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年上半年,看了电影《芳华》后,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勾起了对自己军旅生涯的回忆。尤其是对本人有一定影响的事情时常会在脑海里重现,如穿上戴有领章帽徽的军装步行几公里去县城照相,取回照片后战友们相互欣赏,寄回家时的喜悦心情;在新兵连第一次夜间站岗时的紧张兴奋;卫生员训练时利用星期天时间参加义务劳动而受到的表扬;下连队后每天早晚为战友们巡诊,白天参加的营建施工、冬季帮驻地兴修水利工程以及冬季野营拉练等种种趣事;自己写的文章在军区《前卫报》上发表;入党时的激动,“提干”命令夭折时的失落;高考录取时的兴奋;五年大学学习生活的快乐时光;参加对越作战、随侦察兵赴境外执行潜伏侦察的惊险;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工作了整整20年;直至惜别军旅。这一件件,一幕幕往事已成了我脑海里永不磨灭的记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三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部队培养教育了我,自己也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军队。现将这几十年军旅生涯中令人难忘的几件事情记录下来,让家人和年青一代看看,我们是有理想并为理想去努力奋斗过的一代人。尽管也会多少留下一些遗憾,但我无怨无悔。感谢有《美篇》这个新媒体帮助自己来实现这个愿望。</span></p> <p>1、报名参军</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74年10月份,部队到家乡征兵,已满18周岁的我,和一大批热血青年一道报了名,经过体检和政审等多个环节,12月下旬接到了“应征入伍通知书”。我穿上了从小梦想的绿军装,怀着“参军报国”的理想,告别家乡的父母亲人,踏上了军旅征程。当年我们盐城地区(现为盐城市)所属的阜宁、滨海和响水3个县共一千多名新兵在接兵人员的带领下,从连云港坐上了货运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我们响水县的四百多名新兵在山东省胶县(现为胶州市)的车站下了车,步行十几里路后,到达了沽河农场,步兵201师602团执行军农任务的驻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入伍后发了红领章和红五星后专程步行数公里去胶县(现为胶州市)县城照相馆拍摄的照片。(十八岁的芳华)</span></p> <h3>2、新兵连生活</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 </h3><h3> 新兵连的生活尽管非常艰苦,但却很有朝气。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听军号声起床、出操、休息,连闹钟都不需要。大家一起军训、学习、劳动、站岗。吃饭、集会前都要唱歌,很有新鲜感。当时部队所住的房子是用土坯砌起来的,设施简陋,冬天室内没有暖气和取暖设备,夜晚温度一般都在零下,水盆里的水放一会就会结冰。用陈小米做的饭可以管饱,对于我们从未见过小米的江苏兵来说,起初很新奇,但却很难下咽。有人形容吃小米面做的窝头是“攻碉堡”,刚开始时是2个人吃1个窝头,后来习惯了,1个人能吃2个。菜多是水煮土豆和白菜,有时改善伙食时会做些白面疙瘩汤,汤里会放香菜,而我从小就不吃香菜,每到吃面疙瘩汤我便无饭可吃。班长发现后非常关心我,问明情况后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像兄长一样,告诉我要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要不怕吃苦。班长还从食堂要来几棵香菜,挂在我的床头,几天后我对香菜的气味就不再抗拒了,彻底改掉了我不吃香菜的习惯。</h3>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新兵连进行的革命传统教育中,唐凤喜副团长为我们做了抗美援朝战斗中的英雄事迹报告。唐凤喜当年担任602团8连的班长,在一次守卫某高地的战斗中,我方阵地打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他独自坚守阵地2昼夜,打退了敌人的7次冲锋,消灭敌人120人,守住了阵地。战后荣立一等功,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和“孤胆英雄”称号。唐副团长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头部因受伤而时常发作头痛,严重时还会意识模糊。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工作起来和年青人一样拚命。除了团里分管的工作,每年都会被邀请到地方院校、厂矿和机关等单位进行传统教育报告。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崇拜英雄的新战士,见到真英雄就在身边,打心底里崇拜,都纷纷表示要向英雄唐凤喜学习,为保卫祖国立新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到部队一周后,连长通知我,让我去新兵营部当通讯员,负责新兵营四个连队的报纸、信件收发和营部卫生整理及首长的服务工作。我愉快地服从了安排,每天一早就去营部打扫卫生、生炉子,上午参加新兵连军训,下午步行几里路去团里取回报纸和信件,分拣后给各个连队送去。家信对于刚离开家乡的新兵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因此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下大雪,我都坚持每天取信送信,深受干部战士好评。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受到当时兼任新兵营营长的李参谋长的多次表扬,更坚定了我努力干好工作的决心。</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连队站岗时的英姿</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卫生员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新兵连训练结束前夕,领导问我是想学驾驶员还是跟着首长去机关当公务员?因受家中多代行医的影响,我还是想学医。新兵连结束时,我被分配到卫生员训练队,参加卫生员培训,并担任副班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部队医学卫生知识,将来为连队官兵提供卫勤保障。