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越来越喜欢漫步在这座城市里的角角落落,不为别的,只为用每一次的踱步,每一眼的寻眸,去静静地感验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城市过过往往的温度,这种感觉心里塞满了美!</h3><h3><br></h3><h3> 成都,一座从建城开始就不曾改名的城市有着怎样百折不屈的灵魂? 它应该是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h3> <h3> 送仙桥,书摊早市。每周日早上8:30以前结束。</h3><h3> 这些久远的期刊杂志,让人恍如隔世,所有的往昔不过是虚惊一场。但那个时代的烙印却深刻于之后的每一个角落……</h3> <h3>浣花溪公园,成都市中心的绿肺。</h3> <h3> 如果风景是要在行走中品味,遗迹在淘洗中吸收,山水在身临其境中体验,那么面对这一眸散尽温暖的光景,我宁可选择停滞不前。<br></h3> <h3>绿肺里到处是晨练的人们……</h3> <h3>成群结队遛娃的年轻父母们………</h3> <h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h3> <h3> 这条满眼翠绿,红墙青瓦的街道,让我决定一直走下去……</h3> <h3>四川省博物馆,历史的档案馆。</h3> <h3>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带过两届学生在罗江实习,知道了李调元,今天在省博看见他的墨宝,有种不期而遇的惊喜。</h3> <h3>十分喜欢吴湖帆的画风……</h3> <h3> 无论到哪里的博物馆都不会落下的瓷器展,不太懂,却深深地爱着……</h3> <h3> 百花潭公园,对它的记忆还停留在成都动物园的年代。扎着两条冲天辫,座在老爸那辆老掉牙的车前杠上,胆战心惊地看着笼子里的老虎,担心老虎会随时挣脱出来………老爸在耳边低声唤着:咪咪别怕,爸爸在这儿………心里掠过一阵刺痛,泪水盈满了眼眶……</h3> <h3> 好喜欢这幅画面,父母儿时的陪伴会连缀起孩子整个人生的每一个片段,一如我一样,回首童年,父母亲爱感动、温暖着我的每一瞬冰冷、灰暗的时光……</h3> <h3> 琴台路,2000多年前汉代人的社会现实图景和理想天堂。</h3> <h3> 将军街,原名猫猫儿巷,因川军大佬杨森的入住而改名。表面上说的好像是升巷为街,好不威风。其实呢,是因为杨森有个“耗子精”的绰号,生平最讨厌的就是猫,耗子住进猫猫儿巷铁定是睡不到一个踏实觉嘛。</h3><h3><br></h3><h3> 这条民国时期达官贵人首选的居住地已经时过境迁,变成了买卖医疗器械的一条街。曾经的优雅与高贵已寻不到一丝的痕迹……</h3> <h3>在成都的最中心地带并立着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成都博物馆。</h3> <h3>在省图看了两个多小时的书,这本书看得人痛心疾首……<br></h3> <h3> 忠烈祠西街。城市里的这些幸存的历史片段,已经渐行渐远,所谓的保护往往沦为一些人的一厢情愿。</h3> <h3> 自从办公楼南迁之后,第一次来小谭豆花庄,老规矩:一碗散子豆花、一两红油水饺!</h3> <h3> 清军马队,八旗骑兵驻在少城,但汉营马队和往来公文传递的驿站马队,却集中在城东的城墙内侧(辛亥革命这些地区,如东较场、城隍庙、马镇街等均已建起街房),管理马队的衙门在今第五中学,街亦因此得名。<br></h3> <h3> 早上7:00出门,从东到西:公交、二环快速公交、摩拜单车到达送仙桥;从西到东步行到成华区图书馆呆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傍晚7:00点。整整12个小时。下一个目标成都大大小小的图书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