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玉笛

<h3>  —— 玉笛文字</h3><h3> 图片来自网络</h3> <h1> 你还记得那些风云激荡的燃情岁月吗?你还记得那些无知无畏的青葱年华吗?灯前月下,闲来细思;往事历历,如在目前……</h1><h3> ——题记</h3> <h1><b>    向北 向北</b></h1><h1> 一九六六年的十月一日我是在北京度过的。</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那年九月</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旬的一天下午,无锡火车站广场上红旗飘飘,锣鼓喧天;我有幸作为赴京学习参观代表团的一员,踏上了北去的列车。随着蒸汽机车的汽笛一声长鸣,车轮铿锵,一路向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入夜,火车</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南京的长江边,缓慢地上了过江渡轮。此时的长江,流水汩汩,波澜不惊。江边稀疏的灯光,忽明忽暗。江中不远处矗立着许多黑黝黝的柱子,那是在建的长江大桥的桥墩。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桥飞架南北的奇景。夜幕下的长江,静谧中又有几分神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翌日,列车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疾驰。一路出江苏,过齐鲁,达燕赵;午夜时分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京火车站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由于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显得非常空旷。我们排着队,唱着</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八作风歌,昂首阔步从天安门前走过。那情景,很像是在节日接受首长检阅的一次预演。</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暗夜迷路</b></span></h1><h1> 初到北京,对于初出远门的我们来说,北京是超乎想像的大。高大的建筑群,宽敞的马路,无不透出一股宏大的帝都之气。</h1><h1> 一次,我们到天安门广场游览,下午回去时在站台等车。等了很久,总不见车来,同学们着急,有人提议走回去,于是大伙说走就走了,只留下身体不适的我和年迈的带队老师。我们等了半天,公交车还是不见踪影。于是我也干脆拔腿就走。</h1><h1> 我们的住地在百万庄附近的110中学,离天安门有近二十里路。走着走着,天就黑了。北京的路虽宽,路灯却不甚亮,路边看不到路牌,走了半天也不知身在何处。路上行人稀少,而我怯于自己一口的锡普,又羞于开口问路。走着走着,正忐忑间,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大片光亮,走近一看,是公交车停车场。我像遇到了救命稻草,不管三七二十一,见车就上。也是瞎猫拖着个死老虫——还真的乘对了。我原本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了。</h1><h1> 这时,车上有一位女生,她盯着我胸前的代表证说,你也是无锡来的?在一片儿化音里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真是喜出望外。自此,一路上不再寂寞,刚刚的沮丧也为之一扫而光!谈笑间车很快到了百万庄,我很不舍的挥别了这位可爱的无锡老乡。</h1><h3><br></h3><h1><b> 意外风波</b></h1><h1> 到京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到各大院校去抄大字报。在住地吃过早饭后,便带上两个馒头当午饭,开始忙碌的一天。清华,北大是文革的策源地,是我们光顾最勤的。印象最深的除了北大聂元梓那张被毛泽东称誉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那张大字报字体硕大,几乎贴满了教学楼的整个山墙)外,就要数中宣部的大字报了。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关于“中宣部不要成为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内容。我内心震惊之余,不免为时任中宣部长的无锡老乡扼腕叹息。</h1><h1> 一天,我们拖着疲惫的脚步回住地,只见校门口挤满了人。一看,一张桌子上摆满了残缺的黄澄澄的窝窝头,墙上还贴着一张墨汁淋漓的大字报。原来是北京学生在对南方学生浪费粮食的行为大加挞伐。他们说南方学生是黑五类,说有的地方饭都吃不上,你们却如此暴殄天物。南方学生马上振振有词反驳,我们到北京来的都是红五类,你们说有吃不上饭的地方,这是污蔑新社会。在这唇枪舌剑中南方学生凭着能言善辩,凭着当时的政治正确,明显占了上风。在这闹哄哄的氛围里我却觉得很是汗颜,很是无趣。吃不惯窝窝头可以不拿呀,何苦这么丢人现眼呢!直到以后下乡,看到农村贫困的一面,更觉得北京的学生有道理。</h1><h3><br></h3><h1><b> 太阳最红</b></h1><h1> 忙碌的时光过得快。我们热切盼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十、一那天,大家不等天亮就起来了。早早用完早餐,整装列队,向天安门广场进发。</h1><h1> 队伍走到天安门广场附近就像蚂蚁爬了。一支支队伍就像一条条小溪,从四面八方汇聚拢来。只见千百面红旗飘扬,千万本红书挥舞,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身置其中,一时感觉自己很渺小,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完全消融于无形之中。一时又感觉很亢奋,随着一波波巨浪汹涌澎湃。这不啻是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全新的体验呵!</h1><h1> 我们很幸运,队伍紧靠着金水桥,城楼上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踮起脚尖,翘首以待。不一会,毛主席魁伟的身影来到城楼东并向我们挥手,此时红色的海洋掀起了狂潮,大家手举毛主席语录,有节奏的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是狂欢的一刻,是幸福的一刻,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弥足珍贵的一刻已经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是再也抹不去了。</h1><h1> 毋庸置疑,毛主席和其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当时在人民心里有着至高无上威望。那时只有劳动模范才有获毛主席接见的殊荣。如此这般,我们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了。</h1><h1> 主席进去休息了,我们却意犹未尽,队伍迟迟不肯向前走。只听见大喇叭里有个女声在不停地喊:同学们往前走呵……。大家只当没听见,还是待在原地耐心地等。直等到毛主席又一次出现在城楼,红色的海洋又一次掀起了波澜。在阵阵山呼海啸之后,我们才心满意足,队伍才继续前行。</h1><h1> 晚上,我们在离天安门不远的邮电大楼门前的马路上席地而坐,一边观看北京学生表现文革的舞蹈,一边观赏首都夜空五彩缤纷的烟火。直至午夜才意犹未尽地打道回府。</h1><h3><br></h3><h1><b> 尾声</b></h1><h1> 过了国庆返锡,火车上已不复来时的秩序井然,沿途不断有学生上车,车内因此而拥挤不堪。这是所谓的大串联已渐入高潮的缘故。好在车离家乡越来越近,空气也越来越湿润,心情也平复了许多。</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