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大渡山游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说起大渡山,笔者早有耳闻,第一次听说大渡山山名时,首先跃入脑际的三个字是“大肚山”,当慕其名而走近时,方知山名叫“大渡山”,又亲听掌管寺院的知情人士说,为赋予山之美名,也为彰显山之“大气”与“大度”,现美其名曰“大度山”。</p><p class="ql-block"> 大渡山之名,经历了由“肚”到“渡”再到“度”的演变,虽言仅一字之差,但山名之由来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难以揣摩的感觉,于是笔者追问山名之来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知晓,也无据可查,经多方查阅有关史料,所见记载寥寥无几。为全面了解、精准核实大渡山名之来历,笔者随即通过微信向临县张犬照同志咨询,回信曰:“大渡山应该是佛教慈航普度得名!因其有古刹古来就有!”再问有据可查否?回信曰:“猜测而已”。于是,笔者上网查阅得知:“慈航普渡”是道教佛教用语,以慈悲为怀,所谓“慈航”即用慈善之心去引导,“普度”即不分何人都要度,“度”字含有济度,所谓“慈航普度”,即形容善心人士慈悲为怀,能普遍救助大众,达到快乐的彼岸。由此可见,大渡山名之由来亦即在情理之中,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大渡山,古称“青顶山”,又称“看高山”、“珍珠大渡山”,现对外冠名为“大度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北部地区、城庄镇西北1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8°5'~38°15',东经110°48'45"~110°56'58"。大渡山东临城庄镇、白文镇、临泉镇,南至青凉寺,西接雷家碛,北与兴县交接,总占地面积约6600公顷,距307省道线约18公里,距临县城约30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大渡山森林覆盖率为72%以上,是临县最大的森林覆盖面积之一;大渡山最高海拔为1882米,是临县七条河流流向黄河的发源地之一,人称“秋水源头”。</p> <p class="ql-block">  大渡山因山巅建有一座汉代古寺院-大善寺,成为临县唯一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千年古刹。大渡山因大善寺而闻名遐迩,成为吕梁山一处物华天宝、山美神灵的风水宝地;大善寺因大渡山孕育而享誉盛名,成为晋、陕、蒙一带人们朝山拜佛、禅修文化的理想圣地。如今,大渡山-大善寺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带着久远历史的厚重,从千年时光中走来,踏着尘埃,寻着美好,成为临县极具发展潜力、亟待大力开发的旅游观光、禅修文化胜地。</p> <p class="ql-block">  戊戌之年,孟秋时节,笔者慕其名而前往之。走近大渡山,走近大善寺,由远及近,步步高升,徒步欣赏着、品读着、领悟着......</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一行从吕梁市区驱车出发,途径龙凤北大街、吕梁大道,从方山大武步入离临高速,经约50分钟车程到临县北高速口,后经城庄镇、太平水库挺进大渡上方向,又约30分钟车程就到达大渡山脚下。远望大渡山巅佛道法门大善寺,高耸入云,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犹如一件精美的玲珑剔透的艺术雕塑高高耸立,浓颜墨彩而栩栩生辉,令笔者由衷感叹:雄浑博大、清秀巍峨的大善寺文化与绵延起伏、绚丽多彩的大渡山自然风光如此完美融合,实乃登峰造极、天造地设,妙不可言,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介绍,正在开发的大渡山风景区,以大渡山为中心,四周围环绕着秀美壮观的五座大山:东南有“紫金山”,东北有“王家山”,正北有“教朋崖山”,西北有“鸽子崖”,西南有“天子城”,这五座大山仿佛如众星捧月,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白云悠悠,仙山缥缈,被人们美其名曰:“小五台山”。四季分明是吕梁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天然禀赋了大渡山凉爽湿润的森林气候,森林覆盖率为72%以上,这里不仅拥有松、柏、山桃、山杏、白桦、蒙椴辽东栎等30多种树种,还有拥金雕、野鸡、猫头鹰等20多种野生禽鸟,特别是黑鹳、褐马鸡等属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另外拥有黄精、穿山龙、知母、珍砂、远志等40多种名贵药材,草、木、山、石、水、土等奇景独特,神秘诱人。清澈的饮马池、古怪的栓马桩、神奇的“马王庙”、险要的古神路、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一对形象石狮、“龟蛇斗智”、九龙出洞。鸽子崖的鸽子寺、石棋盘、石狮、石虎、百鱼、石龟、朱沙洞、万佛洞,徒步登山沿途所见,处处景物不段,常年来此朝圣取药治病的游客络绎不绝,大渡山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走近大渡山,笔者沿途看到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好似彩石,异常漂亮。