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会议,8月24日到25日在台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台州学院、天台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共82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学者10人,收到学术论文43篇。</h3> <h3>同时举行了“唐诗之路研究院”揭牌仪式,浙江省旅游局杨建武副局长、浙江省社科联陈先春副主席到会祝贺,有关领导向唐诗之路研究院学术顾问颁发聘书。</h3> <h3>在省政府打造浙江大花园的战略规划中,浙东唐诗之路开发是重点环节,这次会议除了唐诗研究还有区域文化、诗路申遗、旅游开发、佛教天台宗、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分享。</h3> <h3>会议组织了唐诗之路遗存国清寺和石梁的考察活动,让专家们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瑰丽诗篇中的真切场景和文化内涵。</h3> <h3>天台县唐诗之路文化体验中心,专门为会议举办了“唐诗流韵”雅集专场。</h3> <h3>新昌地方文化资深学者E桥老师携最新研究成果《谢公古道的走向和节点》出席会议,并参加了论文交流。</h3> <h3>E桥老师的论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当年开拓从始宁到临海的山水古道作了深度研究。论文判定谢公古道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始宁到剡县沿澄潭江经千年古镇澄潭到左于江汇合点(穿岩十九峰和兴善寺所在)为水路;第二段沿左于江越天姥山韩妃江万马渡到桐柏观赤城山,主要是山路,这段路是谢灵运“伐木开径”的重点。</h3> <h3>重新发现和讨论谢公古道,对唐诗之路研究意义重大,E桥老师的成果,在探索历史原貌与唐代诗人游憩浙东路径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可以确认,唐代诗人的旅游线路是一个成熟而科学的闭环:从剡县县城出发沿澄潭江韩妃江到横板桥万马渡过桐柏观抵赤城山,再从国清寺华顶石梁沿新昌江游沃洲石城鼓山南岩返剡县县城。 鉴于谢公古道对唐诗之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意义,在小组讨论和会后交流中,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关注和热烈回应,尤其引发了台州地区的专家学者和谢灵运研究专家的高度兴趣,纷纷期待有机会一起走访这条谢公古道。</h3> <h3>以文会友是会议的重要部分,天台籍的著名专家安祖朝老师,凝聚十年心血编注的《天台山唐诗总集》上下卷正式出版,也为进一步研究浙东唐诗之路新昌段提供了有效参考。(图为E桥和安老师在小组讨论环节合影)</h3> <h3>110万字的《天台山唐诗总集》</h3> <h3>日本国大阪大学教授、汉学家浅见洋二,带汉语论文参会,在茶歇时间和E桥聊天,一起谈到了日本民俗学教授林木满男和参加过1993年唐诗之路研讨会的横山弘教授,也聊了桂圆和荔枝的区别。</h3> <h3>台湾大学中文系康韵梅教授交流的论文与刘晨阮肇故事紧密关联,故事发生地在新昌,E桥老师的《刘阮传说几个问题的探讨》收入1993年《民间文学集成研究》(新华出版社),共同的话题,有了更多的交流。</h3> <h3>专门研究谢灵运和中国山水诗的何方形教授,听说谢公古道被发现,兴奋地交流了很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谢灵运诗歌的话题,还特意赠送两本山水诗、唐诗专著给E桥老师。</h3> <h3>(链接一)深度记忆:E桥老师参加1993年唐诗之路学术会议。</h3> <h3>1993年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唐诗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新昌举行,这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浙东唐诗之路”被学术界正式确认。这次会议中,E桥老师(当年应该是E桥帅哥喽)担任总策划,协助竺岳兵先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会务工作,同时也向会议提供了一组天姥山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图:会议期间,县委书记带新昌调腔剧团到儒岙慰问演出,并和中宣部领导留影)</h3> <h3>E桥老师的研究成果《天姥山的地理和文化》,作为会议资料四,向专家学者发布。</h3> <h3>E桥老师主编的《会务快讯》,每天一期,共五期,同步发往县府各局办。</h3> <h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书局总编傅璇踪为E桥题词留念。</h3> <h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周祖譔给E桥题词留念。</h3> <h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导王运煦先生题词纪念。</h3> <h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宗强教授给E桥题词纪念。</h3> <h3>唐诗之路首倡人,新昌唐诗之路开发社社长竺岳兵先生给E桥题词鼓励。</h3> <h3>会议考察期间,新昌籍专家吕洪年教授与E桥合影并题词。</h3> <h3>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邹志方副教授题词“大音希声,大器晚成。”,期待下海后的E桥将来重返唐诗之路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h3> <h3>邹志方老师1995年出版《浙东唐诗之路》,题词赠送E桥。</h3> <h3>E桥帅哥和与会专家合影。</h3> <h3>(链接二)深度追踪 :起底E桥老师的乡土文化情怀</h3> <h3>E桥,真名王志勇,1976年新昌中学高中毕业,中学时代爱好写诗并开始在新昌文化馆发表习作;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与文学青年袁方勇、潘渭汀等创办春草文学社并编辑《春草》油印文学刊物;当年新昌文化环境相对闭塞,公安部门把文学社作为非法组织立案后不了了之,E桥转为主攻民间文学,并在几年后考研,由于英语未过关,毕业后主动去天姥山区工作,一边建立自己的研究基地,一边复习英语,而教育局限制本科生进一步深造。</h3> <h3>1984年发起筹建新昌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并担任秘书长,1986年采集编辑《新昌民间谜语选》并积集刊印,该成果被写进《新昌文化志》,同时积极开展田野作业,发表10多篇民间传说和故事。</h3> <h3>1988年,国家民委发起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三套集成工作,新昌“三套集成办公室”成立,E桥被中共新昌委宣传部任命为住持工作的副主任(主业依然在学校教书),负责辅导全县有关工作,《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故事歌谣谚语卷》于1990年正式出版。</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昌县志编纂办公室成立,E桥老师被聘为业余审稿,参与文化类篇章的审稿修订工作,为志书贡献绵薄之力。(图:《新昌县志》主编陈伯刚写给E桥老师的批语。)</h3> <h3>1978年起,了解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就是新昌后,积极投入研究,并在1979年暑假到横板桥好友家小住,考察调研天姥寺天姥山天姥碑的有关情况。1984年第一篇研究天姥山的文章《天姥山兴衰谈》发表,后续有更多的研究,并参与旅游局多项唐诗之路活动的策划。2001年,《从唐诗之路到电视剧外景地· 笑傲江湖与新昌风光》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h3> <h3>当前,建设浙江大花园振兴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被列为浙江新一轮发展战略,E桥老师在阔别新昌20多年以后,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唐诗之路”这条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上,相信他能够为家乡做出建设性的贡献。</h3> <h3>(后记 ):自从本微信号美篇七月四号发布E桥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天姥山终极地理坐标》以来,网友们纷纷提出要求,希望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现在终于满足各位了哦,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们古村之友一起关注新昌的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谢谢!</h3>