当时,我们团的三个步兵营都在农场劳动,夏季栽种水稻,冬季种麦子,尤其是到插秧时节,因为没有插秧机器,全靠手工,不少人一天也插不了一亩秧,非常辛苦。其中有不少来自北方的战士根本就不会插秧,时常有战士累病了来卫生队住院。我在卫生员训练队,星期天休息,我便想着利用星期天时间去连队帮助插秧。因为我们家乡栽种水稻,我的插秧技术还可以。连续两个星期天,我都到离卫训队较近的水田插秧,第二次去的时候,碰巧赶上一营的赵营长来连队视察工作,连长报告赵营长,说“有的战士连续两个星期天来连队帮助插秧,问他叫什么名字也不说”。赵营长便到田里来看看,一来就认出我。因为在新兵连时,赵营长几次去新兵营给李参谋长汇报工作,认识我。赵营长当即利用田间的大喇叭表扬了我,并让人写了封感谢信送到卫训队,对我提出表扬。我当时觉得自己并没多做多少,要是我分在步兵连队,不也是要干这样的活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被分配到602团高射机枪连当卫生员。1976年随着部队的整编,团里将原100炮连、85炮连和高机连三个连合并成团炮连,我任团炮连卫生员。在连队,白天我坚持每天随大家一起参加军训或营建施工任务,早晚坚持深入每个班组巡诊,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深受全连同志的喜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在报纸上发表“处女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77年初,连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评比“安全红旗班”。在会上,多数人的意见是评8班,因8班的安全工作抓的紧,也卓有成效,但8班的安全员却说出一件事,“一次连队准备出发去工地施工,他们班有一战士忘了一件事,在车辆已经起步情况下跳下车,差点崴了脚,所以安全红旗不能评给他们班”。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新闻素材,晚上我就动笔写了篇“安全红旗评给谁?”的新闻稿件,早上请连队上司去县城买菜时帮我寄给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编辑部。时间不长,连队通讯员发报纸时看到《前卫报》上我的文章后很是惊讶,很快全连都知道了这件事,连长指导员都表扬了我。团政治处在召开的新闻报道会议上,政治处主任专门表扬了我。当时,部队对新闻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团政治处的宣传股负责新闻报道工作,每个营里都有通讯报道小组。军、师和团在半年和年终都要对各个单位的“见报率”进行评比。能在军区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差不多要近200篇稿件才能发表一篇,而连队战士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更是少见。对于我个人来说,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文章首次出现在报纸上,还收到了2元钱的稿费,当时心里就甭提多高兴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注:有本人文章的《前卫报》原报纸遗失)</span></p> <h3><font color="#167efb">今年5月份原炮连战友聚会时,连部成员合影。(自右至左分别为通讯员、司号员、文书,郑指导员、王副连长、卫生员。徐连长因事缺席)</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5、入党、“提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77年5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当时党员没有预备期)。年底又被团政治处选拔为预备干部,拟提拔为助理军医,部队还派专人去江苏老家进行了外调政审工作。家中来信告知我说部队来人外调政审之事,我非常高兴,但还装着不知道一样,继续干好自己的工作。次年初,团政治处传来消息,因拟转业去北京安置的M医助不符合进京条件,当年没转业成,我的提拔任命也就未能下达。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正确对待。 此事对我尽管有一定影响,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感,但总觉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先干好自己的工作,提拔不提拔那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伍后首次探亲时与家人合影</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6、考入第二军医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78年6月份,接到团政治处通知,我们团要选派一名优秀战士去参加高考,团领导研究决定让我参加。当时距离考试的日子只有半个月,时间非常紧。在我连蹲点的崔副参谋长特地回家将他儿子的高中课本借来,供我复习。与我同处一室的连队文书每天帮我打饭,为的是我能多点时间进行复习。我赶紧制定出学习计划,每门课程安排3天复习时间,每天近20小时。7月初到青岛参加第二军医大学组织的统一考试,先后考了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五门课程,并进行了体检。结束后与几名参考人员一起首次浏览了青岛的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和青岛栈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978年8月中旬,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被第二军医大学录取了,学制五年,要求8月28~30日报到,9月1日正式开学。8月21日连队为我举行了简单的送行议式,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一起工作生活的连队,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连队领导和战友。将行李托运去了学校,便顺道回家乡看望父母及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78年8月29日,我从家乡乘长途汽车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报到,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大学生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78级是军队院校恢复高考后录取的首届本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年全国共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全国院校共录取40.2万人,录取率为6.6℅,而第二军医大学为一类本科院校,录取率则更低。