小学我短跑和小足球是校队的。</b><br></h3><h3><b> 大概到了六年级,因经常星期天去后勤丁字楼一间乒乓球室练球,有两个战士会削球,我因是进攻型打法,一来二去的不知怎么就学会拉弧圈球了。记得拉弧圈球的要点是双腿下蹲,握拍的手臂尽量向身后伸展,在对方击回的球落在球桌上的瞬间立即迎上去将球向上向下向右侧方抖腕一气呵成,使球成一道漂亮的弧线,贴着球网飞过去,由于拉出的球是下旋球又带有很大的前冲劲和侧旋,球一落桌不往上弹而是直接向桌子下面钻,不熟悉的人一接此球不是落网,就是飞向一边。而削球手就不一样了,他是离球桌较远,在球飞翔的未端即强弩之末来接球的,可以利用球的前冲力削出极低的下旋球,所以一对弧圈球手和削球手在一起打球其观赏性极强,双方都能打出极低的下旋球,同时又不易将球打死,往往你来我往能打七、八上十回合。 记得那时一到星期六晚上两个战士就到我家门口探头探脑约我出来打球。我们打球时桌边总围不少人,一但双方进入拉削状态,就有人开始“一,二,三……”数数,一般只要超过三个回合,无论哪边输赢都可迎来喝彩声和掌声。反过来喝彩声和掌声又激发了球员斗志,每次我都是背心短裤都汗湿透,真是挥汗如雨。 后来这两个战士因工作调动要走了,记得他们还来家和我告别,依依不舍啊。(蒋安连)<br></b></h3><h3><b><i><u><font color="#ed2308"><br></font></u></i></b></h3><h3><br></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