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湄洲岛》(10)祈盼您的《湄洲岛》快快出世

阿钵

<h3>都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时更觉得“文章开头难”,就如这篇文章,到底要如何落笔,心中总有一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在纠结。<br></h3> <h3>2007年编撰的《湄洲岛》,十多个年头之间,居然频受惦记,一版再版,连着印刷了四次。作为当事人,心中自然会有一股美滋滋的“小确幸”,说明以旅游度假朝圣“六字真言”说湄洲,触到了湄洲的魂灵,说出了湄洲之想说,算是及时做了件急湄洲之所急的善事。<br></h3> <p class="ql-block">十多年时间,虽只是弹指一挥的瞬间,但对急剧变动的大时代而言,却会衍生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短短的十多年间,正是湄洲岛乘风腾飞的黄金期,这十多年的巨变和发展强劲,更需秉一把巨笔,大书而特书。</p> <p class="ql-block">这十多年间,摄影器材与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摄影队伍的发展壮大更是迅猛异常,几乎已达到了全民化摄影的地步。每年进湄洲岛的专业业余摄影人,犹如过江之鲫,已是无法用简单记数就可以统计得了的。也许谁也想象不出,这十多年间,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究竟已生产、创作出了多少关于湄洲岛的影像作品。实话直说,眼下所缺的,应该不是数量,而是摄影人、或有心人,对所累积的关于湄洲岛影像的思考、梳理、提炼和综合。</p> <h3>不错,十多年间,也多有关于湄洲岛的摄影赛事,也筛淘出了不少很好的照片。但赛事的落幕,往往都比较省心省力,无非就是办办展、发发奖,再按得奖顺序排印一本摄影集即告了事,很少有研讨、总结、提高的后续动作,对摄影集的编撰更无深挖内涵、综合扩展的思辩。也就是说,同时下大多数地方赛事的结局差不多,除收获了“主办方可以无偿使用作品”的权利外,并没有汇成系统的条理化的后续力度,其成果缺乏时间和空间的张力,大多在赛事结束后不久便渐渐碎片化了。<br></h3> <h3>这样的摄影赛事,对营造氛围,多出精彩照片,确实功不可没。但若赛事只这样办,那真是太可惜了,完全可以物色数位(甚至一位也可)有能力懂大局的人(不一定全是摄影人),大胆把功夫花在赛事具体事务之外,充分利用赛事汇成的作品,沉下心琢磨操持出一本全新的《湄洲岛》。<br></h3> <h3>遍观本地的摄影人,许多都有志于本土的创作,长期关注本土的风光、人文,都累积了很多有力度的精彩作品,这里面肯定不乏有湄洲岛的好料,若能作一番梳理、挖掘、研究,编撰出新的《湄洲岛》,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br></h3> <h3>说到本土,相比较而言,最是本土的应该就是湄洲岛土生土长和长年在湄洲岛工作的摄影人了。他们得天时地利,有天然的优势,只要有心,便能方便地拍摄出独具魅力的精彩照片;只要切忌急功近利,有恒心,便能一张一张累积出一定量的作品;只要肯动脑筋,便会磨练出一定的鉴赏水平和归纳能力,再临门一脚,可能就是一本新的《湄洲岛》。特别寄望,特别看好,能有湄洲人的《湄洲岛》快快出世!<br></h3> <h3>其实,脑子还可以更活络些,借鉴已有的成功范例,把想说、要说的湄洲,细分成几大内容,筹划出一套关于湄洲岛的小丛书框架来,做到一书一专题,分则各有个性,合则体现整体。这样的《湄洲岛》,或许更具可读性,更有吸引力,实施起来也更能调动合作的力量,更能把作品做的精致些。<br></h3> <h3>凭心而论,摄影的后期提炼梳理,常常是一种很“自我”的行为,是远比行行摄摄难度更大的活,它需要静心,需要思考,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感。世间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轻松活,所谓“好事多磨”,强调的就是不懈努力的过程。做成一件事,关键是起步,是敢于下狠心自已逼自已,若真正开始做了,只要是有志者,就必然是把自己推上了欲罢而不能的境地,等待着的就只有看成果了。</h3> <h3>《湄洲岛》作为一张名片,一用就用了十几年,个中的喜悦与遗憾,大概当事人体味最深。值此第四次重印之际,真诚祈盼您的《湄洲岛》快快出世,让湄洲岛又有一张全新的名片!</h3> <h3>(2018.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