同学分别来自部队和地方。军队学员主要来自南京、济南、广州、福州四大军区以及总参、总政和总后的直属单位。地方学员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和北京市。年龄最大的是1948年出生的部队干部学员,最小的是1964年出生的地方学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二军医大学算得上是一所名校,1978年就有藏书达30多万册的图书馆,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有不少医术精湛的老专家。有热情为学员服务的队干部,还有来自多个省市不同地方的同学。生活也比野战部队好,主食以大米、馒头为主,再也不用吃陈小米了。生活方式也是丰富多彩,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训练,同学们的学习劲头非常高涨。医学知识要学的内容非常多,大家都感到机会不易,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晚上熄灯后,时常还会有人在路灯下学习,也有的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另外军医大学与地方医学院校所不同的是,除了要学习系统的医学知识外,还需要学习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如军事地形学、防原子、防化学武器、防细菌战和步枪手枪射击等知识,军事体育知识也很丰富,如男学员要完成一万米长跑、400米游泳、单杠、双杠一至六练习,这些项目都需要统统过关。入学第一年,部队学员与地方学员分别编队,第二年开始,部队学员与地方学员混合编队,五年期间,我先后担任过军医一大队二队十三班、三队一班和二队十一班的班长。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煅练了体魄、增进了友谊。大学生活真是值得永久怀念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3年8月,五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我们都被提成了部队干部。毕业后我被分回了67军,军干部处将我分到位于山东兖州的炮12师医院工作。</span></p> <h3>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原为国民党的航空博物馆,俗称“飞机楼”,现为大学校史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医一大队二队四排同学合影(197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四时军医系一大队二队十一班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第二军医大学上学时周日在上海外白渡桥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假日外出时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83年大学毕业时在上海南京路照相馆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同学分别前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毕业三十年与校领导和老师及同学合影</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拍(1984年)</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云南参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5年初,接到67军要赴云南参战的消息,当时我在军区卫生部医疗处帮助工作,且已经登记结婚,准备外出旅行。但军令如山,婚礼是没时间举行了,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告别新婚的妻子,返回部队投入到紧张的战前训练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5年3月5日夜间,我所在的炮十二师及下属的三个炮兵团乘坐军列,经过徐州、洛阳、襄樊、成都,于3月11日到达昆明,简单休整后,部队乘坐汽车开始摩托化行军,近400公里的路程,于3月13日到达云南省砚山县一处山凹里。从山东出发,到集训地域,行程近4000公里。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战前集结和临战训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第46军138师、军区炮兵第12师共计31146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并于5月30日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防务。此外第26、46军组建第六侦察大队、空降第15军组成第七侦察大队,进入老山战区。</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上级要求67军全部启用原昆明军区14军以前所用的番号, 炮兵12师启用炮4师(乙)战时番号,67军在5月下旬开始,陆续完成从南京军区1军手中接防的要求。炮12师师部在距边境线不远的田房村驻扎,师下属的几个炮兵团分别驻扎在不同的炮兵阵地,我所在的师医院在距麻粟坡县城约2公里的河床边驻扎,我们自己动手搭建木板房和野战帐篷,医院开设野战床位80张,我分在外科手术队,同时担负军机动手术救援任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地处云南南部的老山战区,自5月下旬开始,正值热带雨季。而与老山接壤的越南北部,属高山地带,且山高林密,阻隔了空气对流,使得老山地区多雨,且高温、潮湿。老山战区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而对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带的部队来说,一开始很不适应。尤其是坚守在“猫耳洞”里的人员,长期潮湿的环境,许多战士的裆部溃烂,不少人只能赤身裸体的守在阵地上。