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

朱萍

<h3>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水乡各地于我而言,大同小异。无非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非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h3><h3> 然,西塘例外。莫名喜欢! 西塘犹如一副水墨画,清逸静谧。柔柔的,软软的,浸泡在唐诗宋词里。</h3><h3> </h3> <h3> 走进西塘,就走进了数千年的历史。那长长的石板,那窄窄的小弄,那深深的庭院,那弯弯的小巷……无不浓缩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隐匿着千般恩怨,万种风情。西塘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不似别的小镇东施效颦般半洋半土,混杂着钢筋水泥之类不伦不类的新型建筑结构与材料。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她依然清新自然,韵味犹存。</h3><h3> 走在西塘古巷里,听着自己鞋跟敲击青石板发出的声音,看着长满青苔的墙壁和脚下纹理清晰的石板,还有那徐徐升空的袅袅炊烟……一种亲切感溢满心头。</h3><h3> 似曾相识?</h3><h3> 何止相识!</h3><h3> 自己分明就是归人! <br></h3> <h3> 有人说西塘历经沧桑,是一位捻须沉思的老者。可我感觉西塘还是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既有小家碧玉的温婉、秀美。又不失大家闺秀的大气、得体。西塘的厚重与轻盈并不相悖,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读懂她。 水是西塘的魂,它就那么那么静静流淌着,流淌着光阴荏苒,也流淌着永恒的古镇佳话……整个西塘古镇就那么惬意地睡在这柔软的水床上。 <br></h3> <h3> 到了水乡,不坐船是虚于此行的。</h3><h3> 我们坐在小船上,听着艄公“吱嘎吱嘎”摇着船橹,看着桨儿划开的一道道水波,悠哉游哉,好不开心。刚上船时几位仁兄还在那儿唾沫飞溅,海侃娱乐圈八卦。尽管这些内容在此时此刻与此情此境是那么不和谐,但是西塘她还是静静地聆听着,她就这样包容一切。也是怪了,渐渐地,聊天声没了,只剩桨儿划拨的水声此起彼伏。莫非这也受意境感染?</h3><h3> 船儿徐徐向前,两岸渐渐后移。此刻我真的幻想成自己是一位船娘,身着蓝底白色碎花衣衫,手把浆儿,轻轻划拨一叶小舟,自东而西,飘然而来…… . <br></h3> <h3> . 时下正是草长莺飞二月天,两岸垂柳已吐出新芽,长长的枝条倒挂在水面,微风拂过,宛如少女的秀发迎风飘逸。岸边桥壁的石隙间居然绿草丛生,远远望去,找不到泥土的存在,令人感叹的是它们生命力却如此旺盛,如此顽强。水乡河岸边间隔几十米便有石砌河埠 ,几位女子正低头洗衣、洗菜,东家长,西家短,嗑唠家常,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西塘的桥造型奇特,拱形的桥洞曲线优美,那一道弧线犹如一道彩虹,横跨两岸。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走。桥上桥下,相映成趣。我不知古镇水面上有几座桥,只知道每座桥都是鬼斧神工,别具匠心的精雕细琢。桥与桥相互厮守,相濡以沫。 <br></h3> <h3> 西塘的弄又深又窄,曲径通幽,行至尽头,又豁然开朗。价廉物美的嘉善黄酒便产于此处。“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莫非由此而来?有朋自远方来,三杯两盏淡酒,,觥筹交错,热情自然甚高。 西塘镇上高高的马头墙巍然成群。马头墙在古时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那粉墙黛瓦,那深宅大院,可见当时的主人家境之殷实。那美观实用的花墙,那精雕细琢的轩窗,那轻巧玲珑的檀香扇,那描龙绣凤的织锦……隐隐约约,我仿佛闻到一股淡淡的脂粉味,一阵幽幽的丝竹之声萦绕耳际。于是眼前便朦朦胧胧端坐一位佳人,纤纤玉手,拨动琴弦,高山流水,如泣如诉…… <br></h3> <h3> 镇上有各式各样的店铺跟手工作坊。 精致的手工制作品琳琅满目。一些外来游客驻足铺前,拿着这些小玩意爱不释手。小镇上土特产特多,有荷叶粉蒸肉、油炸臭豆腐、茴香豆、八珍糕……这些小吃都是小镇居民自己制作的美味佳品。终于馋欲上来,我买下了两盒八珍糕,并且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品着香糯可口的八珍糕,大摇大摆在街上地走着,没有半点淑女形象。 旅途难免有些劳累,但西塘那么恬静雅致,自然便化疲劳于无形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西塘那一颦一笑收于眼而纳入心。沿途皆景,沿途皆美。甚至觉得此刻,自己或许已融入景内,也是别人眼里的景。 <br></h3> <h3> 在西塘的每分每秒似乎过得特快,想逗留一会,再逗留一会……可最终也不得不踏上回归的行程。其实,游人对于西塘来说,你来与不来,她都在那里,不急不躁;你走与不走,她都在那里,不悲不喜。而西塘对于游人来说,可谓是心灵的栖息之地。无声无息中让人静怡安宁,远离纷扰……<br></h3> <h3> 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