据守山的豪有荣同志介绍,此山为土石山,土层覆盖浅薄,地下岩石裸露,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千年大石,历经岁月的磨损,风雨的侵蚀,面目沧桑,石头表面有的地方长出了灰绿色的青苗,有的地方覆盖着被岁月风化的棕黄色的细细石粉,也有石块青灰的本色好像彩石非常美丽,彰显着历史的年轮,你若随意触摸一块块大石头,就像千岁老人,仿佛在向造访者诉说着大渡山久远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据说,暮春时节,行走在大渡山弯弯曲曲的山道上,随处可见烂漫缤纷的桃红杏白、姹紫嫣红的无名野花,七彩斑斓的蝴蝶在树丛间翩翩起舞,上下翻飞。孟秋时节,笔者在此看到果实累累,山桃、山杏等各种野果挂在枝头,丰收在望,展示着大渡山独有的山野风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临大渡山顶峰,笔者头顶蓝天白云,脚踏风水宝地,环顾四周,可谓山高人为峰,五座大山环抱着大渡山,连绵起伏之状,重峦叠嶂之态,满目苍翠之景,生机勃勃,俯首鸟瞰,绝壁千仞,山峻路险,石阶如线,泉流缥缈,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所谓尘俗杂念顿消,身心一片清凉,白云悠悠,仙山渺渺,如入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俯视眼前,林木茂盛,万物竞秀。置身此处,虽说望之近,但走之远,在这里处处蕴藏着、散发着深远的人文景观和现实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诚然,大渡山不仅有陡峭的崇山峻岭,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沟,起伏不平的山脉一望无际,方圆几十里的延绵高原绚丽多彩,饱映眼帘,特别是恢复重建的大善寺院别具宗教特色,层层叠叠,洞后有洞,院后又院,那建于地下室的万佛洞,仿佛就是一座迷宫弯弯曲曲,金碧辉煌,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这座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刹-大善寺显得格外古朴、庄严、典雅,格外引人注目、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善寺东面制高点的一块巨石上回望,大善寺全景瞬间映入眼帘:大善寺,位于大渡山之山巅,佛殿始建于汉朝,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动的道场,兴盛时期,寺院曾坐着数百名僧人,佛事活动频繁,寺院香火旺盛。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传说大善寺的钟,钟声响彻云霄,震撼兴临120家社家。秦、晋、蒙各地信众纷纷朝山拜佛,人流如潮。后来因战争被毁,大善寺曾遭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可惜千年古刹瞬间夷为平地,成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据说当时大善寺有500多僧人也因此死于非难,大渡山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劫难,从此断了香火。</p> <p class="ql-block">  从1995年开始,由几位佛教信徒通过民同组织多方捐款,着手修复大善寺的古建筑,经过10多年的艰辛努力,几经修缮,才有了大善寺佛殿现在的这个模样。这里先后建成了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真武殿、仙蓝殿等,旧貌换新颜的大善寺现已初具规模,彰显了往日的美好容颜,才有了无数信众川流不息、寺院香烟绕的兴盛局面,大渡山也再度迎来了充满希望而日益美好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千年的大渡山经历了岁月的风霜,聚集了天地之灵气,留下了许多古老的遗址,神奇的传说。譬如,刀削斧牙的古神路、惟妙惟肖的万佛洞、泪眼注里的马王庙、清激见底的饮马池、空中石周的子寺,天然石梯、倒挂石帘、鬼神工的天然城墙、佛殿林立的天子城、黄河里的魁星楼,等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无不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大渡山的古老与神奇,大渡山风景区现在仍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清丽施俗的容颜,依然尚未完全展示与众,大渡山就像一位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绝世美女,千百年来只能流落于民间,尚未登上大雅之堂,尚未被人们所完全认识、了解,历经风雨、沧桑巨变,虽说它是从千年时光中健步走来,但它还是一座长眠于大渡山的千年卧佛,在静静地期待着有缘人,久久地等待着有识之士的赏识与开发、保护与利用。