而对面的越南军队都是参加过多年战斗,具有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5年5月31日凌晨,越军趁我军换防部队立足未稳之机,突然向我军多个步兵阵地发动炮击和进攻,我方不得不被动应战。战斗初期,我军部分步兵阵地伤亡相对较大,后来在我方密集炮火的支援下,我军取得了首场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8、潜伏侦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85年6月下旬,接到让我到步兵第六侦察大队报到的通知。军指挥部要求第六侦察大队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侦察分队,执行赴境外潜伏侦察任务,主要是摸清越军炮兵阵地的具体方位,我作为随队军医参加这次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事后得知,在1984年,我国从国外进口了2台“辛柏林”迫击炮位侦察雷达,其中的一台配属在中越边境,用于侦察越方炮位。只要越方一打炮,该雷达能迅速测出越军的火炮方位,我军的炮兵就能够迅速压制对方的火力,该雷达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幸的是,该雷达于1984年7月被越军的特工队给炸毁了,这样我军便无法快速侦察出越军的火炮位置,给以后的战斗增加了困难和伤亡。中央军委领导非常震怒,要求派出侦察人员秘密潜入越南境内进行侦察。我们执行的就是军委领导直接下达的任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我们一行19人,分成5个小组,其中军侦察处参谋、侦察连副连长和一排长各带领1名班长、2名战士组成3个侦察小组;侦察连长和我及2名通讯兵组成指挥保障组;先遣组由一班长带领2名战士组成,负责在前探路和后续的警戒任务。侦察连指导员带领数十人的救援力量在国境线我方一侧执行支援任务。赴境外执行侦察任务的人员每个人都拍了照片,写下遗书,以及自己认为贵重的物品等一并交给在后方的战友保存。每人配发新式的微型冲锋枪1支、弹夹3个、匕首1把、“光荣弹”2枚(以备不时之需)、背囊1 个、1星期的压缩饼干和罐头,以及防蚊帽,防刺鞋(因越南边境线越方一侧到处都是埋有竹签的陷坑),吊床、伪装衣和雨衣及止血带、急救包等物品。我少发2个弹夹,多了个急救箱,内有急救药品和战伤救治的部分器械。出发前,军报记者专程对我们进行了采访,并为每个赴境外执行侦察任务的人照了彩照(在1985年彩色照片还未普及,冲洗照片必须要到昆明等大城市)。可能是哪里走漏了消息,越南广播电台播出“据可靠消息,一股中国侦察兵将于近日潜入我境内进行侦察任务,希望边境军民加强防范,消灭来犯之敌”。军指挥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命令暂时停止了此次侦察任务,要求侦察大队重新制定侦察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过了几天,经过修改后的“侦察计划”得到了上级批准。临行前,第六侦察大队领导再次进行战前动员,强调此次的潜伏侦察任务重点是侦察,目的是搞清楚越军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尽可能避免与越军发生正面交战。即使交战也要控制规模,不能让对方发现我方意图,万不得以时则要果断拉响“光荣弹”,与越军同归于尽,绝不能当俘虏。大家都深知领导讲话的意义,此次潜伏侦察任务必须要活着才能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经过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后,为了保密,我们一行在夜间悄悄地出发了,比原计划多绕道十几公里的山路,先乘车,后徒步。在无人走过的原始森林中开辟通道,跨深涧、越独木“桥”、穿越灌木丛,有时遇到的深沟有几米宽,人很难跳过去,附近有藤条的就抓住藤条荡过去,没有的就需要将绳索挂在树枝处,人抓住绳索荡过去。对于我这个从未当过侦察兵的人来说,确实是件难事。好在每次都有2名战士帮助我,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对面拉我。我们一行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强行军,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域。潜入越方境内数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建立起临时阵地。指挥保障组原地展开,负责侦察的3个小组白天外出侦察,傍晚时回来汇报情况,接受新的侦察任务。大家饿了吃压缩饼干,渴了喝的是树叶上的雨水。原始森林中几乎每天都会下雨,而且一天会下好几次,身上的衣服一直都是湿的。晚上也不敢睡觉,只能轮流打个盹。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要求不能暴露,因为我们这十几个人是在境外,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完不成侦察任务,就是连性命也难以保证。故要求每个人格外谨慎,注意每个细节。不能咳嗽、不能大声说话,讲话通常是用耳语或者是手势。连放屁都要忍着慢慢放,以免放屁声音太大而暴露目标。因在境外原始森林中执行潜伏任务,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雨水,屁特别多。白天怕暴露目标,同时担心野兽及毒蛇伤害。曾有几次毒蛇爬行到潜伏战士的身旁,战士也不能跑,只能手握匕首准备着。夜晚的原始森林则更为可怕,不仅有狼嚎的声音,还有其它动物的叫声,时不时的在森林里响起,很是吓人。最让人烦恼的是原始森林中的蚊虫,有人形容3只蚊子可以做盘菜。因我们身上穿着迷彩服,头上带着防蚊帽,但是当你方便时屁股都就成了蚊子的攻击目标,真是躲也无处躲,藏也无处藏,为了不暴露目标,只能任其叮咬。这些只能算是自然界中的疾苦,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如何在敌方的眼皮底下,既不暴露自己,又能顺利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侦察任务,这才是关键所在。每个人都紧绷神经,丝毫不敢大意,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经过一百多个小时的潜伏侦察,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一行又悄悄地沿原路返回国内,历时7昼夜,圆满完成了潜伏侦察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我们潜伏侦察所获取的情报为我炮兵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后续战斗中派上了用场,对方的炮火难以得到发挥,减少了我方的伤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此次赴境外潜伏侦察,尽管未与越军正面交战,但是在境外的原始森林中,遭遇到2名自称是“猎人”的边民,为防止我们的潜伏侦察行动暴露,还是将他们交给在我国境内的支援分队管制起来,待我们完成任务后才放回。