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

海 哥

<h1>○因故回丹东,又因故在江边十纬路以东漫步,触景生情引发了许多回忆。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喜欢“想当年……”是上了年纪的客观表现。</h1><h3></h3> <h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鸭绿江桥下是禁区,江桥以西是港务局的丹东港码头。鸭绿江上游(东)有朝鲜族中学和“船队”(丹东军分区边防团后改为武警巡逻艇支队)码头,鸭绿江公园实际只有三纬路11号坝门(图三)到十纬路13号坝门(图一)之间这一段。</h1><h3></h3> <h1>▽那时的鸭绿江公园售门票,是丹东人节日娱乐的重要场所,也只有节日或家里来客人,孩子们才能来这里撒欢。五一期间,朝鲜族居民会穿上民族服装聚集在这里举行游乐活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随时可以看到游客们穿上朝鲜族服装拍照,却再也难见到朝鲜族居民的聚会。</h1> <h1>▽那时的11号坝门外也没有这座雕塑。这个位置西侧是“水上运动学校”,有好多船艇就摆在院子里;东侧是朝鲜族中学开放的操场,被一个破栅栏隔在公园之外,是孩子们放学后踢球的好地方。</h1> <h1>▽雕塑的对面是“日林集团”总部大楼。2003年确定转业之后,经热心的战友介绍,我曾在日林公司保卫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大门东边二楼正、侧两扇窗户都是保卫部办公室。那时日林集团如日中天,再靠东边丹东中级法院的大门,都是由日林公司按照日林大门的规制设计安装的。我一直认为,果断辞去在日林的工作,算得上退役后做出的正确决定。</h1> <h1>▽我在日林工作的时候,这里是法院门前的小广场,正对着法院大门有一座巨型雕塑,是用花岗岩雕刻成的大碗。据说是寓意“一碗水端平”。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把那么贵重的大碗拆掉了,修建了这样一座“卫生间”。</h1> <h1>▽记得在日林工作的时候,经常与同事们立在窗前,俯视巨碗下正方型底座和底座外围圆型步道构成的投影画面,讨论摆平一碗水的条件是什么。</h1><h1>现在这样成为一个公共活动区域也挺好,免去了那些无端的揣摩猜测。</h1> <h1>▽这个过去叫“10号坝门”。坝门内是“菜市街97号”或“酿造厂对门”的81244部队通信营驻地。从18岁到30岁期间,上学之外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算得上是挥洒青春的地方吧。坝门内“惠子足道”那栋楼的位置是原通信一连所在地。因为是“双军人”,又承蒙老营长的体恤,我在一连任指导员期间,家就安在连队,女儿慧洁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幼年时光,家庭也得到了官兵们的关照。</h1> <h1>▽1993年营房动迁之前,一连的营房是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只是,做一连营房时,楼房临菜市街这一侧(楼东,图片正面)有一排围墙,连队正门在另一侧(楼西,图片背面)。一楼东南角(图左)那个房间是我家的厨房。遗憾的是,这幢有历史意义的楼房被拆除前,我们竟没有留一张照片。</h1><h3></h3> <h1>▽10号坝门外是“船队”(巡逻艇队),往东(上游)方向的江边,过去有一排大柳树,就在这个台阶旁。通信营的早操通常都在江边马路上跑步,大柳树下的土道就是架线兵的训练场。现在江边出现树挂的时候,我们会兴奋发的朋友圈;那时我们在江边跑步,对大柳树呈现的树挂美景见怪不怪。</h1> <h1>▽夏季,防止官兵到鸭绿江里游泳,是部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还曾经受命带队到江边纠察。</h1><h1>时间,白驹过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