</p> <p class="ql-block">  传说大善寺有古戏台,侧旁有一魁星楼,每当早晨太阳升起时,魁星楼的倒影映在黄河里,在佳临黄河岸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真是奇景;古戏台下面是“古神路”,沿着神路往下走,就是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神路坡度在70度左右,现在保存完好的只有300多个石级;古神路脚下就是“泪眼洼”,位于大渡山中腰,山崖上有一对像眼窝一样的洼陷,顺着洼陷有两道笔直的泪痕,故名“泪眼洼”。“泪眼洼”的悬崖石缝里长着无数天然柏树,姿态各异,妙趣天成;“泪眼洼”的半腰处建有“马王庙”,地势险要,庙内有壁画。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人拉着马来到“泪眼洼”,眨眼功夫,马就跑到了半山腰的悬崖上,那个人怕马摔下来被摔坏,因为马肚子里还有小马驹,于是那个人向马恳求说,如果你能平安下来,我就在此给你盖一座庙。说时迟那时快,眨眼功夫,马从悬崖处走下来了。后来那个人就为此马盖了一座“马王庙”,此庙至今保留完好,庙内壁画全备,具有珍贵的文物考证价值;在马王庙背后有一个“饮马池”,传说,古代内蒙人到大渡山朝山拜访时是用骡马驮着金银而来的,当时把马拴在饮马池旁边,因为还没有神路可走,然后就攀着铁索上山去朝拜,据说这个“饮马池”,无论春夏秋冬,甚至遇上大旱之年,常有清水一池。</p> <p class="ql-block">  大渡山西北侧有个“鸽子崖”,也是流传久远的古寺遗址。“鸽子崖”上共有大小7孔石窑,都是用凿子一锤一锤的凿出来的。传说,古代有姐弟2人打赌,姐姐说:自己一夜能做8双鞋。弟弟说:自己一夜能打8孔窑,当时姐弟各自拼命完成自己的誓愿,但夜深之后,姐姐又十分担心弟弟累坏身体,于是就出去抓着一只鸡,强制让鸡早点啼鸣,这样弟弟就输了,可是姐姐也没赢了,当时留下的现存的7孔石窑,后来成为佛家寺院。正面3孔可能是供僧人居住,里边还有火炕,这7孔石窑均高出地面3丈以上,正面3孔石窑一直无法上去,故称之为“空中石阁”。在石阁西侧还筑有一道天然石梯,从地面到顶上,足有3层楼高,远眺如石帘倒挂悬崖。石阁东侧顺着原始石级攀援而上是3孔石窑,正面是佛殿,至今还留有那是遭毁的佛像遗迹,东侧左右壁画有的清晰可见,窑顶八卦图非常逼真。顺着东侧向南4、5米处,有1孔小石窑,高1米多,深2米多,可供1人坐卧,门口还保留着石门和石栓。石阁正南西低于地面四、五米处,有一个由石条砌成的石洞,5米多深,高3米左右,石条最长的有1米多,高低6、7寸,据说这是石大门,走进洞口处,抬眼望去,正中砌着一块像狮子头一样的石头。走出石洞,石壁上有天然佛像,线条浑朴流畅,地面则点缀众多天然石狮、石虎、石鱼、石龟,神态各异,活泼逗人。</p> <p class="ql-block">  “鸽子崖”的西侧有一处叫城墙崖的地方,据说因为这里的石头都像天然的城墙石,一条一条真是鬼斧神工。“鸽子崖”南面,大渡山西南侧,有个“天子城”,其西边有古代佛楼寺遗址,佛楼寺占地40多亩,原有藏经楼、万佛洞、七佛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弥勒殿。“天子城”东面就是议事圪垛遗址,它位于大善寺、鸽子崖、佛楼寺的中心,据说每当三家有事,都要集中在此商议。</p> <p class="ql-block">  行走大渡山,漫步其间,欣赏之,品读之,领悟之,真可谓不虚此行,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大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大渡山的名胜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大渡山的传说神秘久远。</p><p class="ql-block"> 走近美丽清凉的大渡山,</p><p class="ql-block"> 感受钟灵之气的大渡山,</p><p class="ql-block"> 远离水泥围墙城市之喧嚣,</p><p class="ql-block"> 伴着大山缕缕不绝的清风,</p><p class="ql-block"> 带着大渡山清雅脱俗的自然风情,</p><p class="ql-block"> 静静地领略着内心的快乐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蓝天白云,秋风飘荡,美丽的大渡山好像在金秋美景的熏陶下静静的闭上了眼晴,进入了甜美的梦境。大渡山犹如一座沉睡千年的大佛,静静地领略着人世间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岁月沧桑,沧桑岁月。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笔者顿感天地之悠悠,人生之短暂,古今一瞬,快乐永恒,红尘烦恼犹如过眼烟云,人生不快被阵阵秋风荡涤一空,心中只留下一颗宁静之心,致远之志。</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大渡山!</p> <p class="ql-block">  【本文参考资料】《临县志》《民国六年&lt;临县志&gt;校注》《吕梁市乡镇志》(临县卷)《兴县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大渡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310余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