真正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在境外潜伏侦察的这一周时间里,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紧张,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其次是原始森林中的蚊虫、蚂璜和毒蛇,每个人都被蚊子叮咬过,多人被蚂璜叮过,也有人被蛇咬、被竹签刺伤的。经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侦察任务。此次侦察摸清了越军炮兵团阵地的具体方位,为后来的我军炮击行动提供了可靠依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由军报记者采写的此次赴境外潜伏侦察任务的通讯稿件发表在1985年8月份《解放军报》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根据现已公开的信息,当年67军参战部队先后经过几次有影响的战斗,67军及配属部队共歼敌近4000人,击毁越军技术兵器和观察所、屯兵洞一批,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1986年5月份,兰州军区的47军正式接防,67军撤防。6月上旬,炮12师部队开始陆续返回山东驻地,沿途均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也圆满地结束了为期15个月的云南老山地区轮战任务。在战后总结评比中,我本人荣立三等战功1次。</span></p><p><br></p><p><br></p> <p>“光荣弹”,是指在老山前线的前沿阵地上的战友们,为了在战斗情况下不当俘虏,不被敌人侮辱折磨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当时普遍偏好采用更便于贴合身体携带的82-1型无柄手榴弹作为“光荣弹”。因为此型号与常见的木柄手榴弹相比,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没有突出的棱角、突出的保险销等易造成佩戴不适的部分。“光荣弹”的本意就是在关键时刻,使用了这颗手榴弹就能光荣牺牲了。引深意义为:战友们当走上阵地的时候,就已经作出了即将牺牲的思想准备。在前线的前沿猫耳洞中坚持战斗的战友们,他们经常遭受热得不行的天气,甚至有时没办法只得赤身裸体在猫耳洞中坚持作战,但无论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武器不离手,特别是“光荣弹”无时无刻都在身上,因此,总挂在身边的那一颗或几颗手榴弹,被大家取名为“光荣弹”。其实质 是“自杀弹”。</p> <p>此照片是1985年7月初由军报记者拍摄,照片中我背后的两座山峰左边的为“老山”,右边的为“八里河东山”,这两座山均位于中越边境12号至13号界桩之间。两座山的北面为我国云南省麻栗坡县,南面为越方的“河江省”,两山之间的峽谷为“那拉口”,有一条公路通向越方境内。中越之间的边境线之间并没有像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之间有隔离墙,也没有像朝韩边界线上的铁丝网。中越友好时,边境附近的边民可以自由出入,互相通婚。后来因为越南政府背信弃义,开始了反华排华,驱逐华侨,枪杀我边界军民,1979年2月,中国开始了自卫反击战和后来的持续多年老山地区轮战,因而使得本来并不出名的老山和八里河东山开始为世人所知。因该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越双方都派有重兵把守。1985年我们67军参战时,由步兵199师负责“老山”一带防御,步兵138师负责“八里河东山”防御。我军的对手为越军第二军区所属部队,其武越司令曾毕业于中国军事指挥学院,可以说是位中国通。为争夺该处战略要地,中越双方曾多次发生激战。近十年时间,中越双方花费了数十亿元的军费和数千名军人的生命。</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另外,1985年彩照在我国刚刚兴起,只有省会城市才能冲洗彩照。军报记者在采访我们后,为执行潜伏侦察任务的人员每人单独照了一张彩照,在当时算是一种福利待遇吧。记者说,你们去境外执行潜伏侦察任务,我去昆明为你们冲洗彩照,等完成任务后,我一定来给你们送照片,如果不幸有谁“光荣了”,我也会按照你们留下的地址将彩照寄给你们的家人。当年牺牲一人,其家人可以得到1000元的抚恤金和一张烈士证书。还好我们出境执行潜伏侦察任务的19名战友均活着回来了,今天大家不光见到了这张彩照,还由我本人来介绍彩照背后的故事,也是别有情趣。</span></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点资讯网‘’的报道中的插图,采用的是1985年在云南参战时我们准备去境外执行潜伏侦察时由军报记者拍摄的照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7年“一点资讯”网发表文章,关于‘’中美分别对越作战的目的‘’一文,其中引用的照片就是1985年我随步兵第六侦察大队赴境外潜伏侦察前由解放军报记者采访时拍摄的照片。.</span></p> <p>2018年10月16日,今日头条关于‘’对越作战中侦察兵的描写中‘’刊头照片也是引用1985年7月军报记者为我们侦察小分队拍摄的照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出境前与步兵第六侦察大队部分战友合影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炮阵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用阻击步枪</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担任紧急转运伤员的直升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炮阵地</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训练间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境空军雷达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野战医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炮十二师医院二所医生护士会