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自己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学生说话,惭愧呀!</h3><h3> <br></h3></h3> <h3> 作者和内容简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他认为,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师协会推荐为教师必读书;在我国台湾出版后,曾被许多学校当课本教材使用。海姆G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h3> <h3> 本书总共12章节,一开始就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群老师的困惑和烦恼。平易近人的语气,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久违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里。我们整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而应该怎样和学生说话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去想过。好像天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样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沟通的学生,有的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把道理翻来覆去的讲上n次,但学生却不愿领情;有的老师少不了严厉的训斥一番,那学生虽然低头聆听,但也许他在心里已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自己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所以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h3><h3>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老师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看了这段话我失衡的心理获得少许的平衡,不仅仅是我会面临这种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同样也会。没有谁总是会碰上好学生。</h3><h3> 书中所举的大量的实例是我最感兴趣的。作者在每个例子后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时会展示另一种说话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则向我们实录一段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其中有很多好的见解和方法,让我感受了语言沟通技巧的独特魅力,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语言,激励我从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h3> <h3> 记得在《最差师表》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案例:</h3><h3> 九岁的马特在做一道除法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说道:"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现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马特回到座位上,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做题,却找到了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捣乱的方法。老师再忙,也应该为他提供帮助。老师可以这样说:"除法并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现在有时间来跟你解释,但我现在太忙了,我们另外再找一个方便的时间来解释吧。"</h3> <h3> 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师在实际中是不想"结果"就贸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对马特同学遇到的难题,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还会向老师请教吗?我想,他不会再去聆听老师的指责和数落了。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和麻烦时,老师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是追究过失,嘲讽、指责学生,更不能以新账翻旧账,细数学生的不是,这样做除了增加师生间的敌意外,没有任何益处。</h3><h3> "一名老师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不能轻易地开刀划伤,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伤口。"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应该小心谨慎的,这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不给学生的外表与心灵留下任何的疤痕。</h3> <h3> 在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再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中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想当然地给学生灌输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偶尔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将学生有时做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h3><h3>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h3> <h3>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h3><h3> 1、尊重: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也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和尊重的态度,而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h3><h3> 2、激励:"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h3><h3> 3、期待: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h3><h3> 4、耐心: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h3><h3> </h3> <h3> 虽然已经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学生沟通的效果,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教师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学生,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就像章后的温馨提示说的那样:"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您已经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 我会反复翻阅手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不断品味,不断实践,不断思索,不断进步,使自己早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师表。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