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兵十二师医院二所干部战士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上内地人民赠送的背心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机场战斗机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战斗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祭拜麻栗坡烈士陵园</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南麻栗坡县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参战结束前到麻栗坡县委县政府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战斗结束总结评比时,我被记三等战功1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67军完成老山地区轮战任务返程途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队凯旋途中在昆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h3> <h3>返程途中在四川绵阳与欢迎我们的童星演员方超(曾参演过多部电影)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战归来时在凯旋门前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区及炮兵发的参战纪念章</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参战纪念徽章和标志</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9、调入济南军区总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参战部队回国后,根据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军队裁员100万的命令‘’,67军及炮12师的编制都被撤销,炮十二师除留下少数人员组建炮兵预备役旅、战斗骨干被交流到军区其他单位外,军官安排转业或复员,战士退伍,荣立三等功的战士回原籍后可安置工作。我作为战斗骨干被交流到济南军区总医院。从1986年9月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先后从医师晋升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先后被济南军区政治部评为“后勤系统八.五先进个人”、“军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军区学习高科技知识先进个人”,所领导的科室被济南军区评为“科技工件先进单位”,再次荣立三等功。并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出版专著2部,在报刊发表文章五十多篇,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济南军区总医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济南军区政治部授予的“军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铜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的VCD专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等功奖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授衔时的军装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着文职服的照片</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0、惜别军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尽管自己一贯秉承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努力工作的传统,但当时部队的环境氛围却深受不正之风影响,走“关系盛行‘’,让我这个“摩羯座”性格的人难以适应。2006年,我正式向上级组织提出提前退休申请,结束了自己所热爱的军旅生涯,到地方继续从事自己所熟悉的医院管理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后记:当过兵的常说“当兵后悔2~3年,但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从我当兵32年的经历来看,也曾后悔过,当兵是报效祖国了,但对父母、对家人则亏欠很多,父母去世时自己都未能在身边。但又觉得我这个兵当的值了,为祖国母亲的安宁,我尽了应尽的责任。尤其是这几十年,真正上过战场的军人很少,赴境外作战的军人更是少之又少。尽管自己职务上没能上更高的台阶,但我努力过,奋斗过,所以我并不后悔。虽然是脱下了军装,惜别了军旅,但从军几十年的经历,早已把自己打上了军人的烙印。现在仍是军休干部,拿着军晌,最关心的事仍是军队的事,一心盼望着我军真正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之师、威武之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成为世界强国提供可靠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备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①参战的部分资料参考了由魏丕强主笔撰写并公开发表的“陆军第67军炮兵对越作战概要”,在此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②时间节点多是凭记忆或相关资料推算出来的,个别月份可能会有误,请谅解。</span></p> <p class="ql-block">美篇发表后收到的部分读者点赞和评论!</p> <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姜继传</p><p class="ql-block">照片后期:欣言</p><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医者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